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老了,在松江可以這樣幸福

2020-12-25 澎湃新聞

生命的歷程猶如潮起潮落,每個人都終將走向暮年,能夠從容而幸福地享受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便是生命最大的意義。雖然鬢角微霜,烏髮漸白,但是隨著松江養老體系日趨健全,老人們開啟了幸福養老模式。

截至2019年底,松江區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到19.3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9.3%,老年人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龐大群體。松江區作為民政部第一批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堅持「9073」格局,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深度融合,即90%老年人依託社區居家養老,7%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區養老,3%老年人機構養老。松江圍繞充分、優質、均衡這三個核心理念,著力打造涵蓋養老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政策支撐、需求評估、行業監管「五位一體」的幸福養老服務體系,致力於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擁有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完善設施供給,打造多元模式

努力完善幸福養老的設施供給,在機構層面大力發展幸福養老院,大力建設養老服務床位,「十三五」以來,全區新增養老床位3532張、認知症照護床位900張、老年護理型床位1462張。目前,我區已建成公益性床位7407張,達到戶籍老年人口4%。

2018年底,重大民生工程——松江社會福利院改擴建項目正式啟動,預期今年年底完工。項目將新建5棟養老護理樓,對原有養護大樓6號樓進行室內外裝修改造設計,並同步完成室外管線、綠化、景觀、廣場、老人健身活動場等配套設施。建成後,松江社會福利院將成為一座集科學性、舒適性、實用性和安全性於一體的養老機構,預計提供養老床位數1000張,其中護理床位400張、失能區床位230張、失智區床位140張、養護區床位230張,滿足多元的養老需求。

松江社會福利院改擴建效果圖

在街鎮層面,松江探索發展幸福老人坊,著力打造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十三五」期間,松江新建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9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24家。

從2018年底成立以來,泖港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每天都很熱鬧。不少居家老人因子女工作不在家,缺少陪伴而感到孤獨,當走出家門後,為老服務中心裡輕鬆溫馨的氛圍、耐心細緻的工作人員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他們成為常客。「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老人可以在社區裡結交朋友,敞開心扉。老人年齡大了最怕孤獨,而我們可以給他們創造『家』的感覺。」泖港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道。

泖港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在社區層面,松江積極發展幸福驛站,建設長者照護之家、社區長者食堂、社區老年助餐點等設施,「十三五」期間,新建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40個;新建、改造規範化老年活動室300家;新增社區睦鄰點230個。

「這裡飯菜品種多,味道好,老年人能享受餐費補助,方松食堂蘭橋店之前正在裝修,我寧願每天乘公交車也要到西部食堂來吃中飯。」社區食堂選材放心、價格實惠,切實解決了老人「吃飯難」的問題,因此家住珠江新城的胡正豪每周都有4-5天會前往方松社區食堂用午餐。

方松社區食堂

為了解決一些生活不便的老人的就餐問題,為老助餐服務將社區食堂的飯菜送到了居民區裡。每天中午,社區志願者們等候在小區門衛室,等待食堂的師傅準時到達,接過熱乎乎的飯盒,將飯菜送到老人手中。2019年,為了方便轄區內行動不便、高齡獨居、殘疾、純老家庭的老人,方松街道還啟動了「最後一百米」送餐到家服務,把飯菜送上門。

為老助餐服務

在鄰裡層面,松江大力發展「幸福老人家」,這是松江首創的原生態養老服務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松江在農村地區發展養老服務綜合體——「幸福老人村」,已取得顯著成效,在全市乃至全國都享有一定知名度。

2016年,「幸福老人村」這個名詞漸漸在葉榭鎮被提及,如今它已成為了新型農村養老的代名詞。種花養草,閒話桑麻,日看稻田千層浪,夜觀庭院滿天星,老人們在村裡過上了愜意悠閒的田園養老生活。於農村老人們而言,故土的一點一滴都早已融入了血脈之中,難以割捨,不離鄉土、不離鄉音、不離鄉情成為了他們最大的期盼。「幸福老人村」讓老人們在淳樸而溫馨的鄉間尋找到歸屬感,與熟悉的親朋、鄰裡一起安心養老。作為松江第一家小型鄉村互助式養老機構,從送餐、助浴到日間活動,老人們的生活均可在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葉榭鎮「幸福老人村」

在總結幸福老人村經驗的基礎上,2019年,松江區首個「幸福老人家」在泖港鎮成立,以村民自有住宅為活動場所,為社區長者提供鄰裡社交與助餐服務。在這裡,老人們可以讀報紙、看電視、聊家常、交朋友。今年,我區第二個「幸福老人村」在泖港鎮黃橋村成立,並且即將投入使用。

已經基本完成裝修的「黃橋幸福老人村」

松江結合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創新新型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實現活力養老、互助養老、介護養老的全程照護,引入了專業化運營機構,提供覆蓋社區頤養、社交休閒、文化娛樂到居家護理的全程一站式為老服務,構建以點帶面的社區養老服務。今後這種模式將在每個鄉村振興示範村鋪開。推進「幸福老人村」和「幸福老人家」建設是解決農村養老剛需的惠民舉措,未來,松江還將在農村地區繼續探索、推廣「幸福老人村」養老模式,有針對性地為老人打造最佳養老模式。

創新養老項目,助力幸福晚年

居家是養老的基礎模式,也是重點模式。近年來,松江著力發展「老夥伴」計劃、「老吾老」計劃、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致力於提升老人的自我照護能力,提升老人家屬對老人的照護能力,提升老人在家中的生活質量。

最小的50多歲,最大的70歲,方松街道社區裡有這樣一群低齡老人,主動結對、關愛、幫扶社區裡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為高齡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力所能及的幫助。作為「老夥伴」計劃的志願者,王鳳珠和陳連英每周上門走訪結對老人,幫助他們在社區醫院配藥,用愛心溫暖高齡老人。

「老夥伴」計劃中,低齡老人志願者為高齡老人洗腳

小而精的養老項目發展切實提升了老人們的幸福感,其中養老服務資源配送項目是松江區近兩年的重點,通過結合區政府資源、探索社會資源,把適合老人的資源整合起來,由專業的第三方進行配送。戲曲表演、手工製作、茶道欣賞……在各街鎮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裡,精彩紛呈的養老資源配送課程讓老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彩。新浜鎮的老人們在資源配送課堂上穿針引線,手指靈動地穿梭於老布之間,在老師的指導下,縫製出一件件各有特色的配飾。

新浜鎮養老資源配送課堂

「十三五」期間,松江著力建設幸福養老的市場服務體系,養老服務既是大民生也是大產業,在政府兜底保障的同時,也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養老市場,豐富養老內容。

帶著浴缸上門為老人助浴,讓生活不便的老人享受到專業而舒適的服務。今年7月,區民政局籌資60萬元,以購買服務的形式,與第三方公益機構達成合作,進行了免費助浴的試點工作。年滿65歲,癱瘓或失能、半失能老人均可以申請助浴,首次免費,後續可以繼續申請付費助浴,政府也會給予相應的政策補貼。

為老助浴服務

「沒想到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有人專門為我拍照,我要將照片一直留著,作為紀念。」88歲的楊明喬笑呵呵地說。身著唐裝,手持摺扇,今年9月,在流動的「幸福照相館」裡,老人們精神矍鑠地看向鏡頭,以莊重而不失喜慶的牡丹花為背景,由相機為他們定格最美「夕陽紅」。作為松江區創新養老服務項目之一,由專業攝影團隊承接的「幸福照相館」來到各個街鎮為8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拍照服務,記錄美好時光。

幸福照相館

為老服務是一份工作,卻也是一份事業,松江養老體系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從業人員的愛心、真心與恆心。政府、社區、企業,多方參與,正是有他們在,我們每一個人才都能在老去的時候得到社會最大的關愛。

文字:陸延玥

圖片:陸延玥、韓佳怡、資料圖

原標題:《他們老了,在松江可以這樣幸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囍囍囍囍囍囍囍囍囍囍囍囍,他們在松江這個老糧倉裡喜結連理
    囍囍囍囍囍囍囍囍囍囍囍囍,他們在松江這個老糧倉裡喜結連理 2020-10-19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重啟,松江應該是這樣的!
    2020重啟,松江應該是這樣的!最近,微博有這樣的熱搜 #你希望重啟2020嗎?# 我們在下面的留言裡能看到 有141萬人希望可以重新開始這一年 有人說,從沒想過 車多擁擠的松江,會像現在這樣冷清 隨著企業將迎來的復工 大家又多了一份憂心
  • 他們來松江了!
    院士們齊聚松江,松江因此更星光璀璨。不知道專家們對松江是否了解?小編今天就做一次導遊,給遠來的客人們安利安利咱們松江。松江,古稱華亭,別稱「雲間、茸城、谷水」,自古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遊資源,素有「上海之根、滬上之巔、浦江之首、花園之城、大學之府、製造重鎮、科創走廊、旅遊勝地」之稱。▼
  • 養老不離鄉 | 上海松江「幸福老人村」裡的幸福事
    位於上海松江葉榭鎮堰涇村的幸福老人村。蔡斌攝在上海松江葉榭鎮堰涇村,古樸院牆圍起一幢幢普通村宅,質樸而寧靜。與許多市郊鄉村一樣,在這裡居住的,幾乎都是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同時,老人村也不是封閉的院落,不少老人本就住在這片區域內,他們中有的人將房屋部分出租,就近成了「福利」共享者。 因此,這裡的老人多是鄰裡或親朋,彼此相互熟悉,環境沒有改變,依然可以侍弄瓜果蔬菜,生活卻得到了全方位的照料,從助餐、洗浴到日間活動。 當然還不止這些。在老人村,每日活動非常豐富,內容涉及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衣食住行,到休閒娛樂。
  • 原創滬劇《幸福老人村》在松江石湖蕩鎮社區啟幕
    原來,28日下午,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原創大型滬劇《幸福老人村》在這裡預演,石湖蕩鎮的居民、葉榭「幸福老人村」的住養老人等一起觀看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滬劇《幸福老人村》是在前年上演的一個滬劇小戲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深入挖掘葉榭鎮堰涇村「幸福老人村」裡的別樣故事,講述了「80後」女大學生江燕創辦「幸福老人村」,在推進不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公益養老模式時所遇到的酸甜苦辣,在孝文化的氛圍中,消除傳統農村老人對養老機構的牴觸情緒。
  • 開窗可見綠,近鄰勝遠親,來看松江這個居民區的幸福生活
    開窗可見綠,近鄰勝遠親,來看松江這個居民區的幸福生活 2020-11-03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松江的冬天,再小的路也可以這樣美
    要說這幾年松江變化最大的鎮,小崑山鎮一定榜上有名。來到中昆路,你會忍不住感嘆,原來冬天也可以這樣五彩斑斕。沿河而建的濱水景觀帶,全長約700米,金黃的銀杏和火紅的楓葉交疊著從中昆路的這頭暈染到了那頭,仿佛吸收了一整年的陽光,此刻正在拼命綻放。陽光從樹葉縫隙灑落,葉片的脈絡清晰可見,滿眼的暖色系讓人頓時忘了街頭的寒風。
  • 上海曾屬於松江,松江人才是真正的上海人?
    筆者曾在松江念過書,記得開學第一天校長演講便說松江是「上海之根」人文底蘊豐厚云云,當時便覺得這存粹是臉上貼金的說辭,大家都曉得當年存粹是松江地皮便宜加上還有補貼,才選擇在這裡建的大學城。筆者對松江最早的印象來自於韓寒的一篇文章裡講到金山三輪車與松江三輪車收費的區別,金山的要價兩塊,熟了還可以砍價。松江則不然,一上來便要價五塊,沒得商量。文章還讚揚了松江之發達與現代化。其實松江是不錯的,特別是這幾年新城的建設,隱隱有成為市區之外最重要的新衛星城的趨勢。
  • 松江葉榭村「幸福老人村」大家都說好,可是為啥沒人願意做第二個?
    被大家叫好的松江葉榭村「幸福老人村」模式,為何民非組織不願意做第二個?昨天,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於本市推進社區養老工作情況的報告。
  • 松江十二時辰
    正是這樣一群普通環衛工人們每日的辛勤早起,用粗糙的雙手、辛勤的汗水,默默無聞地清掃著我們的家園,才會讓松江千萬條街道日復一日地整裝待發,等待著一城之人迎接新的一天。不僅僅是在愛吃羊肉的張澤集鎮,松江各地都會有那麼幾家老華亭們鍾愛的「老字號」,日復一日地默默迎接著那些熟悉的面孔。人民路 草廬酒家走進鍾愛的那家小餐館,食客們都已經輕車熟路,菜單也早已了熟於心。
  • 零下4℃的冬日裡,就靠這份溫暖整個松江的幸福鍋物度日!
    從1店吃到2店!讓松江的眾吃貨們三刷四刷的築間讓這個冬天熱情滿滿!不管是喜重口,好清淡,你都能在這裡找到一份屬於你的幸福鍋物! 營業至凌晨4點 這份幸福鍋物營業至凌晨4點!通宵狂歡後一份溫暖的幸福鍋物給這一天一個完美ending! 0差評的幸福鍋物
  • 松江這裡藏著雨巷和「最美老樓」,你去過了嗎?
    杜氏雕花樓杜氏雕花樓被譽為「松江最美的一座老樓」,現闢為松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這首詩也是詩人當年寓居松江時所作。,收不盡魏塘紗」,被譽為「衣被天下」的松江,明清時便是全國棉紡織業中心。展示館所展示的,便是松江曾經的驕傲——松江布。
  • 松江總體規劃2035公布 未來的松江是這樣的
    具體走向:九亭、新橋—松江工業區—松江新城主城—松江科技園區—新浜。  「一軸」為城鄉發展軸,是上海市西翼新城群的聯動發展軸線,也是松江區內各板塊的聯  系帶。具體走向:松江新城—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青浦東翼-嘉定新城。  「五帶」為青松生態廊道、黃浦江生態廊道、近郊綠環、油墩港生態帶和洞涇港生態帶。
  • 驚豔松江的貴州菜,在松江居然能吃到這樣正宗的貴州菜!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小帥吃得有點雜很久很久沒有認認真真地吃一頓正餐了今天身邊的朋友給小帥推薦了一家黔 饗 貴 州 菜▲ 這家店所有的菜都是正宗的貴州菜,食材全部都是從貴州空運到松江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飲食文化,吃慣了江浙滬的菜,換換口味,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上海松江「圈」出15分鐘美好生活
    一「老」一「幼」齊手共抓,這在新橋鎮表現得尤為明顯。今年8月,新橋鎮陸續推出了全鎮首家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首個兒童之家,前者提供養護醫娛學等全方位一站式養老服務,真正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後者則面向新橋鎮的家長和孩子開設周末課堂,為社區家庭送來知識大餐。
  • 上海松江的這場集體婚禮火了
    主辦方表示,之所以選擇民國風,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重新挖掘、定義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婚姻與家庭的認知與重視,讓小夫妻雙方在今後的婚姻道路上,能有一份不一樣的「初心」。除了新婚夫婦的合巹之禮,3對新人代表分享家風家訓的環節同樣奪人眼球。
  • ...收不盡魏塘紗」,國慶前後遊客可在松江美術館觀賞觸摸「老棉布」
    原標題:「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國慶前後遊客可在松江美術館觀賞觸摸「老棉布」「這不僅僅是一塊簡單的布料,它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體現,反映的是對普通勞動者的尊重和敬畏。」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市的白之布裡行間」在松江美術館展出,集中展示了一批從松江多地收集的老棉布,如方格棉布、土布旗袍,還有用棉布做成的茶包、書封套、隨身背包、行李箱等文創產品,不完全統計有上百種之多。種類繁多的棉布紋樣,飽含歲月痕跡,無聲講述著松江的那段歷史。
  • 松江總體規劃2035正式公布!未來的松江是這樣的
    戰略舉措 科創驅動「松江製造」邁向「松江創造」 以G60科創走廊建設為主要載體和戰略支點,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和帶動,大力發展高端製造和智能製造,完善科創承載、總部研發、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服務集成、商業商務及現代物流互為支撐、協調發展的功能布局
  • 上海之根在松江的新意義:上海影視樂園代表了國人印象中的老上海
    本文介紹在松江區的上海影視樂園,這個地方有著老上海的主流建築,也代表大部分人對於「老上海」的認知記憶。上海影視樂園也賦予了「上海之根在松江」的新意義,上海影視樂園正是代表了國人印象中的老上海。本樂園雖然面積並不大,但是已經具有了老上海的大部分的元素。下面是上海影視樂園的布局。
  • 松江最具有老上海風情的街區,又將有新看點
    作為松江最具有老上海風情的街區,車墩鎮影視路正經歷著改變,即將變身美麗街區。影視路總長1000米,據了解,先期車墩鎮相關部門對店招店鋪已經進行了改造,並完成了建築牆面外立面改造、空調移位加裝護欄、沿街路面鋪裝以及沿街停車位改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