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體披露紐約動物園展出神秘非洲矮人內幕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2日 02:25 來源:金陵晚報
在非洲生活著一種奇特的民族——俾格米人,他們是非洲最古老的人種之一,身材十分矮小,平均身高不到1米半。因為他們的這一特殊之處,紐約布朗克斯公園曾在100年前將其和猩猩一起公開展出。日前,美國媒體首次向外透露了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非洲矮人和猩猩同館展出
1906年9月8日,當紐約人像往常一樣走進布朗克斯公園時,他們在猴屋意外的發現一個新成員:「它」身材非常矮小,有一身黝黑的皮膚,牙齒奇特地向外突出;「它」穿著現代的服裝,但是卻打著赤腳;「它」在狹小的籠子裡表演精準的射箭術、能用麻繩進行編織;「它」可以做出各種奇怪的表情,還和觀眾一樣喝著蘇打水!
一開始,絕大多數參觀者都不能確定這是什麼,與其說「它」是只猴子,倒不如說「它」更像人。事實上,這位猴屋的新來客確實屬於人類,他是來自剛果、名叫奧塔·本加的俾格米人。
奧塔·本加異於常人的外表和獨特的表演,還有對他的不了解而產生出來的神秘感,立即吸引了紐約人的關注,越來越多的遊客蜂擁而至前來觀看。第二天,猴屋旁的標示牌上對他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奧塔·本加,高4.11英尺(約1.24米),重103磅(約46.8公斤),23歲,9月份的每個下午進行展出。
隨後,到猴屋參觀的人看到了更為精彩的表演。奧塔·本加和一隻猩猩在一起,他們表演了擁抱、摔跤,還相互作惡作劇。為了表現叢林效果,動物園方面在籠子裡放了一根胡蘿蔔和一些煮過的骨頭。
觀眾們非常喜歡俾格米人的表演。當奧塔·本加坐在那盯著一雙帆布鞋看時,觀眾們開懷大笑。《紐約時報》第二天發表評論說,「沒有人對把人類和猴子關在一起進行表演的這種行為表示反對,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人和猴子的聯合表演是布朗克斯公園最有意思的景觀。」
大屠殺的倖存者被賣為奴
奧塔·本加的經歷不亞於精彩的流浪歷險小說。
據菲利普·弗納·布拉德福在1992年出版的《奧塔·本加——動物園裡的俾格米人》一書介紹,19世紀晚期,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也是後來所謂的剛果自由邦的統治者,命令部隊在剛果展開了一次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奧塔·本加就是這場滅絕俾格米人大屠殺的倖存者,但是他永遠地失去了妻子和兩個孩子。
後來,屠殺者將奧塔·本加賣到了一個名為「巴斯萊萊」的部落做奴隸,直到遇到來自美國南卡羅萊那州的非洲探險家、人類學家兼傳教士——30歲的塞繆爾·菲利普·弗納博士後,他的命運才悄然發生改變。弗納就是書作者布拉德福的祖父,1904年,世界博覽會的「人類學展覽」組織委託他帶回一些俾格米人和其他非洲人種到聖路易斯。於是,弗納在奴隸交易市場上買下了奧塔·本加和其他一些非洲人,答應在參加完世界博覽會後送他們回來並給他們自由。
奧塔·本加跟著弗納博士來到了白人的世界——美國。在聖路易斯,他和另外一些土著人的代表,像愛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菲律賓部落人群被安排住進了臨時建造的、與他們居住環境相似的住處和村莊。
自願到美國被送進動物園
展覽會結束後,弗納按照承諾把所有人都帶回非洲。但是奧塔·本加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他已經不再適應以前的純粹原始生活。他大部分時間和弗納呆在一起,幫助弗納收集史前古器物和罕見物種的動物標本。他們之間的友情日益增長,當弗納預備再次返回美國時,奧塔·本加竟然主動要求弗納帶他一起走,帶他到「白人的土地上」。於是,金髮碧眼的南聖路易斯人和俾格米人一起於1906年8月返回了紐約。
據布拉德福在書中的描述,他們的第一站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當時的館長赫蒙·邦珀斯不僅同意收藏弗納在非洲收集到的東西,包括一對非洲小猩猩,還同意臨時收留奧塔·本加。博物館給他提供了睡覺的地方,並允許他自由出入博物館裡的各個地方。然而沒過多久,他們發現這個非洲人很難管制。邦珀斯於是建議弗納帶他去布朗克斯動物園,當時的動物園主管威廉·霍納迪欣然接受了奧塔·本加。
奧塔·本加在度過了一段自由時光:他在動物園隨心所欲,有時候還協助動物管理員的工作。他大部分時間都呆在猴屋裡,照看弗納帶來的一隻非洲猩猩,還和一隻名為「多洪」的大猩猩相處得很好。
和普遍的想法相反,安排奧塔·本加在籠子裡演出並不是隨意而簡單的想法。布拉德福指出,其中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自從發現他喜歡在猴屋裡打發時間後,他們就慢慢鼓勵他把自己的吊床掛在一個空的籠子裡,適應了這一環境後,接下來的就是給他提供弓和箭,樹立一個靶子,鼓勵他射擊。再後來,就演變成了人們在「奧塔·本加展」第一天看到的景象。
成為參觀者玩弄嘲笑的對象
9月9日,美國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這個「類人猿」,《紐約時報》的頭條就是:「叢林人和大猩猩公用一個籠子」。幾千人蜂擁而至來觀看這一罕見的一幕。
讓黑猩猩和小矮人聯合展出所傳達的信息很清楚:非洲人被看作是人類進化史上猩猩向白人過渡的進化物種,他們低於白人。但是霍納迪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錯,他堅持說自己的唯一意圖就是舉行一個「人種展」。 他在給市長的一封信中辯解說,「將弗納博士寵愛的小非洲人展現給紐約人看並沒有給他造成任何困擾或不適。」 霍華德有色人種孤兒院的院長詹姆士·戈登提出了強烈的抗議,他說:「我們認為,我們的種族即使沒有和猩猩們一起展出就已經夠令人沮喪的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受到同為人類的待遇,發自心底的尊重。」面對強烈的抗議,霍納迪決定暫停展出。儘管不再正式展出,但是奧塔·本加仍然住在動物園,並大部分時間和他的靈長類朋友呆在猴屋裡。
而無論如何,公眾對奧塔·本加的好奇心都沒有得到滿足。9月16日,有4萬人前去布朗克斯動物園。據《紐約時報》報導,那天不管奧塔·本加走到哪,人們都跟著他,衝他「嚎叫,發出嘲弄的聲音和大聲呼喊」。報導說,「一些人上前去戳他的肋骨,也有一些故意絆他,所有的人都在笑他。」
思相心切?快樂矮人神秘自殺
直到9月末,才達成協議同意奧塔·本加住到霍華德有色人種孤兒院。隨後,他被送到位於長島的分院。1910年,戈登安排他住到林奇堡。在那裡,他掩蓋了自己的牙齒,化名為奧託·賓戈。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叢林中度過,用弓箭狩獵,收集植物和藥草。他還在一家香菸廠做臨時工。
1916年3月的一個下午,奧託·賓戈朝自己的心臟開了一槍。至今都沒有人明確知道他自殺的原因。請求將他的遺體帶回故鄉的剛果人迪賓加·瓦同意林奇堡當地一家媒體的觀點:「長期以來,這個年輕的黑人一直想念他的非洲親人,當他意識到這樣一次旅行因為缺少資源而不太可能時,他就變得異常的鬱鬱寡歡。」弗納則寫道:奧塔·本加感到自己完全被同化後,他的心受到強烈的打擊。」
100年後的今天,奧塔·本加的故事仍然被認作是種族偏見的最好例證。 重新審視歷史,布朗克斯動物園充滿悔恨。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公共事務副主席、動物園的擁有者和經營者約翰·卡爾維利說:「這是個錯誤,當你思考這件事,你就會意識到它是時間長河上的一瞬間。你得考慮事情發生的時期,試著去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他同時強調說,沒有必要為奧塔·本加豎立雕像或者紀念碑,對動物園來說,緬懷他的最好方式就是保護剛果的野生地點:「我們紀念奧塔·本加的方式就是保證他的故鄉仍然能讓當地人繼續生存下去。」
瀕臨滅絕的俾格米人
生活在非洲中部森林裡的俾格米人被稱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1.4米。經人類學家研究證實,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繼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他們不是長得畸形,而是特殊的人種——頭大腿短,長得精瘦,人人都腆著大肚子,肚臍眼凸起雞蛋大小的肉疙瘩。俾格米人發育快,八九歲時性機能就發育成熟,開始過性生活。
雖然身材矮小但體力過人,而且聽覺、視覺和嗅覺十分靈敏,如果一隻蜜蜂在距離他們10米外飛過,他們能準確地說出蜜蜂的種類和雄雌。他們自稱「森林之子」——男子擅長打獵、喜歡圍捕大象,女人在家採野果、挖樹根;喜歡鹽,愛吃白蟻。
目前,非洲大陸的中非共和國、幾內亞、喀麥隆、盧安達、剛果(布)、剛果(金)、蒲隆地、加彭、安哥拉、尚比亞等國家和地區茂密的原始森林裡都有俾格米人居住。和外界社會的不斷接觸開闊了俾格米人的眼界。現在,不少俾格米人穿上了衣服,肥皂、火柴和香菸也成為了他們的日用品。
目前,俾格米人瀕臨絕種的危險。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吃了俾格米人的性器官能增強體質和力量。2003年,剛果(金)東北部密集的森林裡就發生了令人髮指的人吃人悲劇,窮兇極惡的叛軍大肆屠殺並吃了很多無辜的俾格米人。 如今喀麥隆最大的俾格米部族是巴卡部落,也不足4萬人,其次是巴科拉部落和梅德藏部落,分別約有3700人和近1000人。
責編: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