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室傳奇:當年市民奢侈食店 如今低調賣粥粉面

2020-12-12 東方網

原標題:冰室傳奇:當年市民奢侈食店 如今低調賣粥粉面

小朋友長大後會再來冰室嗎?

顧客很多,但未必都是來吃雪糕。

順記冰室。

  本報記者尋訪「冰室」變遷故事

  冰室傳奇

  編者按:我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小時常聽父母說起冰室的紅豆冰有多好吃。但是二十幾年來,吃的雪糕基本是在士多裡買的,即使夏日炎炎,也少有進冰室吃過幾次。年輕的一代廣州人,朋友約會亦鮮有聽聞約在冰室。可是,據說在冰室輝煌的時代,年輕人吃一趟冰室雪糕,無異於我們現在去吃一頓讓錢包心酸的大餐。變的是習慣觀念,不變的是青春本身的色彩。追隨著這篇報導的脈絡,我也似乎窺見了父母輩年輕的模樣。

  文/記者盧迎新 圖/記者王燕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前出生的廣州市民,大抵對「冰室」這個詞不會陌生。曾經,冰室是堪稱是現在的哈根達斯、星級酒店下午茶。然而,記者近日走訪廣州幾家老字號著名冰室,發現顧客群已經以附近務工的上班族居多,飲食訴求也更多是解決「吃飯問題」,昔日情調聖地,似乎已經淪為「粥粉面樣樣賣」的食肆。

  今

  服務員:

  「什麼都賣,客才會多。客源保證生意才夠旺嘛!」

  年輕人:

  「不常來是因為出品缺乏新意了,關鍵是設施沒有跟上!」

  「泡妞哥」:

  「約女孩去這些地方約不出來啊。」

  老牌冰室今何在 粥粉面飯樣樣賣

  在哈根達斯進入中國一個世紀前,廣州人就有了自己的雪糕專賣店,廣州話叫做「冰室」。據老廣州回憶,廣州過去號稱有四大冰室,而順記就是其中之一,而除了順記之外,其他還有哪三家冰室,即便是上了年紀的老廣州都眾說紛紜。而廣東省老字號協會秘書長範依萍則認為原址南方大廈旁邊的「的彩冰室」應該也算昔日「四大冰室」之一。

  在廣州,能夠以「冰室」命名的食肆,至少都已經是幾十年前開張的了,而其中最為出名的順記,已經有70年歷史了。這家老店,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香芒和椰子雪糕,兩款招牌雪糕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順記冰室。雖然客人絡繹不絕,但這家老冰室,現在卻不僅只賣雪糕了。它也供應和「冰室」不太相襯的粥粉面、碟頭飯。「什麼都賣,客才會多。」一位服務員告訴記者,「客源保證生意才夠旺嘛!」

  事實上,如今的各家冰室,與昔日主營雪糕,以招攬客人「吃冰」為主業的冰室已經大相逕庭,不僅粥粉面「通吃」,顧客群也已經以附近務工的上班族居多,飲食訴求也更多是解決「吃飯問題」,而非昔日情調聖地的概念。

  現在要約女孩子 冰室不夠高大上

  「雪糕其實好細一杯,要十幾元,味道都冇咩太特別,要有嘅味道都有都幾香口;姜撞奶夠辣味,又夠熱滑嘟嘟。」受訪的新新人類KEN表示,「不常來是因為出品缺乏新意了,關鍵是設施沒有跟上,我喜歡有WIFI的茶餐廳啦!」

  「人多路窄,單行線又多,不好停車。」一位「80後」的先生向記者解釋為何不再光顧小時候常去的冰室。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採訪對象直言,「約女孩去這些地方約不出來啊。」

  事實上,除了位於老城區原汁原味的本地冰室,文化上與廣州同聲同氣的香港連鎖冰室,近年來也在廣州開店。位於灣仔克街6號廣生行大廈地下B1號鋪的華星冰室至今生意火爆,受到一眾香港明星追捧。而這家連鎖冰室也開到了廣州,年輕人光顧不少。記者發現,這些新派冰室雖然裝修風格懷舊,但設施卻很緊跟潮流,不僅WIFI無密碼,停車也很方便。

  昔

  「50後」鄭女士:

  「以前約會,去冰室吃雪糕是最時髦的,談戀愛就是雪糕電影加上壓馬路嘛!」

  「50後」JANET

  「以前物質匱乏的時候,小夥伴們一起去吃紅豆冰是奢侈的享受。」

  範女士:

  「吃一個雪球就夠了,吃兩個三個簡直是要有負罪感的奢侈了。」

  昔日物質很匱乏 吃冰是奢侈消費

  時光回溯到昔日, 許多市民都還清晰記得,去冰室吃冰,尤其是去順記,絕對是一種值得和同事朋友炫耀好幾次的奢侈消費。「順記的雪糕呢,堂吃是用高腳玻璃杯盛裝,有雪球、冰沙、刨冰、冰飲等好多款式。」在蓮香樓附近長大的「70後」李先生向記者回憶道。

  50年代生,在同福西路長大的市民JANET告訴記者,自己從小時候到年輕時代都很喜歡去順記,但後來去得越來越少,最後一次去順記冰室已經是20多年前帶現在已經快三十歲的兒子去的。「以前物質匱乏的時候,小夥伴們一起去吃紅豆冰是一次奢侈的享受」JANET說,「後來到了70年代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當時一個月工資20元,因為我家庭經濟比較好,所以每個月發工資我一定會請小姐妹們去順記吃一杯紅豆冰,然後去河南洪德路的原河南電影院看電影。」JANET告訴記者每月去順記聚會看電影,曾經是當時很多年輕人的例牌節目。

  「以前約會,看場電影,去冰室吃雪糕是最時髦的,人民橋走到海珠橋,然後再走回來,談戀愛就是雪糕電影加上壓馬路嘛!」生於50年代,鄭女士說。

  西哈努克曾捧場 吃兩個都太奢侈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順記冰室是老廣州四大冰室中僅存的一家,上世紀20年代由小販呂順首創。呂順是廣東鶴山人。根據史料,西關闊少、巨賈豪商宴飲之餘都愛到順記來品嘗雪糕,生意特好。初時順記是家庭式經營,全家男女老少一齊出動,由于堅持最優秀的出品,不久就成了廣州知名的雪糕店。儘管售價比同業高30%,但顧客口碑傳頌,越銷越旺。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國元首、貴賓如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等都曾慕名品嘗並津津樂道。

  而在範依萍記憶中,應該位列廣州四大冰室之一的「的彩冰室」,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一個「地標冰室」。那個時代到廣州都要到南方大廈,而旁邊就是「的彩冰室」,他們最出名是各種彩色的球狀雪糕,黃色就是菠蘿味,綠色就是蘋果味。「吃一個球就夠了,吃兩個三個簡直是要有負罪感的奢侈了。」

  連結:

  廣州老冰室

  順記冰室——老廣州四大冰室中僅存的一家,招牌是椰子雪糕和香芒雪糕 

  美利權冰室——位於北京路太平館一層,炸雪糕最有名 

  陽光冰室——這家位於起義路的冰室以冬天賣香肉聞名  

  已經改行的老冰室:  

  皇上皇冰室——位於下九路的皇上皇腊味國內外聞名,其實,這裡最早是皇上皇冰室  

  向群冰室——龍津東路如今人氣旺盛的向群飯店,以前也是人氣老冰室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留在記憶裡的「甜」丨你知道曾經的羊城四大冰室嗎?
    廣州人習慣把售賣雪糕的地方稱為「冰室」。據稱梁啓超有同鄉以其書齋「飲冰室」之名經營食店,此為「冰室」之始。由於當時雪糕等冰飲品家庭製作成本高,製作工藝要求也高,所以人們必須外出食用。因此,冰室也就成為奢侈消費的地方。
  • 曾經的港式鄉村小冰室 如今卻勇闖臺北!
    誰會想到一間偏僻的小冰室會爆紅到這個地步?(圖片來源:大粵網 香港提供) 【大粵網 香港】位於元朗屏山坑尾村華嫂冰室,香港傳奇餐廳之一。
  • 這些超過50歲的老字號冰室,珍藏了「老廣」最美好的夏日記憶!
    」才是他們這一代人對整個夏日的回憶歲月變遷,這些冰室已漸漸離我們遠去記憶是值得珍視的,他們應該被我們記住so今天正gor不推薦美食啦和大家聊聊廣州這些傳奇冰室▼順記冰室是四大冰室裡唯一現存仍處於獨立經營狀態的冰室說是冰室,現在更像是一間茶餐廳
  • 閒話香港「冰室」文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不少「冰室」內部裝修懷舊。(翁奇羽 攝)在香港的舊區老巷,上了年頭的「冰室」是區內居民最愛光顧的去處。香港的「冰室」文化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冰室就慢慢流行起來。當時的中上環地區,集中了大量歐美人群,香港飲食文化因此受洋化影響,飲咖啡、喝下午茶的習慣日漸興起。然而,對於普通市民,一頓「奢侈」的下午茶遠在消費能力之外,於是各類售賣咖啡、三明治等的平民化餐廳——「冰室」應運而生。
  • 什麼是「冰室」冰室介紹
    過往廣州的冰室會經營雪糕、凍奶、冰水,兼營咖啡、奶茶等熱飲和西餅麵包,而香港冰室由於法例限定持有「小食牌照」,只能售賣飲品、三文治、糕餅等,而不能供應即時製作如炒飯、小菜等主食。後有不少香港冰室改領到食肆牌照,轉型為茶餐廳,雖稱「冰室」但運作模式及供應的食品與茶餐廳無異。
  • 不可放過:香港隱藏食店大搜尋
    但時代在變,人情在變,這些味道可能有一天會消失在香港街道之上,在珍惜眼前擁有的同時,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香港本土的年輕人分享的他們經常流連的隱藏食店地址,讓大家在香港旅遊途中,用眼睛和味覺感受香港那份獨特的浪漫與味道。
  • 特別策劃|再說吃冰:廣州四大冰室的傳奇
    冰室到底係乜?舊時家庭製作冰飲品成本以及工藝要求都比較高,人們一般都是外出食用,於是就誕生了冰室這樣一個專門售賣雪糕、刨冰、沙冰和冰飲的地方。在六七十年代的盛夏時節能吃上一顆單球雪糕,其奢侈程度差不多相當於去星級酒店喝個下午茶。
  • 「中國冰室」怎麼了?!
    「冰室文化」,顧名思義,是由大大小小的冰室構成,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開來,主要面向普通市民,出售各類飲品和小吃的平民化茶餐廳。比較有名的有華嫂冰室,華星冰室以及龍鳳冰室等等。無論什麼時候走進去,來一杯香濃的奶茶,嘆個菠蘿油,又或者來一碗車仔面,都是人生一大快事。
  • 旺角冰室奶茶起家到首間上市茶餐廳 翠華闖進新加坡!
    但它的確是從60年代的提供地道小食與飲料的小小冰室開始,直到2012年成為業內首間上市的茶餐廳,在中國內地、中國澳門及中國香港合共70多間分店,可算是業界內的一段傳奇。翠華茶餐廳曾經只是一間平民冰室,如今卻有70多間分店。(圖片來源:翠華集團主頁)
  • TVB小生宣布不做冰室老闆 做全職演員準備照顧妻女
    37歲的TVB藝人林子善,當年因參演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而入行,之後加入無線拍劇。2012年他與朋友合資在大坑開設的食店「龍鳳冰室」,第二年再在灣仔開分店,算是事業有成,前年更與拍拖多年的女友結婚,最近太太懷上女寶寶,子善快將榮升做老爸。
  • 冰室
    據記載, 1890年在著名華資鹿角酒店吃一客早餐要五毫,一客大餐要收一元,是市民大眾幾個月收入。及至上世紀初,社會趨穩定,經濟發展,西餐廳食物開始平民化,茶啡西餅多士冷飲冰點,走入尋常百姓家,有人便取上世紀政治文學家梁啓超的「飲冰室主人」名號作餐館題名,冰室才首次出現。
  • 這三家可能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老字號食店了
    那這次,我們發掘了來自香港的三家超老字號食店,吃貨們趕緊跟上,開車了! 海安咖啡室位於上環幹諾道,自1952年(比水母君都大了好幾百個月)開業以來,已經走過了逾六十載風雨,堪稱香港最古老的冰室。這間年過花甲的冰室,承載了不少香港人的回憶。
  • 親民港式冰室 必吃誠意滑蛋叉燒飯
    這間冰室開業短短數年,已設有四間分店,而且每間分店也人流極多。開業短短數年,在香港已擁四間分店的「旺記冰室」,絕對可以用成功來形容,榮登「騰訊·大粵網·香港來港必吃食店大獎」的「必吃港式茶餐廳」也不無道理。
  • 港片巡禮聖地「中國冰室」倒閉,這狀況像極了如今的香港電影
    就像很多動漫迷會跟著宮崎駿的聖地巡禮,即去現實中尋找與動漫相同的場景,中國冰室對於影迷們也有非常大的紀念意義。 2018年4月,任達華再次去打卡中國冰室,也讓不少影迷瞬間腦補《PTU》的名場面。
  • 懷舊冰品 老冰室裡的童年味
    提起冰室,這是一個「懷舊」的字眼,讓人想起兒時的味道。以前並非家家戶戶都有冰箱,熱辣辣的夏天裡能到冰室喝上一杯透心涼的「冰水」,或吃上一個雪球、一碟刨冰,那已經幸福得不得了。現在,夏天吃冷飲的地方滿街都是,品種千變萬化,傳統的冰室日漸式微。然而,在城市的某個角落裡,還是有些老冰室,做著最傳統的冰品,並被多年的「粉絲」寵愛著。
  • 不容錯過的冰室,被譽為香港最市井的文化標籤
    香港這座城,或許因為當年追的TVB,或許因為她的節奏,亦或許因為美食和購物,一次又一次,行走在香港街頭,去體驗這個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 港媒:已開業50餘年的中國冰室無人接手,將於年底結業
    香港旺角廣東道的中國冰室據《星島日報》等港媒報導,跨過半個世紀,位於香港旺角廣東道、見證了幾許香港黃金歲月的中國冰室,在無人接手的情況下,將於今年底光榮結業。報導稱,中國冰室於20世紀60年代開業,位於旺角廣東道1077A號地鋪,至今已有50逾載。該冰室兩層設計,閣樓以木樓梯連接,鋪有白綠相間格菱磁磚地板,冰室老闆已準備拆掉裝飾。報導提到,杜琪峯的《PTU》、爾冬陞的《新不了情》、林超賢的《江湖告急》等多部香港電影都曾在此取景。
  • 炎炎夏日的冰室回憶
    舊時的老廣將專門售賣雪糕的地方喚作「冰室」,除了「賣冰」之外,那裡也供應汽水、糖水等冷飲。有人曾猜度「冰室」之雅謂,有可能來自梁任公的「飲冰室」書齋。在不少人印象中,冰室和茶餐廳一樣,都起源於香港,其實不然。不同於港味十足的菠蘿包和凍鴛鴦,冰室是廣州先有,然後再傳入香港的。酷暑難耐之時,走進冰室去品味清涼香甜,確實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