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近日,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建築概念性設計方案國際徵集結果正在公示。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在專家評審會中獲得第一名,其設計的方案將成為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的建築藍圖。
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來自瑞士,代表作有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北京的「鳥巢」體育場、漢堡易北河音樂廳等。
根據大城北建設規劃,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位於大城北核心示範區中部,東至麗水路、南至金昌路、西鄰大運河、北靠杭鋼河,用地面積5.71公頃。
作為大城北示範區十大重點項目中的首發項目,其地位舉足輕重。
運河集團表示,方案公示結束後,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預計將於2021年6月正式動工,2023年12月與大家見面。
上個月,三家國際大師級建築事務所
在大運河邊現場PK
中標設計方案極具藝術感
「我們希望通過大城北的建設,帶動運河杭州段的發展,讓杭州段在大運河中的地位,能夠達到八達嶺在長城中的地位。十大項目中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獨特的、有代表性的,而且是十個項目中唯一的地標建築。」市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今年8月底,市運河集團廣發英雄帖,向全球徵集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的設計方案。後來,從30多家中篩選出6家,再優中選優,選出3家得過建築大獎、曾為國際上的一流城市設計過地標項目的大師級建築事務所。
11月17日,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大衛·奇普菲爾德建築設計事務所齊聚杭州,在大運河畔進行現場PK,展示各自的設計方案。後兩者分別設計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良渚博物院。
從設計方案上來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主建築,不僅有博物館,還包含大運河國際交流中心。
中標的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的方案,設計靈感來自大運河水道,從西向東看去,腰間一道「玉帶」,外立面由彎曲的玻璃組成,與波光粼粼的運河水相得益彰。中央的白色建築像山,整體看起來是「依山面水」的格局。上面有空中花園,下有騰空的開闊空間作為城市客廳,很適合作為市民休閒的公共空間。
專家評審會現場點評實錄
靳尚誼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榮譽主席
「在建築界我是外行,但博物館跟美術館有一定關係。」靳尚誼很謙虛地表示。
他說,現在國人出國旅遊機會增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往往就體現在博物館,歐洲很多知名博物館、美術館都是老百姓們打卡的對象。「新老的博物館,我也都看過,就不禁想,這些博物館搬到中國來會怎樣?」
靳尚誼認為,可能中西風格融合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但是他相信,「至少博物館的功能中外是一樣的。」
鄭時齡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
「博物館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哲學,既然是『無』,是沒有東西的,那你給人看什麼呢?」鄭時齡認為,看建築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法國羅納河和索恩河交匯之處,有一座法國裡昂匯流博物館,它的獨特在於建造在兩河交匯時形成的半島之上,設計理念充滿未來感——通過建築物對半島加以整合,憑藉「水晶」和「雲」的交融,成為來自南方的到訪者進入裡昂時的一處與眾不同的大門,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一處耀眼的地標建築,同時也成為裡昂城市發展的新起點。
鄭時齡認為,「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也與匯流博物館異曲同工,它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博物館,也需要設計師團隊展現強烈的未來性,打造城市文化地標的同時,也以此來推動城市向前發展。
許江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屋頂花園它的附土多少米?有沒有承重?是不是準備種植喬木?將來的承重有沒有考慮?」
「我聽你講了關於很多運河的流動和開放,但是石頭封閉的架構和你所講的運河的開放,它們之間潛在的矛盾你怎麼解決?」
細節決定品質,品質源於專業。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將是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旅遊打卡目的地,杭州大城北的文化地標,不僅建築要美,具體的細節也值得探討。就三家國際頂尖建築事務所的概念建築方案,許江一問到底,與建築師以及會場專家們進行深入的技術交流和思想碰撞。
沈濟黃
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原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欣賞三家世界級建築事務所的作品,對我而言,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沈濟黃對三家單位的作品都表示讚賞,「三個方案各有特色,差距還是挺大的,可比性很強。」
沈濟黃認為,幾個方案都用大空間以及靈活空間這個特點,這點很好,是未來博物館發展的一個趨勢。因為博物館是一個承載著豐富活動的場所,現在我們需要什麼可能比較清楚,但是未來呢?「預留一個很精彩的大空間,給未來隨意發揮,這一點來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很欣賞。」
宋協偉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
「三家都是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的作品遍地開花,三個方案放在上海、北京都是一流的方案。」宋協偉對本次的三個方案給出極高評價。
宋協偉認為,我們對博物館的概念不應該是傳統材料來限定的室內空間,尤其是大運河和長城一樣,它從南到北,把很多中國區域性的文化都呈現出來了。
「博物館建築應該是主宰未來的景觀,它應該是博物館的核心,如果有這樣的概念,這樣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一定和其他地方不一樣,至少對運河的生態、歷史、文化的解讀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宋協偉說。
吳越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建工學院副院長
「在評價之前我考慮一個問題,我們以什麼樣的標準來判斷建築?」
吳越的提問引人深思。他說,他中午特意去運河轉了一圈,最直接的感受是,京杭大運河和小橋流水是不一樣的,大運河是寬廣美麗的,有一種你完全控制不住的感覺。
吳越認為,自己的理解博物館還不只是運河文化項目,應該要起到地標性,對整個運河下一階段的發展有一定的引領性。「我們在設計和規劃的時候沒有必要對標,但可以參考,這是一個很大卻很值得的挑戰。」
翁菱
綜合藝術策劃人、藝文中國聯盟及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
「三家單位都是全世界耳熟能詳的建築事務所,都有我們敬重的建築作品,三個方案也呈現了世界大師的專業水準,看得出來,都付出了很大心血。」翁菱說。
翁菱是做內部空間出身的,她認為,建築只是初級階段,除了景觀和燈光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用內容來精彩呈現博物館。「在今天和未來的時代,內容的呈現是以新的國際水準來裝載博物館內容的,這是我最關心的要點,我認為是重中之重。」翁菱認為,江南的建築應該有江南味道,同時應該具備地標特點以及能呈現東方浪漫的大運河。
嚴洪明
浙江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浙江省自然博物院院長
「這三個方案很用心,都是頂級大牌專家來設計的。」嚴洪明對三個方案都表示肯定。
嚴洪明認為,要打造文化藝術的新高地,建築與「博物」融合是關鍵。博物館的建築到目前來講已經發展到第四階段:第一階段是類似皇宮建築,例如故宮博物院;第二個階段是適合布展的「方盒子結構」;第三階段是上海博物館這樣的,不僅外觀規模達,內容也極大豐富浩瀚;第四階段建築美的本身美。「建築美,一是外觀造型美,二是要反映該博物館的文化和地域兩個特徵,這兩個元素和博物館建築融合進去。」
陸曉亮
杭州市運河集團董事長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事務所的方案呈現飄在空中的博物館,在全世界範圍沒有重複,符合大城北文化標杆項目的要求(大師、作品、文化地標),同時還在運河邊創造了底層廣場空間,建築立面呈現波光粼粼感,與大運河遙相呼應,建築夜景將會非常現代、時尚,未來定能成為運河夜遊吸引人的標誌建築,最後空間設計上也提供了博物館未來的可變化性。
扎哈·哈迪德事務所的方案呈現的是迎接未來的主題,室內空間變化豐富,且不失嚴謹的邏輯,大堂同時也是博物館臨展廳,十分時尚,非常迎合年輕人群體。
戴維·奇普菲爾德事務所的方案創造了島的概念,呈現「水中石」的東方意向,頗具雕塑感,是一座「長」在運河上的博物館,建築是土褐色條紋立面,以及規整的幾何方塊造型,呈現出簡潔、古樸、寧靜、嚴謹又不失設計感的氛圍,同時,景觀有東方「印象」,蜿蜒曲折,又植入水稻元素,比較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