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鍋煮出大奇蹟——訪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2020-12-13 海峽之聲網

 

賀光啟  

    近十幾年來,中國餐飲連鎖業前前後後出現了許多令人驚嘆的品牌,有的甚至曾在開店數量上超越過洋快餐肯德基、麥當勞。可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是曇花一現,而臺商賀光啟和他率領的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卻依舊屹立,甚至以每5天開一家店的速度在快速「奔跑」。在競爭激烈的北京餐飲業,呷哺呷哺的小火鍋煮出了大奇蹟。

  90年代初,賀光啟就已經是臺灣有名的珠寶實業家,在臺灣多地開有珠寶廠。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賀光啟又嗅到了大陸的商機,攜妻子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做起老本行-——珠寶生意。低廉的勞動力和廉價的生產成本優勢,經營有道的他,很快在兩三年內賺的盆滿缽滿。然而到了1996年,北京的珠寶市場開始逐步蕭條,大量首飾堆積賣不出去。就在賀光啟他正在為下一步的發展頭疼時,他偶然發現北京的速食業市場似乎不錯。

  那時候國內速食業的市場只有麥當勞跟肯德基兩家,生意非常火爆。尤其像王府井的店面,每次等候的人群都排上長長的大隊。賀光啟看到了希望,有了將中餐投入速食業的大膽想法。由於轉型到差異極大餐飲業,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他人生的一次豪賭,可憑藉賀光啟的敏銳和和執著,賀光啟最終成了贏家。

  艱苦創業  舉步維艱

  賀光啟在考察速食市場時發現,當時北京火鍋普遍都是以木炭為燃料的銅火鍋或者煤氣火鍋,大家習慣眾人圍坐一起吃的傳統形式。而當時吧檯式小火鍋在臺灣已相當流行,這種火鍋店較之傳統火鍋有三個創新賣點:每人一鍋的分餐方式衛生方便、並排就坐的西式吧檯新穎閒適、電磁爐供熱既環保又安全。賀光啟就琢磨:「如何把涮羊肉做成標準化、做成快餐,來推廣國內的市場,再打開國內的銷路。」

  1999年,賀光啟以每臺700臺幣的價格從臺灣購進幾十臺電磁爐,在北京繁華的西單開了第一家以呷哺呷哺為名的火鍋店。為了給火鍋店起一個既特別又好記的名字,賀光啟費了一番心思。「呷這個字只要臺灣人看到就明白這是賣吃的意思。呷哺這兩個字雖然有些繞口,但名字越難念顧客反而就越容易記住它。」

  萬事開頭難,創業之初的火鍋店有時一天只賣出三、四鍋,賀光啟用「悽慘」兩個字來形容當時的窘境。他發現北京食客對分餐形式的不接受以及對食材口味的不適應,是讓經營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

  火鍋雖然沒有賣出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飲料可以賣掉數千杯,很多消費者把呷哺呷哺當成了休閒水吧。為了留住這些未來的客戶,賀光啟別出心裁地想了很多點子。然而,賀光啟的辛苦付出並沒有換回相應的回報,那家店鋪依然沒有盈利。

  執著堅持 創造傳奇

  執著的賀光啟選擇了堅持,他堅信會有成功的一天。而老天也真給了賀光啟這樣一個翻身的機會。2003年的非典期間,為了避免細菌傳播,更多人選擇了分餐的形式,一人一鍋的火鍋形式也因此大受歡迎,呷哺呷哺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

  隨著市場的打開,品牌也很快樹立起來。在呷哺呷哺北京西單明珠分店,曾創造一天2000位的客流量紀錄,而每天平均7次的翻臺率連洋快餐也不可企及。賀光啟趁熱打鐵,擴大規模,增開分店。截止目前,呷哺呷哺立足北京,已經規模化進入天津、上海、河北、遼寧、江蘇等區域市場,2011年銷售額達11億元,一線員工10000多名,並以每年55%以上的速度增長,翹楚行業之首。看到親手打造的呷哺呷哺得到越來越多食客的認可,賀光起頗感自豪地說:「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火鍋店,每天就有10萬的客流量。」

  不斷增長的業績,使呷哺呷哺成為眾多風險投資競相追逐的最佳選擇。在經過挑選以及無數次的協商後,2008年11月,英聯投資向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投資了5000萬美元。「資金注入之後,對企業來講是如虎添翼,會促進企業更快、更好的、更健康的成長。」賀光啟說,英聯投資先進的經營理念,為呷哺呷哺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有益經驗。同時,資金的注入也加快了呷哺呷哺的擴張計劃,吸引更多供應商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

  堅守品質  榮耀北京

  從最初的一家門店,到如今的300多家,呷哺呷哺的增速雖然驚人,但用餐品質卻依然高位運行。賀光啟在食材上幾近苛刻的要求讓食客們吃得舒心安心。他堅信:「企業最成功的原因是堅守產品質量。」說到選擇食材,賀光啟常常提起那個挨家挨戶踏雪尋羊的故事:「有一年北方遭受嚴重的雪災,羊、牛凍死不少。為了尋找所需要的貨源,我們在大雪天開著車子直接到了內蒙,挨家挨戶地去看有沒有庫存。這個過程非常非常艱苦。」

  在賀光啟看來,要做,就要做最好的。陸陸續續,山東的黃牛肉,東北的木耳、福建的海帶、山東的粉條、兩湖的蓮藕……這些來自中國最好的農副產品基地的產品源源不斷地端上了呷哺的餐桌。

  為了進一步壯大企業規模,賀光啟在北京大興公司原址附近蓋起了新庫房和辦公大樓,之所以會選擇在北京不斷投入,是因為他對這裡充滿了感情。賀光啟說北京是他的福地,因為它不僅是呷哺呷哺呱呱墜地的地方,他更在這裡獲得眾多榮譽。賀光啟真心期待呷哺呷哺能夠成為北京的榮耀,成為北京人永遠不會遺忘的品牌。

  遍布中國 走向世界

  14年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定義了連鎖企業最大的特點是「簡單」和「複製」;14年後,她把「2012大陸臺商優秀連鎖經營品牌」頒給了把「簡單」和「複製」塑造到極致的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截止2012年,呷哺呷哺全國餐廳門店已超過300家,在北京近200家,全年服務顧客近5000萬人次,成為了都市最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式時尚快餐服務連鎖品牌。

  儘管呷哺呷哺的開店速度,已經使更多餐飲界同仁望塵莫及,但賀光啟卻說這僅僅是他下一步規劃的開始。在全國開設6家分公司,1800家門店是賀光啟的五年規劃,而未來的目標則是把呷哺呷哺開到世界各地,「在每座城市比肯德基多一家店」。

  「北京市著名商標」、「北京餐飲十大品牌」、「北京市十大商業品牌」等等各種榮譽沒有讓賀光啟感到滿足;11億元的年銷售額也沒有阻礙他繼續向前的腳步;「遍布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式快餐連鎖行業領導者」的企業願景才是賀光啟和他整個團隊的終極目標。已經創造出傳奇的賀光啟還將締造怎樣的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海峽之聲記者楊娜、康波、艾劍波、戴敬)
   

  

相關焦點

  • 呷哺呷哺升級,小火鍋開創者要從「快餐」變身「輕正餐」
    呷哺呷哺變了,細心的食客首先會從新門店的logo上發現端倪。四個漢字取消了黑色邊框,拉開了字間距,從圓潤、親切轉而輕盈、優雅,恰如這個創立19年的品牌正在走向新的「人生篇章」。在火鍋這個標準化程度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競爭也最激烈的超級紅海市場,「快進快出」是行業常態。正因如此,生存19年的呷哺呷哺既是巨大的成功,也不得不應對品牌老化的危機。
  • 呷哺呷哺總裁趙怡:如何管理21年每天排隊的火鍋品牌?
    提到呷哺呷哺,每個人都會說:知道,每天都在排隊的小火鍋。1998 年成立的呷哺,2018 年呷哺呷哺仍然保持著 2.8 的高翻座率。 就在學習期間,趙怡偶然遇到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賀光啟邀請她擔任呷哺呷哺的 CFO,帶領呷哺呷哺上市,趙怡迎來了人生中的新拐點。 「我當時問了賀董三個問題:第一,呷哺未來十年的願景是什麼?從 500 強到民企,我不希望作為職業經理人只是不斷地轉換平臺;第二,呷哺呷哺的股權複雜嗎?第三,你的家族有多少人在呷哺呷哺?」
  • 一人一鍋涮全球 呷哺呷哺做透火鍋市場
    依託「小火鍋」的特殊商業模式及先發優勢,呷哺呷哺在火鍋界佔了一席之地,8月29日晚,呷哺呷哺公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公司實現收入27.13億元,同比增長27.4%。上市五年,全國開出近1000家門店,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餐飲市場中,呷哺呷哺是如何成為火鍋行業的一大霸主的呢?
  • 單月儲值金額超1億元,微盟智慧餐飲助力呷哺呷哺數位化生長
    呷哺呷哺作為國內「吧檯式小火鍋」的開創者源自臺灣,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小火鍋品牌,1998年在北京創立,2014年於香港上市,被譽為「連鎖火鍋第一股」,如今呷哺呷哺在數位化升級的賽道上同樣敢為人先。
  • 呷哺呷哺等開起了千平米的大店 小而美餐飲過時了嗎
    開大店還是開小店?1、呷哺呷哺未來會開大、中、小不同面積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說,今年4月在武漢新開的千平旗艦店是呷哺自身的升級版。有了大店模式的嘗試後,呷哺呷哺會在全國各大省市縣開出不同規模的門店。賀光啟說,在各地新開店鋪會有大、中、小不同面積。據了解,呷哺大中小店的面積分別為800~1000平米、500平米和250平米左右。開大店還是中型店主要取決於市場容量,對大店的佔比也沒有規定。知情人士告訴內參君,呷哺呷哺在武漢的大店周圍高校眾多,大學生顧客群體足夠多,相當於一個小火鍋食堂,是大學食堂的一個補充。
  • 呷哺呷哺:一家小火鍋,一年銷售22億,淨賺2個億!
    在北京、上海等地人流量大的購物中心裡,經常可以找到這麼一家店:橙色裝修風格、U型吧檯,顧客圍坐其間享受單人小火鍋——這家店有一個特別的店名
  • 訪蘇州山珍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燕
    健康飲食排頭兵 小微企業先行者——訪蘇州山珍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燕  乾隆稱帝君稱王,江南尋味菌王湯,御膳飄香動四座,天然沁脾滿堂香。菌菇湯,自古就是王侯將相的養生保健佳品,野生菌菇種類繁多,早在《本草綱目》對菌菇就有記載,菌菇有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腫瘤、抗癌的功效。
  • 呷哺呷哺陷入「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怪圈?
    其董事長賀光啟在上海宣布新戰略,呷哺呷哺的模式將從「快餐」轉型「輕正餐」,以「火鍋+茶飲」組合來打造「火鍋界中的星巴克」。之所以沒有在北京大本營而是在上海宣布,這背後也有深意。上海是北方市場向南開拓的第一個超一線城市,上海的消費市場和北方相差極大,對「快」的要求有限,但對「精緻」的要求很普遍。
  • 「非典」時,「分餐制」成就了呷哺呷哺,如今還能改變火鍋格局嗎?
    當年瀕死的單人小火鍋——呷哺呷哺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成就出一片天地,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火鍋企業。呷哺呷哺小火鍋17年後的今天,在新冠肺炎的侵襲下,分餐制再次被擺到餐飲人面前。特別對於火鍋店來說,推行分餐制是否切實可行?有哪些困難,又有什麼機遇呢?
  • 呷哺呷哺品牌破局出位,一人一鍋,呷茶小館、呷酒小館讓呷哺一日三...
    呷哺呷哺集團行政總裁趙怡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呷哺呷哺從2019年下半年接手呷哺即探索品牌的全新增長途徑,但是疫情延遲了它與消費者的見面時間。此前呷哺之所以選擇在悠唐負一層店面首家測試模型,是因為選擇一個不是最有利的環境測試,可以更好驗證模型在未來通用市場及更好商業地產環境下的競爭力。
  • 國君:火鍋行業龍頭前途無量,餐飲供應鏈萬億市場尚在培育
    火鍋產業鏈上中下遊鏈條較短,上遊主要是生鮮食材,中遊包括製品(以速凍魚糜製品、速凍肉製品為主)和火鍋調味料(底料和蘸料),下遊則是火鍋餐飲(包括門店、小火鍋以及火鍋外賣)。1. 食材供應鏈:食材供應鏈屬發展初期,居民消費頻次高,新型生鮮零售發展空間大。行業玩家和模式較多,但受制於中間環節多、耗損率高、履單費用和引流費用高的特徵導致行業盈利能力低,目前仍無穩定的盈利模式。
  • 半年虧2億股價暴漲60%:火鍋概念股呷哺呷哺高位減持大戲開幕
    市場對呷哺呷哺業績的預期,並不能掩蓋這一"火鍋第一股"與競爭對手海底撈的差距。150億港元和2800億港元對決火鍋第一股,卻並未成長為火鍋第一巨頭。與此同時,呷哺呷哺以2.77%的漲幅收盤,每股股價報14.1港元,總市值153億港元。單從市值衡量,海底撈是呷哺呷哺的18倍。事實上,海底撈的高光,也讓呷哺呷哺羨慕不已。據中國網財經報導,在最近一次會議上,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表示,呷哺呷哺下一步將發力中端及高端,用這兩個部分去覆蓋更廣的消費群體。
  • 轉型失利、門店乏力,呷哺呷哺陷入「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怪圈?
    其董事長賀光啟在上海宣布新戰略,呷哺呷哺的模式將從「快餐」轉型「輕正餐」,以「火鍋+茶飲」組合來打造「火鍋界中的星巴克」。之所以沒有在北京大本營而是在上海宣布,這背後也有深意。上海是北方市場向南開拓的第一個超一線城市,上海的消費市場和北方相差極大,對「快」的要求有限,但對「精緻」的要求很普遍。
  • 呷哺呷哺「自救術」:緊急加碼外賣、微商 總裁司機一天賣肉50斤
    作為火鍋企業的另一位代表,呷哺呷哺則以「一人一鍋」的用餐方式,作為其便利條件,在全國多個城市復工。「首先,這種『一人一鍋』分餐式的用餐方式,可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其次,『一人一鍋+優質單人套餐』的組合,也極大加快了出餐速度。」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裁張東對時間財經介紹道。不過,除受了疫情影響,呷哺呷哺還處在轉型帶來的業績下滑陣痛中。
  • 呷哺呷哺升級,小火鍋開創者要從「快餐」變身「輕正餐」
    呷哺呷哺變了,細心的食客首先會從新門店的logo上發現端倪。四個漢字取消了黑色邊框,拉開了字間距,從圓潤、親切轉而輕盈、優雅,恰如這個創立19年的品牌正在走向新的「人生篇章」。在火鍋這個標準化程度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競爭也最激烈的超級紅海市場,「快進快出」是行業常態。正因如此,生存19年的呷哺呷哺既是巨大的成功,也不得不應對品牌老化的危機。
  • 向文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副董事長
    向文波,男,漢族,1962年6月生,湖南益陽人,中共黨員,1982年參加工作,先後就讀湖南大學鑄造專業、大連理工大學材料專業和中歐國際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工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三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兼任國家製造強國戰略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南亞商務理事會執行主席、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副會長、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湖南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 世茂集團副總裁、上海世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世茂...
    世茂集團副總裁、上海世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世茂喜達酒店集團總裁唐鳴說道。12月18日,唐鳴在21世紀住宿業高峰論壇(2020)上做了《「雙循環」新常態下中國酒店投資和發展機遇》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大量酒店業主和管理公司雙重視角的觀點。唐鳴表示,酒店未來投資有兩個關鍵詞「重倉中國、下沉市場」。
  • 茶米茶、呷哺呷哺「親兄弟」明算帳,將分食茶飲收益
    圖/呷哺呷哺公告截圖公告顯示,茶米茶(香港)是呷哺呷哺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控股股東賀光啟持有100%股權的公司,這也構成此次交易為持續關聯交易。企查查顯示,茶米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是在中國香港註冊的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
  • 餐飲新消費升級時代 擎朗送餐機器人亮相呷哺呷哺品牌發布會
    10月23日,2019呷哺呷哺「IN潮而生」品牌發布會在上海隆重舉行。擎朗送餐機器人「PEANUT」作為等位區「移動小吃臺」,為現場嘉賓提供餐前飲料、水果等配送服務,收穫現場來賓及媒體的一致好評。作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一人一鍋」時尚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源自中國臺灣,1998年創立於北京,至今已覆蓋中國18個省份的80多座城市,擁有近1000家門店,每年接待顧客超過8000萬人次,是中國十大火鍋品牌以及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之一。
  • 中國火鍋100強公布!火鍋行業2018年的新趨勢都在這裡了!
    「快」字,新戰略將呷哺呷哺的模式從「快餐」轉型為「輕正餐」,並在火鍋中植入茶飲產品,以「火鍋+茶飲」的創新商業模式,打造「火鍋界中的星巴克」。呷哺呷哺不但對原有品牌重新定位,其在2016年新推出的中高端火鍋「湊湊」,同樣主打火鍋+茶飲」,現已布局門店二十餘家,受到顧客追捧,成為火鍋產業不可小視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