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性侵案挑戰德國「歡迎文化」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美國《時代》周刊2月1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題:德國移民性侵醜聞和歐洲的難民挑戰(作者西蒙·舒斯特)

  新年前夜製造恐慌

  新年前夜,發生在德國的暴力事件並不是歐洲能料到的那種類型的暴力事件。在它的背後,沒有極端主義組織分支,沒有走私的突擊步槍,在當局於當晚疏散慕尼黑火車站人群、取消在巴黎和布魯塞爾的煙火表演時,他們沒有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相反,來的是一群男人,其中許多人都喝醉了,幾乎全部來自北非或中東。他們在科隆和其他歐洲城市四處尋摸、搶劫、性侵數百名婦女。沒有跡象表明他們的動機是為了恐嚇公眾。但他們的罪行恰恰令大眾恐慌。 

  在某些方面,他們做到了近來幾起恐怖陰謀做不到的事情。11月的巴黎恐襲案把歐洲的憤怒集中在聖戰分子以及煽動他們的意識形態上。在歐洲,把「伊斯蘭國」組織襲擊者與數十萬到歐洲大陸避難的人聯繫起來的努力遭到了失敗。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巴黎恐襲案後明確表示,德國對中東難民的開放政策將繼續。

  但新年前夜發生在科隆的事件所引發的憤怒已經遠遠超過襲擊者團夥本身。它使歐洲嘴上不說、但心裡對移民抱有的各種恐懼公開化——對文化碰撞的恐懼、對暴徒人數多過警察的恐懼、對向那些憎惡女人的人寬容地打開大門的恐懼。

  到目前為止,德國當局僅披露了當晚數百名騷亂者中32名犯罪嫌疑人的國籍——包括22名尋求庇護者,大部分來自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在科隆的家中安置難民的克裡斯蒂娜·科赫說:「很多人都感到受到了愚弄。人們都在問自己,『我要把衣服捐給他們嗎?一幫罪犯嗎?』」

  默克爾稱「重磅炸彈」

  對於去年歡迎一百多萬尋求庇護者進入德國的默克爾來說,新的一年本來是為了慶祝她的政府終於在移民辯論上獲得了主導權的時刻。調查顯示,去年年底,德國一半的人支持她的政策,默克爾的支持率穩定在49%。新年前夜,她在電視上向全國致以問候,並首次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字幕播出。

  科隆的暴力事件就在直播演講的時刻發生。據說默克爾後來說,這件事像「一顆重磅炸彈」。在科隆宏偉莊嚴的大教堂前,一夥男青年互射煙花或向人群噴射,引發恐慌。在廣場的另一側,人群聚集在科隆火車站入口,裡面的喧囂聲足以淹沒求救的呼喊聲。29歲來自大馬士革的難民韋薩姆·哈拉克說:「警察只是站著,無所事事。即使對我一個男人來說,我也很害怕。」

  對於女性來說,情況糟糕得難以想像。當晚在科隆,有超過650人遭到襲擊和搶劫,大約一半人遭受性暴力。警方初步報告說,當晚的慶祝活動「很放鬆」。1月8日,當受害者的說法見諸於媒體後,科隆的警察局局長被迫下臺。18歲的米歇爾在電視上描述襲擊者說:「他們充滿了憤怒。我們必須確保我們不被他們拖走。」

  通常,對於德國官員和媒體來說,明確地將移民和犯罪關聯起來一直是禁忌話題——尤其是這種穆斯林男子欺負歐洲女人的成見。不過,自從新年前夜以來,這種關聯已經很常見了。

  德國人態度大轉變

  尋求庇護者的形象毫無疑問受到了不利影響。兩個月前攜妻兒來到德國的穆罕默德·哈姆丹說:「現在人們看我的眼光不同了,就好像我是個麻煩一樣。你可以在眼裡看出差別。」1月15日刊登的一個全國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科隆襲擊事件「極大地改變了」他們對難民的態度。這是第一次大多數受訪的德國人——60%——稱德國無法應對大量湧入的難民。

  這種轉變可能意味著「歡迎文化」的終結。幾個月前,全國各地的移民收容所收到大量的捐款、迎來大量的志願者,以至於組織者往往不得不告訴人們不要再來了。在柏林、漢堡等城市的豪華社區,富裕的德國人邀請難民留在自家是常有的事。

  熱情好客的流露首先是一種情感的反應。不過,情感是可以改變的。去年,進入德國的移民人數大致相當於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的人口總數。這些移民進入的步伐還一直不停,哪怕是在冬季的幾個月裡,每天有3000多人,大多數前往德國。為所有的人提供食物和住所,更不用說語言和融合課程,已經讓人覺得無法招架。隨著「歡迎文化」帶來的興奮漸漸消退,危機感重創國人,德國人轉為另一種情感反應,一種擔心新來者的男權中東價值觀與自由的德國價值觀格格不入所帶來的情感反應。

 

相關焦點

  • 科隆性侵案背後,是撕裂的德國和歐洲
    1月9日,德國極右翼勢力「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運動」的反對者在科隆舉行的大遊行上打出「歡迎難民不歡迎德國佬」的條幅。  這是科隆大規模性侵案後,默克爾首次明確表態贊成修改相關法律。  科隆驚魂夜  當地時間1月5日,德國科隆市曝光了一起大規模性侵和搶劫案件。消息一出,整個德國甚至歐洲都感到震驚。受害女性表示,襲擊者多是「帶有北非或阿拉伯裔特徵」。隨後,科隆警方確認性侵案嫌疑人中包含來自敘利亞的難民。
  • 科隆性侵案成為德國收緊難民政策導火索
    2016年元旦跨年夜,德國、瑞典以及芬蘭等歐洲多國發生針對女性的暴力案件,其中德國科隆的性侵與搶劫案件參與者多達1000人,大部分嫌犯指向北非與中東難民。德國乃至歐洲社會對於穆斯林裔難民的恐慌情緒驟增。這成為德國民意扭轉的關鍵,同時也觸發多元社會文化衝突,促使默克爾政府不得不在短期內改變其開放性難民政策。
  • 西媒:德國科隆性侵案58名嫌疑人僅3人是難民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 西媒稱,德國科隆跨年夜性侵案中大多數嫌疑人都不是難民。據西班牙《阿貝賽報》2月15日報導,比利時法語區廣播電視臺報導稱,實際上,在58名嫌疑人當中只有3人是難民。科隆的檢察官日前接受德國《世界報》日報採訪時表示,其餘擁有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國籍的嫌疑人很可能已經在德國生活了很多年。檢察官的一番話改變了外界對此事件的看法,但也與數名證人的證詞不符。一名親眼目睹性侵的德國警察曾對德國《星期日世界報》表示,大多數施暴者都是剛剛抵達德國的敘利亞難民。然而,正如比利時法語區廣播電視臺所說,調查人員對超過300人進行問詢之後,發現這並非事實。
  • 德國科隆發生大規模性侵,市長建議與陌生人「一臂之遙」
    大規模性侵事件曝光女性走上街頭表示抗議德國科隆發生大規模性侵事件後, 科隆市長1月5日建議女性應該與陌生人保持保持一臂之遠的距離。這一言論引起了網友在社交網絡上的熱議。另一方面,德國警方目前確認了4名嫌犯。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對這一「令人作嘔的襲擊」表達了憤怒。
  • 德國科隆大規模性侵案指向難民 默克爾挨罵
    德國西部城市科隆跨年夜發生近百起針對女性的性侵和搶劫案件。初步調查顯示,大約1000名「長相像阿拉伯人和北非人」的男子可能涉及此案。目擊者看到,這些男子三五成群,盯上目標後,將其團團圍住,而後實施性侵或搶劫。  這一案件讓德國舉國震驚。
  • 德國:科隆性騷擾案嫌疑人幾乎都不是德國人
    當地時間1月9日,德國科隆爆發反對移民的抗議示威,為抗議元旦節慶期間的連串性侵事件,數百名由極右翼團體PEGIDA發動的群眾在科隆進行抗議。警方使用催淚瓦斯和高壓水槍驅散示威者,示威者則朝警察投擲爆竹和瓶罐。
  • 外媒:德跨年夜性侵案波及12聯邦州 規模比報導大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德國媒體報導,在跨年夜發生大規模性侵與搶劫事件,除科隆之外還波及德國12個州,事態規模與嚴重程度比已經公布的更大。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月25日報導,《南德意志報》、北德電視臺(NDR)及西德電視臺(WDR)23日援引德國聯邦刑事犯罪調查局(BKA)一份報告稱,在德國16個聯邦州中,有12個州在新年前夕發生多起性侵與搶劫案件。《南德意志報》在其網站發布消息稱,當天晚上發生的「性暴力包括搶劫案件,較原先設想的情況還要嚴重得多」。
  • 德國科隆反難民示威演變為騷亂
    當地時間1月9日,德國科隆爆發反對移民的抗議示威,警方使用催淚瓦斯和高壓水槍驅散示威者,示威者則朝警察投擲爆竹和瓶罐。為抗議元旦節慶期間的連串性侵事件,數百名由極右翼團體PEGIDA發動的群眾在科隆進行抗議。示威群眾揮舞布條和標語牌,上面寫著「我們不歡迎有強暴行為的難民」字眼,並高喊「趕走他們」的口號。
  • 留德中國女生遭性侵 在德留學生:我們都好害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何雨陽):一名在德國的中國女留學生遭難民強暴,近日引發輿論關注。據德國之聲11月22日報導,德國波鴻市警察局已經確認,該市上周三(16日)發生的一起性侵案,受害人確係中國女留學生。這名女生大白天在返回宿舍途中遭性侵,並自曝施暴者是一名來自中東的難民。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震驚德國的科隆大規模性侵案。巧合的是,波鴻和科隆同屬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
  • 德媒:科隆大教堂性侵兒童醜聞只對記者通報要籤保密協議 媒體憤怒...
    中國小康網1月7日訊 老馬 周二(1月5日),科隆大教堂裡,多名德國媒體記者們應邀參加有關天主教會性侵兒童調查報告的發布。當得知被要求籤署保密承諾書,記者們憤而離開。落日餘暉下的科隆大教堂德國新、天主教通訊社報導,科隆大主教區召集記者開會,討論一份未公布的虐童調查報告。具體來說,教會人士打算解釋有關報告方式的問題。根據科隆教區主教韋爾基( Rainer Maria Woelki)的說法,是要解釋不向公眾公開目前形式的文件的原因。教會代表說,他們會向記者們展示一份經過刪節的文件。
  • 尋找之旅:德國科隆大教堂
    Peter und Maria),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德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
  • 德國:我們在科隆的足跡
            我們在科隆停留的時間並不長,細算下來從9日午後到達至10日中午離開科隆去布魯塞爾,總共不足24小時。科隆雖說是德國第四大城市,但一般認為:城市的經典看點大都集中在大教堂周邊。
  • 難民問題困擾德國社會
    參與互動    自科隆跨年夜大規模性侵事件發生後大批難民的到來對德國到底意味著什麼?德國到底有沒有能力應對……一系列疑問尚未找到答案。  截至19日,科隆警方已收到超過800起報案,其中一半以上涉及性侵。調查顯示,新年前夜在科隆火車站前實施性侵、偷盜和搶劫的作案者幾乎都有移民背景,不少人是剛到德國不久的難民。警方眼下已逮捕了8人。
  • 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舉辦中國佛教藝術展
    佛教在線海外訊 據《德新社》2009年10月17日報導,為慶祝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成立百年,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特意舉辦了題為「智慧之心——公元550年-600年的中國佛教藝術展」和「日本木版畫藝術展」。這次百年慶典展覽開幕式於10月16日在德國科隆舉行,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副總領事王錫廷出席了這一活動,並致辭讚賞該館為中德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貢獻。
  • 「北京之夜」春晚賀歲德國科隆
    新華社德國科隆1月29日電 通訊:「北京之夜」春晚賀歲德國科隆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胡尊元  當地時間1月28日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科隆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北京之夜」歡樂春節文藝演出在科隆舉行,就此拉開北京與科隆締結友好城市30周年系列活動的帷幕。
  • 德國著名城市巡禮—科隆
    在上一期的德國著名城市介紹專題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德國知名的港口城市—不萊梅,不萊梅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充滿著精緻的生活氣息,讓全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們流連忘返。我們將繼續這個專題的介紹,今天我們帶來的是德國西部一座重要的城市—科隆。
  • 德國頻發難民強姦案 華人憂心治安女生不去上課
    德國頻發難民強姦案華人憂心治安 女生不去上課  責任編輯:郭慶娜  核心提示:在杜塞道夫就讀藝術專業的小武表示,波鴻強姦案曝光之後,她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都已將安全防範措施提高到「最高級別」。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德媒稱,波鴻強姦案6日宣告偵破,重要破案線索來自其中一名受害者的男友。
  • 德國的第四大城市——科隆
    原標題:德國的第四大城市——科隆景點介紹萊茵河畔的科隆市是德國第四大城市,萊茵地區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也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這是一座古老而優雅的城市,也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公元前羅馬人就在此建立城市,中世紀時又迎來空前的發展,成為德國一個重要的教會、藝術和教育中心。
  • 《德國科隆建築風景》旱地忽律-協助拍攝
    德國西部萊茵河畔歷史文化名城和重工業城市。科隆市是德國的第四大城市,人口100.7萬。僅次於柏林、漢堡和慕尼黑。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市中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德國科隆建築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淄博攝影愛好者汪先生在著名的德陽地區拍攝
  • 我會領導出席德國科隆市政府推介會
    應德國科隆市市長何珂女士邀請,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璟玥女士於2018年10月29日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科隆市政府推介會招待晚宴。     陳璟玥副會長與何珂市長進行了親切交談,何珂市長表示科隆與北京互為友好城市,一直高層互訪不斷,經貿合作頻繁,非常歡迎中歐協會率領中國企業到科隆進行訪問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