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上甘嶺戰役,王近山請教林彪如何打,林彪送他一個字

2020-12-19 歷史九點半

每晚九點半,讀一條濃縮版歷史。如果你喜歡看歷史,請關注歷史九點半,這裡有最多、最全的近代史探秘,歡迎討論留言。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場,將展現推到鴨綠江畔。毛主席認為朝鮮這道中國最後的屏障決不能丟,否則美國的勢力將會壓到中國家門口。於是,在毛主席的堅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立開赴朝鮮戰場。

對於究竟派誰出任志願軍最高指揮官的問題,現在的人有很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毛主席最開始想要林彪或者粟裕指揮韓戰,但是兩人因為身體情況不能勝任,最後才把指揮權交給了彭德懷。歷史究竟是不是這樣呢?咱們今天就不去爭論了,永遠沒個頭,總之,最後彭德懷擔任了志願軍最高指揮官,並且順利的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畔趕到了三八線。新中國也因為韓戰一戰成名,贏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大家都知道,韓戰是打的非常艱苦,雖然戰爭就在家門口,但當時的新中國政府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國家也是硬著頭皮上的。特別是朝鮮,冬季非常寒冷,志願軍甚至連棉衣都不能做到人身一套,後勤等更是異常艱難,武器裝備也比對手落後了幾代,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能堅持勝利,靠的就是堅持的意志。

在整個韓戰中,雙方打的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當屬上甘嶺戰役了。上甘嶺戰役雙方一共歷時43天,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上甘嶺硬是被削平了2米,雙方在這一塊小高地上來回反覆爭奪達59次,志願軍更是打退了敵人900多次衝鋒,創造奇蹟。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上,志願軍傷亡1.15萬,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傷亡2.5萬人,創造了人類歷史上防禦戰的經典案例。這場戰役的中方一線指揮官就是王近山將軍。

王近山,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有非常多的經典戰役,也是一員虎將,毛主席稱他為王瘋子,打起仗來不要命。但是韓戰,當時志願軍對陣的可是比日軍、國軍都要強數倍的美軍(其他聯軍打醬油的),王近山也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戰爭壓力。

在上甘嶺戰役,王近山還特地請教了林彪,希望能夠林彪能給給予建議,怎樣打好這場仗。而林彪這位戰神當然知道的道理,戰爭有的是靠謀略,而有的完全就要靠雙方硬碰硬,看誰堅持到最後,就是比耐力,比心理防線。林彪當時僅僅給王近山提了一個字的建議,就是:熬。不管付出多大代價,熬到最後,哪怕只剩一個人,因為沒有更好的打法。

在上甘嶺這樣的戰役面前,再好的戰略都只是紙上談兵。唯有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一刻,誰就勝利了。王近山也確實做到了熬的精髓,一直熬到了聯合國軍終於扛不住了。上甘嶺戰役最大的成果,不是奪得了幾個山頭和高地,而是徹底打碎了敵人的心理防線,此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再也沒有對志願軍組織起大規模的群毆戰,因為他們撐不過。

1955年,新中國授銜儀式,由於在抗戰、解放戰爭、朝鮮戰場上的一系列戰功,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雖說在戰場上表現英勇,戰功卓著,但是王近山將軍的婚姻生活卻不光彩,他拋棄了自己的結髮妻子,最後和妻子的妹妹同居了,還對妻子拳打腳踢,最後被中央開除黨籍,從中將降為大校,轉到了地方謀了個閒差。後來,賦閒10餘年的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王近山,就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原型。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將軍在南京逝世,享年63歲。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為何會贏?秦基偉:王近山許諾我們要什麼,他給什麼
    可最終秦基偉連他的屍骨遺骸都未曾找到半分,可見上甘嶺一戰有多令人痛心。上甘嶺戰役打響時已是深秋,中朝軍隊和聯合國軍大大小小的交手,已經多到數不清。近兩年時間的交鋒,雙方將領也算對彼此了解得差不多了,常規打法和用兵套路可謂是已然於心。所以,打到這時候,勝敗與否拼的基本就只剩硬實力,就看雙方將領如何將硬實力發揮到最大程度,而這其中少不了後勤方面的截長補短。
  • 隱瞞了半個世紀,上甘嶺戰役,我軍和敵軍真實傷亡數據揭秘?
    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空前的慘烈,其殘酷的程度遠遠超乎了雙方的預計,我們的歷史課本和各種歷史紀錄片都曾經向我們展示了我國的志願軍在這場戰役中的英勇和犧牲,著名的戰鬥英雄黃繼光就犧牲在了上甘嶺。這場戰役持續了整整43天,那麼我軍和敵軍的傷亡數據各有多少呢?
  • 上甘嶺傷亡巨大,還打不打?王近山槍打斑鳩,下一賭注
    王近山打仗雖「瘋」,這一點也毫不例外。1952年10月14爆發的上甘嶺戰役,至1952年11月25日結束,志願軍沒有讓敵人奪下一寸陣地,其間三兵團各參戰部隊以「人在陣地在」的必死決心與敵人殊死作戰。作為戰役指揮主要負責人的王近山,就曾經為是否要繼續付出重大傷亡堅守上甘嶺戰役而猶豫。
  • 上甘嶺戰役:隱瞞了半個世紀的秘密終於曝光
    可惜的是兩方的指揮官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不然乃至整個韓戰的局面也許就因此而改變。這次戰役前,志願軍方面的投敵者有數十人,為首者是38軍340團的突擊隊幹部谷中蛟,他向敵方透露「上甘嶺」已由新來的全部蘇式裝備的第15軍44師換防的消息範佛裡特根本不相信,還是認為是被打殘了的38軍114師部隊。
  • 上甘嶺戰役,美國為何慘敗?因為堵槍眼的不止一個黃繼光
    1952年10月中旬,聯合國軍突然襲擊中國志願軍的上甘嶺陣地,上甘嶺一戰徹底打響。央視還特意出了一檔《最長的43天》紀錄片以此來表示對上甘嶺戰役的紀念,其實上甘嶺只有3.7平方公裡,這麼小的陣地本來只能容納一個連或者最多一個營的兵力。
  • 林彪的兩次敗仗:湘江戰役和二戰四平
    毛澤東與林彪,自1928年在井岡山相識之後,在民主革命時期由師生到戰友,密切合作是主流。但是,他們之間也有過許多這樣那樣的意見,擇其要者就有這九次---  湘江戰役  紅一方面軍長徵中,歷經百戰。但真正對全軍生死悠關的當首推湘江之戰。林彪的一軍團與彭德懷的三軍團為中央縱隊及整個紅軍的命運,與湘,桂軍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殘烈撕殺。關於湘江之戰,當年林彪的紅二師4團團長耿飆和政委楊成武都寫過回憶錄。  彭德懷的紅五師師長李天佑也曾撰文。
  • 土城戰役是毛澤東一生罕見敗仗 曾引起林彪極大不滿
    對於這場戰役在當時就有不少爭議,在之後召開的扎西會議上,作為土城戰役的主要指揮者毛澤東雖然強調了土城戰役積極的一面,但同時也坦言,這是一場拉鋸戰,消耗戰,我軍沒有殲滅川軍,反而受到了很大損失,不合算,也可以說是一個敗仗。
  • 開國大將黃克誠評價林彪:他要是一無是處,怎麼能當上開國元帥?
    當然作為遼瀋戰役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東北局副書記),陳雲同時也指出了林彪的不足之處,比如他打下義縣之後不趁勢拿下錦州,而要回頭去打長春;他一開始要「死守馬德裡」,後來才改變主意不再主張搶佔大城市了。蕭克將軍認為,林彪在「政治上開朗,有軍事指揮才能」,但是他也有他的缺點,一個是「過分自尊」,一個是「大不容人,沉默寡言,城府很深」。
  • 四平攻堅戰:林彪的三次走麥城
    周明摘要:解放戰爭期間,圍繞四平曾經先後有四次戰役,分別是1946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從國民黨軍手中奪取四平(一打四平)、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抗擊國民黨軍進攻的四平保衛戰(二戰四平)、1947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進攻國民黨軍防禦的四平攻堅戰(三打四平)和1948年3月東北解放軍再奪四平的四平解放戰(四打四平)。
  • 在薊州參觀林彪「平津戰役前線司令部」舊址
    下圖皆為平津戰役前線司令部舊址院外的景況。」不久,接中央指令,林彪元帥帶領「四野」入關,運籌進行平津戰役的戰前準備。司令部所在地,當時是孟家樓村一個富戶的四合院院落。林彪「出事」後,紀念館封閉,所有相關文物撤走。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韓戰上甘嶺戰役戰況如何?老兵:比現實更殘酷,更激烈
    【上甘嶺戰役後遍地的彈殼】上甘嶺戰役是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所謂的「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發生的一次著名的戰役。此役「聯合國軍」出動6萬多人,糾集火炮300餘門,對不足3.7公裡的志願軍陣地狂轟濫炸,妄圖消滅志願軍。
  • 1962年林彪如何讓毛澤東感覺是「患難逢知己」?
    然而,人們未必曾想到,今日的林彪已非昔日馳騁疆場的英明統帥,他已蛻變為不講原則而攻於心計之人。他現在所關心的不是如何儘快使國民經濟走出困境,如何總結經驗教訓,找出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使國家繁榮富強,而是想辦法要抓住和利用一切機會,來獲得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
  • 志願軍血戰上甘嶺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我志願軍與美軍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迫使聯合國軍停止進攻。在這次戰役中,美軍受到了我方坑道戰的成功阻擊。
  • 他是東北特工之王,林彪曾說:他一個人頂十萬兵,坑道戰創始人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我黨的地下黨特工,他是一個長相非常秀氣的男人。他的名字和他的長相非常的貼切,他叫蘇靜。他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下黨組織中的負責人,他的一雙眼睛非常的銳利。1938年八路軍115師部出現了一個叛徒。
  • 《亮劍》趙剛原型杜義德將軍,上甘嶺戰役他是指揮者之一
    因為少年時不幸經歷外加父親被還鄉團殺害,所以杜義德在戰場上可以說是不畏生死敢打敢拼。之後又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各次反「圍剿」作戰及西徵入川北等作戰行動。除了能打,政治工作也非常在行。雖然只是上過八個月私塾但是學習能力強,這也是杜義德將軍被快速提拔的原因。我們再看看下面這段就會知道他的提升速度有多快了。
  • 探秘杭州西湖邊的軍事隱蔽基地——被稱為「林彪行宮」的704工程
    林彪晚年怕水怕風,一年四季很少洗澡,醫生建議他進行日光浴,於是,他的臥室下面修建了一個玻璃日光浴室,內設大型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可監視704行宮的每一個角落。為了消除雨天的水滴聲,設計者在房頂用8—12層材料建成一個特殊的暗水流溝系統,雨水通過暗溝排掉,從而使雨中的別墅群沒有水滴聲,顯得很安靜。
  • 回顧上甘嶺:中美共同隱瞞了半個世紀的秘密
    上甘嶺中美雙方共同隱藏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秘密文:天涯文摘 圖:新浪歷史摘要: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上甘嶺戰役」了,上甘嶺戰役是韓戰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
  • 揭秘林彪一生中的五個女人(組圖)
    他創造了一個個軍事上的奇蹟,但卻是一個政治的失敗者,其一生所畫出的婚姻軌跡也頗為離奇。  看著林彪厚厚的一大堆來信,陸若冰十分鎮靜地給林彪回了一封信,信十分短,只有幾十個字,只是勸林彪安心讀書,她還太年輕沒有考慮個人的婚事。言辭十分客氣,用婉轉平和的語氣拒絕了林彪的請求。
  • 美軍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美軍上將:我們被打成了傻子!
    很多時候當我們再回憶起上個世紀的經典老歌的時候,總會想到這首「一條大河,波浪寬……」,而這首《我的祖國》,正是當年黑白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在韓戰中,上甘嶺戰役的歷史地位是無法撼動的,不僅僅是我國和朝鮮,就連美國對這場戰爭,都有著非常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