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鳳羽古鎮,悠久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便撲面而來。其中,具有濃鬱白族特色風格的古建築,更是搶眼。
古巷,古街,古樹,古宅子,在鍾靈毓秀的羅坪山、白馬山、蒼山雲弄峰的懷擁庇護下,在街頭巷尾汩汩山泉清流的縈繞中,與古老的白族歷史文化相融合相輝映,美得獨特,美得淳樸,美得雅致,美得端莊,美得大氣。
特殊的地理位置與聰慧的頭腦以及敢衝敢闖的勇氣,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鳳羽商人在外打拼,回家置業,從而也造就了一院院古樸與典雅、莊重與大氣、靈巧與精緻的鳳羽民居古建築。崇尚文化藝術的浸潤與傳承,尊重文化藝術,傳習文化藝術,為鳳羽白族人家的古風和世風,也彰顯在鳳羽民居建築的一塊磚一片瓦裡,一堵牆一道門裡。這些,成就了鳳羽文化古鎮的傳奇故事。那一院一院的「三房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的精巧白族院落,那一幢一幢精緻的白族民居古建築,吸引你的眼球,令你流連不舍,讚嘆不已。
鳳羽巷子多而深。走入其中,若沒人引路,會有入迷宮般的恍惚感。鳳羽人稱巷子為「充」,官充、太和充、石充 ……在一充又一充的巷子裡,隱藏著一院院大氣而精緻的白族經典古建築院落。
富於裝飾的門樓可以說是鳳羽人家蓋房子的一個重手筆,也是白族建築風格的一個綜合體現。大多人家選用殿閣造型,飛簷串角,鬥拱重疊,輔之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富麗堂皇,又不失古樸大方的整體風格。
照壁是鳳羽人家的另一個建築重心,是白族建築中藝術裝點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磚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各組中心再作粉畫,山水鳥獸,人物故事,均可入畫。照壁上的題字很有講究,按姓氏選用相應的字句,「清白傳家」為楊姓,「琴鶴家風」為趙姓,「青蓮遺風」為李姓等等。照壁下方常砌花壇,綠樹紅花,雅致幽美。照壁與正房和兩側樓房構成「三房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級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築,其木雕、石刻、粉畫就更為集中突出白族建築藝術風格以及白族匠師們的智慧與匠心。
在鳳羽人家的民居建築裡,格子門、橫披、板裾、耍頭、吊柱、走廊欄杆等與門樓、照壁同樣重要,它們大多為木雕,或是鏤雕,或是浮雕,卷草、飛龍、蝙蝠、玉兔,各種動植物圖案造型千變萬化,栩栩如生。
鳳羽多石頭,聰明的鳳羽人就地取材,用石頭打房子基礎、砌牆,用來修路。俗語說,「大理有三寶,石頭砌牆牆不倒」。直至今天,還有很多巷子裡的人家院子圍牆,甚至房子的牆壁,依然還是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砌成的。
今天,櫛風沐雨上百年後,鳳羽的一些古宅、古牌坊、古文廟、古寺廟等古建築依舊保存完好。青瓦白牆,石板古道,歲月的印記讓這些古建築更顯古樸美。流連其間,隨處可見身著白族服飾的鳳羽老人在門樓前,巷道裡,三三倆倆,靜坐,閒談;老漢們點上一支老煙鍋,嫋嫋煙霧裡那張爬滿歲月的臉,洋溢的是幸福與滿足。安詳與古樸的氛圍,讓你忘記了時代背景,忘記了滴滴答答正在飛走的時光。似乎,一切都靜止了,畫面也定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