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型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2020-12-15 河北新聞網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2月6日,記者走近石家莊市欒城區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軍海,聽他講述作為一個新型職業農民近些年的獲得感——澆地不拿鍁、噴藥不進田、種地不跟耬,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了,農民也能輕輕鬆鬆掙錢,僅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就經營耕地1.3萬餘畝,每年帶動農戶增收585萬餘元,真正讓種地更有了幹頭,讓鄉親更有了賺頭,讓農業更有了奔頭。(2018年2月8日河北新聞網)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在人們印象裡,對傳統農民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農村越來越成為大有作為的地方,「農民」一詞逐漸從「身份」轉變為「職業」,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脫穎而出,讓讓農村生機勃勃。從河北情況看,通過培訓、考核認定,像趙軍海一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全省已有10.36萬人,正在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是要把種地當成一種職業,而不只是謀生的手段。在新的農業生產條件下,如果僅僅懂得「糞大水勤」等傳統農業種植知識已經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培養更多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趙軍海通過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帶領廣大社員在土地上掘金,還將大量農戶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使他們獲得穩定的土地收益和再就業機會,更好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有利於勞動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的優化配置,農村實現了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也讓農民這種職業變得有幹頭了,也讓「土坷垃」變成「金疙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就是要讓農民來做主角。隨著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初步形成規模,「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等問題將迎刃而解,鄉村振興也必將指日可待。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分化日益加劇,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誰來堅守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誰來傳承「三農」事業創新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容迴避的現實問題。這就需要大力培育更多的像趙軍海這樣的新型職業農民,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毋庸置疑,鄉村振興需要新型職業農民來支撐,其受益者是農民,建設主體也理應是農民。但傳統農民在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的過程中,有些農民由於基礎科技文化水平不足,不主動吸收外來新技術,不主動了解市場,常常固步不前。這就需要我們確立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抓好培訓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以點帶面,逐步建立起一支穩定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讓廣大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讓農村資源要素活化起來,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讓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劉鳳敏)

相關焦點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6月23日,在烏達區綠農永勝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堂生動有趣的葡萄種植實訓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傳授種植經驗的就是烏蘭淖爾鎮農業生產致富帶頭人郭金奎。為了提升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動我市高效農業發展,市農牧業局開展了此次新型職業農民實訓活動。
  • 大慶為鄉村振興「蓄」人才 精準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近年來,大慶市堅持狠抓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戰略取得實效。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肇源縣義順鄉的蘇日格家庭農場主要從事生豬、肉牛、肉鵝養殖和玉米、水稻種植。
  • 澧縣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跟蹤服務
    1月5日,澧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陳國與科教股主任湯海濱一行到小渡口鎮、復興鎮進行新職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跟蹤服務工作。在與兩個鎮的學員座談中,學員們積極發言,認為通過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進一步開拓了大家的視野,增添了幹事創業的勇氣,增強了做好一名新職農民的信心,為鄉村產業振興出力。陳國認真傾聽了大家的想法與產業發展思路,要求大家要立足實際,充分揮發新型職業農民的帶頭作用,促進當地的農業產業發展。
  • 貴州正安:「新青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2015年,我家被列為精準扶貧戶,在新時代青年農民學校(以下簡稱「新青校」)產業導師包遠明的帶領下,也將目光瞄準了自強村的中蜂養殖。由於勤奮好學,技術要領掌握很快。」蜂農楊甫玉說,當初,師傅(包遠明)分了5蜂群給我,我像護著「金雞蛋」一樣,根據時節、環境、花源帶著蜂群在周圍幾個山頭輪轉管護,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從5群發展到30群,還產出了純正優質的蜂蜜。
  • 新津縣2019年首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開班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18日訊 為了培養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提升農民素質,夯實振興鄉村基礎,打造一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今年,新津縣計劃在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骨幹中遴選462人,開設蔬菜、水果、糧油種植(稻田養殖)、休閒農業、
  •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抓手
    新型職業農民是振興鄉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對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這為我們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新型職業農民」的社會意義
    一項農民培養計劃引起了輿論的興趣。來自中國科協、農業農村部的消息,他們啟動了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根據安排,計劃用3年的時間,「完成培養400萬名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科技、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
  • 新時代呼喚更多新型職業農民
    他實現了從普通農民到「新農人」的轉型,成為「幹活挑著金扁擔」的梅州現代化農業引領者之一,讓更多撂荒田地成為「創收福地」,幫助農民增收。(見《梅州日報》7月12日1版)  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是農村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 長治市2020年中級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培訓班開班—山西上黨振興集團
    為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綜合素質能力和示範帶動作用,11月17日,長治市2020年中級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培訓班在長治市委黨校振興分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長治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劍青出席開班儀式並作動員講話,來自各縣(區)中級職業農民優秀代表80餘人參加培訓。
  • 新型職業農民——農民中的plus
    隨著農業現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是未來農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穩定增收的必要條件,新型職業農民的興起不可阻擋。11月30日,烏拉特前旗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種養大戶精英培訓班在大千酒店順利開班 ,來自全旗各蘇木鎮的161名學員參加培訓。開班第一講由農牧和科技局黨委書記為學員們講授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培育培訓工作進行了動員安排,深刻闡述了高素質農民的重要性和重在意義。
  • 建湖縣顏單鎮社區教育中心培優「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江蘇網12月8日鹽城訊 今年以來,建湖縣顏單鎮社區教育中心立足「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全面提升居民素質」辦學特色,緊緊圍繞農業農村工作發展主線,通過就地培訓,吸引提升等方式,分層分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壯大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建立人才庫,聚攏「領頭雁」。
  • 新型職業農民和傳統農戶有何不同
    > 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張安錄 1.新型職業農民,「新」在何處 光明智庫:新型職業農民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動力。現階段,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對象不僅包括青壯年農民,還包括農機大戶、農村合作社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現代青年農場主等多方主體。同時,政府根據實際需要和不同培育目標,還重點強化了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術型、社會服務型等不同類型農業人才的培育,進一步優化了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 黨國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之一。
  • 廣漢市十佳新型職業農民集體亮相豐收節
    廣漢市「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十佳新型職業農民頒獎儀式在廣漢市文體中心舉行。 人民網成都9月22日電 21日晚,作為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德陽(廣漢)分會場的特別活動之一,廣漢市「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十佳新型職業農民頒獎儀式在廣漢市文體中心舉行,十位新型職業農民代表經過前期海選選拔、大眾投票、專家終審等多項審核、評比程序,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廣漢市新型職業農民的優秀代表
  • 我省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吉林日報訊(韓永林)近年來,省科協堅持開展服務「三農」工作,深入實施科技推廣和科普服務,積極推動農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升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領農業產業發展,為服務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加強實用人才培養,為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新農人」領跑鄉村...
    原標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新農人」領跑鄉村致富路11月底,江蘇南通啟東市王鮑廟橋村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當家人」倪忠輝在北京捧回了「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獎章。「能獲此殊榮,要特別感謝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訓班上學到的知識,幫助我更好地帶著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倪忠輝說。
  • 第三屆全國職業院校鄉村振興協作聯盟高峰論壇在長舉行
    論壇圍繞「鄉村振興國家戰略」這一主題,就農村流通改革與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實施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為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富裕獻計獻策。如何將供銷合作事業的改革發展與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目標有機結合?劉湘凌表示,要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拓展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改革強社、服務立社、夯基建社、以企興社、從嚴治社,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供銷合作社發展之路。
  • 山東省評選出976名新型職業農民,其中高級11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6月23日消息,近年來,山東省大力推進位度創新,引導更多的優秀人才到鄉村貢獻才智、建功立業,努力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6月23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省鄉村人才振興政策落實及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情況。
  • 玉泉區農牧和科技局緊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建設
    玉泉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採取「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實訓服務」的培育模式,根據鄉村振興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通過就地培養、吸引提升等方式,分產業、分層次、分階段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 寶應新型職業農民鄭飛的小康路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推進,各級政府一項又一項的利好政策送到了田間村頭。不少新型職業農民應運而生,他們借著政策東風,善於思考、敢於拼搏,用勤勞的雙手、全新的技術解鎖了種田新方式。日前,記者來到寶應縣夏集鎮,採訪種植大戶鄭飛。
  • 「理事快訊」看看這所學校怎樣助力鄉村振興
    看看這所學校怎樣助力鄉村振興湖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以下簡稱農廣校)作為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專門機構,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的主陣地、主力軍。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意見》精神要求,2020年4月8日,湖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江陵分校正式與湖北省現代農業技師學院合併。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活動的重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