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華人歷史文化

2021-01-09 騰訊網

印度尼西亞華人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上,人口的大規模遷徙時有發生,我們耳熟能詳的有闖關東、走西口等等。但對於閩粵一帶的中國人來說,他們的祖輩更為熟悉的人口遷徙叫做「下南洋」。「下南洋」這場跨越了幾個世紀的人口大遷徙,造就了海外華人這一特殊群體。而華人這也正是我們此篇推文的介紹對象。

《小娘惹》劇照

何謂華人?

提起華人這個詞,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華人這個稱呼所指代的群體的範圍。華人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而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所以其內涵受到很大爭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僑辦的定義:「華僑」是指移居海外,但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而「華人」是指已加入外國國籍的原中國公民及其後裔。

在建國初期,由於歷史原因,確實有很多移居到印尼的華人,仍然保留著中國國國籍。為此,1955年周總理在參加萬隆會議期間,中國和印尼籤訂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以期解決印尼華人國籍問題。印度尼西亞華人(Tionghoa-Indonesia)指居住或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的華人,他們沒有中國國籍。據資料顯示,印尼華人源自於數百年來中國南方的移民,多移民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南方省份。

漂洋過海

根據歷史記載,早在2200年前的漢代,中國同印度尼西亞就有了商業接觸。唐朝時期就有大量的中國商船往來於廣州與蘇門答臘、爪哇等地。由於經商需要,留在當地的中國人在當地時代繁衍,成為了最初的華人。

一直到15世紀,兩國之間的往來雖然一直不曾間斷,但中國人大量移居印度尼西亞乃至東南亞要在15世紀以後。中國近代歷史上有三次向東南亞的移民潮。第一次可以追溯到15世紀,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第二次是鴉片戰爭前後,第三次是二十世紀前半葉。前兩次進入印度尼西亞的移民通過聯姻或逐漸被同化後,被稱作峇峇、娘惹。而最後一次的移民因為還保留著中華文化,被稱作新客。

華人東南亞遷徙示意圖

「落地生根」

移居到印尼的華人,大多選擇在印尼「落地生根」,世代繁衍,並逐漸融入了當地社會, 並對當地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對當地社會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遷徙到東南亞的華人,雖多為生活所迫,但客觀上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方式,促進了印尼群島的開發。

鄭和下西洋

據印度尼西亞統計局2012年統計,印尼有240多萬公民為華人,佔總人口的1.2%,但由於統計口徑問題,以及華人自我認同的原因,很多人對這個數據持疑。據曹雲華2013年所著的《印度尼西亞客家人的社會變遷》中記載:印尼華人社會內部普遍認為,印尼華人約有2000萬,佔印尼總人口8%-10%。所以,印尼華人總數也是爭議性問題。

在地理分布上,約五分之一的印尼華人居住在首都雅加達,位於爪哇島。但島上的其他省份如萬丹,西爪哇、中爪哇、日惹和東爪哇,印尼華人人口佔近一半。其它島嶼也有華人的分布,比如加裡曼丹島的坤甸、山口洋等城市。

慶祝元宵節的山口洋市街頭

慶祝新春的印尼華人

印尼華人對當地的貢獻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於華人當中閩南籍居多,再加上他們多是小零售商,與印尼人民交往密切。華人的日常生活和商業經營,同當地人產生了語言的接觸,這些語言的接觸甚至豐富印尼語的詞彙。借詞就是語言接觸最明顯的成果之一。據北京大學印尼語教授孔志遠先生的統計,印尼語中漢語的借詞達1000多個,其中900多個都是閩南語借詞。這些借詞的詞類約80%都是日常生活中具體物品的名稱,如蔬菜、水果、食品、日用品、節會、親屬稱謂、數量詞、人物名稱、建築場所等。此外,華人的遷入,對印尼的飲食也產生重要影響。很多閩粵菜融合當地特色,創造了新的美食,成為了當地的飲食特色。

華人住宅

華人商鋪

在語言的使用上,大多數的印度尼西亞華人的母語都不是現代標準漢語,因為他們的祖先都是中國南方人,而他們主要使用的是閩南語(福建話)、客家話、潮汕話、粵語。由於歷史原因,華語教育在印尼存在嚴重斷層,會講漢語的多為老年華人,但隨著印尼對華關係的友好,這一情況正在改觀。

在宗教信仰方面,80%的印度尼西亞華人信仰佛教或基督宗教, 由於複雜的歷史因素,印度尼西亞華人比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人更傾向於信仰基督宗教。由於儒家思想在印尼被當成孔教,所以也有一部分華人的宗教信仰為孔教。

唐·義淨金身像

亞齊發現的元明時期的瓷器

在建築風格上,印度尼西亞各地存在各種形式的中國建築,印尼的中國建築混合了印尼馬來文化和歐洲(荷蘭)文化的樣式,出現了許多融合風格的建築。中國廟宇則保留了較為濃厚的中國傳統的風格。

三寶壟的鄭和廟

受中國影響的皮影戲

在節日上,在蘇哈託獨裁時期結束後,印尼逐漸放開對華人和華人文化的限制。中國春節被設定為印尼法定節假日,全國放假一天。除春節外,中秋節和元宵節也是印尼華人極為重視的節日,比如加裡曼丹的山口洋市,華人人口超過當地總人口的60%,元宵節的慶祝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在爪哇島的日惹市,每年中秋節在馬裡奧菠蘿街都會舉行重要的慶祝活動;需要指出的是,印尼華人的慶祝方式已經融和了當地特色。比如慶祝語言多用印尼語或當地方言,但文化內涵上仍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Tahu Goreng 炸豆腐

Cap Cai 雜菜

在文學藝術上,19世紀下半葉,華人華僑開始創辦報刊和出版社,這其中有很多華僑翻譯改寫中國古典和通俗小說,這其中不乏一些翻譯者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華人華僑的文學藝術創作,把印尼文學從虛幻的宮廷神話中拉回到印尼社會的現實生活中,客觀上對印尼文學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印度尼西亞民族解放鬥爭中,華人創辦報刊和雜誌,對印度尼西亞語在印尼的普及和發展,都曾起到過重要的作用。

《明朝故事選集》印尼語

印尼語版《三國演義》

但由於荷蘭殖民者在印尼長達三百多年的政治壓迫、經濟掠奪以及「分而治之」的統治政策,造成華人和土著之間產生了一些複雜的隔閡和矛盾,並影響至今。但中國同印尼之間的友好情義淵源流長、根深蒂固,是任何力量也改變不了的;而華人華僑也必將是中印尼友好往來的紐帶。

END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印尼語系

編輯:蔣雨琳

審核:姜紀光

指導:王輝

相關焦點

  • 印度尼西亞的華人發展史,一部華人既被利用又被限制的血淚史
    我們可能容易聯想到那是一個赤道橫貫、島嶼星羅棋布的國家,那裡有原始的熱帶雨林和粗獷的原住民文化,但是我們可能不會想到它是除中國外世界上華人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作為一個有著多元民族文化與複雜歷史的國家,它就像一片波濤洶湧的海洋,時常在歷史上因其多元性而掀起一陣陣文化與政治的巨浪。
  •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印尼華人又有怎樣的歷史?
    所以,印度尼西亞以巨大優勢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與此同時,印尼還是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估算,目前為止在印度尼西亞居住的華人華僑總數有近1000萬之巨,佔據了印尼總人口的5%。不過,這其中大部分都不再擁有中國國籍,其中90%以上的人已經加入了印尼籍。
  • 印度尼西亞古代歷史文化
    印度尼西亞古代歷史文化 中國擁有五千年文明,而在中國之外,同樣有著無數擁有獨特文明的國家和地區。印度尼西亞就是其中之一。印度尼西亞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起源地之一。100萬年以前,原始人類已經在印度尼西亞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後代。
  •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概況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概況   目前印尼華僑華人總數有近1000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印尼籍,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
  • 淺談印度尼西亞建築風格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號稱千島之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信仰多種宗教,其建築風格受中國文化、宗教信仰影響深遠。木結構房屋、門面排房、宗教建築、園林景觀等都體現中國文化的印跡.清真寺一樓刻有碑銘,碑文分別用印尼文、華文、英文鐫刻於花崗巖上,碑文歌頌鄭和在28年間七次下西洋親善萬國、傳播伊斯蘭教、開展中外文化經貿交流,鄭和清真寺,奇特處在於三教合一,融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於一體,它不僅是印尼華人信奉伊斯蘭教的啟蒙聖地,也是印尼華族與其他族群交流、溝通並促進相互了解的橋梁,它將成為印度尼西亞各民族融為一體的象徵,促進了中印尼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 關於印度尼西亞的文化
    關於印度尼西亞的文化由於本土的原生性,以及在不同的時期受到外來文化一波一波的影響,印度尼西亞的文化呈現出一個多元化的特點。14世紀,爪哇出現了印度尼西亞歷史上第二個強大的帝國——滿者伯夷(麻喏巴歇),其疆域擴大到整個印度尼西亞,成為14世紀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從15世紀開始,歐洲一些國家開始侵入印度尼西亞。1512年,葡萄牙人首先以武力侵佔了盛產香料的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1596年6月,荷蘭人組織的第一支殖民先遣隊首次闖入印度尼西亞。
  • 雅加達風情萬種,流連忘返,印度尼西亞文化的縮影
    雅加達雅加達是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早在14世紀,雅加達就以出口辣椒、香料吸引了許多中國、阿拉伯的商人,其時人稱「巽他噶喇吧」,意思是「椰子密林的世界」,相傳,華人初到這裡,言語不通,問及當地地名,居民以為指椰子,告以「加拉巴」。因此,華人稱此地為「加拉巴」或「 椰城」。16世紀,加拉巴被萬丹王國佔領,改名「查雅加達」,意思是「光榮的堡壘」、「勝利的城市」,雅加達一名由此演變而來。
  • 古代中國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的貨幣文化交流
    印度尼西亞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印度尼西亞一直流通中國的古錢。上個世紀,在爪哇、峇里島均發現了大量的中國銅錢,主要以北宋錢為多,同時還有少量當地鑄造的銅錢。這說明在古代印度尼西亞地區主要流通中國銅錢,本地錢兼用。
  • 印度尼西亞(東南亞國家之九)
    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8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齊及之後的滿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馬魯古群島的貿易。
  • 峇里島聖地——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Indonesia)。雅加達是印尼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現有人口10,187,595(截至2011年11月),而周圍的大雅加達地區居住超過3000萬人,是世界第二大都市圈。人口: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2億(2019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
  • 【咖啡文化】印度尼西亞的咖啡發展歷史
    從傳統咖啡到特種濃咖啡咖啡作為經濟作物而被印度尼西亞認知已經300多年了,與喝咖啡的習慣一樣歷經了漫長的時期。         印度尼西亞咖啡文化與在東協的許多國家沒有差異,都是由根深蒂固的當地咖啡與來自美國的濃咖啡飲用方式相結合,印度尼西亞著名的咖啡業務諮詢公司了解到印尼人喝咖啡的來由和潮流,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①黑咖啡時期    可以說,從過去到現在的長時間裡印度尼西亞人都堅持飲用黑咖啡的習慣,黑咖啡在早於濃咖啡之前便被印尼人所認識
  • 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東南亞華人的服飾與飲食文化
    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確實,華人無處不在!華人走到哪裡,就把中華服飾與飲食文化帶到哪裡。最近播出的新版《小娘惹》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具有自身獨特魅力的娘惹文化也讓觀眾大飽眼福。在歷史上,娘惹是由明代移居南洋的華人和當地馬來人所生的後裔形成的族群,在服飾和飲食方面既保留了一份中國傳統的味道,又經歷了時間洗禮,融匯了地域特色。
  •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12月11日上午,暨南大學「益海嘉裡文化展覽館」揭牌暨「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儀式在石牌校區圖書館六樓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簡稱世華館)舉行。益海嘉裡集團捐資3000萬成立暨南大學「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建設基金」。
  • 大愛全紀錄:印度尼西亞篇之烙印
    距離臺灣不遠的印度尼西亞,境內有著三百多種民族,族群多元,但因人口眾多又分布不均,政府在強制遷徙的過程中,族群間常因為爭取資源問題,而產生隔閡,甚至是爆發衝突。世界第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約有百分之三的華人,長期面對排華勢力及偏見,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歷史宿怨,就是1998年的印度尼西亞排華暴動。
  • 大馬、印尼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係比較
    1965年「9·30事件」後,印度尼西亞政府強行關閉或接管所有華僑學校,關閉所有華文報刊,取締大部分華僑社團,禁止使用中文和舉行華人民俗慶典,並要求華人改用印度尼西亞名字,皈依伊斯蘭教,中華文化在印度尼西亞幾乎銷聲匿跡。馬來西亞政府雖然也限制華文教育,要求教育馬來化,但仍繼續資助華文小學和改制的華文中學,允許華文獨立中學存在,並同意華人社會建立大專院校。
  •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參加大伯公遊行 慶祝元宵節
    近千名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參加了2月28日在雅加達唐人街附近舉行的大伯公遊行,慶祝中國傳統元宵節的到來。    2月28日一大早,來自雅加達、勿加泗、芝拉扎和丹格朗地區的華人團體便紛紛抬著各自裝飾的大伯公轎子在雅加達唐人街附近集合。大伯公是東南亞地區華人敬仰的神,類似於中國的土地神。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其中峇里島為印尼最著名的世界旅遊勝地。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大約17500個島嶼組成,其中9000個島嶼有人類居住,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 了解一個國家,首先得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印度尼西亞的亞齊
    了解一個國家,首先得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印度尼西亞的亞齊。如果我們談論印度尼西亞的旅遊景點,我們肯定會有許多旅遊景點。我們知道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擁有許多有趣旅遊目的地的國家。亞齊是一個有趣的旅遊目的地。亞齊有很多旅遊景點,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有趣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此外,我們可以在麥加市找到各種類型的旅遊目的地。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亞齊市的旅遊潛力。然而,基本上位於蘇門答臘島北端的省確實節省了許多驚人的旅遊潛力。這次我們將討論我們在亞齊可以做的一類旅遊活動。
  • 印度尼西亞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通稱印度尼西亞
  • 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啦
    12月11日上午「益海嘉裡文化展覽館」揭牌暨「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儀式舉行益海嘉裡集團捐資3000萬成立暨南大學「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建設基金」展覽館力圖「活化」華僑華人歷史文獻,講述好華僑華人與中國、華僑華人與世界的故事,推廣僑文化,希望以僑為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