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以來,紅山文化玉器已成為當前中國古玉研究上的一大熱點。紅山玉器價值日益提高,然而一些冒充紅山玉器的偽製品也隨之泛濫起來。因此紅山玉器的真偽鑑別十分迫切。對於紅山玉鑑別真偽的問題,專家孫守道在玉委會會刊中發表的《紅山文化玉器鑑定與研究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提出了幾點見解。
玉環 紅山文化 徑9.7釐米 孔徑6.5釐米 厚0.4釐米
舉一個較典型的例子,供參考研究。傳世品中有一件青綠色玉雙豬首帶牙雙連環佩,長10.2、高5釐米。從造型上看,很明顯是已發表的三種紅山玉器形制的混合型。其一,此雙連環佩的兩端豬首,與遼西凌源三官甸子紅山文化墓地所出玉雙豬首三孔器的豬首幾乎相同,令人生疑;其二,雙連環佩下端排列的四牙,竟又與玉勾雲形佩下端常有的列牙相似,唯勾雲佩一般為五牙並列,每牙呈雙瓣形,此則四牙,無雙瓣,是紅山玉器群中從未見過的,且此種雕雙豬首的雙環孔佩,下列有四牙,亦令人費解;其三,此佩通體若雙環並連,與已發表的玉雙連璧造型相近,然玉雙連璧究竟是否屬於紅山文化的玉器,尚無確證。
玉玦 紅山文化 徑3.5釐米 孔徑0.9乘以0.8釐米 厚0.7釐米
有意思的是,雙連璧兩端各雕出一勾狀物,恰與此佩兩端之雙豬首相當,值得深究。綜觀以上三點,此佩有拼湊之嫌,故置疑。因未睹實物,謹提出以待專家指正。
有一種情況應當特別注意,即用殘缺的紅山真玉改造成完整的樣式,對此需具體分析。其一是保持原來樣式而稍加改造以掩蓋其殘缺者,有的因其暗淡不起眼又重加拋光,有的則因收藏者好事在真品上加刻題字或紋飾,對此,不妨仍可視為真品。
玉馬蹄形器 紅山文化 高17.2釐米 口徑10乘以6.1釐米 底徑7.2乘以5.9釐米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近年見書中有件「獸面玉飾」,經分析,實際是一種兩端已殘缺了的玉勾雲形佩,後經特意修整,致成此狀,有似完器。將較完整的玉勾雲形佩,拿來與此「獸面玉佩」兩相比較,便可瞭然矣。其二為改變了原來樣式。據其程度不同,或可視為半真半假,或已完全成為假的。
玉獸頭玦 紅山文化 高15.4釐米 寬10.5釐米 厚4.2釐米
茲舉二例:一例是某外文期刊介紹的人面形玉飾,其外形輪廓似玉鳥狀,高3.6、寬4.5釐米,體積大小亦如玉鳥。細審其上所雕面相及披髮之狀,絕不類史前人面,擁有似豐腴的盛唐女子面相,堪可疑之。
例二,有一書中介紹一件「獸面玉飾」,顯然原件也是一種帶卷勾玉佩的殘件,上端中間有較大穿孔,已致殘,左上端一勾狀尚可見,右上端一勾則缺去,邊緣當經修整,原器全形已不明。唯其殘面卻被刻成一相當奇特的人面紋,其面相亦不具紅山文化人面造型的特點。
近年還屢見一種紅山獸首人面玉飾,茲附其圖像試析之便知絕假無疑。甚至有幾件在不大的有似鳥形的玉片上,並列刻出兩個人面紋,簡直出格了。也有人故意把偽造品搞成較殘缺的,企圖使人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