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9.02%

2020-12-2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重慶日報,36氪經授權發布。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重慶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8.3%,力爭達到10%。

《重慶市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實施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建立全民科學素質年度調查和公布制度。

典型做法》》

解讀重慶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關鍵詞

體制機制

把黨建帶科建貫穿科協工作全過程,推動形成「黨委政府主導、科協組織主抓、行業部門主動、人民群眾主體」的工作體系。

三個納入

將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指標達到10%的目標納入重慶市政府與中國科協全面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

將公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市委對區縣黨委黨建帶群建考核的指標體系中,推動各級黨委政府重視科普工作。

將「實施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工程」納入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的重要任務。

「三個一」機制

每年編好一本書,舉辦好一次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做好一項測評。以書促學、以學促賽、以賽促評。

2018年編印了《公民科學素質問答與測試》讀本,今年編印「科普重慶」系列叢書。

連續2年舉辦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引導全社會關注公民科學素質工作。

建立公民科學素質年度調查和發布制度,委託中國科普研究所每年對各區縣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進行抽樣調查,並公開調查結果。

開好三個會

開好每年全民科學素質專題工作會、科普工作聯席會、綱要辦聯絡員工作會議3個重點會議。

充分發揮公民科學素質實施綱要辦公室作用,與30家成員單位積極聯動,讓公民科學素質工作跟著基層黨建走、跟著科技創新走、跟著學校教育走、跟著文化建設走。

陣地建設

抓好實體、網際網路、傳媒三大陣地建設。

科技館體系陣地

加強科技館體系建設,著力打造場館載體,採用合建、共建、改建、續建等模式,建設區縣科技館4個。

市政府印發《加快建設區縣科技館實施方案》。

支持18個深度貧困鄉鎮因地制宜,建成共享科技館20個,實施「村會合作」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在25個行政村建成鄉村科普館。

科普信息化陣地

著力打造網上載體,創新科普文化管理與服務模式,與市文旅委等合作,整合科普中國、人民網科普頻道、光明網科普頻道以及各綱要辦成員單位資源,打造「科普重慶」中央廚房。

2年來,在符合條件的社區、農村、中小學校建成「科普文化重慶雲」大屏信息化終端1800餘臺,實現科普中國優質資源科普文化信息化資源系統集成與精準推送服務全覆蓋。

科普傳媒陣地

重慶科技報於2017年1月創刊,累計發行291期。今年新增「科學生活知多少」專欄,為公眾解疑釋惑、去偽存真。

課堂內外舉辦全國性青少年創新作文大賽、五好小公民評比等品牌活動,參與學生超過3000萬人次。

電腦報成功轉型全媒體科普傳播平臺。《科普惠農》雜誌每年發行11萬餘冊。

「重慶Q博士」等3大微博微信平臺獲「科普中國·公眾喜愛的科普作品」。

重點人群

針對四大重點人群,分類施策。

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和「六個一」工程

針對農村人群,持續實施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和「六個一」工程,推動「村會合作」助力鄉村振興,實施科普進鄉村入農戶行動,每年舉辦2期深度貧困鄉鎮中小學生科技營。

2018年,市科協被評為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優秀組織單位。2019年,科協對口幫扶的萬州區龍駒鎮被評為全國十佳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示範點。

社區科協樣板間

針對城鎮人群,打造社區科協樣板間,推動科普元素進入鎮街公共服務中心和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科普協會、志願者等社區社會組織。

在城鎮加強社區科協建設,按照「四化八有」標準打造100家社區科普大學示範教學點,推動社區科普大學轉型升級。

青少年科學素養標準

針對青少年人群,探索建立青少年科學素養標準,形成《關於制定青少年科學素養標準的建議》被中國科協採納。

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影響持續深化,各區縣陸續設立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縣長獎表彰,促進青少年科技人才成長。

科學素質培訓

針對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人群,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人力社保局等,將科學素質培訓作為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重慶幹部網絡學院平臺開設科學素質提升專題培訓課程,微信同步推送。重慶科技館等科普場館成功創建「重慶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

重大活動

主動承辦中國科協、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各類大型活動,在活動中融入科普元素,引領公眾參與。

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2018年在重慶舉辦,規模和水平創歷史新高,獲高度讚揚。重慶代表隊青少年項目獲中國科協主席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創下33年來最高紀錄。

第19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暨2019世界青少年機器人邀請賽

2019年在重慶舉辦,首次將賽、會、展融為一體。重慶代表團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1項,位居全國前列,辦賽與參賽雙豐收。

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

智博會可以說是一場盛大的科普會。市科協連續兩年為智博會配套相關科普活動,今年智博會期間,組織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專題科普報告會,反響熱烈。

2019重慶英才大會

作為重慶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人才盛會,英才大會在全社會營造了崇尚科學、尊重人才、重視科學傳播與普及的良好氛圍。期間舉辦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會,面向大眾進行科普。

此外,支持並參與中國腫瘤學大會,與中國電子學會、南岸區政府共同主辦中國雲計算物聯網大會,辦好重慶市科協年會等重大活動。

第二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圓滿結束

12月19日,由市科協、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主辦、《重慶科技報》社有限公司、江北區科學技術協會承辦的第二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總決賽在重慶科技館舉行。

市科協兼職副主席、五屆委員會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專委會主任唐洪軍、中國科協科普部聯絡處處長包晗、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吳永忠擔任大賽總決賽評委。

本次大賽以「科學引領 智慧生活」為主題。比賽內容涵蓋「科普重慶」科普叢書中的知識點,還涉及人工智慧、大數據、時事熱點及前沿科學、科學素質綜合能力等。

大賽新增「科學聽我說」科普演說環節,旨在多方面考察選手的科學素質水平,發現和選拔科學傳播人才。本次大賽還要求每支參賽隊伍的4名選手分別由1名公務員、1名農民、1名科技工作者、1名50歲以上的公民組成(其中必須包含一名女性),從而實現科普重點人群的全覆蓋。

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大賽歷經區縣選拔賽、片區複賽,最終江北區、沙坪垻區、永川區、大足區、黔江區、武隆區、開州區、巫山縣8支代表隊進入全市總決賽。

總決賽上,經過晉級賽和冠軍爭奪賽,最終大足區代表隊獲一等獎,武隆區代表隊獲二等獎,永川區、江北區代表隊獲三等獎,黔江區、開州區、沙坪垻區、巫山縣代表隊獲得優勝獎。8名選手獲得標兵獎。

據悉,截至目前,參加第二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網絡答題活動和各級選拔賽的群眾已超過180萬人次,有效推動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典型做法》》

增強科普獲得感九大任務

重慶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印發《做好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增強科普獲得感的實施方案》,提出9項重點任務。

1、豐富科普內容供給。

2、打造科普重慶中央廚房。

3、組織媒體開展「求真求證」科普宣傳。

4、穩步推進區縣科技館建設。

5、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活動。

6、推動社區科普大學轉型升級。

7、開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8、推動「旅遊+科普」融合發展。

9、開展全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及調查活動

相關焦點

  • 2018年重慶具備科學素質公民比例超8%
    資料圖 攝中新網重慶12月13日電 (記者 鍾旖)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劉彤13日透露,2018年重慶市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8.01%,比2015年的4.74%提高了3.27個百分點,提升幅度位居全國第一,為69%。該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發展已進入穩步增長階段,呈現出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特徵,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重要基礎。
  • 2018年浙江公民科學素質比例排名全國第五
    浙江在線9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鄭文 劉晨茵)9月17日,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發布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已達到8.47%,浙江以11.12%的比例排名全國第五。報告顯示,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代表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該比例由中國科普研究所通過調查獲得,2018年上海、北京、天津、江蘇等6個省市的比例超過10%,其中上海、北京兩地的比例超過20%。
  • 調查顯示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與歐美相比排名墊底
    中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到2010年,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27%。也就是說,每100人中,僅有3人具備基本公民科學素質…[我來說兩句]   鼓吹只吃綠豆、茄子就能治病的張悟本剛被戳穿,道士李一的行騙接踵而至。接二連三的荒唐鬧劇折射出一個事實:我國民眾的科學素質之低,令人堪憂。
  • 2018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出爐 溫州超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
    記者昨天從市科協了解到,2018年溫州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已經出爐。結果表明,2018年溫州市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了11.8%,位居杭甬之後,排名全省第三,且均高於全省和全國的平均水平。調查結論認為,我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發展態勢良好,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呈現出與溫州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適應的特徵。
  • 2020年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決賽落幕
    光明網訊12月20日,2020年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決賽在北京電視臺演播樓舉行。經歷過重重考驗及複賽角逐,來自順義區、昌平區、朝陽區、東城區、延慶區、海澱區、通州區、懷柔區八支代表隊登上決賽的舞臺,最終昌平區代表隊摘得桂冠。
  •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公布:得懂得陰陽五行
    今天,中國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發出通知,全國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  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等確定的科普工作任務,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科技部、財政部、中央宣傳部牽頭,中央組織部等20個部門參加制定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建立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
  • 回顧2020:九江市公民科學素質工作成績喜人
    全市科協系統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科協的精心指導下,按照《九江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要求,堅持政治引領,以深化改革補短板,狠抓綱要工作落實,採取八措並舉,全面推動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 科技部 中宣部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 中國公民...
    》)等確定的科普工作任務,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科技部、財政部、中央宣傳部牽頭,中央組織部等20個部門參加制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建立《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
  • 廣西公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汽車大獎抽獎規則
    廣西公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汽車大獎抽獎規則 2020-05-28 0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決賽在京舉辦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2日消息,12月20日,2020年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決賽在北京電視臺演播樓舉行。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二級巡視員陳維成、科普部部長尹樹國,以及十六區科協相關負責人出席2020年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決賽現場活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學教授葉盛、北京天文館研究員景海榮、北京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播音指導張紅力作為評委,負責為相關試題進行科普解析,並且為選手們的科普演講打分。
  • 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將達到發達國家21世紀初水平
    屆時,我國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
  • 市縣動態|長洲區「三覆蓋」推動公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開展
    2020年是廣西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攻堅年,為紮實地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確保梧州市長洲區的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工作不拖全區後腿,近日長洲區做好「三覆蓋」推動公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以此來提高轄區內的公民科學素質
  • 內蒙古「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成果發布 全區科技...
    12月9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內蒙古 「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成果新聞發布會。會上,內蒙古科協副主席榮昌平、內蒙古科協組織人事部部長雲忠孝和內蒙古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部長高虹,就我區「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成果進行發布,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 2020年我公民科學素質將達到發達國家21世紀初水平
    新華網北京3月20日電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將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屆時,我國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 @所有杭州人,「公民科學素質大賽」 邀您答題領紅包
    年初的全國抗疫,讓大眾看到了科學家們的奉獻精神,也感受了科學的力量。作為一個普通市民,我們也要用科學武裝自己。為了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7月1日起,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將通過網際網路舉辦2020年杭州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 。本次比賽為期兩個月,市民可以通過杭州地區手機號碼進行答題。
  • 帶領青少年在全世界做公益,培養世界公民 | 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
    帶領青少年在全世界做公益,培養世界公民 | 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分享 2020-12-23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抗疫——一堂公眾科學素養課
    疫情之中,中國抗疫成果舉世矚目,公眾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科學素質,同樣是社會空前團結抗疫的重要武器。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動科學普及,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持續提升,目前已達到創新型國家水平。受疫情影響,中國科技館今年兩次閉館,時間長達百餘天。中國科技館副館長龐曉東說,在特殊時期,除了做好線下和線上的展覽外,中國科技館還在線發起了「科學實驗挑戰賽」,全國參與科技場館數量達357家、收到作品1.5萬件。豐富的科普活動緩解了孩子們長期居家的心理壓力,也讓科技館找到了同公眾交流的更好方式。
  • 合肥提高青少年等四類重點人群科學素質
    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合肥市科協第八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市將奮力完成「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15%比例的目標,提高四類重點人群科學素質。市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提升青少年人群科學素質。
  •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基本建立,大聯合、大協作的局面進一步形成,為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2015年我省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已達到5.59%,較2010年的2.3%有大幅度增長,不但超額完成了省政府與中國科協籤署的《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共建協議》確定的3.78%的工作任務,而且位次也從2010年的全國第22位上升到第12位,圓滿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目標,為「十三五」規劃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河南作出了積極貢獻。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宿遷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
    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廣泛深入開展,科普資源不斷豐富,大眾傳媒特別是新媒體科技傳播能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基本建立,大聯合大協作的局面進一步形成,為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第二次宿遷市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底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