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全國7大方言區,最後發現四川方言是最能「打」的

2020-12-14 成都十八扯

四川方言起於上古時代的古蜀語和古巴語,後來隨著巴蜀地區的歷史進程不斷變化。

四川方言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宋代的學者把四川方言與西北方言統稱為"西語"。另一個階段則是元代到現在的四川方言。元代時期隨著蒙古人和女真人兩次入侵,巴蜀地區人口劇減。於是到清康熙十年,清政府開始大規模往四川移民,這一過程整整持續了上百年,史稱湖廣填四川。

洛帶客家文化就是典型的湖廣填四川遺留下來的

現代我們常用的四川方言,就是在湖廣填四川中逐漸融合演變形成的。在這一階段的四川方言中,有一個字特別顯眼,它一個字就有三種不同的用法,它一個字就撐起了近兩百個方言詞,它一個字就組成了無數的常用方言俗語,這個字就是「打」字。

「打」字在四川方言中經常作為輔助詞使用,比如用在數詞「十」之後表示概數,相當於「來」的意思。這種用法在老成都人嘴裡還經常會聽到,例如說「最近好久都沒看到老李了,十打天都沒出門吃茶了。」;打字也會插在某些單音節形容詞重疊中間,或者跟數量結構結合,表示強調。比如「實打實」,「半打半年」、「三打三個月」等等。

「打「字除了加入上麵團隊做輔助詞使用,也經常自己帶領幾個字組成固定的方言用詞。比較常見的就是」打「字配上雙音疊字。四川方言裡面經常可以看到疊字,其中又以成都方言為最多。有時候外地人聽到成都人說疊字,還以為成都人在賣萌,其實已經罵了你千萬遍了。

「先人板板哦,哪個往老子的陽臺甩渣渣,到處都是瓜子殼殼和紙飛飛。「

「老張一做事就梭邊邊,一吃飯就壘尖尖。這種水垮垮的員工要不得。「

如果有成都人笑著對你說上面的話,千萬不要以為他是在說疊字賣萌。你一定要錄下來找懂成都話的人聽聽,說不定就是在罵你。

打堆堆

「打「字也經常有這種加疊字的用法。比如形容搖擺不定的」打擺擺「,形容聚集成堆的」打堆堆「,形容左右搖晃站不穩的」打晃晃「,形容轉圈子的」打圈圈「,此外還有打漂漂、打圈圈、打哇哇、打轉轉等很多常用詞。

「打「字在成都方言裡運用十分的廣泛,僅憑它的一己之力就撐起了近兩百個常用方言詞,可謂是」詞多勢眾「。

在方言詞裡「打「字經常表示」做「的意思。比如比喻配對的東西配錯了對的」打錯親家「,形容利用業餘時間掙外快的」打野「,形容帶頭領先的」打頭陣「等等一系列用法。

仔細研究「打「字組成的兩百多個常用方言詞裡,有兩類方向的詞語特別有意思。一類是民國時候巴蜀地區袍哥人家常用的詞,一類是和男女感情有關的常用詞。

袍哥曾是四川基層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起源於明末清初,發展於清朝末年,泛濫於民國時代。袍哥無論清水或渾水,都有一套內部使用的"切口"(即江湖黑話)。這些"切口"在廣泛使用中逐漸成為通用的語言,至今還保留在四川方言中。

例如形容幫著一方說話或者鬥毆的「打幫錘「,專指武術界的」打打行「,形容湊合過生活的」打滾龍「,形容大家湊錢吃飯,飯錢平攤的」打平夥「,朋友間簡單招待的」打素堆「等等。可以說「打「字在袍哥的切口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打「字另外一類有趣的用法就是常常和男女感情,婚喪嫁娶有關。

比如耍朋友時候經常幹的「打波兒「(接吻),形容耍朋友時候故意鬧彆扭的」打柳連柳「,舊時形容男女交朋友的」打朋友「,形容心上人的」打心錘錘「,專指單身男女的」打單身「,專指離婚的」打脫離「,還有」打錯親家「和」打幹親家「等等。可以說一個「打「字就貫穿了四川人整個婚喪嫁娶的全過程。

「打「字撐起的近兩百個方言詞裡,有些已經隨著使用習慣消失了,有些卻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中,成為了日常口語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甚至被收編成為了」普通話「的一員。

打單穿,打急抓,打驚張,打腳,打夢腳,打爛仗,打腦殼,打燃火,打甩手……這些「打「字組成的方言詞哪些還是你經常用到的呢?

相關焦點

  • 說方言,是川人最驕傲的選擇 | 四川方言
    如果你找個四川人來念「得、樂、車、社、熱」這些字,你就會驚訝地發現似乎和普通話有些微差別。這細小的差別也就是成都人聽起來比較「牙尖」的原因。 如果說抑揚頓挫的聲調為四川方言添加了詼諧幽默的效果,獨特的讀音為四川方言增添了喜劇效果,那麼四川方言中的連音絕對是最適宜的催化劑。
  • 我國方言最好聽的5大方言,上海、四川上榜,最後一個被稱接地氣
    由於地域環境不同,我國南北方的差異也十分明顯,不僅表現在氣候和環境上,也表現在不同的方言文化。我國與其它國家最與眾不同的特色,想必就是方言文化了,十裡不同音是最豐富的形容。要說我國方言最好聽的5大方言,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 四川最難聽懂的一個城市方言,與鄰近成都方言、重慶方言很大差異
    與四川各地區城市相比,除了城市之間的經濟比較,旅遊文化也有許多可比較之處,方言與方言有明顯的區別,我覺得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城市發展方面,語言也有很大的差異,這對四川來說也是一樣的,許多地方的人很難理解那個城市的方言。
  • 中國哪裡的方言罵人最狠?
    △提示:1分鐘後津門祖安出租人口吐芬芳技能滿點那麼問題也就來了,難道天津方言罵人最狠嗎?闖蕩祖安還能憑哪些方言脫穎而出呢?本文將從施法速度、持久度、殺傷力等多個維度,嚴肅研究各種方言的出招效果。這裡截取一段經典的川罵,大家不妨嘗試一下用四川人的語速念出來:你個砍腦殼的~瓜兮兮~神戳戳~哈賣批~看老子今天啷個收拾你個龜兒子~筍子炒肉~溝子給你狗日的打腫~你還跟老子兩個涮罈子~不把你娃娃打得驚叫喚~你娃娃不曉得鍋兒是鐵倒的~各位有沒有發現,四川方言在罵人時都不能用正常的標點符號來表示技能CD,得用波浪線才能表現出川罵持續輸出不喘氣的優質特點
  • 挑戰|這些四川經典方言,看看你能懂幾句
    @#¥%……&*來聽聽↓↓↓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僅僅四川就有26種地方方言(能全聽懂的簡直是人才)一言難盡啊都是四川人我卻不知道你說的啥這裡有一份四川經典的方言排名快來看看,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四川經典方言排行榜7廣安方言位置:四川盆地東北部地區方言:川黔片-成渝小片發音:聲母變異、韻母變異、有音無字、自創音節。代表地區:廣安、南充等地。
  • 我國方言最好聽的5大城市,上海、四川上榜,最後一個被稱接地氣
    由於地域環境不同,我國南北方的差異也十分明顯,不僅表現在氣候和環境上,也表現在不同的方言文化。我國與其它國家最與眾不同的特色,想必就是方言文化了,十裡不同音是最豐富的形容。要說我國方言最好聽的5大方言,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 四川首部方言網絡電影《以為是老大》上映(圖)
    這個春天,四川方言動靜不小。  3月24日,德陽一家民間劇社將老舍先生的經典話劇《茶館》改編成川話版,在德陽連演兩場,場面火爆。4月初,中華方言歌曲大賽登陸成都,招募最具特色的方言歌曲。4月28日,第一部四川方言網絡大電影《以為是老大》獨家登陸愛奇藝,引發網友關注。  幾十年前,四川方言電影《抓壯丁》曾經火爆全國。
  • 四川和福建的方言最具代表性,古代人是怎麼說方言的?
    都說四川人和福建人方言特徵明顯,經常成為被群嘲的對象,一個NL不分,一個FH不分,其實他們背後站著大半個中國,不只四川人,你認識的西南、西北,江淮地區,可能統統都有NL不分的毛病。而FH不分的鍋,可能要由閩南方言區背上了,當然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廣東、海南、甚至臺灣,都有一大群FH不分的人。大半個中國說話不利索的情況,是怎麼出現的呢?
  • 方言是世界上最響亮溫暖的聲音,那麼,四川方言有哪些打動了你?
    詩句中的"鄉音"指的就是地方的方言,或叫家鄉話。我想,無論跨過多少山河大海,穿過多少人山人海,經過多少世事滄桑、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就是自己家鄉的方言了吧。曾經的我到福建求學,剛去的時候,作為川妹子的我,即便講的是普通話,但普通話裡總能聽出四川口音來,這是在福建的四川人的評價。而當在福建待了10來年回川後,我的川音裡還能聽出福建口音來,這是在四川的福建人的評價。
  • 用四川方言玩一次飛花令,才曉得四川話有多好玩
    聽了幾句,我發現「飛花令」並不陌生,以前看央視某個詩詞節目時就有介紹過。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古人玩飛花令時對詩句格律和字詞位置都有嚴格要求,我們現代人自然沒有如此高的詩詞造詣,所以玩得都是改良版飛花令,只需要對出來的詩詞帶有指定的字詞即可。
  • 「扯把子」的四川方言近日開課了,四川話到底有多魔性?
    近日@四川發布 官微發布了這樣一則微博根據視頻信息,該門課程為成都市天府新區航空旅遊職業學院開設,視頻中老師正為學生們教授四川方言。鹽須、打嚯嗨、客西頭兒、頸行兒、丁丁貓兒...當這些熟悉的話語從外省人口中說出,既幽默又讓人開心。據悉開設方言選修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了解四川傳統文化。
  • 四川方言丨廖興友:打卦婆,噻話多
    四川佔卦人製作佔具,以竹根、紅木居多。竹根佔具的製作,首先是把竹根長度切割成30釐米左右,逢中剖開。如果遇到剖開的竹節一半是九節,另一半是八節,這種天然的「九宮八卦」佔具,在卜卦人眼中就是上等佳品。紅木「五陰六陽」佔具,則是將一塊紅木逢中剖開,通過雕刻陰陽圖形製作而成。最簡單的則是銅錢硬幣。
  • 如果四字方言算作成語,四川人各個都是成語接龍高手
    前幾個月疫情當前,全國人民都在對吃野味這件事發表評論,其中有一條評論引起了熱議。「仙人板板哦,吃啥子蝙蝠嘛!餓癆餓蝦的胎神娃娃些,天到黑就曉得吃!這下吃個鏟鏟!來四川請你們吃筍子熬肉!」這句話裡每個字都認識,但是裡面包含的四字短語卻一個都沒聽過。如果你有閒去翻看四川方言詞典,去細究這裡四字詞的出處,你會驚訝地發現。其實四川很多四字方言詞都夠資格算作成語。
  • 中國「最不像方言」的方言,全國人民都能聽懂,外國人聽了也明白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本國語言、本國文化,那對於某一個地區來說,也有著屬於自己地區的文化、歷史、語言等等,而中國地大物博,很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的方言,如果是外地人的話,是根本聽不懂的,但是有一個地區的方言,是最不像方言的方言,基本上中國人都能聽懂,並且還能說上兩句,外國來了也能聽明白是什麼意思
  • 中國哈薩克語方言研究述評
    任何民族語言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總是要分化出自己的方言的。一般地說,存在歷史比較長、分布面積廣、使用人口比較多的語言可能會有較多的方言。漢語就是最好的例證,它有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區、吳方言區、湘方言區、贛方言區、客家方言區、粵方言區、閩方言區。
  • 四川最難被聽懂的城市方言,是全國唯一至今保持古代五音色彩語言
    當下在對四川的地域城市中說,除了是城市經濟相互對比之外,旅遊文化上也是有很多可比的地方,尤其是在方言上說,則是差異非常明顯的,也是不少的人都感覺到很不同的,但在對不同的城市發展上來說,也的確是在語言上有較大的差異,這在對四川而言也是如此,往往是有不少的外地人是難以聽懂它的城市方言。
  • 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推動對四川客家語言的研究
    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推動對四川客家語言的研究 2012年09月24日 00時00分
  • 現代漢語劃分7個方言區 誰能當古漢語的「活化石」
    人們無法知道古語的真正面貌,但可以通過不同層面的研究比較,對古語做出假設。在語言學界,這叫做「構擬」,就像可以通過化石還原遠古生物一樣,語言學家們也可以通過方言「重構」已經消失的語言。2 方言 漢語大致分7區在中國版圖上,從哈爾濱到昆明,可以畫出一條長達3000米的直線。直線的以西、以北,有一片面積廣大的北方方言區。
  • 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四川方言版全國上映
    再加上熊貓寶寶、吃火鍋等四川元素的集合,讓人對四川話版本充滿期待。在貓眼平臺發起的方言定製版投票中,50萬網友參與投票,四川話定製版《熊出沒·原始時代》位列第一;川話在電影裡,也一直是笑點擔當。微博上有網友表示,「預告片太好笑了」、「四川話版的熊出沒真的太好耍了吧」。
  • 四川方言裡的「豬」
    在民國年間纂修的四川州縣地方志中,多有把「耗子」作為當地方言的記載。如《民國綿陽縣誌》載「鼠曰耗子」,《民國合江方志》載「耗子,鼠也」。其實「耗子」之名,已是全國很普遍的稱謂了,倒是「老水子」一詞,尚罕為人知。  據黃尚軍先生統計,至今都江堰、崇州、彭山、邛崍、漢源、名山、北川、巴中等地都把老鼠叫作「老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