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出新書,憶往昔「94紅磡」給中國搖滾帶來的重大意義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直播鏡頭裡的攝影師高原似乎還保留著一絲拘謹。因為疫情的緣故,幾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將新書發布會改成了當下火爆的「主播帶貨」形式。今晚,高原與老友前魔巖唱片的牛佳偉在書店為自己的新書《紅磡1994》做一場直播活動,她面前沒有觀眾,只有兩臺手機和負責直播的工作人員。

作者:陳夢溪


竇唯樂隊演出前的排練。唐朝樂隊和何勇樂隊一起,竇唯樂隊和張楚樂隊一起,每組有三個小時排練時間 左至右:胡小海、竇唯、周鳳嶺

直播間的在線觀眾多了起來,很快破萬,與老朋友的閒聊中高原也放鬆下來。但她多數時間都比較沉默,可以看出,她並不習慣於用語言表達自我。20世紀90年代開始拍攝搖滾音樂圈,高原的作品參與定義了90年代諸多經典音樂專輯的視覺效果,也為這一時期大陸搖滾和流行音樂發展幾乎所有裡程碑式的人物和事件都留下了珍貴的記錄。

「我大概是在9月份的時候,得知要和樂隊一起去香港的,賈敏恕通知我,說去拍攝他們的演出。我那時候已經給魔巖唱片拍過幾次演出現場了,所以接到通知時,並沒有多想,這會是一場什麼樣的演出。」高原在書中寫道,1994年秋天在去這場演出之前,自己在籤約的公司做攝影師沒兩年,雖然也拍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演出,但這麼大規模和重要的演唱會還是頭一回。懷著期待的高原那時還不知道這次經歷會帶來什麼,更不知道它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對中國搖滾樂的意義。

 

《紅磡1994》
高原 攝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1994年12月17日晚上8點,竇唯、張楚、何勇以及作為嘉賓演出的唐朝樂隊抵達香港,他們在紅磡體育館表演了一場名為「搖滾中國樂勢力」的演唱會,這一演唱會被認為是中國搖滾樂黃金時代的旗幟,也是時至今日中國搖滾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演唱會之一。演唱會前,何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戲謔地評價道,香港只有娛樂,沒有音樂。那場猶如踢館的演出,在輿論的驅動下,把這些年輕的音樂人推上了風口浪尖。在那天的演出上,高原記錄了異常平靜的竇唯、一貫憂鬱的張楚,以及一個極其氣憤的何勇。這場演出距今已有四分之一個世紀,但是它所留下的烙印以及對之後樂隊所產生的影響尚在。正如汪峰所說,這場演唱會對幾代搖滾音樂人都有著特殊的意義:「無論是張楚的詩意、高冷與真摯,竇唯的神秘與孤獨的力量,還是何勇驚天地泣鬼神的決絕反叛,抑或是唐朝樂隊的高貴與震撼,都是中國大陸文化對於港臺地區文化的一種衝擊!這種衝擊回頭看是那麼及時也是那麼有必要。」

何勇樂隊在演出,穿著「短褲」的鄧謳歌差點被攔在場外。左至右:鄧謳歌(吉他手)、何勇(主唱/吉他手)、歐洋(貝斯手)

「13號中午,大家分別從家中奔赴當時北京機場唯一的航站樓。陸陸續續早到的人們把行李堆在一起,然後就坐在一旁聊天。貝斯手和鼓手們都很少說話,好像他們選擇的樂器都和自己的性格有關一樣。鄧謳歌比較亢奮,他年輕時好像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大夥紛紛抵達機場,加入聊天,一旁的旅客不停地注視著這群人。」高原在書中寫道,當時除了唐朝樂隊和竇唯,誰都沒有出去演出過,故而大家都是去見「大場面」的,樂手們也都很年輕,比如年紀最小的鄧謳歌和王瀾當時剛滿二十歲。

那時候即便是紅遍全國的搖滾明星也沒有如今偶像的架勢,一幫人自己拎著行李、樂器和設備,沒有助理圍繞,沒有粉絲接機,工作人員給他們安排的行程卻是滿滿當當。香港的一切都令這群年輕人感到新奇和興奮,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識了港臺娛樂媒體的陣仗,從彩排開始,到演唱會結束的慶功派對,永遠有數個話筒懟到面前,數不清的攝影、攝像機像長槍短炮一樣壓來:「當樂隊成員們走進酒店宴會廳的時候,他們身後還跟著一群媒體記者。在這場演出後,竇唯變成了焦點人物,媒體不停地拍攝,拋出出乎意料的問題。那是我們第一次見識娛樂媒體,第一次見識這種無形的喧囂和紛擾。」演出前,大家在專門的排練室排練,錄音室裡有專業齊全的設備,這在今天看來不值一提,但當時大家在北京都只能在家裡排練。

「現在搖滾樂的繁榮不可能是平地起來的,都是那個時候那幫人鋪墊過來,一點點走到今天的。」在直播結束後的閒聊中,高原告訴筆者,如今的年輕人雖然接觸的搖滾樂類型已經與90年代初有很大不同,但中國搖滾樂的脈絡一直延續,並沒有中斷。

那時很多音樂人都喜歡穿皮衣和牛仔褲,這是一種個性的標識。左至右:歐洋(時任何勇樂隊的貝斯手) 王瀾(時任竇唯樂隊的鼓手)

雖然行程緊鑼密鼓,樂手們還是擠出了時間去逛香港,主要去了那些知名的唱片店和樂器行,自然也少不了購物。不過那時大家都沒什麼錢,高原回憶:「香港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街道仄仄,店鋪排列地很緊湊,行人行色匆匆,人和人之間沒有任何交流,和當時的北京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城市氣息。」高原是攝影師,所以去買了不少高感光度的膠捲。如今的攝影從技術到審美已經和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高原卻還執著於傳統的攝影方式。「現在各種修圖軟體都很流行,但我還是喜歡膠片的質感。暗房並不能把手拉長,也不能把腿變細,但暗房有修圖軟體沒有的東西。」高原告訴筆者,為了《紅磡1994》的出版,她甚至將許多原版彩色照片調成黑白印刷出來,以便保持視覺上的統一,在筆者看來,這種處理確實讓這本珍藏畫冊有種歲月流逝的味道,「我其實挺牴觸修圖軟體,尤其是把人物美化得毫無瑕疵那種,當然可能因為客戶要求,現在攝影師大都養成了這個習慣。」

高原聊起演唱會中的一個小插曲:演出開始前,鄧謳歌去買了一條「短褲」,因為太短了,準備上臺的時候被攔住,工作人員說,之前從來沒有穿「短褲」上臺的歌手,必須得穿演出服。一番爭執後,工作人員最終還是允許他上臺表演,這次「破例」也讓著名的紅磡留下了難得的一幕。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4

相關焦點

  • 高原與「94紅磡」
    今晚,高原與老友前魔巖唱片的牛佳偉在書店為自己的新書《紅磡1994》做一場直播活動,她面前沒有觀眾,只有兩臺手機和負責直播的工作人員。 高原在書中寫道,1994年秋天在去這場演出之前,自己在籤約的公司做攝影師沒兩年,雖然也拍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演出,但這麼大規模和重要的演唱會還是頭一回。懷著期待的高原那時還不知道這次經歷會帶來什麼,更不知道它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對中國搖滾樂的意義。
  • 高原出版「94紅磡演唱會」攝影集,百餘張照片首次公開
    新京報訊(記者 田偲妮)12月17日,由攝影師高原編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紅磡1994:「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25周年》攝影集在朗園良閱空間宣布開啟新書預售,該書用攝影作品及高原親歷回憶的文字還原了25年前竇唯、何勇、張楚及唐朝樂隊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表演的搖滾演唱會的臺前幕後
  • 中國搖滾的青春期,結束在1994年的紅磡
    參與』94紅磡演出的歌手們拉著自己的行李、樂器和設備到火車站轉車。高原表示,這是整個』94紅磡系列影像裡她最診視的一張照片。1994年紅磡」「中國搖滾在那一夜非常輝煌,但也輝煌了那一夜」的評論充滿遺憾的情緒。
  • 父輩們的狂野與熱血——94年紅磡搖滾的輝煌
    有人曾說過94年是神奇的一年94年有一部電影叫《活著》另一部電影叫《霸王別姬》94年有一場球賽甲A聯賽開始職業化94年有一場演唱會叫搖滾中國樂勢力何勇一句句的吶喊仿佛痛訴出所有青年人的痛苦與迷茫。「吃了麼您內?」又表達著搖滾青年對待生活的端正態度。唐朝樂隊開場的單純重金屬搖滾伴奏向自己心中的搖滾致敬、向世人展現純粹的音樂也能調動人心!
  • 高原:我目睹了北京搖滾樂從無到有,94年紅磡演出是一代人懷念的夢
    高原在為新書做直播那時,由於我所拍攝的照片底片大多需要上交公司,所以很多照片在拍攝過後再也不見。回家以後,我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底片收好,放進防酸底片袋中,貼上標籤:「1994,紅磡」。演出的消息是在1994年夏天確定的。
  • 我讀「紅磡1994被神化了」
    在上海書展上見到高原,聽她聊《紅磡1994》。1994年12月17日晚上8時,竇唯、張楚、何勇以及作為嘉賓演出的唐朝樂隊,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表演了一場名為「搖滾中國樂勢力」的演唱會,這一演唱會被認為是中國搖滾樂黃金時代的旗幟,也是時至今日中國搖滾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演唱會之一。
  • 94紅磡演唱會,冬天裡的一把「虛」火
    如果崔健是最早為中國搖滾注入人文思考和現實批判的歌者,那麼唐朝是最早將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融入中國搖滾的樂隊。1994年12月,竇唯、何勇、唐朝樂隊等站在了香港紅磡體育館的舞臺上,這就是後來被神化的「紅磡演唱會」。在魔巖文化前負責人張培仁的回憶裡,唐朝樂隊的風格在當時非常前衛,深刻且犀利,與當時的流行音樂背道而馳,公司選擇透過唐朝來擴大新音樂的邊疆。
  • 竇唯、張楚、何勇和唐朝樂隊在香港紅磡
    在紅磡的現場,我拍到的是一個來自北京的朋克男孩,一個人對於年輕的真實呈現。我很懷念這種真實。」 那是搖滾樂剛剛浮出水面的一段日子,一些樂隊開始被人熟知,似乎每一個聲音都能在那個歲月中得到回應。」高原說,「在為攝影集《紅磡1994》整理這些照片時,我仍舊能夠想起一些場景、一些聲音,一些理想主義者,他們在一個極為邊緣且特殊的環境中一路走來。
  • 魔巖三傑|重溫94年紅磡:中國搖滾樂的一場春秋大夢
    上世紀80年代末,從崔健在舞臺上吼唱了一首《一無所有》開始,中國搖滾拉開了序幕,改革開放為中國注入了新鮮的西方文化,搖滾的形成就是中西方思想碰撞的結果,純粹而有力量,一批年輕的搖滾人嶄露頭角,血氣方剛,那時的中國搖滾,正在迎接屬於它的最好的時代。
  • 周末看展|高原用照片重現無可複製的中國搖滾「黃金十年」
    ——高原「我們趕上了與世界交流的機會,而且搖滾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歐洋和鄧謳歌是在一個大院裡長大的,早年都是霹靂男孩,後來轉入搖滾。▲1999年,廖凡為由高原原創設計的項鍊做模特。▲面孔樂隊1996年解散,1997年為了錄製《再見張炬》重聚。他們用三天時間創作並錄製了一首《習慣》。照片中是面孔樂隊的陳輝在錄製現場。
  • 1994紅磡「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為何一直被神話?
    每每提到中國搖滾樂史上的大事件,有一場演唱會總是神一般的存在,那就是1994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的「搖滾中國樂勢力」 演唱會。這場演唱會,歷年來在搖滾樂迷心中似乎是無可逾越的巔峰。不得不承認,這些歌都是比較經典的搖滾作品,當時現場也確實可以用「火爆」二字來形容;這場演唱會從時代意義來講,也堪稱一座豐碑。但是,你發現沒有,網上所有關於這場演唱會的資料介紹,以及大家津津樂道的,其實都是千篇一律的描述,有些東西一看還顯得誇張。對於這場如此有時代意義的演唱會,卻缺乏立體、全面而客觀的描述,留下的音像資料也比較粗糙。
  • 薦書|《紅磡1994》:收藏了那個年代的記憶
    《紅磡1994》高原 著高原說「每一次現場都是不可複製的永恆,重要的是,我在現場」。25年後的今天,高原精心挑選出百餘幅從未面世的紅磡演唱會照片,集結成冊,再輔以真實、直白的手寫文字,讓一段屬於搖滾迷、音樂圈的神話成為可以觸摸、翻閱、珍藏的經典。
  • 從香港紅磡到迷笛,孤獨的張楚回來了
    20年相伴的樂迷通過彈幕發電,創造了一場屬於搖滾熱愛者的獨家記憶,在線觀眾人數450w+。有網友評論說:「中國搖滾的那個巔峰又回來了!」也許這是因為,演出嘉賓名單裡,出現了一位消失在公眾視線多年的「搖滾詩人」——張楚。紅磡一夜去年年底,竇唯的前妻高原出版了一本《紅磡1994》攝影集。
  • 問搖滾:我們是不是早該忘掉1994年香港紅磡體育場那場盛宴
    1986年「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會」的紀念專輯中收錄了崔健的《一無所有》,標誌著中國搖滾樂的正式誕生,1989年崔健推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這是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搖滾樂專輯,也逐漸成就了崔健這位中國「搖滾教父」。
  • 雪小禪作品珍藏版「四時長憶」系列新書發布 詮釋中國式生活美學
    新書在深圳書城寶安城發布。此次發布會由西安泊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雪小禪深圳讀書會以及出版、文化、婦女各界人士出席了此次新書發布會。據介紹,「四時長憶」系列叢書分別為《小喜》、《傾城記》、《禪是一枝花》和《煙花那麼涼》,「四時長憶」系列新書被視為最具雪小禪中國式生活美學風格,最能展現其個人魅力的經典珍藏版作品集,收錄了雪小禪從未發表過的手寫新序言、繪畫、書法、照片等。
  • 「怒放」搖滾音樂會惹爭議 中國搖滾三十年回顧
    參演藝人意義重大,細節仍需要努力演出模式沒有符合早已細化了的市場狀況,是「怒放搖滾演唱會」遭到詬病的主要問題,而參演藝人們在談到參加這場演唱會的初衷時,大部分人都提到「幫哥們一個忙」。崔健的名字也一直掛在八九十年代交界處的一些搖滾界標誌性事件上,如他個人的第一張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本身是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搖滾樂專輯、在北展劇場舉辦的第一次搖滾演唱會、為亞運會集資義演的工體演出等。今年49歲的崔健依然是個鬥士,比起忙著商演和參加各種紀念演出的同行,崔健的每次演出都保證了質量和創新性。
  • 我是家鄉代言人| 憶往昔 看今朝
    我是家鄉代言人| 憶往昔
  • 中國最偉大的搖滾樂隊!Beyond僅排第二,第一已經不復存在
    搖滾可以會瘋狂地宣洩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很溫柔地訴說自己的情感。我國的搖滾樂興起於80年代初,1986年崔健《一無所有》喊出了中國搖滾第一聲,之後很多優秀的搖滾歌手或者樂隊的出現把我國的搖滾樂推向了一個頂峰,魔巖三傑的出現,唐朝,黑豹,超載等等。可能是當時這批人七點太高,需哦一現在我國的搖滾樂遠遠不及當日輝煌!
  • 潰敗1994:中國搖滾傷心往事
    中國這是要出原創搖滾了?」1993年,「柏林中國文化節」,崔健等人就把搖滾帶出了國門。但在後人的記憶中,它顯然無法跟1994年末的香港紅磡相提並論。時至今日,關於紅磡,留下太多傳說。何勇罵「四大天王」小丑,黃秋生滿場飛奔,觀眾陷入癲狂。今日聽來,傳說令人血湧。而當年,一行人去到香港時,誰心裡都沒底。張培仁半路接到電話,說證件是假的。
  • 還記得94年香港紅磡那場經典演唱會,最帥的吉他手嗎?
    張元的電影在九十年代國際影壇上打出響亮名號,以導演身份為人稱道。但少有人知他還是半個搖滾人——崔健的MV有不少都是他拍的。謳歌和張元熟悉,也是因為搖滾。 張元那時請義大利作曲家做好了配樂,但拿到手之後一聽,全是管弦樂和西洋打擊樂器,實在缺了點中國本土的味道。武拉拉的這次碰面,為張導和謳歌搭上了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