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10月27日訊:(記者李昕)來貴溪龍虎山不可錯過天師府。由於行程的關係,「文脈傳承一江西古代書院文化行」兩岸媒體人在5點「下班」前,趕到了天師府,一睹這「道教祖庭」的風採。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千百年來生生不息。龍虎山作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其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和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讓世人為之驚嘆。文豪魯迅先生說:「中國的根抵全在道教」。南朝(梁)著名文學理論家劉總雲說:道教「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道教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可見一斑。
圖為天師府天師殿,授籙程儀便在此舉行
天師府位於鷹潭貴溪上清鎮,是歷代張天師的起居之所。北靠西華山,門臨瀘溪河,面對琵琶山,依山帶水,氣勢雄偉。佔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輝宏,尚存古建築6000餘平方米,全部雕花鏤刻,米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
這是歷代天師的住宅,名「三省堂」
天師府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後又經十多次修建,現存木構建築均為清乾隆、嘉慶和同治年間遺物。天師府得到歷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面積、規模、布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
張氏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餘年,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由於歷代張天師均在這裡傳道,造就了內容豐富的道教文化,對我國哲學史、思想史和天文、地理、音樂、舞蹈、辭賦、繪畫以及醫藥學、養生學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並成為海內外道教徒神往的道教祖庭。
海內外道教徒神往的道教祖庭
在天師府,兩岸媒體人見到了江西省道教協會副會長曾廣亮。「臺灣的道教基礎好,信眾也比較多,十個人中有七個屬於道教信眾。」曾廣亮說。
據曾廣亮介紹,道教屬於多神教,凡敬天拜祖的行為都可以歸入道教信仰。臺灣跟大陸一樣,是一個多神信仰的社會,比如媽祖、真武大帝、土地公、城隍爺等都屬於道教神仙。「但臺灣道教信仰的氣氛可能更加濃鬱一些。」
「教演宗傳」為乾隆御賜匾額真跡原物
儘管官方有所謂的正統之爭,也沒能阻止兩岸道教文化的熱絡交流。「龍虎山正一派每年都會在臺灣舉行一次皈依傳度法會,在臺灣召收弟子。還會赴臺參加道教文化的研討會等」,每年曾廣亮都會多次赴臺進行交流。
據鷹潭市臺辦主任趙珍萍介紹,每年也會有大批臺灣信眾來龍虎山天師府上香。每年的10月初,江西鷹潭會舉行龍虎山道教文化節,遊客可以觀看到道教法會表演。在2018年的10月龍虎山被列為「江西十大文化符號」。(完)
傳這塊生有天然陰陽魚圖案的綠松石,手觸可以祈福
神鐘上鐫刻「大道與行」
廣緣齋為歷代天師及家人用膳之所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