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合一的龍虎山天師道,歷經千載,北孔南張,傳承不絕

2021-01-11 途說歷史觀

如果說中國那個家族延續了上千年而久盛不衰,很多人一定想到的便是位於山東的孔氏一族,孔氏一族因為孔子的緣由。得以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之中屹立不倒,王朝更迭之下,天下之主換了又換,唯有孔氏一族能夠久盛不衰。因為自先秦時期的孔子創立儒學之後,孔家便和儒學捆綁在一起。

尤其是孔子之後其亦是一代儒學大師,使得孔家近乎成為了儒學的代表。在漢武帝之後,儒學成為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治的治國思想。

這使得儒學以及孔家的政治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而正是這個原因。孔家也是得以屹立千年不到,而孔家家主更是時代承襲衍聖公。

其實除卻了北方山東的孔家,還有一個家族同樣傳承千年並且是也象徵了儒釋道三家之中的一家。

孔家是因為儒學的緣故而經久不衰,而這支家族則是因為道家而長盛不衰,那就是張姓天師家族。

其自天師道張道陵創立天師道開始,延續近兩千年,盛而不衰,同樣和孔家一樣,未曾因為朝代的更迭便衰落。

張道陵天資聰慧,在儒家盛行的兩漢,其必然是學習儒學為主,但是張道陵學習非是走上政治之道。

張道陵經常參悟人生,發現儒學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他的疑惑,不久之後便去學習道家之術。精研《道德經》、《南華經》,雖然張道陵被任命為江州令,但是張道陵不久之後便辭官隱退,開始雲遊天下。

張道陵雲遊到江西雲錦山結廬而居,在此地修煉,傳言張道陵在此地修煉之時龍虎出現,因此雲錦山也是被命名為龍虎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張道陵都是在龍虎山修煉,但是在其六十歲之後又來到了四川。

並且創立了五鬥米教,雖則五鬥米教的發展,四川、陝西一帶教眾巨多。等到張道陵去世之時,五鬥米教已經發展壯大,其教眾數十萬。

而且在張道陵的遺囑之下,天師之職只得由張家嫡系子孫繼承,因此也使得張家後代得以繼承仍不斷絕。

等到張道陵的孫子張魯繼承的時候,其雄踞漢中,教眾五六十萬,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張魯據有漢中這塊肥肉也是被各方惦記,先是曹操奪得漢中,之後又是曹操和劉備爭奪的漢中。

其實在張魯被曹操打敗之後,張魯不僅沒有受到任何監禁,反而被封侯。而天師道也就是五鬥米教開始在中原興盛,從曹魏到兩晉南北朝,五鬥米教開始日漸發展,教眾發展從底層百姓到上層世族皆有。

例如我們熟悉的書聖王羲之,便是一位堅定的五鬥米教信奉者,魏晉時期玄學之所以如此高漲,於五鬥米教有著重要的關係。

而到了唐代的時候由於李唐宗室奉道教祖師李耳為祖,使得道教的地位再次提高。這個時候為了配合李唐的政治統治,天師開始進入帝王的視野並且開始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唐玄宗時期冊封張道陵為太師,之後長時間中,李唐宗室和張家歷代天師之間的聯繫都非常密切。

等到宋代,五鬥米教和政治聯繫最為密切的莫過於宋真宗時期,宋真宗時期有著著名的天書政治。

因為這個時期的北宋政治相對穩定,而宋真宗也得以有著足夠的精力去精研道家學說。而這也影響到了宋真宗之後的歷代北宋帝王,宋仁宗、宋徽宗等都非常尊崇道教。例如講述宋徽宗年間故事的《水滸傳》便是以龍虎山鎮壓之魔君外逃為背景。

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龍虎山之天師雖然受到了歷代皇帝的重視,但是在朝堂之中卻從未興風作浪。

作為道家之代表,龍虎山之道,煉丹求仙之事必然不少,而皇帝為了求仙必然會少不了和其詢問。但是龍虎山天師似乎並未用此來討好皇帝,謀求榮華富貴。

一方面是因為龍虎山天師作為傳承數百年的道教代表,對於榮華富貴之事早已經沒有了追求,更多的是修身養性之道。

宋真宗時期起沉迷於道教,也對之後的宋仁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宋仁宗也是對飛升之事非常感興趣。但是當時的天師張乾耀卻勸誡宋仁宗,告訴他這對於政事於事無補,只需將其看作養生休息之道便可。

總結:

龍虎山天師作為道教的代表與儒家領頭羊孔家還不太一樣,這二者一個出世,一個入世。孔家在歷代都是統治者維護統治的重要功績,而孔家之人也是積極投身於政治之中。

不過這也符合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而道家則講究一個出世,尋找世間萬物變化,而非一味醉心政治。

相關焦點

  • 人間福地龍虎山,乃「正一道」的祖山,多位天師曾在此修行傳道
    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這裡所描繪的就是位於今江西鷹潭市西部的國家級風景名勝、道教名山一龍虎山。龍虎山風景綺麗,尤其以惟妙惟肖的仙形石獨具特色僧尼峰、仙桃石、水中蓮、仙水巖、玉梳石、丹勺巖、道堂巖、試劍石、神鼓石、雲錦山等,錯落分布在奇山秀水之間,構成一幅令人目不暇接的山水圖。
  • 天師家族2000年
    小說當然是小說,但元末明初的書生施耐庵,卻在小說中介紹了一個在古代中國早已顯赫人間的家族,這就是被譽為「北孔南張」中的南張,與孔子家族並列傳承2000多年不改的:張天師家族。今天要講的,正是在小說之外,正史中的這個傳奇家族。
  • 軒轅劍龍舞雲山天師道背景介紹 天師道怎麼樣
    在《一人之下》的故事中,主角「張楚嵐」為了解開爺爺張錫林的秘密,決意前往位於江西龍虎山的「正一派天師府」一探究竟。那麼這個「正一派天師府」和「天師道」究竟有怎樣的淵源?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尋「天師道」的前世今生。
  • 解讀龍虎山張天師未解之謎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道教至少傳承5000多年文明。而從東漢張陵在鷹潭龍虎山創立天師道(正一道)以來,道教更是成為傳承中國文化的象徵,龍虎山天師府則成為道教傳播不絕的明證。   時光荏苒。道教祖師張陵也許不曾預料到,他的子孫至今已經綿延60餘代,歷時上千年,卻始終保持著對歷史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 龍虎山天師府,已傳承1900多年,為何如今逐漸沒落?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原名張陵,因其最初創立的教派又稱天師道,故他也被稱為張天師。根據傳說記載,張道陵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雖然後來被稱為教祖,但張道陵最初也只是一介書生。據傳,張道陵七歲熟讀《道德經》,十幾歲時進入東漢太學便能通曉天文地理,年紀輕輕就有不少人拜他為師聽他講學。與生俱來的天賦使得天資聰穎的張道陵早早就開始思考人生參禪悟道。
  • 雍正御賜國寶級天師印璽回歸中國道長 符印合一傳承傳統文化
    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1,800餘年的演進歷史中,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而天師印作為道教文化傳承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物,可謂是見證了中國道教文化變遷的國寶級文物。日前,四川省洪雅縣五鬥觀、正一派天師門下羅心道長舉行祈福法會,迎回雍正御賜天師印璽白玉雙麟鈕「陽平治都功印」,成為了海峽兩岸唯一一位實現道家「符印合一」的道長。
  • 訪龍虎山天師府: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
    上清古鎮古鎮麻石鋪的大街,街邊是三到四層的磚木明清時代樓房,鎮上百姓多為天師後人。我因家傳天師道,小時在村頭樟樹下,常聽爺爺講天師府故事神話,今到此,如有歸家之感。中國有二個世家代代千年相傳,北方是曲阜的孔府,南方就是龍虎山天師府。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由張道陵天師所創立的「正一盟威之道」,由張道陵天師的世代子孫,世襲傳承,繩繩繼繼歷六十多代1800餘年,至今仍是中國道教的主流門派之一,並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和影響。而此期由張陵所創立的「正一盟威之道」(即「五鬥米道)」已傳至張衡、張魯凡三代近百年。特別是張魯據漢中,實行政教合一,垂三十年,漢夷之民皆樂為之治。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取漢中,張魯降曹,結束了五鬥米道在巴蜀的統治。魏晉南北朝時,由張道陵天師創立的「正一盟威之道」(五鬥米道)開始分化。
  • 龍虎山天師道祖師爺張道陵的生平簡介,張道陵人物事跡!
    於是天師設立二十四治,廣收門徒,教化於民。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冊,敕封天師為正一真人,天師世壽一百二十三歲,與蒼溪雲臺山白日飛升。張道陵,初名張陵,後改今名。本是太學書生,性好學,博五經,邃於黃老之道,七歲即能通道德經及河洛圖諱之書,皆極其奧。長為博學之士。後棄官學道。創立了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
  • 龍虎山張天師,怎麼傳承2000年的
    龍虎山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龍虎山原名雲錦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裡處貴溪市境內。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龍虎山因此得名。
  • 龍虎山天師府昌盛百年的「秘密」
    歷史上有許多道教聖地,其中江西的正一教祖地龍虎山可謂是大名鼎鼎,在歷史上龍虎山天師府在元朝時期達到鼎盛。每一位龍虎山的天師都會被封為真人,至此以後龍虎山天師府便是符籙派第一大派,引領江南道教。龍虎山天師府能夠保持百年昌盛,其中肯定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 龍虎山張天師介紹
    ,囑咐天師廣行正一盟威之道,掃除妖魔,救護生民。天師降妖伏魔,救護眾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動,都願意聽受天師教化。於是天師設立二十四治,廣收門徒,教化於民。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冊,敕封天師為正一真人,天師世壽一百二十三歲,於蒼溪雲臺山白日飛升。[1]張道陵,初名張陵,後改今名。
  • 江西鷹潭龍虎山,探尋道教文化之旅。
    此外,張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創立的內丹修煉為主的教派後來也被劃分在全真道,稱為南宗,而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全真道的教義總體來說,繼承了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認為儒道釋的核心都是「道」。以《道德經》、《般若心經》、《孝經》作為信徒必讀經典。其宗教實踐的原則是「苦己利人」、「利人利己」。而且實行出家制度,道士不可婚娶。
  • 遍訪福地洞天的天師 | 第二十二代天師張善
    有一天,這位足不出戶的少年,突然辭別父母和家人要外出遍訪洞天福地了,這個消息讓龍虎山天師世家的親朋好友吃驚不已!很多人驚異於在張善天師身上,竟然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很多人紛紛勸他別出去,對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外邊的世界實在是潛伏著太多未知的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危險。
  • 兩岸媒體人龍虎山探訪天師府:臺灣道教信眾基礎好
    華夏經緯網10月27日訊:(記者李昕)來貴溪龍虎山不可錯過天師府。由於行程的關係,「文脈傳承一江西古代書院文化行」兩岸媒體人在5點「下班」前,趕到了天師府,一睹這「道教祖庭」的風採。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千百年來生生不息。龍虎山作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其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和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讓世人為之驚嘆。
  • 道教祖師張道陵和龍虎山
    據記載太上老君降臨蜀漢,「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張道陵整合當時的:黃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團體,創立道教稱正一盟威之道。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著作《老子想爾注》,弟子有30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 虛靖天師丨9歲當掌門,36歲羽化登真的龍虎山第三十代天師
    張繼先(1092-1127),字嘉聞,又字道正,宋元祐七年十二月二十日生於龍虎山,天師生來奇異,一直到五歲尚未開口說話,一天偶然聽到外面有雄雞啼叫的聲音,忽然失聲一笑,接下來竟然賦詩一首:「靈雞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
  • 【天天自駕】龍虎山丨8月3-5日丨訪道龍虎山,敬禮祖天師
    龍虎山 聽說你美得不一樣龍虎山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