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長子縣法興寺

2020-12-11 往事推送

法興寺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慈林鎮崔莊村翠雲山,原址位於慈林山,因採礦後地面塌陷危及建築安全故遷至現址。寺院創建於北魏,唐肅宗年間曾改名為廣德寺;宋英宗年間才更為現名。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法興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有山門、舍利塔、燃燈塔、圓覺殿、菩薩殿,兩側有關公殿、珈藍殿,其塔在寺前的布局為唐代風格。寺內存唐代石塔4座,元代石塔1座,宋代彩塑22尊,唐宋以來碑碣19通。

圓覺殿是寺內主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創建於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現存主體結構及殿內附屬文物均為宋代原物。

園覺殿內存彩塑22尊,整組塑像雕工細膩,神態生動,栩栩如生,堪稱東方泥塑一絕。

石舍利塔高10.70米,創建於唐鹹亨四年(673),平面呈回字形,外形似是而非,與眾不同,凝神細看,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樓非樓,似堡非堡。上小下大,有塔的錯落美;四四方方,又有殿的方正美;上下兩層,還有塔、樓的層次美;在我國絕無僅有,堪稱一絕。

寺內燃燈塔高2.58米,創建於唐大曆八年(773)。通體青石構建,小巧玲瓏,形制秀古。塔身上的浮雕,鑿磨細膩,刀工嫻熟,是研究我國盛唐時期浮雕藝術難得的實物遺存。造型優美是其外在的美,防風功能則是其內在的巧。

相關焦點

  • 想不到,山西長子縣法興寺曾經擁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而唯獨有一個故事的發生地沒有爭議,那就是精衛填海故事的發生地——山西省長子縣。長子縣是長治市下轄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東距長治市區21公裡。這裡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上古帝王堯王的故裡、丹朱的封地、精衛的故鄉、西燕的古都。
  • 臺灣「人間大美」藝術研學組織深入長子縣法興寺參觀交流
    4月16日,臺灣「人間大美」藝術研學組織22人來長子縣法興寺進行參觀交流。圖為:臺灣「人間大美」藝術研學組織深入長子縣法興寺參觀交流法興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現存文物主要包括塔、殿、燈、像、碑、琉璃、磚木石三雕等七大類,其中唐石舍利塔、燃燈塔、宋塑十二菩薩像被譽為法興寺「三絕」,聞名遐邇。
  • 「保護文物古建築」長子縣消防深入轄區法興寺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
    為加強長子縣文物古建築火災防控工作,提高文物古建築管理人員消防安全意識,堅決預防和遏制文物古建築火災事故發生。5月13上午,長子縣消防救援大隊深入轄區法興寺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保護文物古建築檢查中,大隊監督執法人員採取聽取匯報、實地查看、現場詢問等方式,重點對文物古建築場所的消防安全規章制度是否嚴格落實;消防車通道、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是否被堵塞;滅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設施設備是否完好有效;場所是否存在違規用火情況;電氣線路是否按規定要求敷設;從業人員是否會正確使用滅火器等情況進行了詳細檢查。
  • 山西文物--法興寺:我國現存獨一無二的唐代古塔--山西青年報2020年...
    山西文物 法興寺:我國現存獨一無二的唐代古塔   法興寺位於山西省長子縣東南15公裡的慈林山,始建於後涼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 (公元760年)改名廣德寺,北宋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始稱法興寺,宋、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長治崇慶寺
    崇慶寺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色頭鎮琚村北側的紫雲山山腰,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明清有擴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寺坐北朝南,天王殿和千佛殿居中,東西配殿為臥佛殿和三大士點,西北有地藏殿,東北有方丈院。千佛殿是崇慶寺的大殿。
  • 山旅長治,第六站,長子縣——精衛之鄉,人文長子
    濁漳河發源於山西長子縣發鳩山東麓,其源頭的「四星地」古代稱「東海」。遠古傳說「精衛填海」的故事發生於此。堯舜禹時,長治屬「帝都畿內」。相傳堯的長子丹朱受封於長子,長子縣因此得名。法興寺是長治市內級別最高、建築最大、研究與觀賞價值最高的古寺廟建築群,寺內所存唐石舍利塔、燃燈塔、宋塑十二圓覺像,稱為「法興三絕」,聞名遐邇。1988年7月,法興寺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法興寺彩塑驚豔雕塑專家
    日前,正在我市參加第四屆「中國傳統彩塑藝術傳承與復興學術研討會」的與會專家學者來到長子縣崇慶寺和法興寺參觀考察,50餘名專家學者紛紛驚嘆於法興寺精美絕倫的宋代彩塑。崇慶寺和法興寺位於我市長子縣境內,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為什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是山西?而不是河南陝西
    據數據統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山西452處、河南357處,河北273處、陝西243處。為何自古繁華的江浙和古都雲集的陝西河南都不是第一,反而是山西。一是山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較長,古蹟也多。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山西介休迴鑾寺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列遊記第74篇:山西介休迴鑾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這次經歷給我留下的印象至為深刻,也堪稱是我6月山西之行最想寫的一篇遊記,只是因近期的個人原因遷延至今。此番,終是動筆了結了這樁心願。
  • 長子縣「文明旅遊 與我同行」活動走進法興寺
    5月1日,縣文明辦、縣文物旅遊發展中心、慈林鎮政府聯合在法興寺組織開展「文明旅遊 與我同行」活動。法興寺裡牡丹花開,迎來絡繹不絕的遊客,在引人入勝的講解聲中,觀賞了「法興三絕」唐石舍利塔、燃燈塔、宋塑十二圓覺像。法興寺裡精美絕倫的藝術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嘆為觀止。廣大遊客在感受歷史文化、領略美景的同時,自覺遵守文明旅遊規則,文明出行、文明旅遊已成為一種習慣。
  • 山西長子:煤礦採空山體,法興寺殿宇走閃搬遷,用時12年之久
    山西省長子縣,煤礦採空山體,法興寺殿宇走閃搬遷,用時12年之久。(王建安 攝影)法興寺原址位於山西省長子縣城東南15公裡的慈林山中。寺院創建於北魏,唐肅宗年間曾改名為廣德寺;宋英宗年間才更為現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寺院地基因煤礦採空嚴重下陷,裂縫縱深交錯,殿宇走閃傾斜變形,經國家與省文物局批准,遂遷建於原址對面的翠雲山上(長子縣慈林鎮崔莊村)。法興寺搬遷復建工程於1984年破土動工,到1996年10月竣工。遷建的法興寺位於長子縣慈林鎮崔莊村翠雲山南麓,佔地面積60畝,是原寺面積的6倍。 1988年7月,法興寺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長治市人大代表張宇飛:撐起文物保護的傘
    山西省長治市是文化遺產資源大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總量名列全國前列。長治市長子縣法興寺、崇慶寺,這兩所並不被廣大遊客熟知的古寺則是長治市人大代表張宇飛堅守了27年的地方。長治市人大代表張宇飛。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大同善化寺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3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1篇:大同善化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佛像及老照片除外),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善化寺正門善化寺與華嚴寺同為遼金建築遺珍,也均是1961年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善化寺已取消門票免費參觀,顯得非常敞亮。剛參觀了九龍壁不久,又在善化寺門前見到了一個五龍壁。
  • 山西遊學丨晉東南與太行山最好的巔峰行程:青蓮寺、開化寺、法興寺……還有太行深處金燈一盞!(8.8-8.12)
    長子縣不大,卻是國內遺存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築最多的縣區,根據山西省文物局李會智先生的統計,國內現有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築580座,其中山西496座,佔全國的85%,其中元代389座,山西339座,佔全國的87%,而長子現存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築41座,有幸列入國保單位的12處。我們此次前往長子縣的古建、彩塑聖地『崇慶寺、法興寺』。
  • 非塔非樓又非殿,全國罕見的山西長子法興寺舍利塔,都誤會它了
    在現存眾多的各種樣式的佛塔中,有一座奇特的唐代石塔,它造型奇特,非塔又非閣、非樓又非殿,全國絕無僅有,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和它類似的佛塔。它就是山西省長子縣國保單位法興寺唐代石舍利塔。山西長子法興寺唐代石舍利塔長子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是一座千年古縣,並且是一座1400多年來從未改變過名字的千年古縣,全國少有。
  • 堪稱三晉之名剎,國家級文物,山西長治市長子法興寺
    法興寺,位於山西長治市長子縣慈林鎮崔莊翠雲山上,創建於北魏,唐肅宗年間曾改名為廣德寺;宋英宗年間才更名為法興寺。1988年法興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長治市人大代表張宇飛:為保護文物堅守27年
    山西省長治市是文化遺產資源大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總量名列全國前列。長治市長子縣法興寺、崇慶寺,這兩所並不被廣大遊客熟知的古寺則是長治市人大代表張宇飛堅守了27年的地方。圖為:長治市人大代表張宇飛今年48歲的張宇飛曾擔任法興寺、崇慶寺文保員兼講解員,現任這兩所寺院文物管理所所長。29年前,崇慶寺發生文物失竊案件。在案件告破後,縣文物主管部門決定駐派文保員。懷著一顆熱愛中國古建文化的初心,文藝青年張宇飛自告奮勇,選擇來到不通水電、工資極低的深山寺廟。從1993年開始,他成為千年古剎的第一位文保員。
  • 山西長治•千年長子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秦置長子縣,為上黨郡治所。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據長子稱帝,為西燕國都。隋開皇年間復稱長子縣,此後縣名歷代未改。2007年9月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長子為「千年古縣」。全縣現有元及元以前古建築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 。發鳩山發鳩山,位於長子縣城西 25公裡,是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山巒之一,神話傳說《精衛填海》就發生在這裡。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南禪寺大殿
    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臺山地區歷來就是佛教聖地,周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寺廟。唐中期的南禪寺,只是臺外由村民自發籌建的一座香火廟。唐建中三年(782年),南禪寺重修,殿內西平梁下留有墨跡「因舊名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謹志」,從而得知比佛光寺東大殿早75年。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平遙鎮國寺
    鎮國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於五代北漢時期,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間改名為鎮國寺,延用至今,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作為平遙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