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心靈的淨土 法鼓山錄影片紀念水月道場啟用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於去年底落成啟用,法鼓山特別製作一支《農禪水月-都會心靈的一方淨土》影片,簡明扼地要介紹農禪寺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聖嚴師父的度眾悲願,讓廣大的信眾更了解農禪寺與法鼓山的傳承故事。

坐落於北投關渡平原的水月道場,除了莊嚴殊勝的大殿佛堂,一旁還有典雅的水池,更可遠眺大屯山景,蛻變成一座即景觀心的景觀道場。

農禪寺是由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恩師東初老人所創立,最初的建築是1975年落成的一棟二層樓農舍。1977年底東初老人圓寂後,聖嚴法師在此接續農禪寺法務,禪修、念佛、講經、法會、皈依等各項弘法活動,都在農禪寺內蓬勃推展,開創了臺灣的禪修風氣。

過去三、四十年間在聖嚴法師的主持之下,農禪寺接引無數大臺北地區的民眾,乃至海內外各地信眾親近正信佛教,提升心靈質量,不僅成為漢傳佛教的弘法重鎮,更成為廣大民眾的心靈道場。

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04年將農禪寺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獲準擴大改建,2010年農禪寺正式展開水月道場的新建工程,並於2012年底落成啟用,繼續在此傳承東初老人與聖嚴法師度化眾生的悲願,引領大眾培福修慧、安頓身心,接續推動淨化人心的使命。大眾可以訪問以下網址http://ddmtv.ddm.org.tw 觀賞法鼓山特別製作的影片《農禪水月-都會心靈的一方淨土》。

中華國寶:玉雕九龍壁 背刻心經全文

相關焦點

  • 禮佛感恩 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首辦浴佛法會
    誦經浴佛法鼓山北投農禪寺佛教在線臺灣訊 法鼓山北投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於2012年底落成啟用後,禪風建築的景觀道場特色,已成為臺北市近郊兼具「觀光」與「弘化」的佛教新地標。現場並播放了當年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浴佛節開示的影片,片中聖嚴法師提到,浴佛節的由來是源自於2600多年前釋迦摩尼佛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淨化其身,因此後人特別選在佛陀誕生日以浴佛的儀式表示感謝,紀念自己能夠很幸運的接觸到佛法、修行佛法。並因為佛陀的生日農曆四月初八,常常都是在母親節前後,因此浴佛除了感謝佛陀,也同時是在感恩父母對我們的愛。
  •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落成大典隆重舉行(圖)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落成大典隆重舉行諸山長老為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佛像開光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致辭與會嘉賓、法師合影留念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除莊嚴殊勝的佛堂與禪堂,一旁還有典雅的水池造景佛教在線臺灣訊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於2012年12月29日上午舉辦落成大典,共有來自全臺各地約一萬五千位民眾參與。
  • 宗教觀光新地標 臺北法鼓山新道場 莊嚴典雅
    臺海網12月30日訊 位在臺北市北投的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昨天啟用,吸引一萬五千多位民眾和信眾參與;民眾讚嘆莊嚴佛堂與大屯山景融合一體,美景逼人,認為未來必然成為宗教觀光新地標。蕭萬長受邀參與大殿佛像開光,贊水月道場是心靈環保的家園。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落成大典由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主持,蕭萬長也參與佛像開光、點燈繞場等儀式。果東法師說,農禪寺是卅七年前由東初老人創建,東初老人圓寂後,聖嚴法師接續在此弘法,進而創辦法鼓山,接引無數大眾與三寶結緣。
  • 空中花 水中月——記臺灣農禪寺水月道場
    顯然,這座由鐵皮屋組成的寺院巳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於是,1989年聖嚴法師創建法鼓山,傳承農禪家風,歷經16年建設,法鼓山在2005年落成。農禪寺自然也就成為法鼓山佛教文化的發源地。為弘揚正信佛法、賡續普化大眾的使命,聖嚴法師在完成了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後,次年又回過頭來擴建農禪寺水月道場。因農禪寺的地理位置位於臺北市區,扮演著法鼓山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
  • 「空中月,水中花」—— 農禪寺水月道場
    這一年,聖嚴法師圓寂,機場書店擺了很多紀念書籍。待機很久,我買了一本《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消解時間,自此對農禪寺和法鼓山埋下隱隱嚮往。       法鼓山人間佛教聲名在外,未了解前卻不知先有農禪寺後有法鼓山。1971年,東初老人,曹洞宗法脈太虛大師門徒,率領弟子建造農禪寺;1975年,開山農舍落成啟用;1977年老人舍報往生。
  • 【問禪】空中花 水中月——記臺灣農禪寺水月道場
    顯然,這座由鐵皮屋組成的寺院巳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於是,1989年聖嚴法師創建法鼓山,傳承農禪家風,歷經16年建設,法鼓山在2005年落成。農禪寺自然也就成為法鼓山佛教文化的發源地。 為弘揚正信佛法、賡續普化大眾的使命,聖嚴法師在完成了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後,次年又回過頭來擴建農禪寺水月道場。因農禪寺的地理位置位於臺北市區,扮演著法鼓山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
  • 水月道場農禪寺
    農禪寺及法鼓山佛教學院創辦人聖嚴法師在被問及對未來寺廟的想法時表示,他曾在禪定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於是他說:「取名為水月道場吧。」座落於廣大關渡平原的農禪寺水月道場於焉誕生
  • 臺北的一場夢幻泡影|農禪.水月道場
    當時法鼓山的證嚴法師向建築師姚仁喜提及農禪寺的改建計畫,只說了六個字:「水中月,空中花」,當下姚仁喜便說:「那我們就取名為水月道場吧!」 改建的農禪寺大量使用「清水模」勾勒出整體的建築樣貌,而清水模就是在水泥結構下不在表面多加修飾,而形成的牆面呈現出水月道場的純粹與淨土;輪廓線條的簡單設計,去除傳統的宮廟裝飾與華麗色系,打造超大迴廊的所形成的層疊光影,
  • 農禪寺水月道場 姚仁喜
  • 【品鑑】農禪寺水月道場 姚仁喜
  • 農禪寺 水月道場-清靜,心淨 城市裡的一面水鏡
    北投法鼓山農禪寺讓人一走進就能感受到此地非凡的氣息,倚靠池邊靜靜的坐著,微風徐徐拂來,似乎全身的疲倦、煩惱都能被清風吹淨,初次踏入其中,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裡,居然是一座佛教寺廟。很多人會好奇,水月道場的名號因何而來?又因何被設計成這般顛覆人想像的模樣?其實,這源自農禪寺住持——聖嚴法師的一個「夢」。聖嚴法師是法鼓山佛教學院創辦人,是臺灣最具威望和影響力的高僧之一。
  • 臺北小調 | 都市淨土:高架橋邊的水月道場
    作為臺北市內的景觀道場,充滿現代主義精神的農禪寺,不僅是都市內久負盛名的建築作品,也是禪修佛法的宗教場所。佛教的終極目的,是讓大家看到真相,空間、場所、儀式,一如城市的秘密的心境。現代主義的建築造型屬於法鼓系統的水月道場作為禪寺,同樣強調修行場所的重要性,並沒有沿襲古典宮殿式樣,希望以功能性與實用性作為主軸,在現代主義建築中尋找內外合一的悟道之境。
  • 臺灣最具「爭議」寺廟|農禪寺 水月道場-清靜,心淨. 城市裡的一面水鏡.
    ▲ 北投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沒有富麗堂皇的雕梁畫棟,沒有雲煙繚繞的油燈香火,沒有善男信女的三叩九拜,只有空曠而遼遠的莊嚴景象,傳達著簡樸的禪佛況味。很多人會好奇,水月道場的名號因何而來?又因何被設計成這般顛覆人想像的模樣?
  • 空中花,水中月 | 臺灣最具「爭議」寺廟~農禪寺水月道場
    ▲ 北投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沒有富麗堂皇的雕梁畫棟,沒有雲煙繚繞的油燈香火,沒有善男信女的三叩九拜,只有空曠而遼遠的莊嚴景象,傳達著簡樸的禪佛況味。於是他說:「我們就取名為水月道場吧」農禪寺水月道場很寬廣,很適合在這裡靜坐、休息,迎面吹來的風都是清透舒爽的!
  • 緬懷聖嚴法師教澤 法鼓山各道場將同步傳燈
    點燃心燈(資料圖由法鼓山提供)法鼓山各道場將同步傳燈,緬懷聖嚴法師教澤 佛教在線臺灣訊 臺灣法鼓山除元宵節時在各地分院舉辦燃燈供佛法會外,也將於2013年2月23日晚間7時至9時30分,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以及十多處海內外分支道場,同步舉辦「傳燈法會」,
  • 在臺北 有一座與眾不同的現代寺院 農禪寺水月道場水月道場農禪寺
    :「取名為水月道場吧。」座落於廣大關渡平原的農禪寺水月道場於焉誕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這地靈人傑的環境,營造一處清雅幽靜的宗教空間。臺灣建築師傅姚仁喜視頻:一條在臺北有一座與眾不同的現代寺院農禪寺水月道場
  • 仰望光影經文,安坐水月道場.
    極簡主義的禪點擊標題下方極簡主義的禪  關注中國禪文藝第一微刊空中花,水中月水月道場
  • 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組圖)
    臺北人文推薦0 1張達利 中國知名設計師聖嚴法師與建築師姚仁喜創造的水月道場顛覆了傳統佛教聖地的儀式與視覺感受。而水月道場全為清水建築,整個佛堂沒有燒香的地方,僅點燈替代,環保、自然、淨化心靈,讓神聖的信仰落了地。內地的寺廟大多建於風景、風水絕佳處,而聖言法師對農禪寺地址的選擇又體現出佛家的大慈悲。選擇在這麼一個多雨常澇的地點建寺,開鑿池塘,竟是為了澇時將周邊的水引過來,減輕周邊村莊受到的損害。
  • 紐約長島大學師生一行參訪臺灣法鼓山 體驗念佛禪修
    這是長島大學一年一度的宗教體驗營,2014年共有15位師生,由系主任米契爾(Prof.Kerry Mitchell)陪同,到法鼓山體驗漢傳佛教的寺院生活。11月21日,首先抵達位於金山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學習佛門禮儀及修行方法,包括梵唄、禪坐、經行、直觀等;其中,禪坐的部份,從七支坐法、入靜,到出靜、按摩、瑜伽運動皆有詳細而完整的介紹。
  • 法鼓山紐約道場東初禪寺:聖嚴法師在此完成珍貴著作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臺灣法鼓山紐約道場東初禪寺。法鼓山紐約道場東初禪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保華)臺灣法鼓山紐約道場東初禪寺始建於1979年,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首建的道場,也是法鼓山在美國發展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