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用,至今還發揮著巨大的航運作用。這條大運河全名是京杭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也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裡。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更被國際申遺專家評價為「文明的搖籃」。
作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京杭大運河在其歷史價值、商業價值、文化價值上的意義都是毋庸置疑的。它與伊利運河、阿爾貝特運河、蘇伊士運河、莫斯科運河、伏爾加河-頓河、基爾運河、約塔運河、巴拿馬運河、曼徹斯特運河等,並稱世界十大運河。其中,京杭大運河是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
這條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的河流,綿延千年,繁榮了周邊的城鎮鄉村,更滋養了惠及子孫後代的深厚文化,誕生了很多豐富的物產和民間藝術。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物質遺產,成為運河沿岸人民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底蘊所在,更成為運河沿線各產業繁榮蓬勃的根源所在。
事實上大運河挖好後的效果遠遠超出當初的設計期望。
1、古代陸地運輸能力遠遠不及水運,差距有多大?就拿唐朝來說,唐朝朝廷是歷史上最不怕折騰的朝廷了,在長安,洛陽兩地來回折騰。為什麼非要去洛陽?因為長安糧食不夠吃,初唐、盛唐期都因為解決吃飯問題到洛陽辦公,前150年朝廷在洛陽辦公時間超過長安。大運河開通後洛陽幾大糧倉堆滿了各地運來的糧食,可是三門峽不通航,糧食只能淤積到洛陽,這麼點距離就因為陸運能力太差,運不過去。題外話,瓦崗寨當年佔著洛陽吃不完的糧食才能招攬天下流民,當然最後也由於吃得太飽不思進取完蛋。
2、大運河就好比今天的高鐵,物流能力大大加強後,刺激了沿岸的經濟大幅發展。洛陽,揚州,特別是開封經濟空前繁榮,開封作為北交匯點的經濟繁榮,相信看過清明上河圖的都知道。大運河元朝改道後,洛陽,開封迅速墜落,繁榮不在。
3、以今天鐵路,公路,航空的運輸能力看,似乎在修大運河沒有什麼必要了。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