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隱瞞了半個世紀的秘密終於曝光

2020-12-20 歷史真相大揭秘

猛戳上方「歷史真相大揭秘」看更多猛文!

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上甘嶺戰役」了,現在世界上有名望的權威軍事院校沒有一家不把它做為戰例寫進教材的,這場戰役慘烈空前。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事實和保密了半個世紀數字。

上甘嶺戰役原本雙方都以為是一場小規模的攻防戰,中方為守方,美方為攻方。誰知結果演變成了一場人肉大戰,歷時43天,雙方傷亡40600人!

策劃這次進攻行動的是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具體執行的是美第八集團軍範佛裡特。他們把這次行動命名為「攤牌行動」,計劃傷亡人數為250人。

和範佛裡特對陣的是秦基偉和李德生。

美軍轟炸機瞄準鏡下的我志願軍上甘嶺陣地

為什麼雙方都把戰役規模看得那麼小?因為上甘嶺雖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但是地型特別狹小,只有597.9和537.7兩個高地,守方最多只能夠放兩個連在上面。因此,美方計劃的傷亡人數200多人也就合情合理。這在韓戰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雙方都在戰前犯了不小的錯誤!因為在戰役開始前幾天雙方都有投敵的叛徒,向對方洩露了軍事情報。可惜的是兩方的指揮官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不然乃至整個韓戰的局面也許就因此而改變。

這次戰役前,志願軍方面的投敵者有數十人,為首者是38軍340團的突擊隊幹部谷中蛟,他向敵方透露「上甘嶺」已由新來的全部蘇式裝備的第15軍44師換防的消息範佛裡特根本不相信,還是認為是被打殘了的38軍114師部隊。

敵方的叛逃者是韓二師的上尉參謀李結球,他報告了美方將大舉進攻上甘嶺五聖山的機密,可是情報被忽略了!以至於戰役一開始美方不了解中國人的防務態勢,而中方不能夠判斷美國人將從哪裡進攻!在世界戰爭史上鬧出了天大的笑話。結果,這場戰役完全打成了雙方為了爭「臉面」為了爭「一口氣」而演變的「絞肉機」式血腥戰場。

且看赫爾辛基軍事學院披露的資料:開戰的第一天,即1952年10月14日這天,美方投入了7個步兵營,18個炮兵營,200架次飛機,投航空炸彈600枚,發射炮彈30萬發。

中方應戰的是15軍的兩個連另加一個排,打掉子彈40餘萬發,近萬枚手雷,打壞了10挺機關槍,62支衝鋒鎗,90支步槍,損壞武器佔兩個連隊的80%以上。537.7高地失守。

這一天中國軍隊死傷550人,攻方傷亡1900人。

上甘嶺註定是屍山血海的地方,反覆拉鋸式的爭奪,因為雙方都打紅了眼!

有一個錯誤的理解是,人們一直認為「上甘嶺戰役」是15軍(軍長秦基偉)打的,但是,事實上還有12軍,12軍由副軍長李德生親自帶領31師參加了戰鬥。接替15軍打了戰役的後半段,這兩支部隊同屬於第三兵團,兵團司令員是王近山。王近山本人最後也親自上了高地。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在這次驚天動地的大血戰中,在只能夠放兩個連的高地上,中國軍隊先後投入了兩個精銳野戰軍的9個團,另加2000新兵,11個炮兵營,一個火箭炮營。共4萬三千多人,共產黨方面一共打炮彈45萬發。(赫爾辛基軍事學院披露的資料,下同)。

聯合國軍方面投入步兵10個團零二個營,空降兵一個團,另有一個編練師,四個新兵聯隊,共6萬2千人,消耗炮彈1千9百萬發,航彈五千枚。許多中國人不是被打死的,是被炮彈震死的。

整個戰役中國軍隊死亡人數是7100人,傷殘8500人;聯合國軍死亡11300人,傷13600人。傷亡比為1:1.6。

在一塊長僅2700米,寬1000米的狹小地域內,雙方10萬餘人拼命廝殺,43天時間裡共有4萬零600名士兵倒在這2.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上甘嶺戰役絞肉機」之戰!

克拉克說:「這是朝鮮戰場的凡爾登」;林彪說:「上甘嶺是肉磨子!」

中國軍隊的第15軍,後來被挑選改編為中國空降第一軍。

什麼叫做英雄?摧鋒於正銳,挽瀾於極危,可以叫做英雄。

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天上沒有出現過一架我們的飛機;我們的坦克也沒有參戰的紀錄;我們的火炮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敵方的四分之一,美軍總共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航彈,我們只有40多萬發炮彈,而且幾乎全是後期才用上的:

數百萬發炮彈蹂躪著這兩個區區 3.7平方公裡的小山頭,這兩個在範弗裡特的作戰計劃裡第一天就該拿下來的小山頭,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驗證了人類的勇敢精神。

戰役之後,美軍再沒有向我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了38度線上。這一戰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

原本是二等部隊的十五軍四十五師,這一戰基本上打光,但是她從此昂首跨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等主力的行列,因為她的戰績是——上甘嶺。

我們沒有足夠的大炮,甚至於沒有足夠的反坦克手雷,當時前沿陣地上的戰士們惟一希望的是多給配點手雷,因為這個東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彈威力大多了。可是,黃繼光手裡仍然只有一顆手雷,因為這個東西我們造不出來。美國人可以動用B-29去轟炸一輛自行車,而我們手裡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給敵人的坦克,用來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當年的美國隨軍記者貝文?亞歷山大寫道:「(中國)部隊進攻時,通常主要依靠輕兵器、機槍和手榴彈。只有對付最有利的目標時,才肯動用迫擊炮。」

對一個國家、民族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她的軍隊。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戰士——他們從不和自己的祖國講條件,沒有任何奢求,決不會因為沒有空中支援就放棄進攻,決不會埋怨炮兵火力不夠,決不會怪罪沒有足夠的給養,只要一息尚存,他們就絕不放棄自己的陣地……他們甚至可以在長津湖零下20華氏度的氣溫裡整夜潛伏,身上僅僅只有單衣;他們可以在烈火中一動不動;他們中的每個人都隨時準備著拎起爆破筒和敵人同歸於盡……

上甘嶺,不僅是一兩個偉人的勝利,也不僅是幾十個將軍的勝利。當一個輝煌了兩千年的民族破落後重新找回自信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可怕的。偉人與將軍們所做的,只不過是合理地利用了這股力量。

韓戰結束後,蔣介石仰天長嘆,對兒子蔣經國及毛人鳳等軍事將領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毛澤東的對手,盟國美國說我蔣介石不行,可是他們又怎樣呢,我看他們西方國家也是一群蠢豬。他們與中共毛澤東比,從哪方面都無法相比!16個國家最精良的軍隊,最先進的陸海空立體軍事集團,30多個後勤支援國家,加在一起40多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竟然被毛澤東打的如此狼狽,丟人現眼,恥辱啊!看來,反攻大陸的夢想已經成為泡影,三民主義很難實現了!不過,毛澤東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啊,更是一名奇才。中共有多少能者,我都不放在眼裡,事實上也不是我的對手,唯有毛澤東把我擠到這幾個小島上了。盟國也不是毛澤東的對手,毛澤東打仗是藝術!各方面的領導都是藝術!」蔣介石突然把聲音提高了八度,「是高超的藝術!」他接著又說:「我們要研究毛澤東!要學習毛澤東!」這就是與毛澤東鬥爭了幾十年的蔣介石對毛澤東的最後評價。

美國老兵眼裡的上甘嶺

2008有幸做為隨團記者,跟隨中國工商界代表團應美中貿易協會主席羅伯特·古德曼之邀正式訪美,在美其間很榮幸的跟隨譚良憲先生認識了一位上甘嶺戰役的美國老兵,他麥·卡拉漢,王成的故事也就從他身上拉開了序幕……

就是這次約見,麥·卡拉漢他不經意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他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爭奪某高地的拉鋸戰中,他的左腿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炮彈炸飛!

這是美國的一個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老兵,重回上甘嶺。在當年戰鬥過的地方,撒下一條悼念亡友的紫絲帶。

那是1952年的深秋,身材高大的23歲美國陸軍二等兵麥·卡拉漢跟隨大部隊在三角型山(我軍稱上甘嶺)南面的三八線附近集結待命。

當時朝鮮戰事正處於相持階段,為了在談判桌上贏得控制權和籌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上甘嶺某高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守軍發動了輪番進攻,中國軍隊異常頑強,成功擊退了聯軍多次進攻,並造成聯軍損失慘重,傷亡數百,聯軍命令麥·卡拉漢所屬美軍某整編連投入戰鬥,他們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支援下終於拿下這個久攻不克的山頭,而衝在最前面的就是麥·卡拉漢!令他大吃一驚的是,整個陣地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屍體和一名手無寸鐵的中國士兵!這個中國士兵看上去年齡很小,像個還未發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沒有了樹枝熟葉的樹幹上,滿臉滿身都是泥土;他渾身發抖,好像以身負重傷,兩充滿了仇恨與恐懼........口中發出「哇啦哇啦」的怪叫聲。

那個中國士兵嘴裡還不停地「嘰裡咕嚕」吼著什麼,似乎是被俘虜前絕望的納喊....可是美國兵誰也聽不懂,因為美國連隊裡沒有也不可能配中文翻譯

「他背著臺步話機!」只聽到有人驚恐的喊道。

這聲提醒似乎叫美國意識到了什麼.....可是為時以晚,無數發炮彈密集的像暴雨冰雹一樣傾瀉而降,100多個美國官兵被炸的身首異處,那個中國士兵也給炸飛了....

「慘烈啊,慘烈!我為了去救護戰友,當場被炮火炸暈......甦醒後隨手抓了把土,裡面竟有二三十塊彈片,那個中國士兵所倚靠的那截一米來長的樹幹上,竟有一千多個彈片和彈頭!麥·卡拉漢提起往事仍不免心有餘悸,「整個陣地上僅剩下三名倖存者:一個雙腿被炸斷,右臂被炸殘;另一個被炸的雙目失明,雙耳炸聾:而我-----左腿膝蓋以下全沒........」

麥·卡拉漢先生,您說那個中國士兵「嘰哩咕嚕」吼叫著什麼您聽不懂,現在我可以翻譯給您聽,他是在說: 「........我是851,我是王成!..........敵人把我包圍了!親愛的首長,同志們!請向我開炮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這時在場的所有中方人員全都已熱淚盈眶!

你是怎麼知道的?不僅我知道全中國的人民全知道,於是我給他講了一段「英雄兒女」王成的故事,美方人員眼睛也溼潤了,麥·卡拉漢說幾十年了我一直在誤解。

他向我們豎起了大拇指,連說中國了不起,在場所有人員自覺的爆發出經久不熄的掌聲。

可以這麼說韓戰是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全世界華人贏得了尊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而臺灣其實也在享受著這份榮譽。生於斯長於斯的臺.灣.人啊,你們何德何能搞.獨.立。你們又為整個民族做過什麼,如果沒有請閉嘴。寫到這我已是淚如雨下,我為我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相關焦點

  • 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在一個通訊兵身上,隱藏了半個多世紀的秘密!
    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在一個通訊兵身上,隱藏了半個多世紀的秘密! 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來談一談歷史。一提到上甘嶺戰役,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場戰役發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韓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
  • 回顧上甘嶺:中美共同隱瞞了半個世紀的秘密
    上甘嶺中美雙方共同隱藏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秘密文:天涯文摘 圖:新浪歷史摘要: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上甘嶺戰役」了,上甘嶺戰役是韓戰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
  • 美國萬萬想不到:上甘嶺戰役,隱藏半個世紀的秘密
    1952年,抗美援朝最激烈戰役——上甘嶺戰役打響。43天,「聯合國軍」對志願軍傾瀉炮彈190餘萬發,每秒6發! 黃繼光隻身堵搶眼,孫佔元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抗美援朝戰爭,197653名志願軍官兵,英勇犧牲。
  • 隱瞞了半個世紀,上甘嶺戰役,我軍和敵軍真實傷亡數據揭秘?
    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空前的慘烈,其殘酷的程度遠遠超乎了雙方的預計,我們的歷史課本和各種歷史紀錄片都曾經向我們展示了我國的志願軍在這場戰役中的英勇和犧牲,著名的戰鬥英雄黃繼光就犧牲在了上甘嶺。這場戰役持續了整整43天,那麼我軍和敵軍的傷亡數據各有多少呢?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屬於「聯合國軍」金化攻勢(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裡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雙方傷亡3萬多人。此戰,在中美兩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朝鮮五聖山的南面,有個小山村叫上甘嶺。
  • 軍旅作家解密上甘嶺戰役:炸碉堡的不是黃繼光
    昨天上午,南京空軍政治部專業作家張嵩山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導致他研究16年後,終於快速動筆寫就這部28萬字長篇報告文學的起因,是一批美國國家檔案館封存50餘年的美軍作戰報告。如今,上甘嶺的真相,終於首次在書中完整得到體現。
  • 軍旅作家解密上甘嶺戰役:炸碉堡的不是黃繼光(圖)
    昨天(21日)上午,南京空軍政治部專業作家張嵩山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導致他研究16年後,終於快速動筆寫就這部28萬字長篇報告文學的起因,是一批美國國家檔案館封存50餘年的美軍作戰報告。如今,上甘嶺的真相,終於首次在書中完整得到體現。
  • 上甘嶺戰役中的「上甘嶺」,原來在這裡
    上甘嶺,是許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個地名。它曾與黃繼光等無數志願軍英雄,緊密地連在一起。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那麼,上甘嶺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其實,上甘嶺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處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後面的山窪裡。這裡地處「三八線」附近,幾乎沒有人類居住,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 上甘嶺戰役中的「第一個蘋果」
    1951年1月,21歲的高全貴在山東德州集結,換上志願軍棉服,乘上「悶罐車」,隨中國人民志願軍541部隊(鐵道兵)第一批秘密進入朝鮮。「入朝參戰時我在鐵道兵司令部直屬通訊連直屬通訊排任班長,一直跟隨鐵道兵副司令閔學勝,直到1995年5月抗美援朝結束才回國,被授予上士軍銜。」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上)
    本公眾號將根據王老師供稿,定期發出戰役相關文章以飧廣大讀者。歡迎您的關注。 作者題記——2020年10月19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在亞洲,在三面臨海一面隔江的朝鮮半島上,18個國家同時捲入了一場戰爭。中國在百年屈辱的歷史長河中,第一次成為這場戰爭中的真正主角。
  • 美軍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美軍上將:我們被打成了傻子!
    很多時候當我們再回憶起上個世紀的經典老歌的時候,總會想到這首「一條大河,波浪寬……」,而這首《我的祖國》,正是當年黑白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在韓戰中,上甘嶺戰役的歷史地位是無法撼動的,不僅僅是我國和朝鮮,就連美國對這場戰爭,都有著非常深刻印象。
  • 上甘嶺戰役,讓中華民族找回失落百年的民族尊嚴
    「我們這些當指揮員的,打仗的時候總離不開數學,可是我們的兵,共產黨領導下的戰士,他們一個人能抵幾個,幾十個,還是幾百個,這拿什麼來計算來著。」在紀實電影《上甘嶺》中,指揮所裡師長對政委如是說。導演沙蒙和林杉在籌備電影的過程中,採訪了一百多位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戰士,在全面了解整個戰役的全局後,他們採取了以小見大的表現方式,突出體現了八連戰士在坑道中堅持抗戰的艱苦生活。上甘嶺一役,為我軍最後的大反攻爭取了時間,徹底扭轉了韓戰的整個戰局。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下)
    在一個坑道,有十多名端著衝鋒鎗守在坑道口的戰士,因飢餓而全部殉國,其他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塊餅乾,許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喝尿來解除難忍的乾渴,官兵們還樂觀地稱之為「光榮茶」。 此時,上甘嶺的戰鬥,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對於秦基偉來說,上甘嶺的戰鬥只許勝不許敗,要取勝首先得戰勝缺糧少水的嚴酷現實。
  • 朝鮮上甘嶺戰役,王近山請教林彪如何打,林彪送他一個字
    每晚九點半,讀一條濃縮版歷史。如果你喜歡看歷史,請關注歷史九點半,這裡有最多、最全的近代史探秘,歡迎討論留言。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場,將展現推到鴨綠江畔。在整個韓戰中,雙方打的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當屬上甘嶺戰役了。上甘嶺戰役雙方一共歷時43天,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上甘嶺硬是被削平了2米,雙方在這一塊小高地上來回反覆爭奪達59次,志願軍更是打退了敵人900多次衝鋒,創造奇蹟。
  • 韋漢輝:上甘嶺戰役倖存者
    韋漢輝:上甘嶺戰役倖存者□朱昌敏 圖/文    我是上甘嶺戰役的倖存者。我的胞兄弟韋寶居,堂兄弟韋寶廷,我們三兄弟同時參加這場戰役。我堂兄弟韋寶廷在這場戰役中光榮犧牲,我班有三個戰友在我身邊倒下,兩個在我前面,一個在我的後面。我身負重傷返回祖國治療。還有多少戰友在那場殘酷的戰鬥中犧牲。這場戰爭應讓後人知道,和平幸福日子是來之不易的。    59年前,我是抗美援朝戰爭上甘嶺戰役的倖存者,原志願軍38軍112師335團3排後勤戰勤連戰士。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上甘嶺戰役如此慘烈,為何被評為世界「絕唱」?毛主席8字解釋
    抗美援朝在那次的抗美援朝的中,有一場戰爭空前慘烈,那就是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為何能成為世界絕唱,毛主席說出的八個字道破真相。這場戰役本來是美國攻擊由志願軍駐守的一個小山頭,也就是上甘嶺,因為地方很小,所以就連美軍都沒想到最終的結果會那麼慘烈。因為面積有限,所以志願軍最多只會有兩個連在上面駐守,美軍把這次行動叫做攤派行動,計劃的傷亡人數是200人,但是沒想到戰況愈演愈烈,竟歷經了43天戰爭才結束。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美軍騎虎難下,志願軍一戰成名
    負責戰鬥的美國第8集團司令官範弗裡特為了進一步開展"金化攻勢",連日不斷的投入兵力,美軍一共出動了7個師以及大量的韓軍,前後加起來僅僅這一場戰役就投入6萬人,再加上300多門大炮連夜轟炸,170輛坦克披荊斬棘,在上甘嶺這片狹小的地域裡,火力的密集程度堪稱世界戰爭歷史上最高的,也難怪後世成這場戰役為絞肉機!
  •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嶺戰役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對上甘嶺和上甘嶺戰役,大多數人耳熟能詳,都能說點子醜寅卯,但這場戰役結局,何以讓美軍名將何以懊悔餘生?而我方一戰成名王牌軍卻平平地用了「普遍現象」這一簡單詞彙?前線戰役指揮官怎樣謳歌捨生忘死的戰士?他麾下的4名虎將,又有著怎樣的不同?從廣為人知到鮮為人知及彌足珍貴的影像,向你講述你所知道和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嶺。 關於上甘嶺,你知道多少?
  • 人稱絞肉機的「上甘嶺戰役」他殲敵1500卻毫髮無損,勝利後被封將軍
    就是那個在"上甘嶺戰役"中退敵64次,殲敵1500餘人的戰鬥英雄"甄申將軍",5月14日下午的這一天,他因病救治無效在解放軍南京總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0歲,相信甄老走的一定很安詳。"上甘嶺戰役"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戰役,此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足以載入史冊,更是寫進世界上所有威望極高的軍事院校的教材上,是作為一個經典案例寫進去的。如果不去深究這段歷史,沒人知道這場歷經43天,造成雙方四萬以上傷亡的戰役竟然是如此的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