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城陽|早市,喚醒了這座城市的一天

2020-12-10 大眾網城陽

早、晚市的開放往往是市民正常生活的標誌。城陽區共有39家便民市場,受疫情影響,從年後開始,這些便民市場全部停止經營。目前,按照復工復產的相關要求,已經開放了西田農貿市場、東黃埠農貿市場、羅圈澗便民攤點群等10家。3月30日,位於崇陽路上的寶龍便民早市也正式出攤,這個早市一直營業到上午九點。

早市上主要經營的是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時令海鮮、蔬菜、水果等。攤主們一早就把這些剛採摘的新鮮蔬菜瓜果運到市場上售賣,城陽作為城鄉結合地區,有著天然的便利。

在往常,早晨七點半到八點是早市最熱鬧的時間,而現在因早市剛開放,加上學生未開學,家長不用早起做飯,7點半的早市還依然沒有恢復到以往的熱鬧。

由於疫情的影響,居民們買東西還是以每日生活必須的瓜果蔬菜類為主,乾果、乾貨類相對少有問津,攤主們也比較清閒,或百無聊賴地坐在攤位前,或擺弄著手機,刷著一天的新聞資訊。但對於許多攤主來說,能出攤就意味著有錢賺,總比在家閒著強。只是攤主們在這樣依然比較寒冷的早晨忙著出攤,生意也不好,也蠻辛苦。

攤主袁女士凌晨五點半從即墨趕來出攤,因為自家散養的雞蛋和鴨蛋產量並不大,以往通過朋友圈就能迅速賣掉。但由於疫情影響,各小區限制出入,配送也無法實現,雖然產量少,但是也有一些貨怕積壓在家裡。聽說早市開張了,袁女士便帶了幾箱到這擺了個小攤。

第一次擺攤,袁女士也不會叫賣,只能靜靜地站在攤位前,有顧客問的時候,她才開始招呼。這次擺攤袁女士總共賣了不到50塊錢,對她來說並不掙錢,還搭上了一上午的功夫。但她也說,出來擺擺攤,主要是為了散散心。

賣自家菜的傅大爺生意卻好很多。傅大爺家裡有幾塊自留地,主要種著菠菜、蘿蔔等時令蔬菜,種類不多,但每天他都會採摘一兩種蔬菜拿出來賣。早晨趕早市,下午打理菜園子,這本來也是他日常的生活。因為不會用微信,接不到寶龍便民早市攤主群內的開市通知,從三月份開始,每隔幾天,傅大爺便會帶著幾箱蔬菜到早市上看看。因為早市總是不開,傅大爺只能將菜再帶回去,分給鄰居。

這桿秤跟了傅大爺幾十年,用起來得心應手。這次傅大爺帶了五十斤菠菜,一個小時就差不多賣完了。「我尋思著人可能不太多,沒敢多帶,沒想到還挺好賣。今天可以早收攤了。」傅大爺笑著說道。

王大姐在這擺攤賣豬肉已經六年了,居民對她也比較熟悉,為人實誠是眾多顧客對她的評價。由於豬肉價漲了不少,但對於他們這些小商販來說,利潤並沒有上漲,買豬肉的人少了,收入也遠遠不如以前。早市開放的這幾天,王大姐每天進貨不多,她擔心鮮豬肉賣不出去,冷凍了會跌價,這樣會虧損。

單單一個早市攤位,滿足不了目前家庭的日常開銷,於是,王大姐和丈夫在康城路夜市租了個小攤,一早一晚,兩處奔波。但王大姐說這幾天心情很好,因為這兩處市場都能出攤了。圖為肉攤架子上常年掛著的每日豬肉質量合格證。

王永竹大姐自家有個小豆腐坊,主業是經營豆腐,副業是賣豆芽、窩窩頭、五穀雜糧等。今天她把能帶來的都帶來了,她覺得多一種貨物,能為她多帶來一份收入。早市沒開放的這兩個月,王永竹大姐也一直沒閒著,經常到各個超市裡去送貨,因為是批發,價格比較低,送一次貨也就能掙二三十塊錢,但她卻開心得不得了,因為這夠他們家一天的開支了。

8點50分左右,早市上的攤主們開始收攤。為了恢復正常的人行道路功能,以往早市管理員需要時時催促著他們收攤,但這些天,由於人太少,很多攤主從八點半就陸陸續續地撤攤了。雖說出攤很辛苦,目前營業額也沒有多少,但我們需要這樣有人間煙火氣的早市。早市也喚醒了這座城市的早晨,人們的生活也從逛早市走上了正軌,攤主們也過上了賺錢養家的正常日子。一天5塊錢的管理費,對攤主們來說沒有什麼壓力,只要每天這樣認真的經營,他們的生活就得到了保障。

相關焦點

  • 阜新東風路早市:粉條、血腸、大連海鮮,最有東北味道的早市
    說起早市,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價格低廉、種類多樣、菜品新鮮,又彰顯著新一天的勃勃生機,這是無數人對早市的第一印象。而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早市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早市、夜市等集市在一千多年前便已經興起了,隋唐時期得到發展,宋代以後,更是如雨後春筍,日漸壯大。
  • 千裡迢迢來濟南,就為了逛早市?高人氣的老東門早市
    這次出差,一定要好好親近一下這座城市,那麼要如何開始呢?酒店夜班的保安大叔輕聲說,要不你去東關大街老東門早市去看看吧,好嘞。早起6點多,我就來到了這個老東門早市,看看外圍人行道上密密麻麻的自行車和電瓶車,就知道這裡有多熱鬧了。這個早市在一家購物廣場的一個停車場內,特殊時期,早市的幾個入口處有專人負責測體溫,提醒戴好口罩。
  • 最新2020版長春早市地圖來了!新鮮又便宜~~
    原創 長春文旅 長春文旅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下這座城市已經漸漸甦醒早安 長春早安 公園裡早起的鳥兒有人說,早市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裡是距離生活最近的地方隨著各行業逐步復甦有一天,我下決心排隊買點嘗嘗,5點40排到6點20,賣家鍋出現故障。我失去耐心。第二天我提前10分鐘開始排隊,40分鐘後終於買到了 。兩個字概括:好吃!」這個雞蛋漢堡可是早餐攤上的網紅,3元一個,厚實好吃,對於女生來說一個蛋堡加一杯豆漿就是一頓不錯的早餐。這碗板面也是很多人忘不了的美味,加一勺醋再拌點辣椒油,配顆滷蛋,讓人食慾大增。
  • 在鄭州這個城市,你有多少歸屬感?逐漸消失的早市告訴你
    歸屬感,又稱為隸屬感,我們今天簡單點講,對一個城市的歸屬感就是個人對這個城市的自我劃定和認同,被這個城市接納時的一種感受。相信很多「鄭漂」的朋友,無論是本省的還是外省的,都和小編一樣,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並不強烈。
  • 圍場早市,生動的詮釋著地攤經濟的人間煙火~
    總理說:擺地攤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如果你沒轉過圍場的早市可能不會了解這勃勃的生機圍場的早市不知是從哪個時辰開始的因為每次去早市的時候只不過周圍的環境支付的方式售賣商品的不同才能讓人們恍然想起這已經是另一個時代
  • 城市蝶變之後,誰將成為2021城陽樓市的新高地?
    從這一點上看,今天的城陽就早已不是上世紀我們所通常認為的「郊區」;而城陽樓市拉起的大陽線,也給許多早期的入市者帶來了豐厚的紅利。進入2021年,城陽樓市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個市場也開始面臨與昔日截然不同的時代考題——歷經一輪蝶變之後的城陽,下一步又將面對什麼樣的未來?
  • 我縣「早市夜市」點燃城市「煙火氣」開啟新地攤模式
    我縣作為農業大縣、人口大縣,早在去年便大力發展早市、夜市。今年疫情之下,更是在城區多處地點新增便民服務點、季節性夜市,開啟新地攤模式,為保障民生、促進就業、刺激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帶來新活力,也為三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的「煙火氣」。
  • 甘肅成縣有座「城陽大橋」
    新華社蘭州12月20日電(記者張旭東、郎兵兵)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進城的跨河大橋名叫「城陽大橋」。這裡的「城陽」,指的是向東1500多公裡的青島市城陽區。以外省地名命名本地地標性建築,背後是一段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佳話。
  • 探訪青島早市商場夜市 市井煙火氣濃濃依舊
    編者按:近來,青島面對疫情的「大考」交出了一份讓全世界矚目的優秀答卷,「考試」成功離不開1000多萬堅強、團結、樂觀的市民,疫情陰霾漸漸散去,火熱的生活氣息讓這座海濱城市在金秋十月裡欣欣向榮。大眾網·海報記者走進青島街頭巷尾,循著市井煙火氣息,來感受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機。
  • 瀋陽城裡去過的早市
    由於城市建設原因,有很多早市已經被城市規劃掉了,但還是有很多早市留了下來,每天早上人群熙熙攘攘,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溫暖。八一早市八一早市八一早市因為挨著瀋陽市八一公園而得名,八一早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1年,是改革開放後瀋陽出現的第一批早市之一,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化。
  • 城市裡的煙火氣兒,瀋陽人愛逛早市,歷史最久的早市近二百年
    有人喜歡夜經濟,但是我偏愛逛早市,因為早市更接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像是清晨裡一股炊煙,它才是城市裡的煙火氣兒,以前早市是為了方便進城賣菜的農民,城市天還沒有亮,三輪車轟轟隆隆開進城裡,五點多的時候,攤位的蔬菜瓜果已經擺好了,城裡人喜歡逛早市,因為早市特別熱鬧,有人說早市有缺斤短兩的現象
  • 月賺20000元,青島早市販賣海鮮多賺錢,聽聽當事人的心得
    跟很多人一樣,我對「販賣海鮮」賺錢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也在想是不是有一天擺脫「朝八晚五」打工仔生活,去市場裡做個搬運工,月薪不求多高,一萬塊錢一個月即可。但每次請教商戶老闆們,他們總是搖搖頭。「太辛苦,你吃不了這行苦」。
  • 這才是臺灣最真實的早市..
    早市裡有「奇人異士」,我遇到過一個賣削皮刀的叔叔,刀工之靈活,一天要削掉三十根胡蘿蔔,削下來的皮被他擺成兩朵玫瑰花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吸引路人。我問他賣得好嗎?在這裡買了東西回到家直接散在客廳,家人拿起來吃,絲毫沒意識到這是我山長水遠帶回去的,以為是媽媽從市場裡買回家的,吃完了才問一句:「咦,這個是什麼?」這是臺灣人自己會用會吃的,而不止是給遊客的。
  • 青島的早市,除了團島我只服它!
    一座城市裡總有那麼一個地方,藏著真正的人間煙火。對很多青島人來說,櫸林山早市就是這麼一個地方。 03百態:一座城市的市井之窗
  • 出門逛早市
    「西瓜西瓜,保熟保甜」「新鮮西紅柿,兩塊錢一斤」……這條小巷在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中,迎來了一天當中最熱鬧的時段。作為我市最早設立的便民早市之一,小南門早市早已深深融入附近居民的生活,也成為小南門的一大特色。順著巷子往裡走,沿路的蔬菜瓜果、鮮肉禽蛋讓人目不暇接。因為地處老城區,早市上購物的老人佔了半數。
  • 愛心早餐致敬廣州「城市喚醒者」 開啟城市公共服務者關愛季
    在清晨寂靜的廣州,有一群人用愛與責任慢慢喚醒這座城:凌晨5點環衛工人開始清掃路面,清晨6點公交司機在朝陽升起前開出了第一班車,早晨7點公安民警們在社區值崗,守護著市民們的安全……他們日復一日地在黎明前走出家門,用辛勤工作喚醒城市並維持它的健康運轉,他們是「城市喚醒者」。
  • 致敬長沙「城市喚醒者」,肯德基送出1000份愛心早餐
    華聲在線3月12日訊(通訊員 符聰 記者 劉濤)乾淨的街道、有序的交通、熱氣騰騰的早餐……當在家抗疫許久的人們在這個三月紛紛走出家門復工時,發現城市裡那些曾經無比熟悉的日常幸福從未消失,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環衛、公安民警、公交司機等城市服務工作者的堅守和付出。
  • 投入183億 城陽交通「加速度」
    4.7億改造流亭立交橋    這12個項目中,對外交通建設工程涉及流亭立交橋綜合改造、北部快速路工程、華中快速路工程、正陽路改建工程等4個項目,總投資約59.8億元。    流亭立交作為城陽區 「三大門戶節點」之一,匯集了濟青、青新、青龍、雙流高架等,是青島市陸路交通的咽喉。
  • 在這次大會上 城陽因何成為焦點?
    連續三天的中國·青島時尚體育產業大會,城陽元素成為最為耀眼的看點,這也是對城陽區體育工作的充分認可和信任。目前,城陽區已建成43處綜合性運動公園、72處口袋公園、400公裡登山路徑、100公裡健身步道、52處開放學校場地,智能健身器材、城市服務機器人和智能顯示系統分布在全區各個街道。
  • 圖說一天 | 折橋鎮村幹部工作日誌(2020.12.19)
    圖說一天 | 折橋鎮村幹部工作日誌(2020.12.19) 2020-12-19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