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們對自己情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更需要學習情緒的管理技巧,而不是受其制約。意識是行動的前提,如果不能主動去了解自己的情緒,那就談不上有效的管理。你很快會發現,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並非易事,而且你所了解的情緒種類越多,所需要學習的管理技能也越多。
負面情緒的應對策略人們總認為,制定應對策略易如反掌,因為並不用像管理情緒那樣需要自我意識或自律。
我們的應對策略可能是在發脾氣前心裡默數10個數,但我們一般數到2或者3的時候,就已經忍不住發火了,或者徑直走開,遠離爭吵——這種做法常常適得其反,只會讓夫妻關係更加疏遠。我們無數次告誡自己:「下次一定要改掉這個壞脾氣。」但卻一次次出爾反爾。我們有時會試著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有時又乾脆謹言慎行,儘量避免出現爭執。
大多數夫妻吵架時都會不自覺地去爭個對錯,這種做法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即便一方佔了理,「獲勝」了,另一方也不見得就完全沒有反駁的機會。不過在婚姻關係中,要想不去爭個誰對誰錯也並非那麼容易。
我們常常採用的另一個失敗策略是儘量去控制對方,有些人甚至認為控制就是一種基本情緒模式,其實不然,控制連情緒都算不上。儘管控制欲來自恐懼或憤怒,但它並不是一種情緒模式,只能算作情緒激化後的一種行為。
我們可能會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不過到頭來卻發現作用不大。更多時候,我們這種克制自己情緒的行為悄然變成了對配偶的控制。我們會指責配偶控制欲太強,藉此擴大自己的控制欲。但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控制總會起反作用,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就算克制的是自己的情緒,我們自身也會醞釀出一種反抗情緒。所以當我們試圖控制自己的配偶時,配偶肯定也會奮起反擊。
幾年前,許多管理集團都倡導:疏導憤怒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其釋放出來,即所謂的「發洩法」。不過隨後的研究表明,「發洩法」不僅不會減少一個人的憤怒,反而會增加。對唐納德、帕特和金伯莉來說,他們生氣的時候就選擇發洩脾氣。如果我們不學會如何管理情緒,那就會變成他們那樣,雖然看不到實質性的改變。從人性上來說,人們在解決某些問題時會選擇相同的策略,儘管這種策略不會帶來什麼改變。
對於發生爭吵的配偶來說,另一個特別糟糕的做法是一走了之。我們結婚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種更有意義的關係,讓兩人的親密度更上一層樓,所以一走了之的做法對婚姻來說破壞力極強,會慢慢消耗兩人苦心經營的感情。到頭來,兩人之間的感情會越來越淡。很多離婚的夫妻坦言道已經沒有了夫妻之情,更多的是兄弟姐妹的情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夫妻會漸漸淪為路人。
雖然以上這些策略都有缺陷,不過我們還是會常常用來控制我們衝動的行為,特別是當我們處於憤怒或恐懼的時候。我們婚姻中的許多磕磕絆絆都源於我們憤怒或恐懼情緒所帶來的衝動行為。要想改善我們的婚姻關係,就需要學習如何管理這些負面情緒,特別是學習如何管理憤怒和恐懼的情緒。當然,羞愧和悲傷也會破壞我們的婚姻,所以也需要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