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廣田弘毅的觀點印象尤深,鈴木命令他開始與蘇聯駐日本大使雅可夫·馬立克進行談判。當時雅科夫正待在距東京160千米的旅遊勝地強羅鎮。由於5月25日美軍對東京的轟炸,直到6月3日廣田才抵達強羅。
在為期兩天的會談中雅可夫·馬立克向廣田保證,他將考慮日本關於蘇聯出兵結束戰爭的請求,並要求給予他一定的時間來考慮這一問題。受到這一積極答覆的鼓舞,廣田向日本政府通報談判富有積極成果。6月底,兩人再次會面。
這次廣田做出了大膽的設想:建議日本和蘇聯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盟。馬立克對此一點也不感到奇怪,因為他已經意識到了曾經橫行一時的日本海軍大都已經沉入了太平洋底。這時,與鈴木一樣急於結束戰爭的日本天皇已經變得越來越不耐煩。
7月12日,他說服前首相近衛文麼臨危受命前往莫斯科。作為出使蘇聯的特使,近衛的任務是直接請求蘇聯外長莫洛託夫的幫助,體面地結束戰爭而不是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蘇聯政府卻通知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尚武,蘇方對會見近衛特使和調停美日之間的和平協定不感興趣。
當佐藤將蘇聯拒絕調停的結果匯報給上級的時候,天皇敦促他們接受美國提出的任何條件,以便繼續保留天皇制度。回到日本以後,沒有幾個高級官員留意佐藤的建議。儘管鈴木政府同意尋求解決戰爭問題的外交途徑,但他們堅決拒絕接受1943年1月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盟國確定的無條件投降的原則,他們知道沒有一位日本高級軍官會同意這樣一種投降方式。
而對厭倦戰爭的日本人民來說不幸的是,美軍則是除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以外什麼也不會答應。就在近衛試圖與莫洛託夫進行對話的同時,杜魯門總統、英國首相邱吉爾和史達林則正在德國參加波茨坦會議。在會議期間邱吉爾向杜魯門建議,允許對日本進行少許讓步,以便使它能夠體面地投降。
杜魯門拒絕了邱吉爾的建議,並說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已經表明日本不擁有任何講條件的資格,他將堅持迫使日本接受美國政府提出的所有條件。這樣杜魯門和邱吉爾就於7月26日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沒有提到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銷毀,它只是警告日本只有無條件投降才能保證其本土不會遭到完全的摧毀。
公告也明確保證日本民族可以繼續擁有四大島嶼,同時保證盟軍對日本的佔領只持續到日本國內秩序的恢復以及不再擁有爆發戰爭的能力為止。最後,公告允許為了重振日本經濟,日本可以發展和平工業項目。然而從這一文件中找不到任何保證日本天皇制度繼續存在的條款。
就在接到《波茨坦公告》細則的同一天,日本政府還在指望蘇聯能夠出面調停。多年來一直窮兵黷武的日本高級軍事將領,敦促鈴木拒絕《波茨坦公告》。處於猶豫不決之際的鈴木首相允許日本報紙登載《波茨坦公告》,但不許發表任何評論。
實際上,當時的很多報紙都沒有顧及這一附加條件,而紛紛發表社論,認為投降警告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並預言日本會更加眾志成城,將戰爭進行到底。不足為奇的是,這些挑釁性的評論激怒了鈴木內閣的部分成員並使其感到驚恐萬分。
因為他們一直都想擁有一定的選擇權利,允許日本以更為優惠的條件投降。此時的外相東鄉茂德譴責了這種勝過和平試探的軍事鼓動和宣傳行為。在這一譴責發表之後,一些高級官員紛紛叫嚷,並稱作為補償,鈴木應該發表一個明確拒絕《波茨坦公告》的聲明。作為妥協,鈴木同意對這一最後通牒的部分條款大加嘲諷而不是公開回絕。
本文節選自《落日:日本帝國的覆滅》,作者:安德魯·威斯特,格裡高裡·莫特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