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常說「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今年啥時立春?

2020-12-18 鄉村小小欣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對鄉下人來說,每晚看電視前的天氣預報已成了一種習慣。為了避免惡劣天氣影響農作物收成,人們會根據天氣情況來判斷播種和收割時間。聰明的農民有辦法預測天氣,即使過去沒有天氣預報。將總結出的生活經驗編成易於記憶的句子,傳給後代。這裡面有很多關於節氣的說法。

每年的二十四節氣,我們都在關注它的作用。我們也可以用節氣預測天氣變化和莊稼收穫。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按節氣播種收穫。

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句子:「七年九月難逢閏,百年初春」?立春節最重要,它代表著新年的開始,農民們應該開始忙起來了。翻一翻日程表,你就會發現2021年的立春已經過去了。實際上是在除夕的時候。今年又被稱為寡婦年。

俗話說,七年也難遇九月是閏月,眾所周知,十九年只有七個閏年,閏年會有十三個月,即一個月會有兩次生日,如果生日在這個閏月裡,可以過兩次生日,儘管閏月很普通,但是閏年卻很難遇,上次閏九月是2014年,下次閏九月是2109年,所以這是一種隱喻,有時七年也見不到一次閏年,其實這是立法演變的規律。

最後一句話說的是百年難見,大年初一這天正好是立春,今年又碰上了這難得一遇的景象,春節與立春相會,大年三十這一天正好是立春,人們還認為兩春相會,寓意美好,是一個好兆頭,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對農業,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是真的是百年才有一次遇見嗎?這句話還有點誇張,下一次看到這句話是2038年。

這一年被認為是收穫的一年,但由於天氣原因,今年的收成並不理想,希望2021年真的像俗話說的那樣,是收穫的一年。

農友們總結的俗語,雖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也遵循了許多自然規律,所以即使在今天,對農業和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鄉村小小欣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俗語『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有啥講究?
    一、七年難遇九月閏置閏法的規則是依據與陽曆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來定的,閏月指的是陰陽曆中的一種現象,主要為了克服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這一缺點,民間有3年閏1個月,5年閏2個月的說法,而閏九月太難了,比如上一次閏九月是在2014年,到2109年才能再一次閏九月,相差近百年,說明閏九月很稀罕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的真實含義
    農村裡流傳的俗語,都是老祖宗們從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言語簡單,寓意直白。「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歷經七年也難得有一個閏九月,時隔百年也難以會有一次立春會在大年初一。
  • 經典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今年能否遇上
    經典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今年能否遇上?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就要2020年了,再過幾個月便又是新的一年,大家今年的目標實現了多少呢?俗語作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之一,它能夠流傳到現在不就是因為它可以給予人們很好的生活建議嗎?接下來筆者跟大家講的是一句話關於農曆的俗語,說的是「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在說什麼嗎?說到這句俗語,筆者首先要和大家說一下曆法,畢竟它是全國通用的。其實曆法指的是陽曆,比如我們國家規定的某些法定的節假日,都是根據陽曆來算的。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
    導語: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說的就是一種現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 老人常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在農村生活裡,人們常常會用通俗易懂的俗語來表達各種生活狀態,而且很多都是經過時間磨鍊而來,很具有代表意義。在我國曆法當中,是實行雙曆法計算原則,即陽曆和陰曆相互進行的方式記錄每一個時間段。而這裡的的閏九月就是一年中有兩個九月出現。
  • 「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請勿轉載「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啥意思?鄉野裡生活的人們,是很尊重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東西的。在他們的眼中,我們不常在意的二十四個節氣,都有著各自重要的意義。不同的節氣,會對當時播種下去的植物,有不同的影響,可以說是人們進行農業方面生產的導向標了。舉例子來講,在清明節的前後,是人們種植青菜的好時機,而到了芒種的那一天,就是小麥一類的作物種子,被撒到土地裡的時候了。在立秋的前後,是穀物收穫的時節。等最後立冬到來,深秋時被大家採集下來的青菜們,已經被賣到市場上去了。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怎麼解釋?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怎麼解釋?甚至在農村也有許多傳統的俗語,細細推斷一下,也頗有一番道理。譬如這一句,「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其實單單從字面意思大家就能夠理解,前半句說的是7個年頭都很難碰上閏9月的時候,其實出現閏月的概率本身就非常小,出現閏9月就更加的罕見了。
  • 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明年何時立春,平年還是閏年?
    對於農民朋友來說由於種田地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職業,所以對天氣還是很關注的,特別是在農閒的時候一些村裡的長者就根據老祖宗所流傳下來的農諺和俗語預測天氣,這些俗語傳承了成百上千年了,所以準確率還是很高的。其中一位年紀稍大點的長者就發話了,他說在2019年是沒有立春的,周圍一起烤火的鄉親們也是非常的驚訝,哪有一年之中沒有立春這個節氣的呢?
  •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閏九月,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閏九月,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聽到「閏月」,農村戶口的朋友可能會覺得比較親切。按照陽曆來算,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會意識到「閏月」「正月」「臘月」這些意味著什麼。年青一代大多就知道在過年的時候有「臘月」的說法。
  • 「十年難逢金滿鬥,百年難逢歲交春」,19年何時立春,是平年嗎?
    過去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農民種地都是參照老一輩人留下來的天氣俗語,如今有天氣預報了,仍有很多人參考俗語預測天氣,畢竟俗語是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眼下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村裡不少老人開始關注「立春」節氣了。細心的農民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陰曆2019年沒有「立春」節氣,因為本該屬於陰曆2019年的立春,竟然留在了陰曆2018年。
  • 「百年難遇歲朝春」啥意思?除夕立春好不好?專家:百年只3次
    俗語「百年難遇歲朝春」啥意思?除夕立春好不好?專家:百年只3次!文/農夫也瘋狂大寒節氣已過了,天氣也是越來越暖和了。大寒作為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緊隨其後的就是立春了,這也表示春天就要到了。(1)俗語「百年難遇歲朝春」是什麼意思?老話說「春打六九頭,春打五九尾」,說的是立春的時間要麼是在六九的第一天,要麼就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由此也看得出來,立春的時間雖然在陽曆是比較固定的,是每年的2月4日前後,但是在農曆的日期則是變化的。
  • 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今年遇到了嗎?
    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今年遇到了嗎?文/農夫也瘋狂老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農民來說,把握好春天這個耕種的季節,在秋天的時候才會有收穫。在民間也有不少和立春相關的俗語,農夫前些天就聽村裡的老人說起這樣的一句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今年能遇到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還是很好理解的,其說的是如果在一年中有兩個立春,這樣的年份是很難得的。而如果大年初一和立春是在同一天,那這更是一百年都未必遇到一次。為什麼有的年份會有兩個立春呢?立春和大年初一同一天很罕見嗎?
  •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只不過社會不同了,有些俗語也只適用於以前,放到現在雖然過時了,但也能從中看出以前人的生活狀態。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說:「19年頭7年」寡「,7年難逢九,百年難逢一」說的啥
    因為我們農村人傳統耕種都與農曆時節息息相關,大多都是依據老輩人們留下的節氣農諺進行農事活動,比如:「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農村農諺何其之多,涉及面又何其的廣泛,前些日子常聽村中王大爺說:「19年頭7年「寡」,7年難逢九,百年難逢一」你知道王大爺說的是啥嗎?何意呢?
  • 百年一遇「閏九月」,你家長輩給紅包了嗎?
    臨近九月,最近小編的好友圈中,紅包又「火」了一回,不少長輩都會給自家孩子包一紅包放在口袋裡。你家長輩給你包紅包了嗎?拿到紅包的你,知道長輩們為啥給你包紅包嗎?老百姓說這是口口相傳下來的習俗,閏九月包紅包圖吉利。
  • 俗話:「百年難遇寡婦年」,啥意思?為什麼2019年只有354天
    二十四節氣通過對太陽的觀察,如今來說是地球公轉運功的情況,了解到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深刻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與文化觀念,古時候老百姓相當注重二十四節氣,從而也誕生了許多俗語,俗話說:「百年難遇寡婦年」,啥意思?為什麼2019年只有354天?
  • 民間習俗:百年一遇「閏九月」,長輩給你紅包了嗎?
    9月24日起將進入農曆九月,而今年是百年難得一遇的「閏九月」!最近全潮君的好友圈中,紅包又「火」了一回,不少長輩都會給自家孩子包一紅包放在口袋裡。你家長輩給你包紅包了嗎?拿到紅包的你,知道長輩們為啥給你包紅包嗎?老百姓說這是口口相傳下來的習俗,閏九月包紅包圖吉利。「你給孩子包紅包了嗎?」「你收到你爸爸媽媽包的紅包了嗎?」……"閏九月包紅包」這事在微信朋友圈也成了熱門話題,不少人的朋友圈瞬間被「紅包」刷屏,朋友們紛紛拍照片曬出自己的紅包。
  • 俗話說的「百年難遇寡婦年」是什麼意思?今年為什麼是「寡婦年」
    在我們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俗語,以前科技不發達正是這些俗語一直指引著我們。很多俗語成為了我們口口相傳的良言。但是正是這句俗語讓我們一家人變得愁眉苦臉。「百年難遇寡婦年」,寡婦年不易婚嫁。事情是這樣的,過年的時候,我們家來了很多親戚。
  • 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今天已經正式步入農曆九月了,這也預示著農曆八月已經結束。而我國目前已經逐漸從深秋慢慢的步入冬季了。農曆也是我們所說的陰曆,它是和陽曆相區別的。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