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詐騙未遂罪!斯洛維尼亞一女子為騙取保險金而砍斷自己的左手

2021-01-12 達夫觀察

9月11日,周五,斯洛維尼亞一家法院判處一名22歲女子兩年監禁,原因是她故意用圓鋸鋸斷自己的左手,以騙取高額保險金。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地方法院表示,朱利婭· 阿德萊西克與家人達成協議,於2019年初在他們位於斯洛維尼亞首都的家中,將她的左手沿著手腕切斷,她被判處犯有保險詐騙未遂罪。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地方法院指出,在此大約一年前,阿德萊西克與五家不同的保險公司籤訂了合同。這名女子最終「騙取」了100多萬歐元的保險金賠償,其中大約一半立即支付,其餘的則按月分期付款。阿德萊西克的男友被判三年監禁,而她男友的父親則被判一年緩刑。

這對父子把阿德萊西克送到醫院,說她在鋸樹枝時受傷了。當局表示,他們將她的斷手扔了,而不是將其一起送往醫院,以確保這一殘疾是永久性的,但斯洛維尼亞警察找到了它,並重新接上了它。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地方法院的檢察官透露,在事件發生的幾天前,阿德萊西克的男友曾在網際網路上搜索有關假手如何工作的信息,他們聲稱這是另一個證據,證明他們是為騙取保險金而故意砍斷她的左手的。

在庭審中,這名女子聲稱自己無罪,說她絕不會故意砍斷自己的手。阿德萊西克告訴法庭:「我不可能故意砍斷自己的左手,沒有人想變成殘廢,我的青春被毀了,我20歲時失去了手,只有我知道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保險詐騙未遂罪!斯洛維尼亞一女子為騙取保險金而砍斷自己的左手。這一案件在斯洛維尼亞引起了公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法官馬爾傑塔·德沃尼克表示:「我們相信判決是公平和適當的。」

相關焦點

  • 22歲美女為騙取800多萬保險金,鋸斷自己的左手,被判刑兩年
    據英國《鏡報》2020年9月12日報導,2019年初,斯洛維尼亞22歲的朱莉婭·阿德萊斯克(Julija Adlesic)和30歲男友塞巴斯蒂安·阿布拉姆(Sebastien Abramov)為騙取925,000英鎊(約合人民幣808萬)保險金,在家用圓鋸切斷自己的左手。
  • 22歲斯洛維尼亞女子用鋸子鋸斷左手,只為騙800萬保險金
    據報導,斯洛維尼亞一22歲女子不惜鋸掉自己左手只為騙保險金。2019年年初,斯洛維尼亞一22歲女子茱莉亞的男友跟茱莉亞在家中商量如何騙取100萬歐元的保險金,絞盡腦汁後,男友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讓茱莉亞將自己的手鋸斷。
  • 斯洛維尼亞22歲美女讓男友砍下左手,欲騙8百萬保險金,最終入獄
    據《太陽報》當地時間9月12日消息,一位名為朱莉婭·阿德萊奇(Julija Adlei)的22歲斯洛維尼亞女子,於當地時間11日出現在盧布爾雅那(Ljubljana)地方法院外,金髮飄飄的她看上去非常漂亮,非常符合人們對東歐美女的想像,只可惜她不得不站在審判席上,接受法律的制裁。
  • 「航班延誤」索賠保險金:是否為詐騙犯罪
    據警方介紹,李某利用其親友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飛機延誤險,涉嫌在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時,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險對象,騙取保險公司保險金,客觀上存在刑法評價中的詐騙行為,同時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
  • 「時評」買航空延誤險獲取保險理賠金是否屬於保險詐騙?
    (本文為郎中劉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最近出了新聞,女子涉嫌詐騙被抓,買航班延誤險900次獲賠近300萬 ,引起各路吃瓜群眾吃瓜,是否這一次屬於保險詐騙?保險詐騙和其他的詐騙又有什麼區別?>(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 「航班延誤」索賠保險金:是否為詐騙犯罪
    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開始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根據新聞報導,目前公安機關以李某涉嫌保險詐騙罪進行立案偵查。據警方介紹,李某利用其親友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飛機延誤險,涉嫌在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時,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險對象,騙取保險公司保險金,客觀上存在刑法評價中的詐騙行為,同時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
  • 【投票】女子購買航班延誤險獲賠300餘萬,你認為該女子構成犯罪不?[@裸嘢李 轉]
    這是指在人身保險中,為騙取保險金,製造賠償條件,故意採用不法手段,造成被保險人的傷亡或疾病。行為人具備上述五種行為方式之一,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構成保險詐騙罪。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10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3.犯罪主體為個人和單位,具體指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
  • 斯洛維尼亞女子故意鋸斷左手,男友是同謀……
    一名22歲的斯洛維尼亞女子近日被當地法院判處2年有期徒刑,罪名是故意用電鋸將自己的手鋸斷,並提出欺詐性的保險索賠。她的男友也是出謀劃策的人,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法新社12日援引斯洛維尼亞通訊社的報導稱,名叫茱莉亞·阿德萊西奇的女子同意了男友的計劃,在他們的家中將自己的左手手腕以下部分切斷,並在被送往醫院後謊稱自己是在修剪樹枝時「不慎」將手鋸斷。事發之前,阿德萊西奇分別與5家保險公司籤了合同,她希望通過「意外殘疾」獲得每月3000歐元、總計38萬歐元的保險賠償。報導稱,斯洛維尼亞人的月平均收入約為1000歐元。
  • 斯洛維尼亞女子手斷了,索賠八百萬,調查發現她之前買了5份保單
    綜合外媒9月12日報導,尼亞一名女子稱自己在鋸樹枝時,不小心鋸斷了自己的左手,由此向保險公司索賠百萬歐元(超過人民幣800萬元)。但保險公司經過調查後發現,這是一場精心偽造的騙保事件,她也因此被判刑兩年。
  • 驚詫:女子何以能偽造虛假航班延誤材料騙取300多萬?
    關於社會關注的「南京警方破獲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騙保300多萬元」一案,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微信公眾號昨日發布《警情通報》稱:2015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騙取巨額保險金。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賺三百萬 律師:騙取他人身份購保理賠違法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女子利用航班延誤賺三百萬,律師:騙取他人身份購保理賠違法民警對嫌疑人李某進行訊問。「航班延誤,發家致富。」有網友對南京鼓樓警方提出質疑稱,延誤、理賠,不都是保險公司自己定的規則嗎?法無禁止即可為。李某的機票和保險都是實名制買的,航班延誤又不是李某造成的,買票退票是她的自由。她「合理」地利用了漏洞,不應算是違法。但也有網友認為,航空延誤險不應是彩票,李某的前述行為背離了航空延誤險設立的初衷。
  • 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300多萬被抓,是保險公司玩不起還是觸犯法律
    近日南京警方抓獲一名女子,目前,該女子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該女子靠自己綜合天氣以及航班以往延誤率進行推算,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理賠獲利300多萬元。網上兩種聲音比較大:一種是該女子並不是真實出行,是以獲得保險理賠為目的惡意行為,已經觸犯法律;一種是該女子只是利用規則漏洞薅羊毛,並未虛構和故意製造航班延誤,是保險公司自己有漏洞玩不起。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險漏洞獲利近300萬元,到底算不算犯罪?
    而且最重要的是,制裁騙保、詐保行為,目的不僅僅是減少或挽回保險公司的損失,而是維護保險秩序,防止保險事業被損害。從違法性和有責性來說,李某涉嫌構成詐騙犯罪。該教授表示,保險公司是集所有投保人的資金,去救濟個案中投保人的損失,所以保險金並不都是保險公司自己的。
  • 乘坐列車需交「保險金」取票?臨近春運,謹防「詐騙」
    三湘都市報1月7日訊(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李蜜 實習生 龔正偉)乘車取不到票,繳納保險金存身份證就可成功取票?聽起來就很假,但就是有人因此被騙。今天,記者從常德石門公安獲悉,該局受理了一起詐騙案件,嫌疑人以「列車晚點取不到票,幫忙取票需交保險金」為由進行詐騙。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獲賠300多萬,從保險角度分析算不算詐騙?
    我們先來看一下媒體報導的情況:近日,南京警方抓獲一名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經查,李某自2015年,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飛機延誤,累計騙取保險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目前,她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 隱瞞病情到澳門投保獲取保險金該如何處理
    問題四:內地公民與澳門保險公司建立的保險關係屬於一種什麼樣的法律關係?對形式合法實為詐騙的保險行為應如何認定行為性質?  趙國強:保險詐騙罪是侵犯了雙重客體,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保險關係和財產關係。本人認為,從我國刑法分則的排列來看,既然立法者將保險詐騙罪列在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那就表明立法者更注重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係這一客體。
  • 女子使用不同身份購票 騙取延誤險理賠近300萬元
    (原標題:遇900次航班延誤 獲賠近300萬元 原來這名女子通過購票虛構行程騙取理賠金)民警對嫌疑人李某進行訊問。使用不同身份證號多次理賠4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鼓樓派出所接到某保險公司負責人陳先生的報警,稱在機票延誤險賠付時,發現以李某為首的多人,使用不同護照號身份證號,多次進行理賠。陳先生懷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險詐騙。
  • 女子買延誤險獲賠300萬 保險公司該不該願賭服輸?
    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開始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警方介紹,李某利用其親友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飛機延誤險,涉嫌在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時,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險對象,騙取保險公司保險金,客觀上存在刑法評價中的詐騙行為,同時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
  • 女子買航班延誤險賺300萬涉罪被抓反轉,因這行為涉罪!
    最新進展:6月12日下午,南京警方通報了「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騙保300多萬元」案件的相關情況,通報指出,犯罪嫌疑人「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並直接定義其「騙取巨額保險金」。同樣的規則,保險公司可以賺錢,為什麼消費者就不能賺錢?消費者賺錢了,最多可以理解為保險公司的投保規則、保險條款有漏洞。如果確實有這種漏洞,作為一個市場主體,保險公司應當做的是去提高自己的風控機制,完善保險的投保規則,完善合同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