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別

2021-02-08 色拉寺

其實現在追求暫時利益的人比較多。修行人求法也好,好像只是求人天福報,成了種人天乘。我們佛教中的乘,先是人天乘,然後是小乘,再是大乘。人天乘只求即生中快樂、妙色、生意好,很多人學佛就是這個目的。如果你想獲得人天乘的福報,念佛號就足夠了。如果還要獲得生生世世的利益,就應該發下殊勝大願 。 

          色拉陽智仁波切新浪微博

現在,我想說說什麼是大乘佛教?

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整個佛教發展的一個簡單的脈絡,那麼我們現在要知道什麼是大乘佛教。比如說,我剛才說了,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藏傳佛教是大乘佛教,那麼什麼是大乘佛教呢?

要成為大乘佛教的話,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這非常重要。其實大乘和小乘區分的界限,就在於「為利一切眾生,而求證無上菩提」,還是「為了自己脫離輪迴苦,而求證涅槃的果位」,關鍵是他尋求什麼樣的目標,這就是大乘和小乘之間的一個區分或者界限。

如果你這個人讀的雖然是大乘經,但是你所求的內容就是讓自己徹底脫離苦海,得到阿羅漢果之類的涅槃果位的話,你這個人仍然是小乘,而不是大乘。因為你只是承擔了自己脫離輪迴苦的利益而已,而並沒有承擔一切眾生脫離輪迴苦而求證無上菩提。所以這個「大」和「小」,只是自己求證涅槃果位為主而修行者,為「小乘」;以天下一切蒼生脫離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樂及安樂因,為此求證菩提的佛的果位,然後度化一切眾生,發這樣的心來修行者,他必然是「大乘」。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乘」是什麼意思?

藏語就叫「theg pa」梵文叫「yāna」,這是什麼意思呢?「乘」實際上有很多種,主要指的是「船」,我們說乘船的這個船。還有「馬車」之類的也叫「乘」。也就是說,能夠載很多很多的人,把很多的人放在這個上面,能夠拖走的東西,那就叫做「乘」。

我們經常把「乘」形容為「船」,為什麼?

船上帶著很多人,把他度過彼岸。「乘」的作用是什麼?如果是車的話,到達目的地;如果是船的話,到達彼岸;這就是乘。而這個小一點的乘是什麼?把自己度過彼岸,因為它只容納自己,是小的乘了。大的乘,就能令很多人、幾百個人、上千個人、乃至無量無邊的人,能夠度過彼岸,那就是大乘。現在清楚了乘的意思吧?「乘」就是能夠載很多很多的人,然後把他送往彼岸,或者送往目的的,這樣的就叫做乘。

藏文裡邊叫「theg pa」,「theg pa」是什麼意思呢?能夠撐得住,能夠抬得起來的,能夠抬走的,實際上就是這樣。我們叫「乘車」、「乘船」,經常說這個事,所以說乘是這個乘。

那麼「大乘」和「小乘」不是褒義詞或者貶義詞,不是這樣的。它指的是你這個船能容多少,是你自己脫離苦海這樣的容納呢?還是把一切眾生,度往涅槃彼岸這樣大容量的呢?相當於叫「大船」和「小船」的意思。這就是大乘和小乘的區別,明白了沒有?「乘」是這樣的。

既然如此,「大乘」和「小乘」就在於發心,為什麼呢?因為你這個心中能夠容納一切眾生脫離一切苦,具足一切安樂者,必然是大乘;只是自己脫離輪迴苦、到達永久安樂的彼岸,那當然是小乘,因為只能容下自己,自己脫離苦海。所以說,大乘與小乘是這樣了。

但是從「經」的角度來說、「論」的角度來說,大乘和小乘是什麼呢?

主要講自己如何脫離輪迴苦,得到永久安樂涅槃,這樣的經就叫做「小乘經」; 而先讓你證得無上菩提果位,然後度化一切眾生的,在你修行的過程當中,也是把一切眾生脫離輪迴苦,安置於無上菩提,這樣為目的而修行的,這樣的一切經、論,是「大乘經」。是大乘和小乘經的區別。

所以,凡是大乘佛教經的上面,經常會有mahāyānasūtra。小乘佛教經上面沒有mahāyāna這個字,大乘佛教的經上面會有mahāyānasūtra。sūtra就是「經」的意思,mahāyāna就是「大乘」的意思。《XX大乘經》,是表有大乘的,說明了這個經的主要內容是為利一切眾生,而求證無上菩提果位,專門是這方面內容的。沒有表有這個,那就說明不一定是大乘的,得要看內容是什麼內容。

經的角度是這樣,修行者的角度是這樣。

 圖/文 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什麼是大乘佛教?什麼是小乘佛教呀?為什麼泰國和尚能吃肉,中國和尚不能吃肉,是不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就是和尚能不能吃肉呀? 這個問題往深了說,前因後果、前世今生能洋洋灑灑說一期課程都說不完,畢竟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並存了近兩千年,其中恩怨糾葛及其複雜,佛經教義又如汗牛充棟。
  • 騰訊專訪: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整個佛教發展的一個簡單的脈絡,那麼我們現在要知道什麼是大乘佛教。比如說,我剛才說了,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藏傳佛教是大乘佛教,那麼什麼是大乘佛教呢?要成為大乘佛教的話,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這非常重要。其實大乘和小乘區分的界限,就在於「為利一切眾生,而求證無上菩提」,還是「為了自己脫離輪迴苦,而求證涅槃的果位」,關鍵是他尋求什麼樣的目標,這就是大乘和小乘之間的一個區分或者界限。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到底有何區別?
    據說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時,有許多信徒。佛陀因人設教,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傳教方法,而弟子們又各有不同的理解和發揮。他滅度後,佛教逐漸分成不同的宗派,主要有「大乘」和「小乘」兩大派。橫三世佛(大乘)「小乘」是梵文「希那衍那」的意譯。
  • 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
    在中國的佛教基本都是大乘佛教(除藏傳佛教外),而東南亞等地區的佛教被稱為小乘佛教,其原因是什麼呢?原來佛滅度後一百年時,因對待戒律和教義的態度不同,佛教分裂成上座部與大眾部。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稱根本分裂。
  • 史上最全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知識
    這些佛教派別自稱他們的目的是「普渡眾生」,他們信奉的教義好像一隻巨大無比的船,能運載無數眾生從生死此岸世界到達涅磐解脫的彼岸世界,從而成就佛果。所以這一派自稱是「大乘」,而把原來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貶稱為「小乘」。但他們自稱「上座部佛教」或「聲聞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稱號。現在佛學界分的大乘和小乘已經沒有褒貶的意思。
  • 小乘佛教簡介_小乘佛教有什麼特點
    小乘佛教又稱作上座部佛教或南傳佛教,是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之一。小乘指較小的車乘,是大乘佛教出現後才有的名稱。大乘佛教自命為優勝的廣大的解脫途徑,以區別於它之前的佛教學說。西方學者通常以南傳佛教為小乘,但後者並不接受此稱呼。
  •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尊崇釋迦牟尼為偉大的教師而非神明,經典為比較古老的巴利文經典。現代很多佛教學者用大小乘作分類,已無褒貶之意。一般認為現階段小乘佛教主要流行於斯裡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南亞及東南亞地區,但他們自稱上座部佛教或聲聞佛教,不接受「小乘」稱號。中國雲南上座部佛教也屬於這個宗派。釋迦牟尼入滅後百年,因在一些戒律方面存在分歧,教團出現分裂,稱「根本分裂」。
  • 佛教該不該分大乘小乘?《法華經》3句經文說清,佛祖1句話推翻
    佛教起源於印度,於東漢時期傳入中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公元四世紀開始隨著印度教的興起印度的本土佛教逐步沒落,而傳入中國的佛教卻迅速發展逐漸壯大,直到隋朝時期中國已取代印度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同時興起的還有大乘佛教。
  • 大乘佛教究竟「大」在那裡?
    卻說唐玄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長途跋涉十萬八千裡,從西方靈山佛地,求取大乘真經流傳中土。因此通常認為國內佛教教派多為大乘佛教,可是究竟什麼叫做「大乘」?「大乘」的來歷「大乘」佛教,其實並非是最初佛陀創立的原始佛教,而是在公元150年-250年之間,由印度佛教史上有「第二佛陀」之稱的龍樹所創立。據說當年龍樹尊者在世時,曾著作了《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一系列著作,這些在後來被奉為大乘佛教經典。
  • 大乘佛教的緣起論---孟領
    一、大乘與小乘的根本區別乘原指車乘,佛教之大乘喻指能救度更多眾生出生死苦海,它把以前的部派佛教貶稱為小乘。大乘佛教脫胎於部派佛教,但二者有很大差異。「人們一直沒有充分意識到,那改變了佛教世界的,是一場多麼激烈的革命。
  • 長江流域的佛教傳入:流入青藏的大乘密教、傳入漢地的大乘顯教
    進入「不二法門」,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不分民族與國界,世人皆嚮往生命的永恆,便是佛教能廣泛傳播的基點原動力了。龍樹中觀哲學吸取了小乘佛教的核心論點——空論,標誌著佛教哲學從小乘哲學過渡到大乘哲學。公元3-4世紀,龍樹的大乘中觀哲學思想傳至中國,立即在中國佛教思想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並且很快左右了中國佛教哲學思想的發展方向。佛教傳入長江流域的途徑主要分為南傳和北傳。按照信仰修證和教理義學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時期的先後,長江流域佛教分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學名為南傳上部座佛教)兩大基本派別。其中大乘佛教又有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之分。
  • 出世入世,小乘大乘,學佛者須警惕固化觀念
    同理,學佛者更應警惕這種出世入世、大乘小乘之別,應深刻反思,不受傳統觀念束縛。傳統思維中,大乘佛教,一般被認為是積極行善,廣修菩薩行,慈悲利眾,自度而度人,因此更多地入世,其中以漢傳佛教為代表。而小乘佛教,一般被認為是出世的,側重自利自了,解脫生死,修得身心清淨,以南傳佛教為代表。
  • 為何小乘佛教會在中國消失,反而在東南亞國家很興盛?原因很現實
    瑋哥佛藏 專注於 佛教歷史 趣解佛經 禪修實證 因果實例 歡迎關注 一起探討中國東漢時期,高僧安士高將小乘佛教經典《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和《道地經》傳入中國,為小乘佛法的傳播奠定了基礎。自魏晉南北朝開始,小乘佛教便開始逐漸淡出中國,取而代之的是大乘佛法,但在東南亞國家如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以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小乘佛法反而興盛不衰,原因是什麼呢?
  • 佛教中小乘、中乘、大乘、一乘是什麼意思?
    一般大家都知道佛教中有大乘、小乘之說,但具體什麼意思,不一定都很明白。其實佛教不僅有小乘和大乘,還有中乘和一乘,但大家可能見到的不多。今天末學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看看一乘、大乘、中乘、小乘都有什麼意義。乘。
  • 佛陀睹明星悟道,他修行的是大乘還是小乘?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清晨,佛陀在尼連禪河邊睹明星而悟道,了悟人生真諦,從此佛教誕生。佛法被分為大小乘教法,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釋迦牟尼所修習的是大乘還是小乘呢?所以佛陀施設方便善巧,為眾生鋪就了成佛的階梯,先以人天、聲聞乘接引眾生,之後再講大乘教法。而事實上,大乘教法是完全包含前面四乘的,否則佛陀如何能夠在成佛之後,為眾生宣說人天、聲聞、緣覺乘呢?就像世間的學歷,如果有人讀到了大學,他必然也掌握了小學、中學的知識。
  • 苯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
    原始苯教和原始佛教的本質區別;苯(běn)教信仰萬物,佛教信仰佛陀。苯教是西藏地區的原始本土宗教,當佛教傳入中國西藏地區的時候,與苯教經過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鬥爭,進行取長補短形成了現在的藏傳佛教。中國佛教分為大乘派系和小乘派系。而藏傳佛教不是小乘佛教,也不是大乘佛教,而是集苯教與佛教優點自成派系。
  • 小乘佛教世界中心—寮國
    今年三月,習大大在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時發表演講,近10分鐘全面論述中國佛教,引起了國內討論宗教的熱潮。但是,我們真的能分清楚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是怎麼回事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寮國,世界小乘佛教四大中心之一。
  • 小乘佛教,為什麼到東南亞廣受歡迎,在印度和中國卻無人關注呢?
    有人做過統計,東南亞各國如泰國、 緬甸、寮國等的信佛人口高達80%以上,而且信的基本上是小乘佛教。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小乘佛教在這一帶這麼受歡迎,在印度和中國卻無人關注呢?在中國,小乘佛教並沒有得到重視,人們信的往往是大乘佛教,因為大家都認為小乘佛教最高的果位只是大羅漢的境界,而絕大部分人的理想追求要麼是菩提要麼成佛。
  • 佛教有哪些神?
    佛教既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人生哲學佛教既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人生哲學。佛教是從傳統印度教(婆羅門教)當中,分化出來的。為什麼會分化出來呢?佛教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神的平等的宗教。因為,佛祖釋迦摩尼認為,要想得到人生的救贖,只能靠自己個人的修行。傳統佛教認為,修行是個人的行為,別人是幫不上忙的,同時,你也幫不了別人。所以,在東南亞流行的小乘佛教,實質上,是自己顧自己,所以,才叫小乘佛教呀。小乘,小車子也。
  • 何燕生 | 近代文明對話中東亞佛教知識的重構——以「大乘佛教」為中心
    雅氏對「大乘佛教」的闡述,也就是建立在他對佛陀及其佛教的這種認識的基礎上的。雅氏認為,大乘佛教一方面使佛教成為一種宗教形式,另一方面使佛教從純粹的思辨哲學達到了新的鼎盛時期,對此予以高度評價。以下具體進行介紹。我們知道,佛教在佛陀滅度後,很快出現分裂,所謂大眾部和上座部;之後又分為北傳與南傳兩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