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龍虎山 道教祖庭天師府」⑴

2021-01-17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它是歷代天師掌管天下道教事的總署及張天師生活起居的地方。天師府門臨瀘溪河,面對琵琶峰,山水特別優美。

一、頭門、儀門、銅鐘

天師府正門匾額「嗣漢天師府」,表明從東漢張道陵創立道教以來,歷代天師的封號都是世襲的。

天師府最早建於北宋崇寧四年,即公元1105年,它是宋徽宗賜建給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的府第。原址在上清關門口,元代延祐年間(1314~1320)遷建至此。

元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加封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兼領三山符籙」,三山即龍虎山、茅山、閤皂山。當時江南的道教,統歸張天師管轄。明朝,朱元璋命張天師「永掌天下道教事」,並賜十五鎰白金在今址上興建天師府地。因張天師號「大真人」,所以府名「大真人府」。

天師府頭門坐北朝南,臨江聳立,巍峨高大,氣派非凡。頭門寬18.9米,高10.35米,開東西中三扇門。

頭門的抱柱聯曰:

麒麟殿上神仙客,

龍虎山中宰相家。

這副對聯為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於嘉靖年間所作。上聯是指漢初開國軍師張良的故事,張道陵是張良的第八世孫,麒麟閣是西漢未央宮中由皇帝劉邦召集朝廷重臣舉行軍事會議的地方,只有朝廷中最高層的政治、軍事重臣才能進入。張良封留侯後即棄官隱居,跟隨赤松子學道成仙去了。上聯寓意麒麟殿上的重臣張良成了仙人。下聯表示歷代天師的顯赫地位。這副聯集中體現了道教深受儒家影響、融出世與入世為一體的特徵。

「麒麟殿上神仙客」,表明他們雖是神仙客,卻是以儒家入世思想為基礎的,因為麒麟閣是漢高祖劉邦召開軍事會議的地方,反映了儒家對道教的影響。所謂入世,就是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龍虎山中宰相家」,表明他們是以道教的身份來參與社會事務的,因為龍虎山是道教之山,代表道教。總之,這副對聯集中體現了龍虎山道教深受儒家影響、積極入世的特徵。

道教不忘社會責任,一方面關心民生疾苦,替人治病、逐疫;另一方面積極參與朝廷政事。其先祖張良為漢朝開國元勳,歷代天師也多與朝廷關係密切。元武宗皇帝封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金紫光祿大夫,官至一品,相當於宰相一級,因此,天師相當於宰相,天師府也就是宰相的家了。

過去,人們稱上清鎮「隔河兩宰相」,這兩位宰相,一個是瀘溪河南岸桂洲村的明朝首輔夏言,一個就是北岸天師府的張天師。這副對聯形象地說明了歷代天師即是「神仙」又是「宰相」的顯赫地位。

天師不但地位顯赫,而且相當富有。據說當時董其昌開始收了張天師5000兩銀子的潤筆費,只書寫了上聯,迫使張天師再補送了5000兩銀子,才續寫了下聯。這就是「一副對聯萬兩銀」的傳說,雖然未必真實,但從中可以看出天師府的富有!

儀門是明清兩代官署大門之內的門,既取「有儀可象」之意,又表示「列儀迎送」。甬道指庭院中居中的通道,有「官道」的意思。古代文武官員至此都要下轎、下馬,張天師則根據客人的身份在此迎送。

這口大鐘是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由第四十代天師張嗣德在浙江省富陽縣鑄造的,重達9999斤。銘文稱「凡用赤金九千斤」。鐘身周圍四行篆文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大道興行,皇圖鞏固」。銘文為臨川進士朱夏所撰,文字則由龍虎山道士、元代著名畫家方從義書寫。這口鐘原在大上清宮,現在天師府內。

民間傳說此鍾初一敲一下,可響到十五,而且,大鐘一響,北京的金鑾殿上都可以聽到,真是神奇之至。

相關焦點

  • 「洞天福地龍虎山 道教祖庭天師府」
    本文摘自 龍虎山道教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私第門與三省堂私弟門原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白金(即銀子)十五鎰(約合360兩)重建。
  • 「洞天福地龍虎山 道教祖庭天師府」(3)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自媒體,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法籙局是天師府製作法籙的地方,法籙過去是用木刻版,在這裡印刷彩繪、裝訂蓋印,然後對外銷售提舉署是提舉(官名)辦公的地方,如明朝張天師「永掌天下道教事」,提舉署就是它的辦事機構,現因法籙局、提舉署已失去它原有的價值和作用,在2000年修復後,就原有建制正殿三間,南北配殿各三間,改為殿堂。但仍沿用「法籙局」的原名以示尊重歷史。
  • 道教洞天福地(江西篇)
    江西道源深遠,道教文化深厚。在全國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中,江西有5處小洞天,12處福地,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以下按宋·張君房《雲笈七籤》洞天福地順序排列),道教第八小洞天、第四十七福地所在地。鷹潭龍虎山3、龍虎山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教正一派三山之一,道教正一派發祥地,中國南方道教中心之一,天師府為道教正一派祖庭,也是全國道教21
  • 道心帶你遊「江西」龍虎山,三清山道教名山
    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龍虎山原名雲錦山,乃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此地群峰綿延數十裡,為象山(應天山)一支脈西行所致。自後,龍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譽為道教第一仙境。張道陵於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歷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餘年,他們均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
  • 江西文旅發展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龍虎山七夕活動傳播成論壇討論熱點
    此次論壇除對龍虎山景區進行了全域旅遊推介,還在現場發布了龍虎山第15屆帳篷節活動和龍虎山秋季道養新品。在美食中品味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在演出中感受「千古名嶽,道都仙山」的仙境風光,向所有到場人員展現出龍虎仙山的魅力所在。活動第二天,各位參會人員應邀參觀龍虎山風景區,體驗龍虎山竹筏漂流,欣賞龍虎山獨特的升棺表演,參觀上清古鎮和歷代張天師起居之地道教祖庭天師府。
  • 江西鷹潭龍虎山印象
    青城天下幽說的是四川青城山,然後同為道家聖地的江西龍虎山其幽靜也頗得我心。因為講課的原因被邀請到江西鷹潭,閒暇之餘去逛了兩天龍虎山,深入的感受了道家發祥地的魅力。來到龍虎山主要道觀一定看看,推薦正一觀,據說是道教祖師張道陵當年煉丹得道之地。逛道觀一定靜心慢慢轉,可以站立或者找個安靜的地方感受一下靈氣。現在的「正一觀」,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築風格重建,並吸收了明、清時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藝術特點,整個建築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仙骨傲然。
  • 道教聖地,龍虎山旅遊攻略
    簡介「中國道都」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南郊16公裡處,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間福地」而聞名天下,是我國道教的發源地和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山。上清宮景區上清宮始建於東漢,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國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礎上形成的建築群落之一,其規模大小,等級高低不等,遍布全國。
  • 道教天尊文化。「地母至尊后土皇地祇」
    大地一切萬物、花草樹木也都得到「地母」靈氣的滋養,包括五穀雜糧等..都是「地母」長來養育她的子民的,人人在世的時候依靠這些東西來過活,死後還是將肉體葬在「地母至尊」的懷抱中。各府州縣雖然劃分了區域,但是各個區域還在「地母」的土地上。各廟宇、寺院大大小小的神祇也都是用「地母」身上的東西建造或雕塑而成的。歷代的帝王、文武百官也都是得到「地母至尊」靈慧的孕育才能統攝國政,治理萬民。
  • 智窮與龍虎山天師府傳度的機緣
    一開始對道教並不了解,更不知道龍虎山這個地方。2016年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朋友叫三平的,才了解了正一道,了解了道教簡單的一些文化。後來在快手上看見一個叫鏡曦先生的道長,讓智窮對道教有了濃鬱的渴望感。他也決定放棄原有佛教的基礎,入道修行。
  • 道教祖庭—龍虎山一日遊
    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為道教三山,它們分別是符籙派、上清派、靈寶派的祖山。今天,一江煙水小姐姐帶你們來參觀道教的祖庭—龍虎山。龍虎山,在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千米處的瀘溪河畔,所以,我們得先乘坐火車到鷹潭站。依舊是在火車上睡了一晚,早上六點多到的,下了火車,在附近吃了個早餐。
  • 道教:七十二福地
    在修道人士的心中,國內的這些洞天福地人口大多位於中國境內的大小名山之中,它們通連貫通,通達上天,構成一個特殊的世界,其中也具有各自的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等自然組成因素,棲息著仙靈或避世人群。話不多說,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七十二福地。
  • 道教祖師張道陵和龍虎山
    #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創始人,漢朝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四大天師之一。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從東漢張道陵正式創立正一教派至今,天師道在中國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正一道在自身傳承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
  • 江西鷹潭龍虎山,探尋道教文化之旅。
    因為有一種說法據說龍虎山得名是祖天師張道陵在此山煉成仙丹,引來龍虎氣象,因此得名「龍虎山」。道教創始人煉丹成功的地方,加之從第四代天師開始就定居龍虎山,說龍虎山是道教發源地也是可以的。當然嚴格意義上講,蜀中(鶴鳴山)才是道教發源地。
  • 江西龍虎山道教發祥地景美香火旺,不能錯過的宗教旅遊地
    宗教旅遊已經成了現在旅遊的熱潮,龍虎山作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有著自己的威望和歷史,是繼武當山之後海拔最高的山。龍虎山作為道教名山,歷史更是十分悠久,從道教典籍中可知,在三國或西晉時期,張陵的第四代孫子張盛,就已經定居於龍虎山上,從此以後張天師的後裔也就居於其中。
  • 江西龍虎山的升棺與升官發財!這7大特色景點,你去了幾個?
    龍虎山相傳東漢中葉時張天師曾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因而得名,龍虎山也因此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東晉王朝南遷,作為漢民族文化之一的道教也隨之匯集於南方,江南遂成為「天師道」的中心,元世祖忽必烈封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為
  • 走近龍虎山道教,尋找風水之秘
    我赴鷹潭市與友人匯合,走近名聞天下的道教聖地——龍虎山,感受它無處不在的道教文化芬芳和玄妙風水。龍虎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裡處,是我國道教的發源地,同時也是一處風光奇佳的風水寶地,被評世界自然遺產地、 國家5A景區、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
  • 江西龍虎山升棺與升官發財的秘密!這9大特色景點,你去了幾個?
    龍虎山相傳東漢中葉時張天師曾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因而得名,龍虎山也因此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東晉王朝南遷,作為漢民族文化之一的道教也隨之匯集於南方,江南遂成為「天師道」的中心,元世祖忽必烈封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為
  • 江西龍虎山 | 行走世外青山上,感受道教文化
    在整理旅行照片時,看到江西龍虎山。想想可以順便分享篇圖文。爬山道、乘竹筏、看懸棺表演,來龍虎山旅行,可以說是一次感受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之旅…經過在龍虎山待的幾天,領略了其魅力所在,凡是與道教有關的都讓我感到新奇,其起源故事、建築和歷史文化,都讓我想更深入地想去了解。說真的,這是一次不一樣的旅行分享,將帶你更親近江西龍虎山。
  • 一個世襲道統63代,沿襲1900多年的世家,就是江西龍虎山的張家
    龍虎山之所以聞名,一是有賴於其山水秀麗可人,二是得益於道教天師派祖庭所在地的影響。且有詩云:「碧水丹霞踞龍虎,洞天福地隱仙庭。道陵縱使神行遠,仍讓妖魔懼逞兇。」人們提起道教,也往往會想起「道都」之稱的龍虎山。龍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所在地。
  • 航拍龍虎山的丹霞地貌,感受世界自然遺產的不凡魅力
    龍虎山的自然風景以丹霞地貌為主,因為現在的植被覆蓋率相當高,顯得就格外富有個性,獨具其風格。偶然的機會,只花半天的時間到這裡匆匆一遊,從坐筏子遊江到上岸後的另一邊再坐船,全程都跟趕鴨子上架似的,只為不錯過這裡最精彩的「懸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