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歷程猶如潮起潮落,每個人都終將走向暮年,能夠從容而幸福地享受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便是生命最大的意義。雖然鬢角微霜,烏髮漸白,但是隨著松江養老體系日趨健全,老人們開啟了幸福養老模式。
截至2019年底,松江區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到19.3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9.3%,老年人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龐大群體。松江區作為民政部第一批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堅持「9073」格局,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深度融合,即90%老年人依託社區居家養老,7%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區養老,3%老年人機構養老。松江圍繞充分、優質、均衡這三個核心理念,著力打造涵蓋養老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政策支撐、需求評估、行業監管「五位一體」的幸福養老服務體系,致力於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擁有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完善設施供給,打造多元模式
努力完善幸福養老的設施供給,在機構層面大力發展幸福養老院,大力建設養老服務床位,「十三五」以來,全區新增養老床位3532張、認知症照護床位900張、老年護理型床位1462張。目前,我區已建成公益性床位7407張,達到戶籍老年人口4%。
2018年底,重大民生工程——松江社會福利院改擴建項目正式啟動,預期今年年底完工。項目將新建5棟養老護理樓,對原有養護大樓6號樓進行室內外裝修改造設計,並同步完成室外管線、綠化、景觀、廣場、老人健身活動場等配套設施。建成後,松江社會福利院將成為一座集科學性、舒適性、實用性和安全性於一體的養老機構,預計提供養老床位數1000張,其中護理床位400張、失能區床位230張、失智區床位140張、養護區床位230張,滿足多元的養老需求。
松江社會福利院改擴建效果圖
在街鎮層面,松江探索發展幸福老人坊,著力打造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十三五」期間,松江新建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9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24家。
從2018年底成立以來,泖港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每天都很熱鬧。不少居家老人因子女工作不在家,缺少陪伴而感到孤獨,當走出家門後,為老服務中心裡輕鬆溫馨的氛圍、耐心細緻的工作人員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他們成為常客。「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老人可以在社區裡結交朋友,敞開心扉。老人年齡大了最怕孤獨,而我們可以給他們創造『家』的感覺。」泖港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道。
泖港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在社區層面,松江積極發展幸福驛站,建設長者照護之家、社區長者食堂、社區老年助餐點等設施,「十三五」期間,新建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40個;新建、改造規範化老年活動室300家;新增社區睦鄰點230個。
「這裡飯菜品種多,味道好,老年人能享受餐費補助,方松食堂蘭橋店之前正在裝修,我寧願每天乘公交車也要到西部食堂來吃中飯。」社區食堂選材放心、價格實惠,切實解決了老人「吃飯難」的問題,因此家住珠江新城的胡正豪每周都有4-5天會前往方松社區食堂用午餐。
方松社區食堂
為了解決一些生活不便的老人的就餐問題,為老助餐服務將社區食堂的飯菜送到了居民區裡。每天中午,社區志願者們等候在小區門衛室,等待食堂的師傅準時到達,接過熱乎乎的飯盒,將飯菜送到老人手中。2019年,為了方便轄區內行動不便、高齡獨居、殘疾、純老家庭的老人,方松街道還啟動了「最後一百米」送餐到家服務,把飯菜送上門。
為老助餐服務
在鄰裡層面,松江大力發展「幸福老人家」,這是松江首創的原生態養老服務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松江在農村地區發展養老服務綜合體——「幸福老人村」,已取得顯著成效,在全市乃至全國都享有一定知名度。
2016年,「幸福老人村」這個名詞漸漸在葉榭鎮被提及,如今它已成為了新型農村養老的代名詞。種花養草,閒話桑麻,日看稻田千層浪,夜觀庭院滿天星,老人們在村裡過上了愜意悠閒的田園養老生活。於農村老人們而言,故土的一點一滴都早已融入了血脈之中,難以割捨,不離鄉土、不離鄉音、不離鄉情成為了他們最大的期盼。「幸福老人村」讓老人們在淳樸而溫馨的鄉間尋找到歸屬感,與熟悉的親朋、鄰裡一起安心養老。作為松江第一家小型鄉村互助式養老機構,從送餐、助浴到日間活動,老人們的生活均可在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葉榭鎮「幸福老人村」
在總結幸福老人村經驗的基礎上,2019年,松江區首個「幸福老人家」在泖港鎮成立,以村民自有住宅為活動場所,為社區長者提供鄰裡社交與助餐服務。在這裡,老人們可以讀報紙、看電視、聊家常、交朋友。今年,我區第二個「幸福老人村」在泖港鎮黃橋村成立,並且即將投入使用。
已經基本完成裝修的「黃橋幸福老人村」
松江結合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創新新型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實現活力養老、互助養老、介護養老的全程照護,引入了專業化運營機構,提供覆蓋社區頤養、社交休閒、文化娛樂到居家護理的全程一站式為老服務,構建以點帶面的社區養老服務。今後這種模式將在每個鄉村振興示範村鋪開。推進「幸福老人村」和「幸福老人家」建設是解決農村養老剛需的惠民舉措,未來,松江還將在農村地區繼續探索、推廣「幸福老人村」養老模式,有針對性地為老人打造最佳養老模式。
創新養老項目,助力幸福晚年
居家是養老的基礎模式,也是重點模式。近年來,松江著力發展「老夥伴」計劃、「老吾老」計劃、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致力於提升老人的自我照護能力,提升老人家屬對老人的照護能力,提升老人在家中的生活質量。
最小的50多歲,最大的70歲,方松街道社區裡有這樣一群低齡老人,主動結對、關愛、幫扶社區裡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為高齡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力所能及的幫助。作為「老夥伴」計劃的志願者,王鳳珠和陳連英每周上門走訪結對老人,幫助他們在社區醫院配藥,用愛心溫暖高齡老人。
「老夥伴」計劃中,低齡老人志願者為高齡老人洗腳
小而精的養老項目發展切實提升了老人們的幸福感,其中養老服務資源配送項目是松江區近兩年的重點,通過結合區政府資源、探索社會資源,把適合老人的資源整合起來,由專業的第三方進行配送。戲曲表演、手工製作、茶道欣賞……在各街鎮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裡,精彩紛呈的養老資源配送課程讓老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彩。新浜鎮的老人們在資源配送課堂上穿針引線,手指靈動地穿梭於老布之間,在老師的指導下,縫製出一件件各有特色的配飾。
新浜鎮養老資源配送課堂
「十三五」期間,松江著力建設幸福養老的市場服務體系,養老服務既是大民生也是大產業,在政府兜底保障的同時,也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養老市場,豐富養老內容。
帶著浴缸上門為老人助浴,讓生活不便的老人享受到專業而舒適的服務。今年7月,區民政局籌資60萬元,以購買服務的形式,與第三方公益機構達成合作,進行了免費助浴的試點工作。年滿65歲,癱瘓或失能、半失能老人均可以申請助浴,首次免費,後續可以繼續申請付費助浴,政府也會給予相應的政策補貼。
為老助浴服務
「沒想到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有人專門為我拍照,我要將照片一直留著,作為紀念。」88歲的楊明喬笑呵呵地說。身著唐裝,手持摺扇,今年9月,在流動的「幸福照相館」裡,老人們精神矍鑠地看向鏡頭,以莊重而不失喜慶的牡丹花為背景,由相機為他們定格最美「夕陽紅」。作為松江區創新養老服務項目之一,由專業攝影團隊承接的「幸福照相館」來到各個街鎮為8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拍照服務,記錄美好時光。
幸福照相館
為老服務是一份工作,卻也是一份事業,松江養老體系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從業人員的愛心、真心與恆心。政府、社區、企業,多方參與,正是有他們在,我們每一個人才都能在老去的時候得到社會最大的關愛。
文字:陸延玥
圖片:陸延玥、韓佳怡、資料圖
原標題:《他們老了,在松江可以這樣幸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