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綱掌央行 料延續「雙支柱」政策
有分析稱,易綱的表述顯示央行政策將進一步延續和完善貨幣加宏觀審慎政策的「雙支柱」框架。/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李柏濤、唐川閣北京報導 「易綱行長的表述非常到位,涵蓋了中國央行的三大職能。」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相信,從其講話內容看,央行未來將通過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中國金融穩定,以及宏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央行繼續推進金融領域改革,並藉此提高金融的效率和開放度。
-
央行「三定」方案發布:新設宏觀審慎管理局 雙支柱調控框架確立
在人員設置方面,央行將設行長1名,副行長4名。此次「三定」方案的發布,意味著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正式確立。對於新設立的宏觀審慎管理局,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這樣分析:「成立宏觀審慎管理局是非常及時、必要的。目前金融市場化、國際化的程度在提高,包括金融創新加快,金融風險具有新的形勢環境下的特徵。過去的監管框架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隨著金融創新和市場化推進,各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所以需要一個更高一層的宏觀部門進行總體的衡量、把握,進行調控。
-
中國外匯 | 肖勝:構建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
作者 | 肖勝『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副司長』 來源 |《中國外匯》2020年第9期 要點 將銀行作為微觀市場監管的最前線和主要支柱,構建行政監管與銀行展業互動並舉的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為「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的有效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
外匯局肖勝:構建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
來源:《中國外匯》作者 | 肖勝「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副司長」來源 |《中國外匯》2020年第9期要點將銀行作為微觀市場監管的最前線和主要支柱,構建行政監管與銀行展業互動並舉的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
-
我國央行雙支柱調控框架探析
原標題:我國央行雙支柱調控框架探析 目前,我國央行正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以逐漸實現金融市場開放。
-
央行報告詳解「雙支柱」調控框架
報告對業界關注的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進行了詳細解釋。報告指出,傳統央行政策框架以貨幣政策為核心,主要關注的是經濟周期和貨幣政策。但以CPI為錨的貨幣政策框架存在缺陷:即使CPI較為穩定,資產價格和金融市場波動也可能很大。國際金融危機促使國際社會更加關注金融周期變化。報告強調,評判金融周期最核心的兩個指標是廣義信貸和房地產價格。
-
一委一行兩會,中國新金融監管格局會對市場產生什麼影響?
國信證券研究所金融團隊董德志、李錦兒感謝 李欣怡張夢昕 協助摘要主要邏輯:雙支柱之礎我國央行肩負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的職責,即「雙支柱」。(4)金融科技:很難再繼續從事金融業務(除非取得相應牌照),而真正的科技實力、流量資源將凸顯價值,這些資源將直接用於服務各類具有牌照的正規金融機構,長期看好真正掌握科技或流量資源的金融科技公司。風險提示監管措施出臺或落地時造成市場大幅波動,甚至引導次生風險。
-
新金融監管體系全解析:」一委一行兩會「和雙支柱
(4)金融科技:很難再繼續從事金融業務(除非取得相應牌照),而真正的科技實力、流量資源將凸顯價值,這些資源將直接用於服務各類具有牌照的正規金融機構,長期看好真正掌握科技或流量資源的金融科技公司。換言之,雙支柱的效果建立在關鍵的柱礎之上,即微觀監管,共同構成「雙支柱+柱礎」模式。單憑央行一己之力不可能有效實現宏觀審慎。英國選取的方法,是把微觀審慎監管置於央行金融政策委員會指導之下,而我國,則是讓「雙支柱+柱礎」均由金穩委統一領導,且央行也能參與審慎監管。其根本目標,均是為了實現柱與礎之間的完美協調。
-
易郭搭檔,「一委一行兩會」探路中國式金融監管
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研究員莫開偉認為,以對市場影響較大的資管新規為例,讓郭樹清兼任央行黨委書記,有利統一指揮與協調,消除監管機構相互間內耗,能有效協調央行宏觀審慎監管與機構微觀監管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金融整體監管功能,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起到共同的、有效的防禦作用。
-
潘功勝:各國宏觀審慎框架不斷完善 央行將探索雙支柱調控方向
原標題:潘功勝:各國宏觀審慎框架不斷完善,央行將探索雙支柱調控方向 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
-
汶萊央行官員表示應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
新華社斯裡巴加灣市12月10日電(記者薛飛)汶萊金融管理局(央行)官員日前在一個金融科技研討會上表示,在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應加強監管力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汶萊內政部長、汶萊金管局董事會副主席阿布·巴卡爾在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汶萊金管局一向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同時也很重視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風險,並為此專門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以便對金融科技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嚴格測試和驗證。
-
央行孫國峰:完善LPR形成機制對人民幣匯率沒有直接影響
對此,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8月20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此次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有利於降低貸款利率,主要針對的是企業融資成本。通常而言和匯率直接相關的是市場利率,這次改革並不涉及市場利率的變化。
-
健全雙支柱調控框架 促進宏觀經濟穩定
危機發生之前的幾十年中,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在推動世界各國金融體系快速擴張的同時,金融體系內的波動與失衡也逐漸成為威脅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危機前,貨幣政策框架主要關注價格穩定,並通過有效控制通貨膨脹來維護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而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則主要依靠微觀審慎監管,價格穩定是金融穩定的前提和基礎這一理念被奉為圭臬。
-
談及降準、人民幣匯率、房地產金融……央行最新回應!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握好時度效,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關於利率,應當更多關注實際發生利率的變化。2020年以來,央行以改革方式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取得明顯效果。
-
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日趨完善
肩負調節貨幣「總閘門」的責任和使命,中國人民銀行在「十三五」時期,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大膽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科學把握貨幣政策力度;結合中國國情率先開展宏觀審慎政策實踐,建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以利率和匯率為核心的金融市場化改革,以改革方式提升宏觀調控的有效性,為幣值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
南「穗」中「蓉」齊「入夥」,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城市增至9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竇永浩 廣州報導 7月23日,從廣東省相關部門傳出消息,近日,央行已正式批覆同意廣州市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 2019年12月,央行在北京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之後在今年4月擴大試點範圍至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等6市(區),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如今加上新「入夥」的廣州市、成都市,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城市已增至9個。
-
服務下沉與金融科技 地方銀行未來發展的「雙支柱」
有分析人士指出,限制異地擴張或將倒逼城商行、農商行深耕下沉網點,提升當地居民、企業的金融服務質量,改善區域間經濟金融發展的不平衡狀態。利好經濟發達地區小銀行央行此次「修改建議稿」中提出,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區域性商業銀行應在住所地範圍內依法開展經營活動,未經批准,不得跨區域展業。
-
央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透露風向 汽車、電力成供應鏈融資數位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金融科技快速迭代,監管科技也在火速升級。2020年12月31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官網顯示,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組對外公示上海市第二批5個創新應用。2020年12月25日,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對外公示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三批應用。
-
事關人民幣匯率、貨幣投放、螞蟻金服等問題,央行最新發聲來了!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目前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 螞蟻集團已經成立整改工作組,正在抓緊制定整改時間表,同時保持業務的連續性和企業正常經營,確保對公眾金融服務的質量。金融管理部門也在與螞蟻集團保持密切的監管溝通,有關工作進展將及時發布。
-
事關人民幣匯率、貨幣投放、螞蟻集團等問題,央行最新發聲來了!
金融管理部門也在與螞蟻集團保持密切的監管溝通,有關工作進展將及時發布。 陳雨露: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 陳雨露表示,2021年穩健貨幣政策會更加合理適度、靈活精準,央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以適度貨幣增長支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