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玉器真偽鑑別十分迫切,注意!這樣的紅山玉是偽造

2020-12-12 文藏玉器

70年代末以來,紅山文化玉器已成為當前中國古玉研究上的一大熱點。紅山玉器價值日益提高,然而一些冒充紅山玉器的偽製品也隨之泛濫起來。因此紅山玉器的真偽鑑別十分迫切。對於紅山玉鑑別真偽的問題,專家孫守道在玉委會會刊中發表的《紅山文化玉器鑑定與研究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提出了幾點見解。

玉環 紅山文化 徑9.7釐米 孔徑6.5釐米 厚0.4釐米

舉一個較典型的例子,供參考研究。傳世品中有一件青綠色玉雙豬首帶牙雙連環佩,長10.2、高5釐米。從造型上看,很明顯是已發表的三種紅山玉器形制的混合型。其一,此雙連環佩的兩端豬首,與遼西凌源三官甸子紅山文化墓地所出玉雙豬首三孔器的豬首幾乎相同,令人生疑;其二,雙連環佩下端排列的四牙,竟又與玉勾雲形佩下端常有的列牙相似,唯勾雲佩一般為五牙並列,每牙呈雙瓣形,此則四牙,無雙瓣,是紅山玉器群中從未見過的,且此種雕雙豬首的雙環孔佩,下列有四牙,亦令人費解;其三,此佩通體若雙環並連,與已發表的玉雙連璧造型相近,然玉雙連璧究竟是否屬於紅山文化的玉器,尚無確證。

玉玦 紅山文化 徑3.5釐米 孔徑0.9乘以0.8釐米 厚0.7釐米

有意思的是,雙連璧兩端各雕出一勾狀物,恰與此佩兩端之雙豬首相當,值得深究。綜觀以上三點,此佩有拼湊之嫌,故置疑。因未睹實物,謹提出以待專家指正。

玉玦 紅山文化 徑5釐米

有一種情況應當特別注意,即用殘缺的紅山真玉改造成完整的樣式,對此需具體分析。其一是保持原來樣式而稍加改造以掩蓋其殘缺者,有的因其暗淡不起眼又重加拋光,有的則因收藏者好事在真品上加刻題字或紋飾,對此,不妨仍可視為真品。

玉馬蹄形器 紅山文化 高17.2釐米 口徑10乘以6.1釐米 底徑7.2乘以5.9釐米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近年見書中有件「獸面玉飾」,經分析,實際是一種兩端已殘缺了的玉勾雲形佩,後經特意修整,致成此狀,有似完器。將較完整的玉勾雲形佩,拿來與此「獸面玉佩」兩相比較,便可瞭然矣。其二為改變了原來樣式。據其程度不同,或可視為半真半假,或已完全成為假的。

玉獸頭玦 紅山文化 高15.4釐米 寬10.5釐米 厚4.2釐米

茲舉二例:一例是某外文期刊介紹的人面形玉飾,其外形輪廓似玉鳥狀,高3.6、寬4.5釐米,體積大小亦如玉鳥。細審其上所雕面相及披髮之狀,絕不類史前人面,擁有似豐腴的盛唐女子面相,堪可疑之。

傳世獸面紋玉飾

例二,有一書中介紹一件「獸面玉飾」,顯然原件也是一種帶卷勾玉佩的殘件,上端中間有較大穿孔,已致殘,左上端一勾狀尚可見,右上端一勾則缺去,邊緣當經修整,原器全形已不明。唯其殘面卻被刻成一相當奇特的人面紋,其面相亦不具紅山文化人面造型的特點。

近年還屢見一種紅山獸首人面玉飾,茲附其圖像試析之便知絕假無疑。甚至有幾件在不大的有似鳥形的玉片上,並列刻出兩個人面紋,簡直出格了。也有人故意把偽造品搞成較殘缺的,企圖使人信以為真。

相關焦點

  • 紅山文化曾經對東北影響很大,周邊文化器物紛紛模仿紅山玉器
    玉玦 紅山文化 徑5釐米 孔徑2乘以2.2釐米其它如黑龍江省泰來、肇源、五常、杜爾伯特一些地方也出土過與紅山玉器相似的玉雙聯璧、方圓形玉璧、玉環等,其中尚志縣亞布力遺址所出玉三聯壁,與遼寧阜新胡頭溝紅山文化墓葬所出玉三聯璧尤其相近。
  • 良渚文化玉器與紅山文化玉器研究
    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良渚文化玉器與紅山文化玉器。後世對這兩類玉器的研究也是頗為深入。良渚文化玉器與紅山文化玉器各具特色,各具風採,也是玉器遺珍中比較典型的玉器。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更加顯得古樸而神秘。
  • 前紅山文化和後紅山文化玉器
    ,中國東北地區的玉器文化分布十分廣泛,這是紅山玉器文明產生和發育的基礎。紅山文化玉器:因科學考古在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挖掘出土大量精美玉器,震驚世界考古界、收藏界、史學界,考古學把牛河梁科考出土的這批距今5500至6500年的玉器稱為「紅山文化玉器」。
  • 紅山文化玉器:中華文明象形文字的原始碼
    大勾雲形珮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 文物介紹——紅山玉豬龍
    陶器中的泥質紅陶和夾砂褐陶的盆、缽、罐、甕等各有自身的裝飾紋樣,而橫「之」字形紋和直線紋是紅山文化具有特徵的紋飾。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樸實。彩陶多飾渦紋、三角紋、鱗形紋和平行線紋。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
  • 「紅山玉韻」展本周五在珠海市博物館迎賓
    千餘文物瑰寶昨抵珠海「紅山玉韻」展本周五在市博物館迎賓    記者陳翩翩報導:海外收藏家精心收藏的1368件泛紅山文化玉器昨運抵珠海,並在相關部門的見證下開箱布展。據悉,這批珍品8月10日至9月20日,將以「紅山玉韻」為主題在市博物館展出。
  •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2020年10月17日,「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碧玉C形龍和玉玦形龍等代表性紅山文化玉器,呈現了紅山玉文化全貌。本次展覽分為禮重在祭、唯玉為葬和文明曙光三個單元,共展出玉質禮器、紅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貴文物160餘件,結合考古現場圖片和建築過程復原,集中展示了紅山文化遺址歷次重要發現和最新考古成果,其中田家溝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為首次在遼寧省外展出。杜建坡/人民圖片
  • 翁牛特旗博物館的紅山古玉
    翁牛特旗博物館的紅山古玉整理:辛學飛翁牛特旗是赤峰通往北部旗縣的必經之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中華民族以「龍」為圖騰,1971年翁牛特旗博物館徵集的出土於烏丹鎮賽沁塔拉的「C」形碧玉龍,經過考古泰鬥蘇秉琦先生鑑定,屬於新石器時期玉器中的典型器物,被考古界稱為「天下第一龍」。
  • 朝陽紅山文化墓地出土古玉高清細節圖覽紅山玉器資料
    新的一年,暢明軒繼續專注古玉資料的分享、學習。在儘量還原古玉特徵的同時,兼顧審美。在公眾號欄目中,將增加以地域為分類標籤的出土玉器欄目。讓古玉鑑別的金標準更易查閱且便於對比。本篇將拍攝於遼寧省博物館的「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出土的玉器做了整理,分享如下:半拉山墓地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召都巴鎮尹杖子村大杖子組東北約600米的半拉山頂部,著名的牛河梁遺址即坐落於半拉山墓地所在山脈西南約80公裡處。
  • 夏代玉器尋蹤之傳承紅山文化、融合中原文化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玉器
    準確地判斷哪些是夏代玉器,難點在於怎樣將其與之前的新石器諸文化及之後的商代玉器區別開來,這方面尚無足夠的科學依據支撐,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遺址中必定有大量的夏代玉器。正如後世的春秋戰國玉器仍然有不同的地域特點一樣,這些疑似夏代遺存出土的玉器也存在鮮明的地域特點,本文分享一組赤峰夏家店下層文化玉器,這些玉器明顯帶有紅山文化的基因,與山東龍山文化、中原龍山文化、陶寺文化等有所趨同但又有較大差別。
  • 紅山文化玉器神秘色彩的圖騰象徵,材料質地細密,造型深厚凝重
    紅山文化是經過了幾代考古人民的挖掘,才讓它們出現在了人們的眼中,讓大家看到了這個舉世矚目的紅山文化。這些精美的紅山時期文物是豐厚文化底蘊的真實寫照,也是文明發源以及發展的一個特殊見證者。玉在中華文化之中佔據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中華民族喜歡玉,對玉的使用都是興起在八千多年前。
  • 紅山文化
    因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群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科學價值和意義,奠定了它在中國考古學史乃至世界考古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自1983年開始的考古發掘,先後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紅山文化文物,其中,兩件龍形玉器的出土,最受矚目。
  • 古玉學步(61):紅山鏤空砣切磨,桯孔薄刃似旋渦
    紅山玉作工藝帶有很多特定的時代特徵,其中有一大特點在鏤空工藝上,掌握紅山鏤空的工藝特徵,則可助識紅山一大程。古玉鏤空一般都採用金屬線具拉切、或者金屬三角稜具拉切成空,但紅山另類:砣具鏤空,沒錯,用寬刃砣具鏤空。這就為紅山玉器工藝創造一大特色:桯孔定位、砣具對磨、邊緣呈薄刃狀、透孔若旋渦形。此種工藝特徵在紅山的獸面形佩與勾雲形器上展現得一覽無餘。
  • 紅山文化——玉豬龍,中華「龍」的雛形
    玩玉器的人都要去研究一下紅山文化,紅山文化在中國玉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紅山文化是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文化之一,年代約為公元前3500年,因首先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後牛河梁遺址,故名。紅山文化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遼寧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區,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發現。典型遺址除牛梁河遺址外,還有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漢旗三道灣子、四稜山,巴林左旗南楊家營子等。紅山文化是繼查海文化後,東北地區發現有大宗玉器的重要文化。紅山文化玉器代表了北方、特別是遼河流域玉器的最高水平。紅山文化玉器數量相當豐富,迄今為止所知品種已有二十餘類。
  •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博開幕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博開幕(攝影 | 龐道瓊)2020年10月17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
  • 「中華第一龍」領銜,紅山文化上古玉器集結國家博物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0月17日,「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中華第一龍」碧玉C形龍、玉玦形龍、玉勾雲形器等代表性紅山文化玉器,呈現了紅山玉文化全貌。
  • 國寶華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崇尚的神異動物,象徵著中華文明的肇端。但是,關於龍的形象來源也一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大謎團之一。在遼寧省博物館的「遼河文明」展中,便陳列著一件與龍的起源相關的紅山玉器——玉豬龍。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活動於燕山以北,西遼河、大凌河流域和渤海灣北岸的一支部族集團所創造的古文化。它的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
  • 孟和套格套分享:巴林右旗博物館紅山玉器欣賞
    巴林右旗博物館紅山玉器欣賞孟和套格套孟和套格套簡介:現在內蒙古博物院工作,主要從事內蒙古地區民族民俗文化遺產展覽與研究。在此採集到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石雕、玉器等,其中出土的玉器獨具特色,數量多達一百餘件,已公開發表的有玉豬龍、玉鴞、三聯璧、勾雲形器等,在種類、題材、造型、工藝等方面具有紅山文化時期的特點和風格,使用的玉料大部分為岫巖透閃石軟玉。
  • 高古玉收藏-紅山文化玉器造型一
    以玉製成神器或佩帶,或供奉或祭奠。這些想像中具原始形象的人物、動物或與人複合而成的圖騰器,人們寄希望祖先的靈魂永存和得到祖先神的保護,或者期望自己死後靈魂能夠追隨祖先,從而得到再生。(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生殖圖騰崇拜:生殖被原始先民視為最神秘而神聖的領地。
  • 「小知識」紅山玉器的品種主要分哪幾類?
    紅山玉器的品種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動物類, 有玉龜、玉鳥、玉鴨、玉鴞、玉蟬、玉豬、玉龍等;二是佩裝類,有勾雲形玉佩、魚形玉佩、虎形玉佩、玉珠墜、玉環、馬蹄玉箍、棒形玉等;三是神器類或禮器類,有獸形玉、雙龍首玉璜、玉璧、雙聯玉璧及三聯玉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