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蘇門文人」的詞句中,為何會意境幽遠、春情無限?

2021-01-09 思帆歷史趣聞

春天在「蘇門文人」的詞句中,為何會意境幽遠、春情無限?

相信對宋代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無論北宋還是南宋在政治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文官治國」。在這種政治思想的影響之下,宋代文人的政治地位也水漲船高。

大家比較熟知的王安石、蘇軾、歐陽修、晏殊等人,既是當時比較出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北宋朝堂之上的風雲人物。

宋代「文官治國」傳統從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初期之時就已經形成。而且宋代還立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刑不上大夫」。

也就是說當文官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之時,即使身陷囹圄也不會受到嚴刑拷打。

在這種推崇文人以及文官執政的社會風氣形成之後,宋代文人數量出現呈現了爆發式增長。「學而優則仕」在宋代成為了一條鐵律,也就是說只要是讀書人就會對科舉考試趨之若鶩。因為一旦「金榜題名」之後,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都會紛至沓來。

在「文官治國」基本國策的影響之下,居廟堂之上的文官為了讓權力最大化。都會在某種共同契機或目標的促使之下,不斷形成各種政治集團或者說利益群體。

由於文官都是文人出身所以也會形成一些,以共同文化觀點、文學理念為基礎的文人集團。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以蘇軾為首的「蘇門文人」,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還有在「四學士」基礎上再加陳師道與李廌,組成的「蘇門六君子」都是令世人所稱道的文人集團。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北宋中後期,大多數有成就或者說有影響力的文學家,基本上都出自於「蘇門文人集團」。

蘇軾曾在《答李昭玘書》中寫道:「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

作為「蘇門文人」幾乎每個人都擅於創作詩詞文賦,尤其是在詞作中的成就更為顯著。黃庭堅、秦觀都曾創作過與春天有關的詞作,雖然黃庭堅以書法和繪畫見長,但是他創作的詞作也具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學價值與藝術特色。

「蘇門四學士」掌舵人蘇軾詞中的「春夜」

1.《西江月·頃在黃州》創作背景

《西江月·頃在黃州》是蘇軾比較著名的「詠春詞」之一,這首詞創作於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公元1079年因「烏臺詩案」,曾經顯赫一時的大文人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可以說這次貶謫對蘇軾的人生影響非常大,直白一點說就是斷送他的政治生涯。

經歷了「烏臺詩案」的蘇軾終於認清了現實,作為一位文官他原本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在這次政治風波之後,卻讓他看清了官場黑暗以及世態炎涼。貶謫黃州期間蘇軾經常遊山玩水以排解內心苦悶。

在這期間他曾創作過很多詞作,這首《西江月·頃在黃州》就是眾多詞作中的一首。這首詞不僅表達出了蘇軾閒淡自然的生活景象,同時也寫出了月夜泛舟放浪於山水之間的灑脫之情。雖然在因「烏臺詩案」被貶謫,但卻並沒有被政治打擊給打倒。

2. 《西江月·頃在黃州》賞析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數語橋柱上」。

貶謫在黃州在春夜行於蘄水中,路過酒家之時豪飲了幾杯,於是酒勁上頭之後突然有一些醉意。借著月光來到一條小溪上面的小橋上,還沒有解下馬鞍就想倒在醉臥於芳草中睡覺。

當詞人一覺醒來之時天已經亮了,抬頭一看亂山簇擁、流水聲音鏗鏘有力。於是他懷疑這裡根本不是人間而是仙境,於是就在橋柱上提筆下了下面這首詞。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

當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之時,天空中仿佛有幾絲淡淡的雲彩。這兩句詞交代出了詞人月夜泛舟逐浪的,具體地點、時間以及天氣。雖然是月夜但是卻沒有雲層遮擋,給人一種清靜、開闊之感。

「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汙泥也無法阻擋氣宇昂揚的白色馬兒,但是此時此刻詞人卻不勝酒力,於是便在在河邊下馬但尚未等解下馬鞍,就想借著酒力醉倒在這芳草中大睡一覺。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只是可惜了這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以及眼前如詩如畫的風月美景。千萬不要讓外界幹擾打擾這如瓊瑤一般的美景,或者說詞人醉臥之時也捨不得打碎這塊映照在水中如美玉一般的月亮。

「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詞人將馬鞍解下來當作枕頭,斜臥在綠楊圍繞的橋上進入了夢鄉。當他聽見杜鵑叫聲之時天已經亮了。

這說明醉臥之後的詞人一覺睡到大天亮。筆者認為這既是酒精的麻痺作用,同時也是眼前美景讓詞人沉醉其中。

蘇軾被貶黃州之後住在臨皋亭,為了打發無聊的寂寞時間,他在住處附近又開闢了一片荒地。在這片荒地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且美其名曰稱其為「東坡」。蘇軾在黃州期間仿佛過上了一種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但沉重的政治打擊卻轉變了他的人生態度。

《西江月·頃在黃州》其實就是其,思想轉變之後的代表作品。無論是創作風格還是思想內涵都有明顯變化,這首詞其實描繪了詞人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春夜,獨自一人騎馬飲酒之後醉臥芳草的經歷。進而表達出了沉醉於山水之間的情懷。

「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暢遊春日」

1.人物簡述

黃庭堅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著名書法家,事實上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文學創作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成就。只不過他在書法領域這樣的成就更為突出,所以才掩蓋了他在文學方面的鋒芒。

作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他在詩詞創作領域其實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後世人對黃庭堅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之後,發現他的文學素養、思想以及風格,其實一點都不比其他三位蘇門學士遜色,甚至在當時還與蘇軾並稱為「蘇黃」。

黃庭堅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被後世人稱為「一祖三宗」。從這些方面完全可以看出,黃庭堅在北宋文壇上的地位也絕對不容忽視。

後人曾有評語:「黃庭堅論書、鑑畫、評詩均以韻字為先,他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2.《水調歌頭·遊覽》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於黃庭堅遊春之時,作為詞人春行紀遊之作無論是語言特色,還是詞作風格其實完全稱得上是上乘之作。據史料記載此詞大約創作於作者晚年被貶謫時期,黃庭堅曾參與編寫《神宗實錄》,但由於以文字譏笑神宗治水措施,所以曾遭遇過兩次貶謫。

這首詞應該就是創作於黃庭堅第二次被貶官西南之時。這個史料記載可以得知黃庭堅,應該是一個性情比較耿直的文人。

否則也不會再編寫《神宗實錄》時,故意用文字去譏諷宋神宗的過失。作為一位可以與蘇軾齊名的文學家,黃庭堅確實應該引起大家的關注。

3.《水調歌頭·遊覽》中的「春遊」之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當春天來到武陵溪之後,瑤草仿佛一下子就變綠了。溪水上面飄落著無數的桃花,站在桃花上面的黃鸝鳥正在嬉水。這首詞前四句是實景描寫,寫出了春天的武陵溪醉人的春色。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

我想要穿過這茂密的花叢尋找出路,但是卻發現自己走到了白雲深處,原來彩虹之巔的景色竟然如此迷人。這三句其實是詞人的想像,在春天百花盛開之際他穿過花徑居然來到了白雲深處。實際上寫出了此時此刻的春景更像仙境。

「只恐花深裡,紅露溼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只是擔心在百花深處會讓露水沾溼了自己的衣服,於是詞人坐在了如玉一般的石頭上,頭部依靠著玉枕拿著金徽。這幾句詞文其實也是詞人的想像,因為他來到了雲深處所以就進入了仙境。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被貶謫的神仙們都去哪裡了?怎麼沒有人過來陪我一起拿起白螺杯暢飲呢?實際上這兩句詞才真正體現出了詞人的用意,作為一個被貶官之人他的內心其實十分悽涼。於是以「謫仙」自比並想借酒消愁。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我來到這裡其實就是為了尋找靈芝仙草,找這種草的目的不是為了它長得有多美,只是為了能夠用它一解我的憂愁。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大呼小叫呢原來是喝醉了。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詞人手舞足蹈的走下山去,因為天上的明月仿佛也在催促我回家。筆者認為黃庭堅之所以在「春遊」之時,通過想像力讓自己走到了仙境,其實除了在渲染春天的美景之外,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舒緩自己內心的憂愁。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水調歌頭·遊覽》,通過情景交融以及豐富的幻想,為廣大讀者展示了一幅似夢似幻、似真似假的「春景圖」。詞作頭四句寫春天來到武陵溪,其實就是以實景描寫的手法描繪了武陵溪的春景。

但是從這四句之後一直到末尾兩句之前,中間一大段都是在描寫詞人的幻想。黃庭堅之所以在這首詩歌中融入了個人幻想,筆者認為其實也是對人生不如意的一種控訴。

作為一個被貶謫過兩次的官員,他內心的悽苦在這首詞作中表達的淋漓盡致。

結 語

「蘇門四學士」作為蘇門文人集團中的骨幹成員,不僅深受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蘇軾的欣賞。而且在蘇軾的極力推薦之下,他們在北宋文壇上也曾大放異彩。無論是秦觀還是黃庭堅等人的詞作,在當時都可以稱得上是詞中精品。

黃庭堅作為一位集書法與文學於一身的北宋文人,在蘇軾的提攜之下也很快步入了人生巔峰。但由於其性格耿直為人處事不夠圓滑,所以在當時政壇與文壇都處處受阻。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作為一位書法家和文學家,他確實為北宋文壇乃至中國古代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李永明《《水調歌頭·遊覽》賞析》

楊勝寬《蘇軾與蘇門文人集團的形成》

蔡愛芳《二蘇及「蘇門四學士」唱和詩研究》

李哲理《豪壯清雄──從蘇軾、黃庭堅的作品看豪放詞的出現與發展》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的春詞名句:春情梨花薄,夕陽何事近黃昏
    清朝納蘭性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初衣解詩:納蘭性德留下的詞作裡,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有些字句會經常重複使用,比如「春日」,比如「黃昏」,又比如「迴廊」,當然最著名的就是「梨花」。「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這句話起的嗚咽,如同響笛悽咽,是一種悲懷大氣。看了春天的感情,如此涼薄,開到梨花,春天就走了,而且走得如此無情,風吹花雪,片片飄落。開明宗義這就是一首悼亡詞,情在詞先。一聲橫笛落梨花。
  • 文人畫九重境界 | 一種氣象,一種意境,一種格調
    所謂「境界」,指的是書畫家通過筆墨語言所創造的一種氣象,一種意境,一種格調,以及品賞者通過精神體驗、主觀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中國的書畫家,特別是文人畫家受「虛幻觀」的影響非常大,在書畫作品中或多或少有所體現。▼ 畫外之境  與「虛幻之境」相關聯的是「畫外之境」。「文人畫」追求的不是繪畫技巧本身,而是「畫外之意」。這「畫外之意」,便是「文人畫」含金量高於「畫工畫」的根本原因所在。
  • 文人空間意境:山水琴詩書畫香酒茶
    或而山居小聚或而庭前看花或而街坊聽曲,他們的居所往往還有一個很雅致的名稱文人空間。 圖丨J·sue 明朱承爵在存餘堂詩話中也提到: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同樣,對於空間,意境也是一種形而上的境界
  • 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意境幽遠,旅人的靜夜之思不言自見
    家境貧寒,早年矢志苦讀,但命運多舛,應舉十年不第,終於天寶年間入仕,又因剛直犯上,負榜入獄,兩遭謫貶,一生多數光陰是在逆境中度過的,長期的鬱鬱寡歡,使他的詩歌孤寞中帶著惆悵悲涼的情調。他的《送李錄事兄歸襄鄧》一詩中有明顯表現:「十年多難於君同,幾處移家逐轉蓬。白首相逢徵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詩人不勝滄海桑田、人生變幻之感,其中透露出深深的黯淡情懷。
  • 古詩詞中的意境美
    因為寥寥數語就把意境描寫得如此優美並且賦予想像力。有時候文字的力量勝過語言,比如被稱為「詩佛」王維的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隨便列舉一首他的詩詞,都是一幅山水畫,我們最熟悉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日本令人驚豔的7個景點,意境幽遠,最後一個讓人嘆為觀止!
    日本令人驚豔的7個景點,意境幽遠,最後一個讓人嘆為觀止!日本有著很多非常美麗的旅遊景點,很多人可能不喜歡這個國家,但是地球上的每處美景都是全人類的,值得大家一起來欣賞。城堡建造期間的歲月以幾乎持續不斷的軍事衝突為標誌,城堡沒有集中在舒適的居住環境上,而是用廣泛的相互連接的牆壁、護城河和門房來加固。白谷雲水峽(鹿兒島):宮崎駿的粉絲們會發現這片森林很熟悉,白谷雲水峽激發了宮崎駿工作室的幻想動畫「幽靈公主」。白谷雲水峽上的超自然公園提供了一個沿著峽谷的徒步旅行路線網絡。
  • 文人畫中「境界」的營造
    所謂「境界」,指的是書畫家通過筆墨語言所創造的一種氣象,一種意境,一種格調,以及品賞者通過精神體驗、主觀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文人畫」的境界,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虛幻之境如果是純粹對客觀世界進行描繪,那麼,這種「描繪」的功能,書畫遠遠不及攝影、攝像便捷而逼真,書畫的優越性在於能夠表達人對客觀世界的幽微感受。客觀世界是什麼?
  • 「詩詞鑑賞」八首唯美五絕詩中的夏日,飄逸靈動,意境幽遠!
    八首唯美五絕詩中的夏日,飄逸靈動,意境幽遠!夏日山中唐-李白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 春情如水,氤氳清寒總留香!
    文――漓歌(沐晨)春,一個美好的開端,在沉寂了許久之後,試著敲打幾個散亂的文字,送予夢蝶,權且當做和春天一樣的另一個開始!一抹春情,萬物飄香,回首流年裡纏繞在心頭的記憶,在晚風撫柳,千絲交錯的縫隙裡,刻畫著紅塵裡失落的雅致。輕撫歲月的劃痕,婉轉於風雅的流年。
  • 春天到了,10首意境優美的古詩詞為你譜寫春之歌
    春天是美好的時節,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在古詩詞之中,有許多描寫春天的傑作;或歌頌春天的燦爛,或感春而傷懷。以下精選的10首古詩詞,辭藻流暢,意境優美,歷來為文人騷客所稱道(排名不分先後)。點評: 春天的生命力有多強盛?這首《遊園不值》中可見一斑。4. 春曉 ——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豐子愷漫畫裡的春天
    然而,人們忽略了,豐子愷也是漫畫春天的高手,因為童心和春天是相通的。  ——清·呂霜  以詩入畫、以畫配詩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記得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黛玉葬花,不免生憐。然而思春是另一種情調,它有淡淡的惆悵,又有朦朧的期盼。一個半倚廊柱的少女,手裡拿著「煩惱扇」,心中是一種對春的綺眷和迷離。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詩,清新雅致,意境幽遠
    但在宋代詩詞的歷史長河中,有這麼一位非典型性詩人,他的本業並不是以詩歌為主,但他所作的一首小詩,卻是清新雅致,意境幽遠,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是邵雍的《山村詠懷》邵雍,宋代理學家、數學家,也是一位道士,他對於《河圖》《洛書》、伏羲八卦深入研習,都有很大的成就,著有《皇極經世》等經典名著。 他一生沒有做官,樂於隱居。
  • 最美的十首詩詞:意境幽遠,盪氣迴腸
    「意境」一詞,幽約難循。一般說來,所謂「意境」是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用言語闡明的意蘊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於意外,又蘊於象內。下面的這些詩歌中的意境各有千秋,但一樣的膾炙人口。
  • 文人畫的九重境界
    所謂「境界」,指的是書畫家通過筆墨語言所創造的一種氣象,一種意境,一種格調,以及品賞者通過精神體驗、主觀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文人畫」的境界,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虛幻之境如果是純粹對客觀世界進行描繪,那麼,這種「描繪」的功能,書畫遠遠不及攝影、攝像便捷而逼真,書畫的優越性在於能夠表達人對客觀世界的幽微感受。客觀世界是什麼?
  • 文人書房茶室,白酸枝,明式雲石款幹泡茶桌
    中國文人無不重視書房茶室的設置,書房講究高雅別致,營造一種濃鬱的文化氛圍。他們崇尚高雅,講究品味,不僅長於繪事,而且對於書房的陳設布置格外重視,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布局格調獨具匠心,充滿著閒情雅趣,營造一種濃鬱的文化氛圍。
  • 歲月風雨,愛的詩行在文字的扉頁中,淡淡幽遠!
    每次走過丁香花叢,我總要輕輕地扶下一枝,細細地貪婪地呼吸,閉目享受這春天的味道,久久沉浸於其中,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真想讓它片片灑滿我的裙裾,那種點點如丁香般的小花綴滿的布衣,是我的最愛。女人如花,若以花語喻人,蘭生幽谷,清麗脫俗,如美人隔雲,可謂花中仙子;牡丹萬人矚目,回眸一笑百媚生,可稱花中王者;玫瑰豔麗丰姿,濃妝華服,自是花中名媛。
  • 黃庭堅寫春天最好的一首詞,情感真摯,開篇直接提問春歸何處
    春天將歸向何處?現在的我卻找不到春的蹤跡。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請把它叫回來和我一起居住。可是又有誰會知道春天離開的蹤跡呢?除非你問一問黃鸝鳥。但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它迂迴婉轉的啼鳴聲。看吧,它已經趁著風勢飛過了那片薔薇。詞人黃庭堅是北宋書法家、詩人。
  • 「藏」在古詩詞中的成語:道出了春天的唯美意境,讓人意猶未盡!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14個關於春天的成語,以及與它們相關的古詩詞名句,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原來這些成語都「藏」在古詩詞裡,意境都太美了,讓人意猶未盡!春天到來,景色宜人,總讓人忍不住想到那些關於春天的美好詞彙:出水芙蓉、淡妝濃抹、湖光山色、春意盎然……這些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語,充滿了春日的氣息。
  • 如何解讀「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句所表達的意境?
    解讀詩詞本意這首詩的意境很有畫面感,大意是:最是憐愛溪澗邊靜靜生長的綠草,溪澗旁參天大樹茂密的樹冠上藏著黃鸝,不時地鳴叫。春天溼潤的氣候容易飄來密密細細的小雨,雨在傍晚時分,說來就來,惆悵地下著。一隻無人駕駛的小舟,停泊在蘆葦搖曳的渡口,像一位坐在岸邊獨自哀愁的旅人。該首詩歌是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正值早春,遊覽滁州西澗時有感而發寫下的。
  • 品香、點茶、繪畫、插花,北宋文人為何如此愛「閒事」?
    北宋時期,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街頭小民,皆對生活中的「閒事」十分感興趣。宋代生活的雅致也遠超其他朝代,民間更是有「品香、點茶、繪畫、插花」四般閒事的說法,其中文人士大夫「愛閒事」更是出了名。那麼北宋文人為何如此「愛閒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