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甘肅天水秦州區大櫻桃迎來成熟的季節,上萬畝櫻桃成熟 " 紅似火 "。圖為櫻桃交易市場果農與客商雲集。 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5月30日電 (記者 劉玉桃 李亞龍)今年54歲的李永生,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檢查果園。「看著這些蘋果和櫻桃長得好好的,我就放心了。」窮怕了的李永生很稀罕這些果子,「這幾乎是我們一年全部的收入,不能有『閃失』。」
家住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中梁鎮座崖村的李永生,家中有10畝地,受祖輩影響,一直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家中收入越來越少,開銷越來越大,靠10畝地生活的一家人逐漸入不敷出,淪為貧困戶。
圖為果農給櫻桃套袋。 劉玉桃 攝
1999年,年輕氣盛的李永生不甘生活如此窘迫,琢磨怎麼掙錢,他挖掉地裡的玉米,種了4畝蘋果樹。「那時村裡有人種果子收入不錯,想試試。」李永生說。當時蘋果4年後才掛果,家裡少了收入,家裡人不禁埋怨他自作主張。
「但我還是堅持下來。」2003年,李永生4畝蘋果樹掛果,收入1萬多元。「當時蘋果產量較小,沒想到收入就比以前10畝玉米小麥的還高。」
嘗到了甜頭,2005年,李永生果斷平整4畝土地,又種上了櫻桃樹。「櫻桃價格比蘋果還高。」2008年,他的4畝櫻桃掛果收穫近500斤,一斤賣到10元錢。
圖為果農分裝櫻桃,準備網上發貨。 劉玉桃 攝
如今,李永生8畝果林,產量增多,一年收入將近8萬元。「現在家裡生活條件好多了。以前上有老下有小,兩個孩子上學,一年沒什麼收入,孩子開學的時候就特別愁。現在不用在擔心這些事,家裡房子也新蓋的。」李永生說。
秦州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因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土壤肥沃,以及遠離工業汙染,生態環境良好,所產蘋果、大櫻桃具有色澤豔、口感好、風味香、無汙染、耐貯運等特點,深受客商青睞。
近年來,天水市秦州區把林果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增收、提高脫貧成效的主要渠道,累計建園60.12萬畝,逐步形成了基地規模發展、配套體系完備、產業進程加快、管理水平提升、經濟效益增長的農村產業發展新格局。
2019年,秦州區蘋果栽培面積31.1萬畝、結果面積23.7萬畝,產量50萬噸、產值9.54億元;大櫻桃栽培面積8.42萬畝,結果園面積6.2萬畝,年產量4.5萬噸,產值8.1億元。
生活寬裕了的李永生,如今謀劃擴大林果的種植面積。「因為經濟效益好,現在村裡的地都是寸土寸金,流轉也不容易。」李永生說,他計劃將家裡剩下的2畝地也種上櫻桃。同時學習種植技術,提高果子產量,增加收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