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4340種 較2017年增長4.9%

2020-12-20 福州新聞網

  臺灣行政當局統計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4340種,佔出版新書總數的11.1%,較2017年增長4.9%。

  新出版的電子書以EPUB格式為主,佔80.5%,較2017年提高約33個百分點,首次超過PDF格式電子書。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臺「主計總處」近日於官網公布2018年臺灣圖書出版情況統計。

  這份統計顯示,去年臺灣申請國際標準書號(ISBN)的出版機構共4940家,出版新書39114種。與2017年相比,分別減少0.9%和3.2%。

  去年出版的新書中,「語言/文學類」「應用科學類」和「社會科學類」數量位列前三,分別佔新出版圖書總數的22.5%、16%和15.9%。

  統計顯示,去年臺灣新出版的翻譯書共9524種,佔出版新書總數24.3%。其中,源自日本的有5280種,佔55.4%;美國2102種,佔22.1%;英國686種,佔7.2%;韓國483種,佔5.1%。

  統計發現,去年新出版的翻譯書中,漫畫、兒童讀物、小說三類分列前三位,分別有2259種、1430種和1180種。

相關焦點

  • 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增長4.9%
    臺灣行政當局統計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4340種,佔出版新書總數的11.1%,較2017年增長4.9%。   新出版的電子書以EPUB格式為主,佔80.5%,較2017年提高約33個百分點,首次超過PDF格式電子書。
  • 臺灣2019年新書出版總量創18年新低
    中新社臺北3月7日電 最新臺灣圖書出版現況及趨勢報告7日在臺北發布。報告指出,2019年臺灣新書出版總量持續下跌,創18年來新低點,但兒童讀物和漫畫書則逆勢增長。據中央社、中時電子報等臺灣媒體報導,數據顯示,臺灣2019年新書出版總量為36810種,較2018年減少2304種。
  • 2015年臺灣紙質圖書出版下降電子書大增
    新華社臺北2月19日電(記者何自力 王昀加)臺灣圖書館19日公布的「2015年臺灣圖書出版現狀及趨勢分析」顯示,去年臺灣紙質圖書出版首度跌破4萬種,創下10年來新低。與此同時,電子書出版大幅成長31%。
  • 2018年臺灣閱讀力持續增長 高雄市民最愛進圖書館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圖書館2月25日公布2018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以全臺包括學校圖書館的公共圖書館數據為基礎,指出臺灣民眾不論借閱人次、借書冊數、進館人數,都較2017年增加,顯現臺灣閱讀力持續增長。
  • 專家展望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2016年底全球經濟開始復甦,2017年出現小繁榮,這一波經濟復甦有望會延續到2018年。OECD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3.7%。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8年臺灣經濟預計仍會維持平穩增長態勢,普遍預測增長2.2%以上。其中,臺灣主計部門預計經濟增長2.29%,亞洲開發銀行預測增長2.2%,顯然低於2017年,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其他亞洲三小龍(亞洲開發銀行預計2018年香港經濟增長速度3.2%、韓國增長3%、新加坡增長2.9%)。
  • 風眼| 無Kindle不成電子書?
    入華5年,劉書並沒有給出具體的kindle累計銷售數,但中國市場自2016年底就已經成為亞馬遜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的第一大市場,她對鳳凰網科技表示,2018年相比2013年,Kindle中國用戶總數增長91倍;Kindle月活躍用戶數增長了69倍,Kindle付費用戶數增長了12倍。   「閱讀是亞馬遜的基因。」
  • 亞馬遜發布五年Kindle電子書榜單
    數據顯示,中國數字閱讀市場在過去五年發展迅速,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在中國已累計銷售數百萬臺,中國自2016年底成為亞馬遜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第一大市場;截至目前,Kindle中國電子書店的書籍總量近70萬冊,較2013年增長近10倍。此外,讀者付費閱讀意願明顯增強,過去一年Kindle付費電子書的下載量和Kindle付費用戶數分別較2013年增長10倍和12倍。
  • 2017-2018年中國期刊業發展報告(摘編)
    2017年我國期刊業順應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要求,通過更名使期刊定位更加精準,通過批准新創期刊滿足讀者和市場需求,同時停辦退出一批不具備辦刊能力的期刊,從而使期刊布局更趨合理。此外,從新創辦期刊的情況來看,學術期刊同樣引人注目:在61種新創期刊中,學術期刊佔到70%多。此外,在61種新創期刊中,英文期刊有31種,中英文期刊有4種,共計佔到新創期刊的近60%。
  • 受惠全球景氣回溫 臺灣2017年進出口實現快速增長
    受惠於全球景氣回溫,臺灣進出口實現高增長。臺灣財政主管部門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臺灣出口額3173.9億美元,同比增長13.2%;進口額2595.1億美元,同比增長12.6%,進出口同為近7年以來最大增速,貿易順差578.8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81.3億美元。
  • 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
    從製造業內部來看,優勢產業電子零組件生產同比增長6.9%,在製造業佔比達到54.7%, 其中全球對半導體先進位程需求擴張,帶動了島內晶圓代工、DRAM製造等產量上升,半導體較去年同期增長11.4%,而液晶面板及其組件受2017年基數較高影響,比上年同期下降3.6%。傳統產業如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機械設備生產也均出現小幅增長。
  • 2017年中國人讀書報告
    2017 年9月7日,蘇州,鍾書閣書店。隨著2017年4月「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成立,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施行,未來中國的國民閱讀進階路線圖已經越來越清晰。據2017年4月當當網發布的《2016國民圖書閱讀與消費報告》和2018年噹噹供應商大會,這兩年來童書和小說是銷售最可觀的兩大圖書品類,童書在2017年的碼洋達到了超過60%的增長,其中80後出力最多,32.3%的80後父母購買了童書,還有29.4%的80後父母購買了家庭教育類圖書,堪稱「絕世好父母」。
  • 2018年臺灣電動摩託車產量增長逾八成
    中新社臺北5月15日電 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15日公布最新統計顯示,2018年臺灣電動摩託車產量9.1萬輛,較2017年增長81.8%,創歷史新高。摩託車是臺灣民眾重要通勤代步工具,包括燃油和電動兩類。
  • 吳鳳嬌: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
    按照臺灣「主計處」的最新統計,第3季度臺灣經濟增長下降至2.27%,預計第4季度將繼續疲軟、增長率勉強維持在2%左右,全年增長率為2.66%,較2017年的3.08%下降了0.42%。若從全球範圍來觀察,2018年臺灣經濟下跌尤為迅速,充分暴露其經濟增長內生不足的弱質性。
  • 2018年貴州GDP增長9.1% 煤電菸酒仍是主力
    對於9.1%的增速,貴州省統計局認為,全省經濟自2011年以來已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列,經濟規模連續躍上新臺階,從2010年的4602.79億元,快速增大到2018年的14806.45億元,8年時間增大了2.2倍。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的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是2010全年經濟總量的2.3倍。據測算,2018年經濟發展每增長1個百分點,需要實現的增量是2010年的3.2倍。
  • 電子書數量大增 臺灣「無紙化」閱讀漸成氣候
    電子圖書逐漸主流化  據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最新統計,2017學年島內大專院校圖書館電子書數量已攀升至6429萬冊,相較於2011學年,大幅增加2000萬冊。整體紙本借閱冊次則大幅減少,平均每人借閱冊數少了一半,只剩下10冊。
  • 亞馬遜發布過去五年Kindle電子書榜單 《三體》最暢銷
    2018年6月29日,北京——在Kindle電子書閱讀器進入中國市場五周年之際,為解析過去五年中國讀者數字閱讀的趨勢和變化,亞馬遜中國挖掘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和Kindle電子書的大數據,首次發布2013年至2018年多維度Kindle中國電子書榜單。
  • 2016-2017年臺灣經濟增長在1-2%之間徘徊
    2016年前3季度,臺灣外貿出口持續下跌,但跌幅逐步趨於縮小,10月份開始由負轉正,年增長9.4%,創下近26個月的新高;11月更是增長12%,這是經濟增長好轉的重要保障。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另一重要動能,而且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民間投資一直保持較低增長水平。
  • 臺灣電子書哪裡找?
    鑑於國內許多的圖書館與文獻典藏單位典藏著1911-1949年出版品,該時期出版品記錄著臺灣歷史文化、人文地理、藝術文學、社會、政治、經濟等各面向資料,極具學術研究價值,成為臺灣研究的最佳資源。2015年啟動了全國性的「臺灣文獻合作數位化計劃」,廣邀國內各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政府機關、研究機構等加入本項合作數位化計劃,期能以此計劃進行1911年至1949年出版品的數位保存與利用,建置「臺灣華文電子書庫」,透過本資料庫提供開放取用,使得全國各圖書館等文獻典藏單位之1911年至1949年出版品,得以數位形式供全球讀者利用,成為國際上臺灣研究之重要資源,以推廣海外臺灣研究、促進學術外交
  • 2018-2020年臺灣旅遊業發展分析與展望
    另據臺灣觀光管理部門統計,近三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次持續下跌,2016年為351.17萬,2017年為273.25萬,2018年降到269.56萬,較2016年減少81.61萬,總人次創近6年的新低。若從跌幅而言,2018年是2016年以來人次下降最少的一年。2018年底,臺灣旅遊業界和部分縣市地方管理部門主動採取積極舉措。
  • 2018年臺灣經濟「由溫轉涼」
    (一)外需趨於疲軟、貿易順差大幅減少拖累臺灣經濟增長。臺前三季度經濟增長2.89%,其中外需僅貢獻0.23個百分點,貢獻率僅為7.9%,相較於2017年前三季度65.3%的貢獻率相差甚遠。主要原因在於2018年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對外貿易出超大幅減少,拖累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