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的新型職業農民——記雲南雲秀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段金輝

2020-12-17 湘湘帶你看社會

走進雲南雲秀花卉有限公司的月季種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壯觀的花海,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兒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公司總經理段金輝自豪地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有鮮切花種植基地600多畝,每天採摘、包裝和銷售鮮花10萬餘枝。」

今年48歲的段金輝對玫瑰情有獨鍾。段家祖祖輩輩是鐵匠,段金輝也於21歲入行。26歲時,他到玉溪捲菸廠跑運輸,32歲開始轉行潛心培育玫瑰。

歷經16年摸索,段金輝把自己磨練成一名精通花卉種植的花匠。他滿腔熱忱地帶領花農們用高科技手段種花,將通海玫瑰銷往國內外。

段金輝(右一)

深耕細作 成為月季選育專家

一個跟鐵與火、汽車打交道的粗獷漢子,為何迷上了花?回想起當初的轉變,段金輝哈哈大笑:「我也覺得不可思議。有一天偶然在市場上看見了很多鮮花,實在太漂亮了,我被吸引住了。」

那是2004年,通海鮮切花種植產業經營慘澹,花卉包裝差、運輸難,賣花更難,但段金輝卻從中看到了商機。

段金輝果斷地賣掉2輛運煙車,投資40多萬元租地、建大棚、種花,一步一個腳印摸索著前進。他幾乎傾注全部心血精心伺弄這些花兒,卻因經驗不足栽了跟頭:他種的花枝條短、花頭小,品質參差不齊,價格也上不去。

面對挫折,段金輝越戰越勇。他一頭扎進鮮切花種苗繁育、切花栽培、修剪施肥、生長習性、病蟲害管理等種植技術的鑽研中,積累了紮實的關鍵技術。10多年在養花技術領域的深耕細作,讓他成長為月季專家。

2013年12月,段金輝傾注全部心血選育出來的首個切花月季新品種問世。他視若珍寶,用自己的名字「金輝」給花命名,這是國內第一個以育種商名字命名的鮮花品種。隨後,他又選育出3個新品種,共獲得國家授權技術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12項。他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獲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獎、雲南省第五屆「興滇人才」獎,入選中央組織部「萬人計劃」。

科技創新 打開國際市場大門

雲南雲秀花卉有限公司是一家農業花卉種植公司,也是一家科技公司。段金輝說:「在十幾年一點一滴摸索玫瑰全產業鏈的過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科技給企業帶來的神奇推動力。」

2013年,公司成立了以段金輝為帶頭人的技術研發中心,加大對種苗繁育、高效無土種植推廣、品種研發創新及關鍵技術突破等一系列課題的投入。2015年,公司研發中心被認定為玉溪市月季鮮切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技創新可以讓一朵花裂變出驚人的市場能量。『金輝』不僅是公司的名片,更是打開市場的敲門磚。公司2008年開始研發『金輝』,2013年拿到自主智慧財產權證書,隨後『金輝』上市,它花苞大、顏色鮮豔、枝條堅硬、花期長,市場反響極好,給了我極大的信心。」談起這朵魂牽夢縈的花兒,段金輝的雙眼閃閃發亮。他興奮地說,目前「金輝」在全省的種植面積已達1300餘畝,每年上市4000餘萬枝,且逐年增加,銷售向好。

「10多年來,我們種花的畝產值接連上了3個臺階,從1萬元增加到3萬元,再到7萬元。」段金輝回憶,2006年至2008年間,他種植月季的面積發展到30多畝,但受國內外專家學者都頭痛的「連作魔咒」的影響,產量減少且質量下降,年收入在30萬元左右徘徊。

困難絲毫沒有動搖段金輝的決心,他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2009年,公司在栽培技術方面逐漸取得突破,畝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當段金輝與中國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花卉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共建專家研發團隊開展合作後,月季種植畝產值提升至7萬元以上。他還經常組織技術人員和花農走出國門,與國外花卉企業交流、合作,打開國際市場大門。

隨著企業的穩健發展,「雲秀」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2019年,「雲秀」牌月季鮮切花榮獲雲南省「十大名花」第一名,產品通過「雲南名牌產品」「雲南省名牌農產品」「雲南省著名商標」認定。公司先後被認定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雲南省優質種業基地、高新技術企業、雲南省農業科技示範園等。

培訓推廣 帶動更多花農致富

起初段金輝開始種植花卉時,當地花農的花種得不好、不好賣,進退兩難。「後來村民們看到我們基地的鮮花一茬一茬地採收,有些人很心動,但又不敢輕易嘗試,我們就開始教他們。」段金輝說。

2006年12月,在通海縣農業部門的協調配合下,段金輝組織58戶花農,成立了通海縣玫瑰專業合作社,手把手教授技術,帶領他們科學種花,一起闖市場。

2009年,雲南雲秀花卉有限公司成立,以「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組織黨員技術骨幹帶頭結對幫扶,為種植戶免費提供技術諮詢。段金輝還邀請業內專家、知名經銷商為農戶開展種植技術、品種推介、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培訓,每年培訓4次以上,極大地提高了周邊花農的種花積極性和種植技術水平。

截至目前,段金輝累計帶動農戶3500餘戶種植花卉,其中貧困人口30餘人,帶動發展月季鮮切花種植面積6500餘畝,幫助220餘人就業,帶動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輻射帶動產業實現經濟效益3.5億元。

為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夢想,去年,段金輝推進雲秀(農業)創業園建設,免費為入駐企業提供花卉諮詢、市場、技術等服務。目前,創業園共入駐小微企業5家,入駐農戶56人,創造就業崗位127個,實現產值315萬元。

雲南網記者 黨曉培 攝影報導

【來源:雲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18年度廣東十佳最美新型職業農民
    為大力宣傳推動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樹立新型職業農民先進典型,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2018年廣東省農業廳決定,黃德仙等10人被廣東省農業廳認定為2018年度廣東十佳最美新型職業農民。
  • 鮮花王國的鮮花路:探訪雲南昆明鬥南花卉市場
    農民告訴胡虹,一筐滿天星可以換回一臺彩電。胡虹聽了嚇一跳,「那時彩電在我們心中可還是奢侈品的代名詞。」  1986年,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魏兆祥從日本引進設施和栽培鮮切花技術,用雲南省科技廳提供的120萬元項目經費,在昆明植物所的後山上,建起了一個佔地20畝的「花卉工廠」,培育香石竹、滿天星等花卉種苗。
  • 雲南首個!「觀賞園藝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入選國家示範名單
    由「雲科愛園藝眾創空間」升級建設的「觀賞園藝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聚焦市場需求旺盛、產業前景好、適合眾創眾籌的觀賞園藝和加工型花卉兩個主要創新創業領域,聚集高端創新資源,增加技術創新源頭供給,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和專業服務。
  • 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第二批)名單公示公告
    10忻州市原平農業學校山西省忻州市原平農業學校11運城市中農樂果業專業合作社山西省運城市中農樂果業專業合作聯合社12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13赤峰市和潤農業高新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和潤農業高新產業開發有限公司14呼和浩特市昌德和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昌德和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河南省海芋生物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道新
    專心打造百合鮮切花王國——河南省海芋生物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道新事跡        2011年,河南省海芋生物發展有限公司在王道新總經理的帶領下,在科技發明        河南省海芋生物有限公司創建於2004年,註冊資金100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1800萬元; 1個花卉組培中心、1個育苗溫室。公司以生物組織培養、研究開發百合為主。目前百合生產面積580畝。獨立完成6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兩項發明專利,擁有兩項省級科研成果,一項市級科技二等獎。
  •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出一條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新路子
    這段時間,面對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行動,通過加強就業工作制度建設、舉辦就業招聘活動、強化線上就業服務與指導等,全面落實教育部和江蘇省教育廳的要求。5月,不少學生已經找到滿意的工作。這背後是學校蹚出一條新路子——「定向委培班」。
  • 淄博等14市評選更多愛農業懂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
    記者獲悉,繼去年山東省在東營率先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後,近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又復函同意濟南、青島、淄博、棗莊、煙臺、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3市,開展2019年度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
  • 申論熱點:新型職業農民
    [參考對策]  中公教育總結:  一是樹立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新理念、培育「新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既要處理好教育與培育的關係,又要處理好學歷與能力的關係,同時需要從傳統培訓到現代化、信息化培訓的創新,尤其是在遴選培育對象環節,要圍繞產業來著重把那些「愛農、懂農、務農」的真正從業者選出來進行培育。
  •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抓手
    我們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科學培育體系,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市場競爭能力,讓新型職業農民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榜樣和農業發展的生力軍。一所謂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能致富的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職業化農民。
  • 習近平:九字定義新型職業農民
    、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習近平總書記用「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九個字勾勒出新型職業農民的鮮明特徵,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農業是一項技術活兒,農業也是一個可以賺錢的行當。  新農民,善抓政策與市場兩隻手  習近平指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 我省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吉林日報訊(韓永林)近年來,省科協堅持開展服務「三農」工作,深入實施科技推廣和科普服務,積極推動農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升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領農業產業發展,為服務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加強實用人才培養,為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 武威:我們要當新型職業農民
    原標題:「我們要當新型職業農民」本報記者範武平「它能裝多少農藥?」「飛一次能噴多少畝?」11月28日,武威新型職業農民農業技術交流研討會暨武威市第一屆飛防植保技術交流研討會召開,來自各縣區的部分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參會。培訓中,來自農技中心、農廣校的專家及標普農業、大疆植保無人機技術人員結合農業種植現狀、植保飛防、改良土壤環境、農藥安全使用等與新型職業農民進行交流。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6月23日,在烏達區綠農永勝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堂生動有趣的葡萄種植實訓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傳授種植經驗的就是烏蘭淖爾鎮農業生產致富帶頭人郭金奎。為了提升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動我市高效農業發展,市農牧業局開展了此次新型職業農民實訓活動。
  • 新型職業農民搭上"專業化快車"
    黑龍江日報5月21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農科院帶領30名新型職業農民先後到西安、成都、重慶等地,深入到園區、示範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進行考察學習,了解三地農業產業的經營、管理、技術服務、政策支持等方面內容和特色作法。
  • 讓新型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2018年2月8日河北新聞網)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在人們印象裡,對傳統農民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農村越來越成為大有作為的地方,「農民」一詞逐漸從「身份」轉變為「職業」,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脫穎而出,讓讓農村生機勃勃。
  • 「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
    迫切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能力,推動農民由身份向職業轉變,逐步成為體面的職業,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吸引一批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到農村創新創業,帶動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流向農村,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繁榮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
  • 謝正學:只要敢於創新,新時代的農民也是一個美好的終身職業
    敢拼愛學的謝正學,在自己的努力下,創辦了一家閥門有限公司,負責公司運營、銷售,擔任總經理一職。而他的生活重心也漸漸地從甌北轉移到了上海,這讓他對父母有些愧疚。「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謝正學說,為人父後,你才漸漸感到父母對你默默付出的愛,他們言傳身教,身行一例,給子女最為正確的三觀。
  • 新型職業農民和傳統農戶有何不同
    新型職業農民「新」在何處?目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情況如何? 嚴金明: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主動適應農業現代化生產和產業發展需要,主要依靠農業及相關產業經營獲得收入、以務農為職業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其基本要求包括:具備一定文化與科技知識、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富有自主創新創業精神、具有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 寶應新型職業農民鄭飛的小康路
    不少新型職業農民應運而生,他們借著政策東風,善於思考、敢於拼搏,用勤勞的雙手、全新的技術解鎖了種田新方式。日前,記者來到寶應縣夏集鎮,採訪種植大戶鄭飛。鄭飛今年35歲,是標準的新型職業農民。今年他在夏集鎮承包了600畝糧田,並率先實行糧食種植全程機械化操作,從插秧機、旋耕機、植保機到糧食烘乾機,他樣樣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