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有名三塔寺,鳳羽有名帝釋山」。這是洱源縣鳳羽白族民間廣為流傳的順口溜。鳳羽帝釋山在鳳羽鎮西面聞名中外的鳥吊山中和峰麓,東距洱源縣城十八公裡。鳳羽帝釋山七寺四塔的歷史,相傳已越千年。
鳳羽帝釋山古寺建築群,從下到上七座廟宇,分別為靈山寺、大覺寺、聖母寺、觀音寺、九蓮寺、睡佛寺、玉皇閣。「虛空供養」、「無量度人」、「無量吉祥」,「南無如意」四塔,佛、儒、道三教泥塑神靈,形成完整的宗教廟宇建築群。聽當地的老人談起美麗的傳說,故事的結尾金鳳凰從遠方飛來,羽毛掉落在美麗的壩子裡,為鳳羽帝釋山古寺建築群蒙上了神秘色彩。又因帝釋山寺觀群坐落在白石江邊,猿梯瀑旁,地勢獨特,環境清幽,四川狀元楊升庵、宰相恩師李元陽、地理學家徐霞客都曾到此一遊,留下詩文名句
猿梯瀑是鳳羽八景之一,位於羅坪鳥吊山中和峰與玉屏峰之間的猴梯箐,猴梯箐中匯集的羅坪山頂九嶺八澗山溪從懸崖之上飛流直下,形成無比壯觀的銀簾飛瀑。猿梯瀑又名石花樹,當地百姓俗稱「水花樹」,這裡山勢巍峨、懸崖疊峭,「飛瀑兩邊巉崖兀立,峭壁嶙峋,絕上怪柏奇杉橫斜,懸崖間蘭蕙苦李招搖,猿猱愁攀,人跡罕至」,瀑高近百米,氣勢宏大,堪與廬山瀑布相比。清晨陽光灑滿山箐之時,自上至下看,但見瀑懸一線,水霧縹緲,七色光環若隱若現,光怪陸離,變幻莫測。
鳳羽全鎮總人口三千餘人,白族佔總人口的98.3%,是大理州白族人口最為集中的城鎮之一,其中鳳翔為大理第二大白族村。而鳳翔古民居最具白色特色,白牆青瓦,色調清爽,繪白族藝術花紋於上。行走在鳳翔村的主路之上,感受古樸傳統的民間藝術在石間簷上流淌。鳳翔村歷來是鳳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核心區,勤勞智慧的白族人民創造出許多精緻獨特的古建築,與周圍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形式,石木、土木的傳統結構,屋面硬山形式,照壁白灰作底,飛簷串角,木雕彩繪,大理石屏,凸花青磚,一筆一划間融匯了白族同胞的人文思想和藝術信仰。
鳳羽文廟位於鳳翔人民路邊,後改為鳳翔書院,為浪穹縣(今洱源縣)七個書院之一。文廟建築群在東西軸線分別建有照壁、大成門和大成殿。鳳羽歷史上就有尊師重教的美德,清雍正年間將文廟改名,建有「鳳翔書院」,在清代時期這裡出過四名進士、十一名舉人,清代白族著名詩人趙輝壁就誕生在現今的鳳羽鎮鳳羽街,乃文墨書香匯聚之地。
大理地區僅存的兩處喇嘛式塔,位於鳳羽鎮東「官道」路旁。雙塔約建於清末,其中一塔高四米,另一塔高三點九八米,兩塔基座為多邊形須彌式基座,塔身下部束收,上部鼓圓,顯得古樸、敦厚。當地人傳說,鳳翔人希望鳳羽四季平安、六畜興旺、人壽年豐,便從佛堂村請來佛母,以佑鄉民。然佛母常思故土,不安職守,不時逃回故地。後經高僧指點,建此二塔以留住佛母,使其安於職守,故名「留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