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拿一篇4區的SCI論文也能評正教授

2020-12-18 小姐姐說教育

南京大學在教師職稱評價改革中,走在了全國前列,加上今年國家連續發文要求高校進行深度職稱評價體系改革,不再看影響因子,不再看誰的SCI論文數量多,而是要求看論文是不是做了原創性、創新性工作作為主要評價依據。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許昌博士,長期從事核物理的基礎理論前沿研究。在旁邊的同事看來,這樣的研究沒有什麼「前(錢)途」,而且很難,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一個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基礎研究領域。因為像許昌這樣的博士,如果一直做這種研究,周期很長,一篇好論文從有想法到發表出來需要好幾年,如果發不了頂級期刊的SCI論文,即使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在南京大學以前的評價制度中,也是很難評上正教授的。

但是這幾年,南京大學改革了以往只看頂級期刊論文的評價模式,讓許昌這樣的博士也有很大機會評上正教授。據許昌博士說,他在晉升正教授的過程中,並沒有拿那些發表在國外期刊的SCI論文來介紹成果,而是拿了一篇發表在國內期刊《中國物理快報》上的一個創新工作進行介紹,這個創新的工作匯報獲得了教授委員會的高度認可,獲得了教授委員的全票通過。

從中科院論文分區表可以查到,目前《中國物理快報》只是一本低影響因子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常年在1到0.8之間徘徊,比物理學科高影響因子的頂尖SCI期刊,低了十幾倍。

不僅如此,南京大學還增加了先進技術組合冷門絕學組的教授委員會,用來鼓勵那些願意坐冷板凳的基礎研究人員。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檔次越低的高校,評上正教授的條件反而卡得越死,例如都需要幾篇SCI二區以上的論文,需要多少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需要多少教學工作量,需要幾年留學經歷等等,一個指標達不到,就算做了多少個原創性工作,也不能順利評上正教授。

像南京大學這樣的頂尖名校,敢於大膽做出這個評價機制的改革,是非常需要魄力的,也給其他低檔次的學校提供了一個標準案例和模板,值得其他低檔次的高校學習。

相關焦點

  • 沒發表一篇論文卻評上了教授,為啥?
    南京林業大學老師蔣華松在師生中有極高口碑,任教近30年,職稱停留在「副教授」有12年。今年三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了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而是將教學業績取代科研業績,重點考查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他介紹,價格取決於學術期刊及其影響因子,幾天後有一篇材料方面的稿子到位,影響因子3.2,價格在3萬至5萬元間,具體價格還要看改稿時的工作量和影響因子測試的多少而定。「如發表在一區的稿子,影響因子6.3,價格6.5萬元。發表在二區的稿子,影響因子2.9,價格則是3.5萬元。」
  • 三本南通大學學生王子恆發表14篇SCI論文,真牛!比大學教授還牛
    因為他兩年內發表14篇SCI論文,這可是大學教授都望而生畏的成績,是非常令人羨慕的。 按照常規,碩士研究生一篇SCI論文即可畢業,博士生3篇SCI論文即可畢業。副教授級別的教師一年一兩篇SCI論文,教授最多也不超過五六篇論文。所以,王子恆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也就不足為怪了。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對稿件整體的精修是最後的工序,這個步驟至少會重複兩遍,一篇論文便可上架售賣了。  對「論文寫手」這種論文製造模式,曾經寫過影響因子均大於10的22篇SCI論文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院長夏帆教授表示,僅就材料和化學兩個學科而言,通過實驗數據寫綜述文章是有可能的,但論文寫手這種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 名校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學術成速成品?抄襲之殤何時休
    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還抄到了國外本科生。時隔4年多,期刊發聲明撤稿。校方:「正在鑑定」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本科期間,發表一篇SCI論文,有多難?對考研有用嗎?
    但是,如果有本科生真的憑藉自己的本事,發表了一篇SCI,那確實不得了,即使到不了一區二區,三區也可以。 比如,來自天津大學2017級光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孫澤洲同學。
  • 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 校方回應「正在鑑定」
    原標題: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校方回應「正在鑑定」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於發聲明撤稿。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 東京大學4名教授被指論文造假
    新華社東京9月1日電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系4名教授發表在英國《自然》等雜誌上的11篇論文被舉報造假,東京大學日前已經對此事展開初步調查。 據日本時事社1日報導,8月17日有人匿名向東京大學和日本文部科學省發送舉報材料,舉報東京大學醫學系4個研究室從2003年到2015年發表在《自然》等雜誌上的11篇論文涉嫌篡改圖片。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可否代寫代發一篇材料學方面的SCI論文?」 8月24日,記者以高校研究生身份求購SCI論文,相關詢問很快得到店主「論文寫手」的回應。他介紹,價格取決於學術期刊及其影響因子,幾天後有一篇材料方面的稿子到位,影響因子3.2,價格在3萬至5萬元間。具體價格還要看改稿時的工作量和影響因子測試的多少而定。「如發表在一區的稿子,影響因子6.3,價格6.5萬元。
  •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在《科學》上論文被撤稿
    新華社東京9月6日電(記者華義)據日本媒體6日報導,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被撤稿。今年8月,東京大學認定渡邊嘉典等人發表在《科學》和《自然》等刊物上的5篇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
  • 國內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是為空前,可為絕後?
    但是在今年的4月8號,雜誌社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該文章。國內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BIOI講座回顧│新手如何開始寫一篇SCI論文?
    良好的心態是開始寫一篇論文的第一步。寫第一篇論文的時候往往容易泛怯,「好難啊,我不會」。但不要說好難就放棄了,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把每一句「我不會「都改為」我可以學「!HIGHLIGHT精彩回顧BIO Integration在1月13日推出「SCI論文寫作與投稿策略」講座,由執行主編蔡佩娥(Phei Er Saw)教授帶來精彩的SCI撰寫攻略(偷偷告訴你,現在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還能看回放!)
  • 鳥屎+石墨烯=SCI論文,華人學者用實驗數據硬核諷刺論文灌水
    一篇權威期刊論文。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1月14日,一篇新鮮出爐的鳥屎論文登上了納米材料權威期刊ACS NANO。連題目都帶著濃濃的味道:是不是我們把啥屎玩意放到石墨烯裡都能增加它的電催化作用?crap一詞可謂是生動傳神,一語雙關,此處可以品味一秒鐘:為什麼要發這樣一篇論文?
  • ...天津大學原碩士研究生 123 頁 PDF 實名舉報學術不端教授,現已...
    11 月 19 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 123 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文中清楚的列出了該教授的「罪名」,網友也紛紛表示實錘無疑。隨後,迅速登頂知乎熱榜第一,天津大學也立即進行了處理。
  • 日本東京大學4名教授多篇論文被指造假
    新華社東京9月1日電(記者華義)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系4名教授發表在英國《自然》等雜誌上的11篇論文被舉報造假,東京大學日前已經對此事展開初步調查。  據日本時事社1日報導,8月17日有人匿名向東京大學和日本文部科學省發送舉報材料,舉報東京大學醫學系4個研究室從2003年到2015年發表在《自然》等雜誌上的11篇論文涉嫌篡改圖片。  這些有關生活習慣疾病研究的論文分別以4名教授為第一作者發表。由於舉報內容相當具體,東京大學日前決定展開初步調查,一旦初步調查發現確實存在造假,將成立專門調查委員會進行正式調查。
  • 論文造假潮背後:SCI 與中國科研三十年|大象公會
    在校內學術評價方面,開風氣之先的是南京大學。發一篇 SCI,獎勵100元時任南京大學校長曲欽嶽,面對著學校財務捉襟見肘的窘境。幾年前中央政府根據「835」建言選出了北大清華等五所高校,在七五計劃期間各資助 1 億元,南京大學未能入選,而其他來源的經費也極有限。
  • 浙江師範大學這個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論文!
    【MBA中國網訊】浙江師範大學這個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論文!提及SCI,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高大上?傑出的科研水平?亦或是艱辛的科學研究過程?這些印象都沒有錯但SCI具體是指什麼呢?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大二學霸SCI發表論文
    南方日報訊(記者/劉曉蕙 通訊員/龍豔平 李穎 袁娟)近日,SCI刊發一篇網際網路安全(Internet security)領域的論文讓中大大學南方學院的鄭爍圳成為焦點。2015年4月份,當時還是大一的鄭爍圳上C語言編程課,電軟系洪維恩老師看中他的興趣和愛好,向他展示自己的科研項目,問他感不感興趣?願不願意加入科研的隊伍中來?懵懂的鄭爍圳帶著好奇心走進了洪維恩的科研室。 「洪維恩老師走在圖像處理學科前沿,科研工作一絲不苟,經常看到他犧牲業餘時間和節假日在科研室忙碌,」 鄭爍圳對記者說。
  • 南大教授論文「蒸發」:數據刪得掉,學術臉面撿不回
    科學精神論場  寫論文也好,寫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課,老師都會講: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經不在了,你的名字連著你曾經寫過的文章還留在報紙上、雜誌上、書上。正因為如此,我們尊重自己筆下的每一行文字,每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