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實習生 周惠宇 林東苗
通訊員 吳晶平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而「陪伴」著「天問一號」去太空的,則是長徵五號火箭,被稱為「胖五」的它,究竟有何能耐?
8月7日,2020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在比賽現場,出現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選手:
如滿懷激情、化身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胖五」的廣州代表隊選手謝秋泓,以相聲形式向大家科普在疫情防控下的大數據追蹤的廣州代表隊選手符永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體感溫度與氣溫的不同的省氣象局代表隊選手郭丹妮……
「胖五」有個強勁的「心臟發動機」
來自廣東科學中心的謝秋泓化身「胖五」,為觀眾講解了長徵五號上天的科技秘鑰。
謝秋泓說道,讓一個輕飄飄的氣球飛上天非常簡單,但是要使起飛體重達870噸的長徵五號飛上天,推力從哪裡來?據謝秋泓介紹,關鍵就在於它的「心臟發動機」——八臺液氧燃油發動機以及四臺液氧液氫發動機。
長徵五號前幾代的飛行器主要依靠四氧化二氮、偏二甲來飛行,但是這兩種物質成本高、低、甚至還有一定毒性。
在此基礎上,航天人研製出了應用於長徵五號的新型動力材料,不僅無毒無害,而且總推力超過1000噸,相當於把珠江水衝上幾千米的青藏高原。
強勁的體格賦予了長徵五號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今年的火星探測任務,長徵五號帶著「天問一號」衝破地球強大的引力,將其送上太空,為5千萬公裡漫漫火星旅途護送一程。
接下來,大質量衛星、探月工程、天宮空間站以及深空探測等任務也都將由長徵五號來完成。
科普如何讓人印象深刻?他講了段相聲
在市級比賽中就讓人印象深刻的選手符永浩,今天又身穿那身熟悉的長褂為觀眾講了一場相聲。
播音主持專業出身的符永浩於去年11月成為廣東科學中心的科普工作者,他原以為以自己的專業優勢,參加科普大賽並不是難事,但正式準備後,才發現「播」與「說」的不同。
符永浩表示,從2月份開始備賽,每天練習自主命題稿件,起碼練習了三四百次。他認為科普知識更重要的是以一種觀眾容易接受的、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所以選擇了以相聲+科普的形式進行講解。
賽後,他表示收穫頗豐,「寫稿能力和意志力都有增強」。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本次比賽圍繞大賽主題「科技、創新強國」,30名選手針對AI戰疫、被「誤會」的氣溫、頁巖油等主題進行科普講解。
經過角逐,廣州代表隊選手謝秋泓、符永浩、梁天,省氣象局代表隊選手雷蕾,省科學院代表隊選手吳家昊從3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大賽一等獎。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吳瑕
審籤|張德鋼
實習生|陳愷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