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4日電記者鄭北鷹日前從中國林科院獲悉,中國人工林木材研究取得突破,有望實現以人工林木材替代天然林木材。
由於人工林木材存在密度低、材質鬆軟、材性變異大等缺陷,目前在我國僅應用於造紙、生產人造板等有限範圍內,產品附加值低。而一些對木材材質要求較高的木製品如木地
板、家具、建材等生產仍多以天然林木材為原料,這無疑對我國已經非常珍貴的天然林資源構成威脅。
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4年前與中日政府間 JICA渠道 合作,開展項目研究,尋找利用人工林最主要的材種――杉木、楊樹替代天然林木材的關鍵技術,目前已取得進展。研究結果顯示,經多種技術加工後,軟質的人工林杉木木材表面硬度比未處理前可提高2倍至4倍,與天然林木材柞木相近,比水曲柳還高;人工林楊木木材平均密度大大提高,平均硬度提高約1倍,尺寸穩定性也得到明顯改善。
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通過採用物理和化學方法處理過的人工林木材,材質已有較大改善,部分性能已經接近甚至等同於天然林木材,用人工林木材代替天然林木材也能生產高質量的木地板和家具。
人工林木材替代天然林木材前景廣闊。目前我國木材資源結構正由以天然林為主向以人工林為主轉變,全國已成林人工林面積達4667萬公頃,預計到2015年,我國人工林木材可佔到木材總供給的50%左右。
據介紹,目前,「中國人工林木材研究」一期項目已通過評估。中國林科院木材所已向有關部門申報第二期項目,進一步開展對人工林木材增值利用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等領域的基礎研究,以擴大人工林木材應用範圍,最終實現以人工林木材替代天然林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