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興寺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慈林鎮崔莊村翠雲山,原址位於慈林山,因採礦後地面塌陷危及建築安全故遷至現址。寺院創建於北魏,唐肅宗年間曾改名為廣德寺;宋英宗年間才更為現名。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法興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有山門、舍利塔、燃燈塔、圓覺殿、菩薩殿,兩側有關公殿、珈藍殿,其塔在寺前的布局為唐代風格。寺內存唐代石塔4座,元代石塔1座,宋代彩塑22尊,唐宋以來碑碣19通。
圓覺殿是寺內主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創建於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現存主體結構及殿內附屬文物均為宋代原物。
園覺殿內存彩塑22尊,整組塑像雕工細膩,神態生動,栩栩如生,堪稱東方泥塑一絕。
石舍利塔高10.70米,創建於唐鹹亨四年(673),平面呈回字形,外形似是而非,與眾不同,凝神細看,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樓非樓,似堡非堡。上小下大,有塔的錯落美;四四方方,又有殿的方正美;上下兩層,還有塔、樓的層次美;在我國絕無僅有,堪稱一絕。
寺內燃燈塔高2.58米,創建於唐大曆八年(773)。通體青石構建,小巧玲瓏,形制秀古。塔身上的浮雕,鑿磨細膩,刀工嫻熟,是研究我國盛唐時期浮雕藝術難得的實物遺存。造型優美是其外在的美,防風功能則是其內在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