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博物院設計方案出爐!預計2021年動工 2023年開館!

2020-12-19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近日,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建築概念性設計方案國際徵集結果正在公示。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在專家評審會中獲得第一名,其設計的方案將成為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的建築藍圖。

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來自瑞士,代表作有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北京的「鳥巢」體育場、漢堡易北河音樂廳等。

根據大城北建設規劃,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位於大城北核心示範區中部,東至麗水路、南至金昌路、西鄰大運河、北靠杭鋼河,用地面積5.71公頃。

作為大城北示範區十大重點項目中的首發項目,其地位舉足輕重。

運河集團表示,方案公示結束後,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預計將於2021年6月正式動工,2023年12月與大家見面。

上個月,三家國際大師級建築事務所

在大運河邊現場PK

中標設計方案極具藝術感

「我們希望通過大城北的建設,帶動運河杭州段的發展,讓杭州段在大運河中的地位,能夠達到八達嶺在長城中的地位。十大項目中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獨特的、有代表性的,而且是十個項目中唯一的地標建築。」市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今年8月底,市運河集團廣發英雄帖,向全球徵集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的設計方案。後來,從30多家中篩選出6家,再優中選優,選出3家得過建築大獎、曾為國際上的一流城市設計過地標項目的大師級建築事務所。

11月17日,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大衛·奇普菲爾德建築設計事務所齊聚杭州,在大運河畔進行現場PK,展示各自的設計方案。後兩者分別設計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良渚博物院。

從設計方案上來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主建築,不僅有博物館,還包含大運河國際交流中心。

中標的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的方案,設計靈感來自大運河水道,從西向東看去,腰間一道「玉帶」,外立面由彎曲的玻璃組成,與波光粼粼的運河水相得益彰。中央的白色建築像山,整體看起來是「依山面水」的格局。上面有空中花園,下有騰空的開闊空間作為城市客廳,很適合作為市民休閒的公共空間。

專家評審會現場點評實錄

靳尚誼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榮譽主席

「在建築界我是外行,但博物館跟美術館有一定關係。」靳尚誼很謙虛地表示。

他說,現在國人出國旅遊機會增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往往就體現在博物館,歐洲很多知名博物館、美術館都是老百姓們打卡的對象。「新老的博物館,我也都看過,就不禁想,這些博物館搬到中國來會怎樣?」

靳尚誼認為,可能中西風格融合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但是他相信,「至少博物館的功能中外是一樣的。」

鄭時齡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

「博物館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哲學,既然是『無』,是沒有東西的,那你給人看什麼呢?」鄭時齡認為,看建築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法國羅納河和索恩河交匯之處,有一座法國裡昂匯流博物館,它的獨特在於建造在兩河交匯時形成的半島之上,設計理念充滿未來感——通過建築物對半島加以整合,憑藉「水晶」和「雲」的交融,成為來自南方的到訪者進入裡昂時的一處與眾不同的大門,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一處耀眼的地標建築,同時也成為裡昂城市發展的新起點。

鄭時齡認為,「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也與匯流博物館異曲同工,它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博物館,也需要設計師團隊展現強烈的未來性,打造城市文化地標的同時,也以此來推動城市向前發展。

許江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屋頂花園它的附土多少米?有沒有承重?是不是準備種植喬木?將來的承重有沒有考慮?」

「我聽你講了關於很多運河的流動和開放,但是石頭封閉的架構和你所講的運河的開放,它們之間潛在的矛盾你怎麼解決?」

細節決定品質,品質源於專業。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將是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旅遊打卡目的地,杭州大城北的文化地標,不僅建築要美,具體的細節也值得探討。就三家國際頂尖建築事務所的概念建築方案,許江一問到底,與建築師以及會場專家們進行深入的技術交流和思想碰撞。

沈濟黃

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原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欣賞三家世界級建築事務所的作品,對我而言,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沈濟黃對三家單位的作品都表示讚賞,「三個方案各有特色,差距還是挺大的,可比性很強。」

沈濟黃認為,幾個方案都用大空間以及靈活空間這個特點,這點很好,是未來博物館發展的一個趨勢。因為博物館是一個承載著豐富活動的場所,現在我們需要什麼可能比較清楚,但是未來呢?「預留一個很精彩的大空間,給未來隨意發揮,這一點來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很欣賞。」

宋協偉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

「三家都是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的作品遍地開花,三個方案放在上海、北京都是一流的方案。」宋協偉對本次的三個方案給出極高評價。

宋協偉認為,我們對博物館的概念不應該是傳統材料來限定的室內空間,尤其是大運河和長城一樣,它從南到北,把很多中國區域性的文化都呈現出來了。

「博物館建築應該是主宰未來的景觀,它應該是博物館的核心,如果有這樣的概念,這樣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一定和其他地方不一樣,至少對運河的生態、歷史、文化的解讀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宋協偉說。

吳越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建工學院副院長

「在評價之前我考慮一個問題,我們以什麼樣的標準來判斷建築?」

吳越的提問引人深思。他說,他中午特意去運河轉了一圈,最直接的感受是,京杭大運河和小橋流水是不一樣的,大運河是寬廣美麗的,有一種你完全控制不住的感覺。

吳越認為,自己的理解博物館還不只是運河文化項目,應該要起到地標性,對整個運河下一階段的發展有一定的引領性。「我們在設計和規劃的時候沒有必要對標,但可以參考,這是一個很大卻很值得的挑戰。」

翁菱

綜合藝術策劃人、藝文中國聯盟及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

「三家單位都是全世界耳熟能詳的建築事務所,都有我們敬重的建築作品,三個方案也呈現了世界大師的專業水準,看得出來,都付出了很大心血。」翁菱說。

翁菱是做內部空間出身的,她認為,建築只是初級階段,除了景觀和燈光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用內容來精彩呈現博物館。「在今天和未來的時代,內容的呈現是以新的國際水準來裝載博物館內容的,這是我最關心的要點,我認為是重中之重。」翁菱認為,江南的建築應該有江南味道,同時應該具備地標特點以及能呈現東方浪漫的大運河。

嚴洪明

浙江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浙江省自然博物院院長

「這三個方案很用心,都是頂級大牌專家來設計的。」嚴洪明對三個方案都表示肯定。

嚴洪明認為,要打造文化藝術的新高地,建築與「博物」融合是關鍵。博物館的建築到目前來講已經發展到第四階段:第一階段是類似皇宮建築,例如故宮博物院;第二個階段是適合布展的「方盒子結構」;第三階段是上海博物館這樣的,不僅外觀規模達,內容也極大豐富浩瀚;第四階段建築美的本身美。「建築美,一是外觀造型美,二是要反映該博物館的文化和地域兩個特徵,這兩個元素和博物館建築融合進去。」

陸曉亮

杭州市運河集團董事長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事務所的方案呈現飄在空中的博物館,在全世界範圍沒有重複,符合大城北文化標杆項目的要求(大師、作品、文化地標),同時還在運河邊創造了底層廣場空間,建築立面呈現波光粼粼感,與大運河遙相呼應,建築夜景將會非常現代、時尚,未來定能成為運河夜遊吸引人的標誌建築,最後空間設計上也提供了博物館未來的可變化性。

扎哈·哈迪德事務所的方案呈現的是迎接未來的主題,室內空間變化豐富,且不失嚴謹的邏輯,大堂同時也是博物館臨展廳,十分時尚,非常迎合年輕人群體。

戴維·奇普菲爾德事務所的方案創造了島的概念,呈現「水中石」的東方意向,頗具雕塑感,是一座「長」在運河上的博物館,建築是土褐色條紋立面,以及規整的幾何方塊造型,呈現出簡潔、古樸、寧靜、嚴謹又不失設計感的氛圍,同時,景觀有東方「印象」,蜿蜒曲折,又植入水稻元素,比較有意思。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設計中標單位出爐 曾設計了北京「鳥巢」
    來源: 鳳凰網房產杭州站本周頭條京杭大運河博物院設計中標單位出爐預計將於2021年6月正式動工◎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 建築概念性設計方案國際徵集已公示結束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位於 大城北核心示範區中部 ,東至麗水路、南至金昌路、西鄰大運河、北靠杭鋼河,用地面積5.71公頃。作為大城北示範區十大重點項目中的首發項目,其地位舉足輕重。設計效果圖 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來自瑞士,代表作有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 北京的「鳥巢」體育場 、漢堡易北河音樂廳等。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2023年投入試運營 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全長18公裡
    打造標杆項目:高品質打造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杭鋼工業遺址綜保項目、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運河灣國際旅遊休閒綜合體、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等十大地標項目。年內,開建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大運河杭鋼工業遺址綜保4個項目。同時,加快武林美術館、匠人館、運河亞運公園、龍居寺等6座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布局AI、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設施。
  • 今年大城北區域建設計劃「出爐」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濱水...
    今年大城北區域建設計劃「出爐」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等項目都要開建了 2020-04-28 09:51 來源:每日商報 / 記者: / 編輯:劉慶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杭鋼舊址……剛剛,大運河國家文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李林蔚 鮑聖慧如水墨一筆懸浮於運河之上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鳥巢設計團隊的奇特設想;隈研吾主導設計的小河公園,將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杭鋼舊址上,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都將被改造利用,新添的中央大草坪,未來或許會有音樂節等著你;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是一條東西向的線性公園,將沿線工業遺存一一串起
  •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一期計劃年底開工!
    最新消息期待許久的新進展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項目一期順利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杭規建準字〔2020〕第2235號)這標誌著項目審批手續辦理取得重大突破項目一期進入工程建設準備階段項目設計效果圖
  • 城北居民注意: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都有新進展了
    作者: 杭州房天下近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運河灣國際旅遊休閒綜合體都有了新進展小編帶大家來看看......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項目一期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日前,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項目一期順利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杭規建準字〔2020〕第2235號),標誌著項目審批手續辦理取得重大突破,項目一期進入工程建設準備階段。
  • 杭州市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項目酒店室內工程
    下面我們一起看一個建設地點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酒店室內工程圖案來源網絡 實際情況以項目效果為準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項目酒店室內工程,建設地點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主要為包括且不限於一層入口大堂、空中大堂、客房、健身房、宴會廳等公區;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主要包括博物館、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酒店部分。
  • 京杭大運河:效果遠遠超出當初的設計期望
    這條大運河全名是京杭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也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裡。
  • 廣州地鐵18號線南延段,預計2021年動工!
    設置支線接駁中山路 南接人工島,聯港澳 公告顯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連接至人工島規劃方案研究》項目中標金額為148萬,中標供應商為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
  • 京杭啟動大運河文化帶對話
    12月7日至8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浙江杭州舉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在活動中簽署,今後北京和杭州將輪流主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每年一屆。  京杭對話合作機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共同籤署。
  • 世界上運量最大運河:京杭大運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50公裡,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裡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開工 含國家級標誌性工程
    圖為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效果圖。杭州市運河集團供圖 中新網杭州12月31日電 (江楊燁)12月31日,2020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開工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此次開工的十六個項目中,包含了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等5個重點文化標杆項目。這5個項目組成的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公園,已被成功列為國家級標誌性工程。
  • 中國大運河的始末:元世祖修京杭大運河,政治中心遷到北京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經濟發達,水工技術先進。再加上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都有發展壯大的抱負。運河的開鑿就成為必然。千年之後,隋煬帝楊廣四年時間徵民工數百萬人,修通濟渠、永濟渠,通鎮江到杭州的航道,連接黃河、淮河、長江,修成隋代大運河。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開鑿會通河。
  •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2015美麗中國—京杭大運河」歐洲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即將啟程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長城一樣,京杭大運河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歷史與智慧的人工工程。
  • 新型測繪技術助力京杭大運河(蘇州段)監測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是世界運河史上的創舉,2014年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運河蘇州段北起蘇州與無錫交接的望亭鎮五七橋,南至京杭運河與太浦河交匯處,河道總長約96千米(緩衝區內部河道總長約76千米,遺產區面積約6.42平方千米,緩衝區面積約6.75平方千米,如圖1),擁有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環古城河等城區故道,山塘和平江等歷史文化街區,虎丘雲巖寺塔、全晉會館等重點建築,盤門、寶帶橋、吳江古纖道等運河水工遺存。
  • 京杭大運河是如何穿過長江、黃河的?
    這是古人對京杭大運河的讚嘆。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流,為南北走向的水上交通要道。這條千年古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開鑿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南起餘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途經眾多的省份,全長約1794公裡。
  • 京杭大運河復航提上日程 泰安段全線具備通航條件
    魯網9月3日訊 開鑿於2000多年前,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近日,記者前往濟寧、棗莊兩市,探訪古運河的前世今生。據悉,京杭大運河全線復航工作已提上日程,目前泰安段全線已具備通航條件,聊城段復航也已提上日程,未來京杭大運河將直通雄安新區,微山湖可與白洋澱相連。
  •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原標題:運河文化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的運河,被世界公認為與萬裡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齊名的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還在利用的工程。資料圖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京杭大運河始建於1289年,工程歷時36年,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四省二市,溝通五大水系,全長1789公裡
  • 「人字形」的隋唐大運河,為何到後來被「拉直」成京杭大運河
    的詩句,詩中的「此河」指的就是大運河。人們通常認為隋煬帝楊廣修建了現在依然發揮作用的大運河。 其實大運河分為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前者南北走向,兼顧東西,是「人字形」的,後者縱穿南北,橫臥東南,呈「一字形」,到底是什麼原因拉直了大運河呢?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進入倒計時
    南京博物院供圖  穿越2500年時光,縱貫6400裡大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通航裡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文化價值最豐富的運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於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正式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