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金平境內首次發現瀕臨滅絕物種藤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藤棗|...

2020-12-10 騰訊網

近日,紅河州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合作專項調查中,科研人員在金平縣西隆山腳勐拉鎮境內海拔920米處發現4株藤棗。

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研究所所長 喻智勇

這個就是藤棗,在我們金平是真正的見到了,原來的話是分布在西雙版納,它的生長要求很窄,主要生長在1000海拔左右未被人為破壞過的原始狀態下的森林裡面,這個藤棗的主要特徵就是它的葉子的背面有很多白色的小線點。

調查中,科研人員還發現就在一株藤棗附近大概20平方米左右的一個狹小的空間範圍內,除了藤棗以外,還生長著亨利原始觀音坐蓮、鐵竹、桫欏三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研究所所長 喻智勇

在離藤棗一米左右就有一顆亨利原始觀音坐蓮,它是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旁邊兩三米的地方就生長得有鐵竹,也是二級保護植物,再往下一點就有二級保護植物桫欏。

據了解,藤棗屬木質藤本植物,我國僅此1屬1種,屬於瀕臨滅絕物種,早在1999年由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名錄中。藤棗地理分布較狹窄,種群數量稀少,此前在中國僅見於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局部地區,個體極少。本次專項調查,在金平縣境內首次發現藤棗,對熱帶植物區系研究很有價值意義。

金平縣境內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1%,分布著多種國家級瀕危珍惜野生動植物資源,優越的生態條件,為大量的珍惜動植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生存環境。

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研究所所長 喻智勇

金平生態保護相當完整,你看一進來就是炎熱潮溼,相當適合這些植物的生長,如果保護得好的話,這些保護植物肯定會逐步擴大集群,還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來源/ 紅河臺 徐佳 金平融媒體 馬馳鵬 羅政權 楊希雅

編輯/ 雲南臺 李可

責編/ 霍慧

雲視新聞七彩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野牡丹科新物種!雲南發現新物種金平異藥花
    【野牡丹科新物種!雲南發現新物種金平異藥花】12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該局高級工程師、科研所所長喻智勇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瑩博士等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Phytokeys》發表文章稱,他們在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物種,為世界生物物種增添了一新成員。 該物種具四數花和8個二型雄蕊,藥隔基部鼓起但無距。
  • 新物種!雲南發現野牡丹科金平異藥花[圖]
    12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該局高級工程師、科研所所長喻智勇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瑩博士等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Phytokeys》發表文章稱,他們在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物種,為世界生物物種增添了一新成員。
  • 認識雲南紅河州:「擁有金水河口岸的」金平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自治縣,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面積3677平方公裡,2010年人口35.62萬人,世居著苗族、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漢族、壯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個民族。2011年全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生產總值(GDP)234501萬元。金平縣風景名勝有金平勐拉溫泉,西隆山自然保護區等。
  • |梯田|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平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自治縣,東並隔紅河與箇舊市、蒙自縣為鄰,北連元陽縣,南與越南接壤,擁有金水河國家一類口岸。這裡世居著苗族、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漢族、壯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數佔85.3%,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相處的家園。
  • 這個物種在海南一度瀕臨滅絕,如今獲新生!
    大洲島上早已成了動植物的樂園大洲島上還有一群珍稀物種它們曾經瀕臨滅絕如今種群數量趨於穩定對於它們的保護歷經了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點擊視頻看看大洲島↓↓↓一度失衡的大洲島生態復甦中幾天前,常年專注生態保護領域的學者、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到大洲島開展課題調研時,被一隻通體黑色又具藍色光澤的噪鵑吸引了眼球,這是一種此前在大洲島上從未被發現過的鳥類。大洲島上的「新住客」不止噪鵑。今年4月以來,夜鷺、白額燕鷗等40種鳥首次在大洲島上被發現,超過該區域過去統計鳥類種類的40%。「這得益於我們監測力量的加強,也說明大洲島的生態環境正趨於好轉。」
  • 勘察天山山脈,意外發現瀕臨滅絕物種,專家苦惱:不是好消息
    時代在不停的發展,世界在不停的變化,我們都知道世界隨著工業革命到來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的不斷發展,隨著而來的就是地球環境的惡化,大量的動物失去了應有的棲息地,很多物種被例如瀕危,甚至是被滅絕。
  • 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瀕危物種鉗嘴鸛
    央廣網西雙版納5月17日消息(記者 李騰飛)記者從雲南省環保廳獲悉,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期首次發現了鉗嘴鸛。  今年4月中下旬開始,納板河保護區的曼點、納板等地陸續出現一群群的長著長長大嘴的鳥,主要棲息在河邊和村民的魚塘邊,捕食魚蚌等水生動物,與本地常見的白鷺區別較大,羽毛為灰黑色,腳為粉紅,嘴大呈鉗子狀。
  • 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珍稀蛇類白頭蝰蛇
    近日,在位於陝西漢中西鄉的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蛇類中古老且珍稀的物種白頭蝰蛇活體。西鄉縣大河鎮河西村村民偶然發現一條奇怪的大蛇,立即向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報告。經過工作人員實地查看論證,該蛇為白頭蝰毒蛇,全長約30釐米,背部呈黑褐色並有朱紅色橫斑,蛇頭白色呈箭頭三角形,周身完好,活動自如。據了解,白頭蝰蛇是世界爬蟲界公認最令人頭疼的毒蛇之一,是我國現存27種毒蛇中最致命的一種,世界罕見。它屬於蝰科中的原始類群。
  • 探訪雲南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
    原標題:【70年變遷看邊城】探訪雲南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 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日報供圖 有一個地方,生存著3866種野生植物,124種哺乳、330種鳥類、59種爬行、52種兩棲等動物。
  • 發現人間伊甸園丨雲南紅河蝴蝶谷,在中越邊境紅河金平馬鞍底鄉
    中國 · 紅河蝴蝶谷位於雲南省紅河州中越邊境金平縣境內的馬鞍底鄉,於2009年被科學家研究發現。谷內蝴蝶種類有400多種,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生物多樣性的一大奇觀。數量眾多的蝴蝶發現蝴蝶谷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 貴州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上百隻瀕危物種鉗嘴鸛棲息覓食
    央廣網貴州3月13日消息(記者孟海)貴州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消息,上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連日來在貴州省荔波縣甲良鎮雙江大壩棲息覓食。據介紹,鉗嘴鸛,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物種。
  • 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白頭蝰蛇活體
    無獨有偶,漢中西鄉大河鎮河西村村民偶然發現並控制住一條黑白相間的蛇,看著比較稀奇,於是向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報告。經過工作人員辨認,這是條白頭蝰蛇,全長約30釐米,背部呈黑褐色並有朱紅色橫斑,蛇頭白色呈箭頭三角形,周身完好,活動自如。
  • 多少生命可重來 全球794物種瀕臨滅絕
    ■ 「零滅絕聯盟」的使命  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為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近代滅絕的物種大部分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大量入侵,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動物都生活在山區或地勢低平的地帶。  「零滅絕聯盟」是由13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國際組織聯合發起的,包括倫敦動物學會、保護國際、美國鳥類保護協會等。
  • 【環保科普】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的江西九江市彭澤縣境內。桃紅嶺多為海拔300-500米的山峰,最高峰貓鷹窩536.6米,是中國野生梅花鹿南方亞種最大的分布區。保護區內獨特的地質、地貌、植被、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生物種類繁多,動、植物珍稀奇特,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的生物資源。
  • 大自然巡禮 | 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薦理由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的江西九江市彭澤縣境內。桃紅嶺多為海拔300-500米的山峰,最高峰貓鷹窩536.6米,是中國野生梅花鹿南方亞種最大的分布區。
  • 熱點 看紅河旅遊解讀「新旅遊六要素」
    馬鞍底鄉境內最高海拔3012米,為五臺山主峰,屬滇南第二高峰。最低海拔130米,海拔高差達2883米。全鄉森林覆蓋率高達70%,有自然保護區11.6萬畝,年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由於海拔高差大,立體氣候較為明顯。
  • 巡禮 | 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薦理由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的江西九江市彭澤縣境內。桃紅嶺多為海拔300-500米的山峰,最高峰貓鷹窩536.6米,是中國野生梅花鹿南方亞種最大的分布區。
  • 【中國新聞網】雲南發現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 為極小種群---中國...
    【中國新聞網】雲南發現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 為極小種群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童婭妮 馮燕   記者22日從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植物調查過程中
  • 長頸鹿被默默地滑到瀕臨滅絕的物種名單上!
    多年的棲息地破壞和偷獵將長頸鹿數量減少了30%,首次將它們置於易受攻擊的類別負責管理全球官方瀕危物種名單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昨天宣布,它正在將瀕臨滅絕物種紅色名錄報告中的長頸鹿從一種無所不在的物種轉移到易受攻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