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官營茶馬貿易制度決定了駙馬都尉歐陽倫一定會被朱元璋賜死

2020-12-13 天楓說

明朝是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時期,更是唯一一個從南到北完成統一的王朝,大明帝國將封建帝制文化傳統推到了極致,而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歷代開國皇帝出身最卑微的一個。

朱元璋從元末戰亂中崛起,掃蕩群雄,驅除韃虜,重新恢復了漢家江山,出身底層的朱元當了皇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維護朱明王朝的統治,在他的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對百姓來說這是一個好皇帝。但是朱元璋也為後人詬病,因為為了朱家的江山他實行鐵血政策,殘酷的殺戮和他一起奮鬥的開國功臣,明朝的開國功臣幾乎被他殺戮一空,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是無情無義,但是不可否認朱元璋確實是一個好皇帝。

其實朱元璋不僅對功臣狠,對自己的親人也比較狠,比如自己的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因為犯法,眾人求情,本來可以免一死,但是朱元璋依然下令將歐陽倫賜死,這就是明朝的歐陽倫案。

歐陽倫也是普通出身,只不過後來中了進士,原本可以好好的進到朝中為官,可是歐陽倫沒有那麼幸運,他雖然是進士,但是卻沒有能入朝為官,因為他娶了公主,成了駙馬!明朝的駙馬不能當官的,但是榮華富貴一輩子享用不盡,而且歐陽倫娶得是朱元璋的嫡次女安慶公主。

歐陽倫和安慶公主劇照

馬皇后一共生了五子兩女,其中安慶公主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第二個女兒,要知道那個時候嫡女和庶女的區別很大,歐陽倫娶的是嫡女,那說明朱元璋對他也十分看重,歐陽倫應該感到幸福才是,可是並沒有。

當是很多人不願意娶公主,先不說不能當官了,娶了公主也不能納妾,在那個時代這對一個男人是一種最大的懲罰,即使歐陽倫和安慶公主兩人夫妻琴瑟和鳴,但是歐陽倫也有心有不甘,這不能當官不能納妾,那我就要做生意吧,做生意賺錢這不違背朝廷律法吧,於是歐陽倫走上了死亡之路。

歐陽倫一個讀書人做的什麼生意呢,去販賣茶葉,史書記載,朱元璋經常派歐陽倫至川、陝」去巡查,賑濟災民等事,在這一過程中歐陽倫發現走私茶葉能賺錢,他「數遣私人販茶出境,從中謀取暴利。因為他是駙馬,所以陝西布政使也不敢過問,歐陽倫的家奴周保更是仗著歐陽倫的權勢為非作歹,甚至毆打藍田縣河橋司巡檢稅吏,吏不堪其辱,向朝廷報告。朱元璋大怒,將歐陽倫賜死,周保等被誅殺。

賜死歐陽倫有阻力嗎?當然有,朱元璋有很大的壓力。

上面我們也說了,歐陽倫是駙馬都尉,他娶得是安慶公主,這是馬皇后生的第二個閨女,寶貝至極,所以案發之後,馬皇后肯定要勸阻朱元璋,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守寡嚴懲歐陽倫就行了,留他一條命,馬皇后和朱元璋的感情自然不用說,馬皇后從來不徇私,但是為了女兒她也徇私一次。

再次是朱元璋的女兒安慶公主,這可是朱元璋的小棉襖,現在父親要殺自己的丈夫,她也不能坐視不理,苦苦哀求朱元璋,如果殺了歐陽倫,安慶公主恐怕也活不長了。當太子朱標已經病逝,如果再有子女去世,那朱元璋也受不了。

除了有家人的求情,還有來自群臣的求情,這些都是朱元璋殺歐陽倫的阻力,這既是家事也是國事,如果是一般的皇帝很有可能就坡下驢,赦免歐陽倫,但是朱元璋畢竟不是普通的皇帝,他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是一位鐵血皇帝,在洪武三十年賜死歐陽倫,「賜倫死,保等皆伏誅」,女兒當了寡婦,皇后也埋怨自己,但是朱元璋卻義無反顧的做了,只因為歐陽倫販賣茶葉,就賜死,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其實並不是,其實歐陽倫販賣茶葉在當時是大罪,這牽扯到了明朝的茶馬貿易制度,觸犯了這一制度,基本上在朱元璋時期,是必死無疑,明朝的茶馬貿易制度到底是什麼呢。

下面小楓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我們先來看一下茶馬貿易,在我國民族貿易發展史上,茶馬貿易具有重要的地位。茶馬貿易作為古代漢藏兩大民族以各自的特產——茶與馬的交換,這樣有利於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經濟互補也有利於民族融合,在明朝建立後,這種制度有了新的發展,形成了明朝的官營茶馬貿易制度

明朝的官營茶馬貿易制度,主要指的是明朝和當是的邊疆少數民族進行的一種貿易制度,明朝以茶葉和少數民族的馬匹進行交換,不再讓私人插手,而是有官方專營,形成了明朝政府的壟斷。

明朝為什麼要實行官營的茶馬貿易制度,其實這有著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明朝這樣做其實有著其政治軍事目的的,明朝建立之初,天下未定。元朝殘餘勢力仍據漠北,西北「諸番尚多觀望」。為了保證漢族地主 階級的統治,明廷確立了「內華夏而外夷馱」和「專防蒙古」的笨略,而這~策略的枝心是控制「西番」(是明代對藏旗居住地區的簡稱),離問「西番」與蒙古之間的關係,使「西番」成為明朝對抗蒙古 的「藩籬」。

可是怎麼控制呢,那就是茶葉,對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普通茶葉,通過茶葉讓他們不得不依靠明朝政府。小小的茶葉真的有這樣的作用嗎?

還真的有,西番」不產五穀,只種青稞、菽豆,飼養牛羊,他們「所食惟酪、漿、糌巴, 他們不火而生牛肉者,殆依然茹毛飲血之古風.與人嗜飲茶,緣腥腋油膩之物塞腸胃,喝茶有助於他們消化,自從茶葉傳人藏區以後,茶已逐漸成為藏族群眾必須的生活用品之一。他們又不產茶葉,故只能依賴於川、陝等產茶區。

於是這普通的茶葉就成了中原王朝最重要的籌碼,朱元璋決定對茶葉實行壟斷,試圖以茶葉作為「馭番」 的主要手段。在朱元璋看來政府壟斷茶葉的生產和經營,既能通過貴茶賤馬政策以其壟斷價格強迫藏旗群眾接受不等價變換,獲得巨額壟斷利潤。又能通過茶馬貿 易,使藏民受其控制。

在《議茶馬事宜疏》中詳細的記載了明政府官營茶馬貿易的真實目的:「國家設立三蕭馬司,收茶易馬,雖所以供邊軍徵戰之用,宴所以系番人歸向 之心。……蓋西邊之藩籬,奠切於請番;諸番之飲食,莫切於吾茶。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故嚴法以禁 之.易馬以酬之。禁之而使彼有所畏.酬之而使鍍有所慕。此所以制番人之死命.壯中國之藩籬.斷匈奴之右臂者,其所系誠重且大。而非可以尋常處之也。」

也就是說通過以茶換馬,不僅能夠獲利,更為重要的是讓諸番離不開茶,讓他們受到明朝廷的控制,同時也達到分化他們和蒙古的目的,這是政治經濟軍事目的,三全齊美。

這些好處朱元璋也看的很明白,所以在洪武三十年就派遣駙馬都尉謝川到西川給兒子蜀王旨意,要他嚴格執行以茶換馬的政策,除了要用茶奴番,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和大明都需要馬匹。

我們知道朱元璋和大明王朝是唯一一個從南到北完成統一的王朝,靠的是什麼,騎兵,徐達藍玉等在北徵戰都有強大的騎兵,就像宋朝為什麼一直受到少數民族的威脅,因為沒有強大的騎兵。但是到明朝建立之後依然缺少戰馬,對馬匹的需求量很大。明京師以及邊防重鎮、衛所、驛站需要大量的馬匹。消滅北元殘餘勢力的過程中,戰馬成為非常重要且極其緊缺的戰略物資。因此,馬政乃明朝國之要務

在國內朱元璋下令鼓勵民間養馬,可是你要知道中原人不善於養馬,雖然民間大量的養馬但是依然不能滿足需求,但是諸番善於養馬呀,那就好辦了,我們用茶葉和你們換馬匹,這不是兩全齊美的辦法嗎,於是官營茶馬貿易制度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既然是茶馬貿易官營,那麼就相當嚴格了,在內對茶葉嚴格的控制,商人想要買賣茶葉,那就好,先向官府買茶引,並且每一個茶引只能買茶一百斤,如果多買或者沒有茶引的那就要按照私自販賣茶葉治罪,在茶葉買賣的過程中茶引一直跟隨著,所買賣的茶葉完全按照茶引上的規定,超出了或者短缺也不行。

在靠近諸番的川、陝之地,明王朝完全禁止私商販運,實行榷茶制度。洪武四年(1371年),為了確保政府用於易馬的官茶數量,實行專買。如果是私人茶園,政府十取其一,然後剩下的都要賣給官府。如果茶園沒有主人,那所有的茶葉是官府的了,也就是說在這些地區所有的茶葉全部都掌握在官府手裡,在川陝等地茶葉的貨源都掌握在官府手裡了。

其實就相當於被官府給壟斷了,越是壟斷越有重大的利潤,難道不會有人因為利益鋌而走險嗎,自然會有呀。也會有人走私茶葉謀取巨額利潤,但是一旦被發現那後果十分的嚴重呀。

明朝廷對走私茶葉定性為「通番」,說直白一點就是賣國了。朱元璋規定私茶出境者,斬;關隘不覺察者,處以極刑。後來又規定,「把 守人員若不嚴守,縱放私茶出境,處以極刑,家遷化外;說事人同罪;販茶人處斬,妻小人官。」

也就是說販賣私茶出境的人,直接斬殺,看守的如果不嚴也要被處以極刑,妻小全部為奴,可以說十分嚴格,這樣的嚴刑峻法之下,這些都是為了保證茶葉為官府所壟斷,為的就是從諸番特別是藏區等那裡獲得大量的馬匹。

茶葉被掌握在官府手裡,那麼怎麼在諸番邦特別是藏區那裡獲得馬匹呢,為此明朝廷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叫做茶馬司,專門管理茶馬交易,並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措施,來保證茶馬互市的實施。而且明朝廷規定,想要給我們換茶葉,可以必須要用你們的馬匹來換,當然其他中原沒有的東西也可以,但是還是以馬匹為主,甚至有的只是只要馬匹。而且價格還是由明朝廷而規定,根據史書記載,明朝廷規定茶馬交易的價格是:而且茶馬比價由政府確定,「凡上馬,每匹給荼四十斤;中馬,三十斤;下馬,二十斤。」這個價格其實還是對明朝有利,番邦即使不接受也沒有辦法,因為官府已經壟斷了茶葉,想要從走私渠道獲取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數量也很少,所以明朝政府完全掌握著主動權。

茶馬司的任務就是用茶葉換馬,平時用官茶交換來自「西番」各部的零散馬匹,到年底的時候將所收馬匹總數匯報兵 部,由朝廷統一調遣、派發。根據記載。洪武九年(1376年),秦、河二州茶馬司,市馬171匹;洪武十二年(1379年)市馬量增至 1691匹;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僅河州茶馬司的易馬毋就達2050匹。可以看出來換來的馬匹數量在不斷的增加。茶馬貿易不僅給明朝帶來了財富,也牢牢控制住了諸番,實現了茶馬官營的初衷。

歐陽倫認罪

我們在回頭看,歐陽倫為什麼非死不可,歐陽倫私自販茶,其實就是觸犯了明朝的官營茶馬貿易制度,私自販賣茶葉,本身就是死罪,這一點在明朝的律法中說的十分清楚,而且還是朱元璋親自製定的,現在有人私下販賣茶葉,這是朱元璋蘇不能容忍的,這是在違背朝廷的制度,這是在損害朝廷的利益,更何況這個人還是自己的女婿。如果此次朱元璋寬宥了自己的女婿,那以後再有什麼功臣權貴有樣學樣怎麼辦,是處罰還是不處罰呢?所以歐陽倫非死不可,而且似的不冤枉,自從他私下販賣茶葉的那一刻起,這個結局就已經註定了,誰也改變不了。

其實終明一朝,官營茶馬貿易制度一直存在,只不過到了明朝中後期,茶馬貿易制度沒有那麼嚴格,甚至貪汙腐化的現象比較嚴重,效果已經不是那麼明顯了。但是在明朝初年,這項制度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明朝茶馬貿易:為何由官營,轉變成了私營
    官府把商人們運來的官茶,專門用來交換藏區的馬匹。這樣以來,明朝政府在茶葉的流通領域也實現了壟斷。 通過茶禁政策和茶葉專賣制度,明朝政府對茶馬貿易徹底的實現了壟斷。漢族和藏族的茶馬貿易,也因此而變成了官營。
  • 明代官營茶馬:缺陷與利益並存的政治性貿易
    於是乎,一條中原和西南地區互通有無的通道就這樣形成了,這便是茶馬古道。那麼這條古道為什麼會盛於明呢?歸根結底,是由於明朝政府《茶馬政策》的制定與落實,將「官營茶馬貿易」推向了發展的最高峰,也書寫了官營茶馬貿易的輝煌歷史。官營茶馬貿易,最早出現於唐。但那時只是雛形,官方並沒有過多幹預民間的茶馬貿易。
  • 朱元璋明明很寵愛安慶公主,卻為何執意要殺了她的丈夫?
    馬皇后膝下有兩女,長女寧國公主,駙馬是開國功臣,汝南侯梅思祖之從子梅殷。次女安慶公主,駙馬是進士出身,相貌出眾的歐陽倫。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歐陽倫能被選為駙馬,迎娶安慶公主,足以說明朱元璋對他的賞識和器重。
  • 女婿難當,妹夫難做:扒一扒朱元璋那些命運悲慘的的公主和駙馬們
    根據洪武二十七年更定的制度,皇帝的女兒稱公主,姐妹稱長公主,姑母稱大長公主。公主的夫君稱駙馬都尉,祿秩比從一品。公主及駙馬都尉歲食祿米二千石。為了給大家一個清晰的印象,我們先來捋一捋朱元璋的女兒和女婿都是誰。
  • 公主質問:你能殺了全天下貪官嗎,朱元璋回五個字流傳千古
    朱元璋一生中除建立明朝外,最著名的事莫過於痛恨貪官汙吏,朱元璋幼年貧寒,家境貧寒,受當地貪官嚴刑拷打,據說家中救濟糧食被貪官收走,導致父輩兄弟全被餓死,長大後徵伐建立明朝,一心想要一個清明的朝代,他頒布了《大誥》,凡敢貪汙者,不論貪汙多少,都要在臉上紮上大字,並挖開膝蓋骨,貪汙六十多兩銀子
  • 從「駙馬都尉」到「帝婿」,淺談古代帝王與權貴結親的必然性
    駙馬,是「駙馬都尉」的稱,官職初設於漢武帝元鼎二年。 從字面上看「駙馬」與「馬」有關,「駙」同「副」,官職大小可類比無實權的近身侍從。多由外戚和宗室成員擔任,人數也不唯一,除駙馬都尉外另有奉車都尉、騎二都尉。
  • 《長安十二時辰》裡都尉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
    大眼 摘要: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裡男一號張小敬的官職是都尉,那麼唐朝的都尉是多大的官?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
  • 朱元璋為何將嶽父滿門抄斬?六年後他自曝原因,百官噤若寒蟬
    明朝洪武十七年,南京城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臨川侯胡美突然被打入監獄,後被賜死,其家人也未能倖免,「子婿刑死,美賜自盡」。更讓人奇怪的是,在胡美死後,明太祖沒有公布其罪行,朝中百官誰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直到六年後,朱元璋才自曝原因,揭開了這件事的真相!
  • 開國皇帝朱元璋,制定戶籍制度,使明朝經歷百年不衰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開國大帝是朱元璋,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平民皇帝了,他小時候的遭遇是非常悲慘的,在經歷了一場天災人禍之後,家人都離他而去,他為了活下來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最後建立了大明王朝。可以說他的出生決定了他沒有滿腹經綸的治國理念,而是憑藉著自己的意願來治理大明朝。但是這樣的大明朝卻長盛,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明朝五位藩王造反,只有一個成功,其中一個原因不容忽視
    這個朝代就是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和他的大臣們一致認為,宋朝和元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強」,朝廷得不到宗室們的守護,於是以前朝為鑑,決定建藩。並於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開始,分封諸皇子和一個侄孫為親王,將他們分封到各地去為大明鎮守邊疆,並制定了一套嚴格的封藩制度,限制藩王的權力。
  • 都說明朝的御史很厲害 那他們是怎麼監察百官的呢?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為了加強對國家的管理,監察百官,肅清整治,建立了一套極其完備的監察制度,具體說來就是在歷朝歷代監察體制的基礎上新增了六科給事中,並且在全國十三個行省設立十三道監察御史,形成了明朝獨特的臺諫制度。關於六科給事中的職能,之前已經寫文章分析過了,今天和大家聊聊監察御史的事情。
  • 明朝的衛所制度,為何前期是明朝強大的根基,後期卻成為累贅?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早在明朝建立前就實行的軍事制度,他大大的提高了朱元璋派系的軍事實力,在元末特殊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下,衛所制度可以幾乎零成本的維護龐大的軍隊。筆者以前就對動輒百萬,總數數百萬的明朝軍隊數量印象頗深,清朝 的人口超過明朝,卻也養不起那麼多軍隊,朱元璋徵討天下的時候,明軍多且精銳,四面出擊還能頻頻獲勝,衛所制度就是明軍在初期數量和質量上優勢的基本原因。這種制度甚至影響了明朝的財政政策,「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 淺析明朝對於百官廉政監察體制的建設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權初期就頒布了嚴格的反腐制度,對於腐敗官員的懲處十分嚴酷,明朝相關法令規定但凡有朝廷官員受賄貪汙的數額達到六十兩白銀以上,一律格殺勿論,這一制度適用於所有朝廷官員,無論涉案的官員官職有多高多重要,哪怕是幫助朱元璋開拓疆土的開國功臣也無一例外。
  • 揭開明朝14萬精銳之師「十二團營」的神秘面紗,這才是真正的霸氣
    關於明朝的十二團營,很多人都有誤解。因為,多數人眼裡,所謂的十二團營,有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十二團營,也有于謙京師改革後的十團營。正德皇帝能被稱為武宗,並大敗小王子,那非浪得虛名。正德皇帝的從不妥協,驕傲任性是他早早就被人害死的主要原因。如果正德皇帝開放海禁的事業成功,明朝至少還能再活三百年。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明朝的衛所制度
    明朝衛所的設立以及軍戶制度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仿照宋、元時期的樞密院制度,在中央設大都督府作為最高軍事機構。可以看出這套軍制的實行必須依賴可靠的戶籍制度。在這種制度下,軍隊主要來源為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為正丁至衛所當兵,軍人在衛所中輪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隊及將官等所需,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而軍戶即戶籍種類屬軍籍之戶(明朝為控制人口流動而有嚴格的戶籍制度,依《明史》〈食貨志〉「戶口」記載:「凡戶三等,曰民、曰軍、曰匠。
  • 明朝軍隊有哪幾部分組成?
    此外,明朝正統時期開始使用募兵制度,開始和衛所制並存。明朝軍工業極其發達,神機營5000人的士兵中就裝備有霹靂炮一千挺,鳥槍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門,除此之外明軍還有鬼頭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裝備。跟宋朝不一樣,明朝在每代皇帝執政期間,都會發生大規模戰事,所以明朝的軍工業為了應付戰爭所生產出來的武器數量是十分可觀的。
  • 馬匹作為戰爭物資這麼重要,為什麼明朝的馬卻越養越少?
    相比之下唐朝僅官馬在貞觀時期就保持在70萬匹以上。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戎馬一生,非常重視養馬,朱元璋曾說:「過去的人衡量一個國家實力是否強大,為何要用馬匹保有數量來計算?因為國家強大必定軍事強大,馬載著甲士,能代步,能防禦入侵,功勞如此之大怎麼能不愛惜?所以古人甚至把馬匹看得比錢糧更重要,以此來衡量國家的強弱。」
  • 和馬有什麼關係,為什麼皇帝的女婿叫駙馬?
    一說駙馬,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女婿啊。但是為什麼叫他駙馬,而不是駙牛、駙羊……其實之所以叫駙馬,真的和馬有很大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駙馬和馬有什麼關係。在《漢書 百官公卿表》中記載,駙馬其實是一個官職,全稱為駙馬都尉。
  • 明朝官二代飲酒亂法,眾大臣請求寬大處理,朱元璋卻這樣做
    朱元璋是明朝初年的政治家,戰略家,以一個放牛娃的身份最終執掌天下牛耳。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整頓吏治,強力肅貪,興利除弊,恢復民生,所作所為不失為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史書記載,朱元璋晚年殺戮成性,特別是馬皇后死後,已經沒有人能夠勸諫這位眼裡不容一粒沙子的皇帝,很多功臣名將都慘死在他屠刀之下,以至於明朝的開國功臣很少能有保全者。在朱元璋的治國理念中,自始至終存在著一條高壓線,無論是誰,功勳多高,權位多重,碰之即死,絕不留情。而這條高壓線並不是在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產生的,早在朱元璋起兵抗元中,這條高壓線就始終存在於朱元璋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