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四川、貴州、廣東三省都有代表提出關於支持這條大通道建設的建議。而四川代表團,更是以全團建議的形式提交全國人大。
這是一條怎樣的通道?有何重要意義?川貴廣三省需要國家層面解決哪些問題?
據了解,南亞地區是目前我國大西北、大西南地區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最便捷、物流成本最低的出海通道。2015年成渝地區「南向」運輸貨物量約12億噸,其中經由遂寧的貨物佔到1/3。
但在路線方面,遂寧貨物大多選擇寧波港或上海港出海,還是有運距長、耗時長、運費高等問題。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將改變此現狀。
該通道以遂寧物流港為起點,連接貴州(昌明)國際陸港,跨接珠海港和橫琴自貿區,通過海上對接南亞孟加拉國等四國的重要港口,能覆蓋巴基斯坦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
全國人大代表、遂寧市市長趙世勇介紹,與過去的路線相比,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建成後,從遂寧經川貴廣到南亞,比通過上海港到南亞裡程將縮短1760公裡,時間減少24小時,費用也更低。
貴州(昌明)國際陸港所在的黔南州,是貴州南大門和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南州州長向紅瓊認為,遂寧的加入,有兩大直接意義——
首先,通過遂寧,這條通道可以再向西、向北延伸,連通蘭州、西安等節點城市,更好地對接「一帶一路」。
此外,由於連接點增多、輻射面積增大,有利於沿線物流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保證貨物的搭配多樣性,提高滿載率。
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初從廣東省珠海市市長轉任韶關市委書記的江凌,此次也帶來了有關加快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的建議,目前已經得到廣東代表團數十名代表的聯名附議。
在他看來,這條通道對廣東而言,是大大地向內陸拓展了物流腹地。對四川而言,則是新增了一條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著眼於「讓更多的貨物在通道上跑起來」,江凌建議各方要加快口岸通關體系、採購分撥網絡、區域物流分配採集驛站等軟硬體設施的設立。
三省代表的建議均提到,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將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納入國家「一帶一路」實施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列入國家「十三五」對外綜合合作示範項目。
此外,貴州至廣東高速公路中的廣西桂林段尚未建通,貴州境內紅水河通航等級過低,三省人大代表建議國家部委加強協調支持力度。力爭早日建成一條連通西南內陸和東南沿海、融入「一帶一路」的國際商貿物流大通道。(記者 張嵐)
專家點評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教授彭其淵:
四川物產豐富,已成為全國排名第六的經濟大省。特別是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四川在對外貿易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蓉歐快鐵已經開通,天府國際機場正在加速建設,而開展國際貿易最重要的海洋通道還沒有打通。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能夠有效、有力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道一旦建成,不僅是川貴地區,整個成渝經濟圈的貨物都可以一路南下,更有競爭力地走向海洋、走出國門。(記者 李欣憶 整理)
責任編輯: 白婉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