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場現明膠魚翅 店家稱口味幾乎跟真的一樣

2020-12-15 正義網

  近來,「魚翅該不該拒食」的話題在微博上引發口水大戰。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讓人關注的,是市面上銷售的魚翅,其中竟然不乏「假魚翅」以及「三無」人工魚翅,被酒店以幾十元價格購買後,轉手變成數千元的高檔食品出售。最近,記者走訪發現,南京市場也有「假魚翅」在公開銷售,主要成分有的標註為「魚膠」,有的標註為「食用明膠」,多銷往飯店。經過簡單的烹飪,這種假魚翅的確能以假亂真。有廚師透露,目前國內魚翅市場魚龍混雜,常有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亂真的現象,但售價往往高昂,普通消費者難以辨識。

  媒體曝光

  食用明膠合成「山寨魚翅」

  魚翅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品之一,以鯊魚的鰭製成。根據取翅鯊魚和取翅部位的不同,魚翅的價格懸殊。

  然而,近來多地屢屢曝出魚翅市場混亂的現象。廣州、濟南等地不少酒店魚翅菜品價格差別巨大,從每斤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價格亂象背後,一條售賣人工合成魚翅的黑色利益鏈逐漸顯現,無生產日期、無檢測合格標誌、無進口標誌的「三無」人工魚翅,被酒店以幾十元價格購買後,轉手變成數千元的高檔食品出售。業內專家認為,長期以來消費者對魚翅營養價值的認知也存在誤區,即使是真魚翅,其營養價值也僅相當於「豬蹄」「雞皮」,不健康的魚翅消費觀當休矣。此外,鄭州、合肥等地也相繼曝出當地有明膠合成的假魚翅流往飯店的消息。

  記者調查

  假魚翅80元一斤,賣給飯店

  幾天前,記者來到南京下關惠民橋市場,這裡有不少燕鮑魚翅店。走進其中一家,不到20平方米的門面房裡堆滿了各種散裝的海產品,其中以乾魚翅為主。魚翅被裝在不同的透明塑膠袋中,上面標著尺寸,有大有小,最大的有五六十釐米長,顏色也不一樣,有的呈白色,有的是淡黃色,聞起來有股魚腥味。

  店員熱情介紹稱,魚翅的價位是根據品種來定,最便宜400元一斤,最貴的超過2000元。老闆稱,南京本地很多酒店都從他這裡進貨,保證是真貨,至於這些魚翅的來歷,他說多是產自國外,具體不願透露。

  當被詢問是否有低價的魚翅時,店員起初支支吾吾。記者指著店的角落裡有成堆的袋裝食品詢問是何物,老闆稱那是合成加工製成的魚翅,並非真的魚翅。只見包裝內的食品呈黃色透明粉絲狀,包裝正面沒有產品名稱,只有日文以及一條鯊魚的圖案,包裝的背面則標的是「合成澱粉絲(請勿素食)」,配料中寫著綠豆粉、海菜粉、魚膠和香料,可烹飪美湯、佛跳牆,或涼拌、火鍋、魚翅羹等。製造商標註是臺北的一家企業,銷售商則是福州一貿易商行。店員稱,一袋500克左右,售價80元。

  老闆稱,這種「山寨魚翅」也有飯店會進購,其中還是大型酒店,「至於他們到底怎麼用就不清楚了。」不過店員私下透露,「做成什麼樣要看廚師手藝了。」

  「如果是買回家自己吃,不建議你買這個。」老闆建議稱,他們也從來不吃這種合成魚翅。

  仔細查看這包假魚翅的包裝,正面日文的意思是「魚翅針」,沒有標註中文。此外,雖然包裝背面印有「QS」標誌,但根本看不到生產許可證號,在QS網站查詢製造商以及銷售商的信息也均查不到。更令人驚訝的是,生產日期是2010年1月,保質期兩年,早已過期。

  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另幾家魚翅店,有一兩家店也在賣假魚翅。一家店的老闆稱,真的魚翅分等級,假的也不例外,他稱記者之前買到的這包算是低檔的。說著,他從櫃檯上取出一包「合成翅針」,也是呈黃色透明粉絲狀,記者看不出兩包有何區別。老闆解釋稱,自己家的這款假魚翅「兩頭尖」,做出來的口味更好,幾乎跟真的沒兩樣,價格也比一般高不少,有酒店會到他這裡進貨。記者看到,其主要成分是明膠和海藻酸鈉,QS標誌可以查到,產品的主要類型就是仿生食品。

  假魚翅羹「酒席中比較常見」

  記者從市內多家酒樓、酒店了解到,目前魚翅湯價格差異較大,一些星級酒店的魚翅湯標價四五百元,一般的海鮮館、精菜館等酒店,價格一般在300元上下。一些中小型飯店內也供應魚翅,價格在100元左右。

  市民王小姐稱,她曾經吃過「特價」魚翅,只要58元一盅,「吃起來像粉絲,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中低檔餐館、酒樓為了提升菜品規格、降低成本,採用假冒魚翅冒充真魚翅出售。用這些合成產品做成魚翅羹在酒席中比較常見,稍微高檔點的店也不排除用真假混合方式摻雜進行,這類產品經過廚師烹調搖身一變被端上餐桌時,不常吃海鮮的消費者從口感上根本無法判斷。

  另據了解,一些低檔酒店也會從網上進乾貨。記者網上查詢後發現,確實有不少賣合成魚翅的店鋪,價格多很低廉,一包的價格也不過40元左右。除了合成魚翅,比如像素鮑魚這類的合成海鮮網上也有售。

  揭露黑幕

  業內人士:假的至少佔一半

  南京一家海鮮館多年從事魚翅菜品烹飪的廚師向記者坦言,他在日本和美國做魚翅多年,三年前回國後就「金盆洗手」不再做魚翅了,至於原因,除了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高,不斷有抵制吃魚翅的呼聲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發現國內的魚翅市場魚龍混雜,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比較常見。

  這位廚師稱,國內的魚翅大多標榜從國外進口,其實有的就是國內生產的,據他了解,南京市場上的貨大多從上海進來,原產地在哪兒,知道的人並不多。「如果你跟供應商關係好,也許他會給你真魚翅甚至是好魚翅。」他無奈說道,有時連他自己都分辨不清魚翅的真偽和好壞。

  「假的至少超過50%。」他口中的「假貨」分為兩種,一種是用其他魚類,比如海豚的鰭來充當鯊魚翅,另一種就是用合成魚翅冒充真魚翅,「前一種人吃下去危害不大,但是後一種是用明膠做的,有的甚至是『三無』產品,吃下去很傷身體。」這位廚師說,單純的魚翅並不好吃,通常需要配上湯汁。加上湯汁後,魚翅原味被掩蓋在湯汁裡,消費者吃起來完全感覺不到真假魚翅的不同。

  飯店一盅魚翅的成本究竟有多少呢?南京鼓樓區一高檔酒店廚師長王先生(化姓)告訴記者,標價幾十元的魚翅也有可能是真的。他向記者算過一筆帳:最便宜的魚翅價格在四五百元,一斤乾魚翅可以發到5斤左右,去掉骨頭、表面的膜等,淨得3斤多,中低檔飯店一般可以做30盅左右。也就是說,一盅的魚翅成本不到20元,非常有限,加上其他成本,「保底價」在三四十元。王先生說,不過,各家飯店在魚翅等級選擇、湯料、製作、服務等成本上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魚翅湯價格懸殊,當然,也有一些中低檔飯店為牟取更大暴利,會用假魚翅或真假混用,而這種假魚翅成本非常低,估計在10塊錢左右。

  很多「明膠魚翅」來路不明

  魚翅之所以能食用,是因為鯊魚的鰭含有一種形如粉絲狀的翅筋,其中含80%左右的蛋白質,還含有脂肪、糖類及其他礦物質。魚翅是比較珍貴的烹調原料,但營養價值不十分高,因魚翅所含的蛋白質缺少一種必需的胺基酸(色氨酸),是一種不完全蛋白質。有專家曾指出,魚翅的營養價值其實跟豬皮差不多。另外,鯊魚體內重金屬富集情況較為普遍,其中重金屬汞又多聚集在魚翅部位。目前,食品檢測部門尚未開展對魚翅汞含量的常規檢測,也沒有對此的相關查處。

  據了解,只要商家標註明白是「仿生魚翅」,國家是允許生產的,但若是不標註的話,就屬於欺詐消費者。記者走訪了多家飯店,沒有看到一家有類似這樣的標誌,業內人士稱,這也不能排除有個別店家使用了假魚翅。另外有專家指出,市場上銷售的假魚翅,其主要成分是所謂的「食用明膠」,由於明膠與皮革蛋白生產工藝基本相同,難以確定煉製假魚翅的原料來源。由於假魚翅都來路不明,無法確定其製造工藝,因此也不能排除其使用工業用料煉製的可能。

  而記者了解到,魚翅生產加工目前還缺乏一套國家標準,只有相關立法跟上,消費者消費這種高檔海產品才更有保障。

  小貼士

  如何分辨真假魚翅

  1、如果是沒有做成菜品的假魚翅沒有濃烈的魚腥味。

  2、假魚翅不像真魚翅那樣有透明度,那麼透徹。幹的假魚翅往往顏色有些渾濁、偏黃一些。

  3、沒有浸泡過的假魚翅畢竟是用工業膠等製作的,相比真魚翅比較硬一些,用手一掰能輕易掰斷,而真魚翅通常只會變彎而不會折斷。

  4、假魚翅不耐火候,雖然看上去很粗,但煮過後容易變軟,吃起來彈性比不上真魚翅,真魚翅比較爽口且有彈性。

  5、假魚翅的黏性沒有真魚翅強。比如魚翅撈飯,假魚翅做的用手搓過後,容易有米飯脫落,而真魚翅的黏性更強,米飯粘在上面後不易脫落。

  7.2元做碗假魚翅羹

  記者買回一袋人工合成的假魚翅,參照包裝上的烹飪方法,記者嘗試製作「魚翅羹」。

  實驗材料:假魚翅50克、金針菇竹筍一袋(熟食 100克)、雞湯調味塊(一個)

  實驗過程:先將假魚翅在水中浸泡兩小時,變軟後撈起。然後燒一鍋水(約一升),水沸騰時將調味塊放入攪拌,直到溶解化開,此時鍋裡有濃鬱的雞湯香味。接著,取金針菇竹筍約20克,與浸泡好的假魚翅一同放入鍋中,用小火烹煮,約半小時後盛起。

  實驗結果:煮熟的假魚翅呈透明粉絲狀,口感有韌性,但已經沒有魚腥味,味道全被雞湯味覆蓋。記者端給其他人品嘗,均稱口味像飯店裡買的魚翅羹。

  成本計算:假魚翅一包500克的價格是50元,金針菇竹筍一包價格是2.4元,而調味塊一盒10元(6個),記者核算製作的成本,一碗假魚翅價格僅為7.2元。

相關焦點

  • 明膠合成三無「山寨魚翅」假充真 多數銷往飯店
    就此,業內專家認為,消費者對魚翅營養價值的認知存在誤區,真魚翅營養價值並非想像的那麼高,而那些過量含有明礬等化工品的「素魚翅」則有損健康。鄭州市場是怎樣一種狀況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明膠合成的「魚翅」被當真品賣8月13日,在鄭州市緯三路水產市場一家售賣幹調凍品的店鋪內,記者詢問是否有「素魚翅」時,女老闆從冰櫃拿出樣品,稱這種「素魚翅」檔次差別較大,每袋500克價格在25元到60元不等。「25元的稍微次一點,口感不太好;60元的沒問題,沒吃過的保準認為是真的,只有常吃魚翅的行家才能識別出來。」
  • 四成魚翅系明膠加工 素魚翅每斤成本僅20元
    魚翅是海味八珍之一,價格昂貴。然而,不少酒店魚翅菜品價格差別巨大。價格亂象背後,一條售賣人工合成魚翅的黑色利益鏈逐漸顯現,人工魚翅,被酒店以幾十元價格購買後,轉手變成數千元的高檔食品出售;市場上消費的魚翅中,約四成是靠「素魚翅」來支撐,其加工原料主要是「食用明膠」。
  • 國內魚翅市場現6種亂象
    針對魚翅消費舉報投訴逐年增多的狀況,近日,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上百家魚翅經營商、賓館飯店和加工點進行的跟蹤走訪調查發現,魚翅市場6種亂象突出。 ——重金屬超標。
  • 調查稱國內魚翅4成系明膠合成 每斤成本僅20元
    ○二十元「素魚翅」變千元海珍記者在廣州、濟南等地暗訪發現,除了幾百元、上千元一斤的真魚翅,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素魚翅」(人工合成魚翅),裡面是金黃色的幹「粉絲」,只需20元就能買上一斤。據業內人士介紹,魚翅是鯊魚的背鰭、尾鰭等去皮肉製成,價格昂貴,由於品質不同,一般1斤真魚翅批發價在800元到3000元不等。
  • 乾貨市場150元/斤「魚翅」隨便買 利潤驚人
    一些銷售商毫不諱言:「這些都是小加工作坊人工合成魚翅和幾千元一斤的魚翅,在口感上幾乎沒有區別,可以以假亂真。」調查「人工合成魚翅,這裡幾乎都是」位於漕寶路萬源路的鑫品乾貨市場,是上海最大的乾貨市場。「有魚翅賣嗎?」記者向一家水產店老闆打聽。「魚翅種類太多了,你要哪一種?
  • 北京魚翅消費額每天1億元 飯店用粉絲冒充魚翅
    核心提示:業內人士表示,餐飲業用人工合成魚翅充當真魚翅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有報導稱,北京有可能是全國最大的魚翅消費市場,每天乾魚翅的消費量在5000斤左右,粗略計算下來北京地區每天的魚翅消費額是1個億。工商部門調查發現,一些飯店用合成的澱粉絲冒充魚翅。
  • 金錢豹捲入售假魚翅事件 專家:吃魚翅治癌毫無根據
    而浙江省消保委歷時半年,對全省上百家魚翅經銷商、賓館飯店和加工點進行跟蹤走訪調查,並隨機抽檢全省各地十餘家酒店各品種的魚翅羹,均未檢出含有鯊魚成分。   金錢豹撤下所有魚翅菜品   記者昨天致電金錢豹世貿天階店詢問,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餐廳已經不再銷售魚翅羹。而對於不再銷售的原因,工作人員稱是「斷貨」了。
  • 江蘇常州:真魚翅每斤800塊 「合成魚翅」僅三四十元危害大
    最近,記者走訪常州市多家飯店了解到,這些假魚翅在餐飲業早就是半公開的秘密。同時,近幾年,我市不少飯店都在減少甚至取消魚翅的銷售,消費者也不再流行將「魚翅」作為「面子菜」。&nbsp&nbsp&nbsp&nbsp「我們店開了一年半,幾乎就沒客人點過。」凱悅精品膳食府總經理倪文潔告訴記者,近幾年魚翅賣得很少,不僅客人點的少,連商家都不會主動推薦。
  • 傳小籠包肉餡摻食用明膠代替肉皮凍 省事又省錢
    可昨天,網友報料稱,有人用明膠代替肉皮凍,製作小籠包湯汁非常省事。小籠包的肉餡裡也摻入了食品添加劑?記者調查發現,明膠應用領域廣泛,在果凍、肉凍、火腿腸、皮凍、湯包上都會用到,但商家很少會在食品標籤上標明。爆料:小籠包裡也加明膠近日,明膠成了輿論關注的話題,果凍、老酸奶紛紛與明膠扯上關係,不少人聞之色變。
  • 假魚翅成本二十元售價千元 原料多為食用明膠
    二十元「素魚翅」變千元海珍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廣州、濟南等地以開辦酒店為名暗訪發現,除了動輒幾百元、上千元一斤的真魚翅,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塑膠袋包裝的「素魚翅」(人工合成魚翅),裡面是金黃色的幹「粉絲」,只需20元就能買上一斤。
  • 傳小籠包肉餡摻食用明膠代替肉皮凍 飯店齊否認
    可昨天,網友報料稱,有人用明膠代替肉皮凍,製作小籠包湯汁非常省事。小籠包的肉餡裡也摻入了食品添加劑?記者調查發現,明膠應用領域廣泛,在果凍、肉凍、火腿腸、皮凍、湯包上都會用到,但商家很少會在食品標籤上標明。
  • 央視《焦點訪談》:傍上魚翅的粉絲
    「二兩魚翅一車菜」,這是餐飲行業裡的一句話,也就是說在餐桌上一碗魚翅的價可以買一車的菜。如今,人們講究環保,講究生態,越來越多的人抵制吃魚翅。可是,許多飯店的菜譜上,仍然把魚翅擺在醒目的位置。那麼這些所謂的招牌菜,真的是用魚翅做的嗎?是粉絲還是魚翅?在南京一家飯店的婚宴現場,服務員正在把一盆盆魚翅羹端到餐桌上。
  • 小籠包內餡摻明膠 小吃店用明膠代替肉皮凍(2)
    下午,記者走訪了南京的幾家湯包店,各家店的老闆也都沒聽說過明膠能用在小籠包裡。王女士在下關區姜家園經營小籠包生意已經20多年,她把記者帶進店裡,展示一盆肉皮凍。她告訴記者,只有慢慢熬出來的肉皮才能凝成上好的肉皮凍,這雖然是小籠包最費事的步驟,但嚴重影響口感,馬虎不得。她介紹,肉皮在菜場裡賣得並不貴,店家常年批發,每斤只要3元。
  • 全球行業分析公司:素食主義對明膠市場構成嚴重威脅
    食品夥伴網訊  據全球行業分析公司(Global Industry Analysts,GIA)報告稱,由於大眾對使用動物源明膠的擔憂,以及素食主義者跟素食替代品的不斷增多,食品業可能將不再使用明膠。
  • 濟南魚翅市場真假亂象:業內自曝90%魚翅是假的(2)
    在另一家店鋪人員推薦的「幹翅絲」包裝袋上,記者看到品名一欄標註為「合成澱粉絲」,成分一欄標有明膠、魚粉、海藻酸鈉等。記者同樣沒有找到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在這家店鋪銷售的進口「凍翅」上,記者更是沒有發現一個漢字。  一家水產店的店主餘女士告訴記者,「人工翅絲」的成分都差不多,主要為海洋生物的提取物,對身體應該不會有害。
  • 燕窩刷明膠增重20% 食用明膠會有危害嗎
    走訪 市場鮮有正規貨  燕窩形成受氣候、環境等自然條件影響,中國多數消費的燕窩依賴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進口。  記者近日來到華東地區較大的保健品和滋補品銷售市場——上海凱旋門市場發現,幾乎每個店鋪都有燕窩銷售。
  • 小籠包內餡摻明膠 吃早餐的傷不起
    皮薄汁多的小籠包,是南京市民非常喜歡的街頭美食,可很少有人會自己動手製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籠包的湯汁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可昨天,網友報料稱,小籠包內餡摻明膠,非常省事。小籠包的肉餡裡也摻入了食品添加劑?
  • 批發「魚翅」5元一隻 商家:低價魚翅都是人造的
    天津頻道 特價魚翅撈飯,每份只要48元;魚翅湯,隨便喝……提起魚翅,大家很容易就和高價聯繫到一起。可如今不少飯店接二連三推出各種低價魚翅,甚至有的自助餐店內的魚翅湯也隨便喝,真的是商家賠本迎客嗎?日前,記者在水產批發市場裡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 傳小籠包肉餡摻食用明膠代替肉皮凍 飯店否認
    核心提示:最近明膠成了輿論焦點,有網友稱,小籠包內的肉皮凍是有食用明膠代替的。記者走訪多家湯包店,他們均否認有此做法。皮薄汁多的小籠包,是南京市民非常喜歡的街頭美食,可很少有人會自己動手製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籠包的湯汁製作工藝非常複雜。
  • 其實碗仔翅本來是有魚翅的,你知道嗎?
    碗仔翅,最常見於香港的街頭,老是在香港的電視劇裡面聽到這個美食的名字,也好奇它到底有什麼魅力,讓幾乎每一家碗仔翅小店外的人龍這麼多年來都沒有斷過。魚翅,又稱鮫鯊翅,是指鯊魚鰭中像細絲一樣的軟骨,是將鯊魚的胸部、腹部、尾部這幾處地方的鰭翅切成絲幹製作而成的。真的魚翅是「海味八珍」中珍貴的一味。而讓吃貨們大排長龍的「碗仔翅」裡面其實並沒有上面所說的珍貴魚翅,有的只是像魚翅的粉絲,因為碗仔翅實屬「貧民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