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之
高古遍地見紅山,究竟幾多藏真顏?紅山玉作工藝帶有很多特定的時代特徵,其中有一大特點在鏤空工藝上,掌握紅山鏤空的工藝特徵,則可助識紅山一大程。古玉鏤空一般都採用金屬線具拉切、或者金屬三角稜具拉切成空,但紅山另類:砣具鏤空,沒錯,用寬刃砣具鏤空。這就為紅山玉器工藝創造一大特色:桯孔定位、砣具對磨、邊緣呈薄刃狀、透孔若旋渦形。此種工藝特徵在紅山的獸面形佩與勾雲形器上展現得一覽無餘。
紅山獸面形佩與勾雲形器的鏤空,主要以寬砣雙面對磨而成,造型勾轉處再以桯鑽圓孔配合定位,稱為獨特的「砣具鏤空」。
下以整體造型由鏤空所形成的紅山文化獸面形佩(圖1:北美弗利亞美術館藏品)為例,略述其鏤空工藝的作工程序〖注〗(圖2):
圖1
圖2L砣具鏤空示意圖
1、將玉料切磨為橢圓形的外廓;
2、用桯具在玉料內部鑽磨數個圓孔,用砣具由器緣向內切割;
3、在適當位置用砣具雙面對磨成空,完成鏤空製作。
這樣形成紅山鏤空工藝的特點:
玉器開孔對面桯鑽,孔的形狀為面呈喇叭形、中間蜂腰薄刃(圖3);
圖3
用砣具從器緣向內切割,則切口外部寬向內逐步收窄,成「齒」狀(圖4);
圖4
用砣具對面磨切鏤空,則鏤空部位的外沿(透空邊緣)逐步成薄刃狀(圖5);
鏤空從打孔處向外逐步延伸擴張,鏤空形似旋渦狀(圖5)。
圖5
如此特徵何以見得?
一件半成品紅山文化獸形佩(圖6:《中國古玉工藝展》頁22),下方用砣具琢數個短齒,中間用桯鑽一孔,左右兩側留下砣琢的定位線紋,呈現了鏤空的前部分工序。
圖6
一件紅山文化獸形佩殘件(圖7:《認識古玉》91頁),內部圓孔用桯具鑽磨,邊緣賞未修整,圓孔上方的眉形透空與左邊的直線式透空處,均為中間寬深、末端尖淺的砣具磨切、薄刃特徵。
圖7
掌握如上基本特徵,對辨識紅山獸面形佩與勾雲形器的真偽,將會如虎添翼。
一件多說「感覺很好」的紅山器(圖8),分析一下:管鑽的孔、肥厚的刃、呆滯的齒、直挺挺的紋,對照把玩之後,感覺還能好起來嗎?仿。(田園玉翁註:這件東西確實是仿品,但是作者說的理由並不充分,沒有說透)
圖8-1
圖8-2
聲明:共美寄藏以傳播古玩文化為宗旨,文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轉發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