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蕩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內聚滿了熱切期待的觀眾。原來,28日下午,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原創大型滬劇《幸福老人村》在這裡預演,石湖蕩鎮的居民、葉榭「幸福老人村」的住養老人等一起觀看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滬劇《幸福老人村》是在前年上演的一個滬劇小戲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深入挖掘葉榭鎮堰涇村「幸福老人村」裡的別樣故事,講述了「80後」女大學生江燕創辦「幸福老人村」,在推進不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公益養老模式時所遇到的酸甜苦辣,在孝文化的氛圍中,消除傳統農村老人對養老機構的牴觸情緒。
故事以老張頭想入住「幸福老人村」,而周圍的人都反對開場,到最後大家都快樂地在「幸福老人村」生活而結束。該劇形象地刻畫了「幸福老人村」獨特的農村公益養老模式,這一模式不僅緩解了農村老齡化問題,還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這部滬劇我們籌備了兩年,多次去『幸福老人村』採風,精挑細選了故事內容。」導演楊峰說,該劇的成功得益於區民政局、區老年基金會的支持。演員團隊也十分賣力,上海金楓滬劇團的演員大多是區戲劇協會的成員,許多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是利用業餘時間排練,克服了不少困難,比如飾演老張頭的張文華工作三班倒,可他仍克服困難參加排練。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對這部劇都充滿信心,他們希望通過這部劇向老年人傳遞松江區幸福養老新模式,打造農村養老的「幸福老人村」品牌。
這次預演安排在石湖蕩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內,不少觀眾懷著對新場館的好奇來到現場,卻被滬劇劇情深深吸引。石湖蕩鎮金勝村的範益民老伯說自己是戲迷,特地坐在第一排,觀看過程中他跟著演員們的心情起落而快樂、難過,深深被打動。「我也更加了解這些養老機構了。」他說。
滬劇落幕,有些老人悄悄落下了眼淚。楊峰介紹:「我們排練了兩個月,深入地與老人們交流,希望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看到該劇反響如此好,該劇女主角的原型、葉榭「幸福老人村」負責人蔣秋豔同樣感慨良多,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在觀劇後慢慢改變對養老機構的看法,例如打破子女「不孝」才送父母去養老機構的傳統觀念。許多老人認為去養老機構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其實不然,「幸福老人村」就是松江首個公益長者照護之家,配備了專業的醫護人員,能全方位照顧到老人需求。甚至老人還可以在「村」裡吃和玩,在家裡睡覺,居家候服務,住「村」享服務。在養老機構全天候有人看護,會更安心,並且業餘生活豐富。
據了解,該劇還將在9月參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首屆民營劇團優秀劇目交流演出,預計從10月開始在全區各街鎮巡演,屆時全區居民都能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