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學生們參觀科技場館學習科普知識。 資料圖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13日電 (記者 鍾旖)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劉彤13日透露,2018年重慶市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8.01%,比2015年的4.74%提高了3.27個百分點,提升幅度位居全國第一,為69%。該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發展已進入穩步增長階段,呈現出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特徵,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重要基礎。
當天,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發布《2018年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科學素質指標(簡稱CSL),是反映群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由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學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等三部分構成。
據介紹,本次調查覆蓋重慶市38個區縣及萬盛經開區。調查以該市18至69歲年齡段的公民為總體進行抽樣,採用網絡線上調查和實地線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樣本18800份,回收有效樣本18835份。
調查結果顯示,從性別分類來看,重慶男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明顯高於女性公民。重慶市男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08%,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6%,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
從年齡分類來看,該市中青年群體的科學素質水平較高,且呈現隨著年齡段升高科學素質水平明顯下降的狀態。數據顯示,重慶市18至39歲年齡段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3.45%,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0至54歲年齡段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7.3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5至69歲年齡段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2.16%,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
電視,仍然是重慶市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有71.2%的公民每天通過電視獲取科技信息。其次是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重慶公民每天利用該渠道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達67.1%。
「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重慶公民利用科普場館獲取科學知識和科技信息的機會較多,參加各類科普活動的比例較高。」劉彤稱,重慶公民每天通過電視、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獲取科技信息公民的比例分別為71.2%和67.1%,遠超廣播、報紙、圖書和期刊雜誌等其他傳統媒體。
劉彤說,下一步,重慶市科協將加快建立普惠共享的科普工作體系,注重運用大數據智能化開展科普教育,推動重慶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確保2020年該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