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割麥子,麥田必備的變蛋啤酒,有多少農民記得?

2020-12-12 鄉村黑土哥

說起七八十年代的農民,那是一個辛苦,起早貪黑的種地,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農民沒文化、沒技術,也沒什麼賺錢門路,種地就是唯一可以致富的途徑,在我們淮北地區,小麥是一年一種,也是家家戶戶養家餬口的主要營生,每年六月份收割麥子即是農民盼望的日子,也是農民苦累的日子,上田割麥有兩樣東西必備,估計大家都記得,那就是變蛋啤酒。

記得那時,冬季特別寒冷,夏季也相應酷熱,五六月的天氣,路邊的樹葉都曬得蔫巴,風吹來都裹著熱浪,哪怕躲到樹影下,仍舊大汗直流,而田地裡更是悶熱異常,尤其麥田裡熱風、麥鏽、麥芒、麥灰等,可以把人烤熟、染黑,但是看到麥子金黃,農民又是滿心自豪與喜悅,家家戶戶提前準備好鐮刀、草帽,搶收搶種,講究顆粒歸倉,多打糧食交公糧。

農民在太陽出來前就開始收割,因為早晨的天氣相對涼爽,一塊地的麥子最好一天之內收割完畢,早晨多幹點,白天就可以少曬,而割麥子可不像現在用聯合收割機,三下五除二結束戰鬥,那都是一棵棵用剪刀割出來的,為了節省時間,農民上地前都要備好午餐,等到傍晚西天紅霞布滿,才能拉著裝滿麥子的架子車回場,午餐必備的就是變蛋啤酒,最解餓、最方便、最解饞,現在想想也是暢快。

割麥子是個辛苦活,不是莊稼人還真來不了,手握鐮刀幾分鐘手掌心就會磨出水泡,腰板不好的也幹不了,而且最好一氣呵成,不然歇歇就真不想動了,所以農民一直到中午吃飯時分才會停下鐮刀,到地邊柳樹下,拿出毛巾包裹的變蛋啤酒,席地而坐,光著膀子,狼吞虎咽,小孩們則眼巴巴的期盼這時有個賣冰棒或橘子水的小販吆喝,大人也許會買一份,酷熱也就忘卻了。

時間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割麥子很少人工收割,上田地也不用帶乾糧,變蛋啤酒也只有在路邊火鍋才能找尋感覺,只是少了那份辛苦勞作後酣暢淋漓的味道。

相關焦點

  • 八十年代出生的農民,你是否記得麥子黃時冰棒的味道?
    八十年代出生的農民,如今也都接近四十歲了,記得小時候,每年麥收的季節,田間地頭就會有人騎著高架自行車,馱著一個木箱子,大聲的吆喝『冰棒、冰棒』,我就會支起身子,朝著賣冰棒的方向望去,有時大人們會丟下手裡的鐮刀,夾著草帽,與孩子們一起買上幾支冰棒,五分錢一支,稍微化點的三分錢一支,年紀尚小的我生怕毒辣辣的太陽曬化了
  • 市民體驗割麥子"累斷腰" 感言珍惜一羹一粟
    行進途中,透過車窗向外望去,夏日的麥田如同海浪一般高低起伏,頗為壯觀。當車行駛到義井村一塊麥地邊時,一位頭戴草帽的老大爺正在忙著檢查供體驗者割麥子的鐮刀。汽車剛剛停穩,老人直起腰樂呵呵地喊道,「你們來了,熱得很吧。我給你們把鐮刀收拾一下,小心一會把誰弄傷了。」老人名叫王繼周,今年63歲,家裡種有將近6畝的小麥,眼前這塊近一畝地的小麥是供讀者們體驗的。
  • 割麥子,揀麥穗,揀了麥穗換冰棍,又是收麥的季節,懷念那從前
    有加了雞蛋的過水撈麵條,真是難得的美味啊!02現在收麥子,機械化,一兩天就收完了,小時候,八十年代,收麥子還是原始的方式,鐮刀割下,牛馬拉著石滾碾麥子,整個收割季節差不多要持續半個月。小學,初中,收麥期間都會放上兩個星期的假,我們叫麥忙假。
  • 精品微小說:麥子熟了
    城郊的麥子已是金子般刺眼了,莊稼人都開始了收割前的準備,拿出沉睡一年的鐮刀,拂去灰塵,磨去鏽斑,在收割機到來前,先把麥田邊的麥子割去。金伯看到這滿地金黃,眼生喜悅,恨不得拿起鐮刀咔咔咔割它幾壟才過癮。在田間走走停停駐足流連後,金伯還是邁腿騎上自己的二八自行車,晃晃悠悠的上了大馬路,一直向回家的路走去。
  • 麥田高處望雲開
    17日早晨,天剛放亮,我們全家帶著鐮刀、磨刀石、乾糧和水,來到麥田,連腿腳不利索的二哥也上陣了。膠土地很黏腳,我們就踩著麥茬往前割。由於前幾天的雨,麥秸潮溼有韌性,割起來很費勁。鐮刀鈍了,我們就在腰歇兒的時候磨一磨。割倒伏的麥子要順著麥子倒伏的方向去割,一個方向倒的還好辦,最愁人的是轉圈倒,麥子麻花兒似的擰在一起,大大影響了割麥的速度。
  • 麥子熟了,這塊北京二環裡的麥田距離前門步行街只有800米遠
    麥子熟了,這是兒時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裡,成熟意味著收穫,意味著全家的口糧有著落了。自從進了城,麥子這種曾經非常熟悉的農作物逐漸變成了兒時的回憶,想去看一看沉甸甸的麥穗,只能周末去郊區了。
  • 農村舊事二割麥子
    一年一季麥收季節又到了,要說現在麥收日子對現在農民是一件輕鬆事。時間倒退二十年麥收日子我是記憶永遠不忘記,二十年前農村麥收完全人工割麥子,割麥真是為氣活,不會用鐮刀的人經常割到手。二十年前我也十幾歲了,但是那是我己經會割麥子了。農村有句俗語「麥熟幾天",麥子成熟就集中在那幾天。
  • 麥子熟了,脊背彎了
    還記得2013年,寫過一篇《故土難遷》的散文,當時聽家裡人說由於這片貧瘠的土地部分地方已不再適合居住,需要遷移到新疆昌吉,那邊條件相對較好。然而擺在新老一輩眼前的依然是難以割捨的故鄉情,故土難遷。熟了麥子!童年的所有,還是要從麥子說起。
  • 再後來麥田就逐漸佔了上風
    只說往北山方向走吧,北方總是很親切,有串門的感覺。一路景色快速地後退快速地變化,縣城往北地勢愈來愈高,植被的變化呈現馬鞍狀,果林 ——洋槐林——果林,過了南坊鎮到了禮泉永壽兩縣交界的地方,風景開始有了變化,地平了,糧多了,開始只是果糧混雜,再後來麥田就逐漸佔了上風,金黃色成為大地的主色調。
  • 二十年前如何收麥子?小夥復古原貌手割二分地,一晌就大喊受不了
    只要老家還有親人,在這個時候都會對家鄉有種特殊的牽掛。因為這個時候是農忙的季節,也是從前一年中最大的希望所在。如今對農作物多數人已經淡化了,因為家庭化種田是幾乎不賺錢的。能出去打工的人,多數都選擇捨棄土地,靠進廠打工養家餬口了。而留在老家的,多數都是孩子和老人。還好現在已經進入了機械化時代,還有人記得二十年前是如何割麥子的嗎?
  • 七八十年代學生時代文具用品,圖一必備之物,圖十二已被淘汰了
    那時候總盼著能快點長大,好去過自己認為的沒有人念叨著學習、成績的夢想生活,可是現在真滴長大了,才發現那再也回不去的當年有多好啊。只剩下無限的懷戀了。圖中是人物大講義夾,講義夾是學生和老師收納零散紙張的必備之物。在那個滿世界找不到訂書器的年代裡,只要超出兩張活頁紙的東西都可以用它。上世紀70年代蘸水鋼筆原子筆等老筆具,說到蘸水筆也是鋼筆的一種,但其筆身結構卻比普通鋼筆要簡單的多。
  • 喜看麥田千重浪,滿城盡帶黃金甲!
    喜看麥田千重浪,滿城盡帶黃金甲!那時候,割麥子是一個非常累人的活兒,彎著腰一幹就是一天。每個人都拿著鐮刀,一不小心就會割到手。割完麥子,還得把它拉到場裡,這時候家裡有牲口的就用牲口,沒有牲口就自己用推車拉過去。還記得這樣的叉子和耙子嗎?壓好了,起場的時候就得用它!
  • 風吹麥浪,兒時的麥田……意義不一樣,只有那時的追憶……
    綠油油的麥田在我的故鄉,如今幾乎是看不到綠油油的麥田了,人們都是種的水稻、玉米、油菜和元胡,或者樹木。而在我小時候,各家各戶還是會種些麥子,因為自給自足,不用花錢去買,農民的收入很少,很少去過買糧的生活。
  • 豐收時節:你知道麥子有多少種味道
    芒種到了,麥子就要熟了。布穀鳥來了,銜著六月的季風,熟透的芒種,是屬於六月成熟的季節,是屬於小麥收穫的時令。站在蕩漾著層層金色波浪的麥田裡,置身其中才能理解土地裡埋藏的希望和麥浪裡蕩漾著的喜悅,才能聞到麥子散發出的成熟的味道。極目遠眺,一塊塊麥田密如絨氈,棋盤般整齊,像是心靈手巧的裁縫修剪過一樣。微風吹過,麥葉沙沙作響,麥浪起起伏伏,綢緞般綿延向遠方。身前身後,一株株金黃的麥稈,葉片修長挺拔;一粒粒鼓脹飽滿的麥粒,密密匝匝,結成小穗。
  • 70後80後:又到了收麥子的季節,可以喝小香檳吃涼菜了
    不同的是生活好了起來,在麥忙的時候,每個家庭都會多少買些啤酒,再給孩子買些小香檳,當然還有夏天必不可少的大西瓜。在大中午,大人孩子,找一片大樹蔭,把農忙工具放在一旁,喝著飯後的啤酒和小香檳,吃著剛從水裡拿出來的冰西瓜,十分痛快。作為90後尾巴的我,小時候也有幸經歷過這樣的收麥時刻,不過當時小麥收割機已經徹底進入大眾視野,收麥子再不用像之前那麼累了。
  • 農民伯伯最開心的時候,那就是秋收的季節
    看看那一片片金黃金黃的麥田,微風吹拂著,仿佛散發著麵包的清香的味道。收割稻穀,麥子的季節到了。看那一片片金燦燦的,形成了一幅畫秋天到了,農民伯伯開始收割的季節。看著這一片片金黃金黃的,看到農民伯伯的笑容更燦爛了。小時候家裡窮,媽媽身體不好,家裡的農活只有爸爸一個人幹,我們家有兩個姐姐,還有個哥哥叫我,四姐妹。所以我們幾姐妹從小基本沒什麼童年。
  • 七八十年代很火的幾款香菸,你都記得嗎?抽過4款的都是叔叔了!
    七八十年代很火的幾款香菸,你都記得嗎?抽過4款的都是叔叔了!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娛樂前線圈」,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健康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健康類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類話題!
  • 七八十年代供銷社賣的日雜百貨,見過這些老物件,說明你已經老了
    2/11七八十年代的打火機上用的火石:現在的都是電子打火,以前打火石有散賣的,是為了火石用完了用於更換。   7/1180年代草帽,是那時候下地幹農活必備的物件,看到它就會想起曾經在農村老家種地的情景。
  • 七八十年代的麥乳精,當年的「奢侈品」,香甜無比,你還記得嗎?
    美食是有記憶的,特別是在多年以後,回想起當年吃過的美食,總能給人帶來甜美的回憶,這確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比如說三十多年前我們喝過的麥乳精,相信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還是會非常深刻。七八十年代的麥乳精,當年的「奢侈品」,香甜無比,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