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2月1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題:德國移民性侵醜聞和歐洲的難民挑戰(作者西蒙·舒斯特)
新年前夜製造恐慌
新年前夜,發生在德國的暴力事件並不是歐洲能料到的那種類型的暴力事件。在它的背後,沒有極端主義組織分支,沒有走私的突擊步槍,在當局於當晚疏散慕尼黑火車站人群、取消在巴黎和布魯塞爾的煙火表演時,他們沒有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相反,來的是一群男人,其中許多人都喝醉了,幾乎全部來自北非或中東。他們在科隆和其他歐洲城市四處尋摸、搶劫、性侵數百名婦女。沒有跡象表明他們的動機是為了恐嚇公眾。但他們的罪行恰恰令大眾恐慌。
在某些方面,他們做到了近來幾起恐怖陰謀做不到的事情。11月的巴黎恐襲案把歐洲的憤怒集中在聖戰分子以及煽動他們的意識形態上。在歐洲,把「伊斯蘭國」組織襲擊者與數十萬到歐洲大陸避難的人聯繫起來的努力遭到了失敗。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巴黎恐襲案後明確表示,德國對中東難民的開放政策將繼續。
但新年前夜發生在科隆的事件所引發的憤怒已經遠遠超過襲擊者團夥本身。它使歐洲嘴上不說、但心裡對移民抱有的各種恐懼公開化——對文化碰撞的恐懼、對暴徒人數多過警察的恐懼、對向那些憎惡女人的人寬容地打開大門的恐懼。
到目前為止,德國當局僅披露了當晚數百名騷亂者中32名犯罪嫌疑人的國籍——包括22名尋求庇護者,大部分來自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在科隆的家中安置難民的克裡斯蒂娜·科赫說:「很多人都感到受到了愚弄。人們都在問自己,『我要把衣服捐給他們嗎?一幫罪犯嗎?』」
默克爾稱「重磅炸彈」
對於去年歡迎一百多萬尋求庇護者進入德國的默克爾來說,新的一年本來是為了慶祝她的政府終於在移民辯論上獲得了主導權的時刻。調查顯示,去年年底,德國一半的人支持她的政策,默克爾的支持率穩定在49%。新年前夜,她在電視上向全國致以問候,並首次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字幕播出。
科隆的暴力事件就在直播演講的時刻發生。據說默克爾後來說,這件事像「一顆重磅炸彈」。在科隆宏偉莊嚴的大教堂前,一夥男青年互射煙花或向人群噴射,引發恐慌。在廣場的另一側,人群聚集在科隆火車站入口,裡面的喧囂聲足以淹沒求救的呼喊聲。29歲來自大馬士革的難民韋薩姆·哈拉克說:「警察只是站著,無所事事。即使對我一個男人來說,我也很害怕。」
對於女性來說,情況糟糕得難以想像。當晚在科隆,有超過650人遭到襲擊和搶劫,大約一半人遭受性暴力。警方初步報告說,當晚的慶祝活動「很放鬆」。1月8日,當受害者的說法見諸於媒體後,科隆的警察局局長被迫下臺。18歲的米歇爾在電視上描述襲擊者說:「他們充滿了憤怒。我們必須確保我們不被他們拖走。」
通常,對於德國官員和媒體來說,明確地將移民和犯罪關聯起來一直是禁忌話題——尤其是這種穆斯林男子欺負歐洲女人的成見。不過,自從新年前夜以來,這種關聯已經很常見了。
德國人態度大轉變
尋求庇護者的形象毫無疑問受到了不利影響。兩個月前攜妻兒來到德國的穆罕默德·哈姆丹說:「現在人們看我的眼光不同了,就好像我是個麻煩一樣。你可以在眼裡看出差別。」1月15日刊登的一個全國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科隆襲擊事件「極大地改變了」他們對難民的態度。這是第一次大多數受訪的德國人——60%——稱德國無法應對大量湧入的難民。
這種轉變可能意味著「歡迎文化」的終結。幾個月前,全國各地的移民收容所收到大量的捐款、迎來大量的志願者,以至於組織者往往不得不告訴人們不要再來了。在柏林、漢堡等城市的豪華社區,富裕的德國人邀請難民留在自家是常有的事。
熱情好客的流露首先是一種情感的反應。不過,情感是可以改變的。去年,進入德國的移民人數大致相當於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的人口總數。這些移民進入的步伐還一直不停,哪怕是在冬季的幾個月裡,每天有3000多人,大多數前往德國。為所有的人提供食物和住所,更不用說語言和融合課程,已經讓人覺得無法招架。隨著「歡迎文化」帶來的興奮漸漸消退,危機感重創國人,德國人轉為另一種情感反應,一種擔心新來者的男權中東價值觀與自由的德國價值觀格格不入所帶來的情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