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怎麼解釋?

2020-12-25 歷史子衿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怎麼解釋?

恍恍惚惚,人們就進入到了2019年之中,可能很多人都停留在18年滿滿的收穫與喜悅中,當然對於過去的一年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不論開心悲傷與否,大家都應該向著更好的明天看齊。其實從中國傳統節日的角度來講,現在應該還沒有正式跨入新的一年,畢竟大家心心念念的春節還沒有過嘛!

造成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立法的不同,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國際上通用的曆法一般被稱為陽曆,而在我們國家還流傳著另外一種曆法,就是所謂的陰曆。

雖然說日常生活中大多以陽曆為主,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結晶,我們並沒有遺忘,仍然有很多人會按照陰曆的時間舉行一些特殊的活動。

譬如很多人都會選擇過陰曆生日,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才是他們出生的準確時間,也更加有紀念意義。再比如我國的24節氣都是建立在陰曆的基礎上的。

還別說,正是因為有陰曆的存在,才讓您去古人智慧結晶的24節氣廣為流傳。甚至在農村也有許多傳統的俗語,細細推斷一下,也頗有一番道理。譬如這一句,「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

其實單單從字面意思大家就能夠理解,前半句說的是7個年頭都很難碰上閏9月的時候,其實出現閏月的概率本身就非常小,出現閏9月就更加的罕見了。小編查閱了近200年的日曆才僅僅找到了兩次出現閏9月的時候,一次是在1832年,另一次則是2014年。

這中間相隔了近百年,絕不是俗語中所說的七個年頭而已。當然大家都知道,很多俗語中的量詞只是代指時間長罷了,理解其罕見性就可以了。

俗語的後半句說的是數百年都難碰上初一和立春重逢的時候,出現24節氣的人自然就知道立春也是其中之一。般到了立春這一天氣溫就開始不斷地回升,萬物復甦。

特別是在農村,靠天吃飯的莊稼人就要開始到田中忙活了,莊稼的收成決定一家人的生計,所以他們自然對氣候條件非常關注,久而久之也就有了24節氣的由來。

可是初一碰上立春這樣的事兒還真是少見,隨意翻下日曆就不難發現,接下來的兩次分別在2038年和2087年,雖說相隔不足百年,但也有了半個世紀之長,實屬罕見。

當然諸如此類包含了許多智慧結晶的俗語還有很多,很多時候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即使在那個沒有高科技和現代化的時代,人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善於觀察的眼睛,以及懂得總結的好習慣,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瑰寶。

相關焦點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
    導語: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說的就是一種現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的真實含義
    農村裡流傳的俗語,都是老祖宗們從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言語簡單,寓意直白。「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歷經七年也難得有一個閏九月,時隔百年也難以會有一次立春會在大年初一。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經典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今年能否遇上
    經典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今年能否遇上?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就要2020年了,再過幾個月便又是新的一年,大家今年的目標實現了多少呢?接下來筆者跟大家講的是一句話關於農曆的俗語,說的是「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在說什麼嗎?說到這句俗語,筆者首先要和大家說一下曆法,畢竟它是全國通用的。其實曆法指的是陽曆,比如我們國家規定的某些法定的節假日,都是根據陽曆來算的。說到陽曆筆者就要說和它對應的一種,它就是陰曆,也就是農曆。比如大家所知道的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農曆來算的。
  • 老人常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在農村生活裡,人們常常會用通俗易懂的俗語來表達各種生活狀態,而且很多都是經過時間磨鍊而來,很具有代表意義。在我國曆法當中,是實行雙曆法計算原則,即陽曆和陰曆相互進行的方式記錄每一個時間段。而這裡的的閏九月就是一年中有兩個九月出現。
  • 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明年何時立春,平年還是閏年?
    對於農民朋友來說由於種田地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職業,所以對天氣還是很關注的,特別是在農閒的時候一些村裡的長者就根據老祖宗所流傳下來的農諺和俗語預測天氣,這些俗語傳承了成百上千年了,所以準確率還是很高的。其中一位年紀稍大點的長者就發話了,他說在2019年是沒有立春的,周圍一起烤火的鄉親們也是非常的驚訝,哪有一年之中沒有立春這個節氣的呢?
  • 「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請勿轉載「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啥意思?鄉野裡生活的人們,是很尊重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東西的。在他們的眼中,我們不常在意的二十四個節氣,都有著各自重要的意義。眼下到了二零一九年,老人們嘴中那句俗話,又被不少人想了起來,就算是七年也難以遇到九個閏,到了百年九難以遇到一個春天。那是不是代表著今年的春天會來的特別晚?到底能晚到什麼時候呢?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當中,立春自認是最重要的一個,畢竟春才是一切新事物生成長甦醒的開始,在這之後,才能夠有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出現。
  • 俗語『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有啥講究?
    一、七年難遇九月閏置閏法的規則是依據與陽曆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來定的,閏月指的是陰陽曆中的一種現象,主要為了克服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這一缺點,民間有3年閏1個月,5年閏2個月的說法,而閏九月太難了,比如上一次閏九月是在2014年,到2109年才能再一次閏九月,相差近百年,說明閏九月很稀罕
  • 「十年難逢金滿鬥,百年難逢歲交春」,19年何時立春,是平年嗎?
    過去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農民種地都是參照老一輩人留下來的天氣俗語,如今有天氣預報了,仍有很多人參考俗語預測天氣,畢竟俗語是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眼下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村裡不少老人開始關注「立春」節氣了。細心的農民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陰曆2019年沒有「立春」節氣,因為本該屬於陰曆2019年的立春,竟然留在了陰曆2018年。
  • 俗語常說「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今年啥時立春?
    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句子:「七年九月難逢閏,百年初春」?立春節最重要,它代表著新年的開始,農民們應該開始忙起來了。翻一翻日程表,你就會發現2021年的立春已經過去了。實際上是在除夕的時候。今年又被稱為寡婦年。
  • 農村老人說:「19年頭7年」寡「,7年難逢九,百年難逢一」說的啥
    因為我們農村人傳統耕種都與農曆時節息息相關,大多都是依據老輩人們留下的節氣農諺進行農事活動,比如:「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農村農諺何其之多,涉及面又何其的廣泛,前些日子常聽村中王大爺說:「19年頭7年「寡」,7年難逢九,百年難逢一」你知道王大爺說的是啥嗎?何意呢?
  •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閏九月,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閏九月,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聽到「閏月」,農村戶口的朋友可能會覺得比較親切。按照陽曆來算,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會意識到「閏月」「正月」「臘月」這些意味著什麼。年青一代大多就知道在過年的時候有「臘月」的說法。
  • 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今年遇到了嗎?
    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今年遇到了嗎?文/農夫也瘋狂老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農民來說,把握好春天這個耕種的季節,在秋天的時候才會有收穫。在民間也有不少和立春相關的俗語,農夫前些天就聽村裡的老人說起這樣的一句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今年能遇到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還是很好理解的,其說的是如果在一年中有兩個立春,這樣的年份是很難得的。而如果大年初一和立春是在同一天,那這更是一百年都未必遇到一次。為什麼有的年份會有兩個立春呢?立春和大年初一同一天很罕見嗎?
  • 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導語: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正是因為閏月年是平常年份的特殊情況,所以中國老百姓在長期的生活中,將閏月所在的年份情況與平常年份的情況進行對比,將存在的一些想像進行總結,所以就有了「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的俗語。
  • 甲午馬年曆法稀罕多:閏九月 元宵節逢情人節
    甲午馬年曆法稀罕多:閏九月 元宵節逢情人節 翻開曆本,大家就會發現甲午(馬)年中有頗多不同於往年的罕見曆法現象——  元月兩頭新馬年兩頭春  2014年1月兩頭是「新年」:1日是元旦,月末31日是農曆甲午(馬)年歲首,即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對應的節氣是立春(故名春節),在立春前後半個月區間範圍內遊移。
  •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只不過社會不同了,有些俗語也只適用於以前,放到現在雖然過時了,但也能從中看出以前人的生活狀態。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說:「閏七不閏八」,為何如此說?2020鼠年是閏幾月?
    比如早年有說:「閏四月兆年荒,閏六月不宜婚嫁,閏八月兆兵荒馬亂,是大兇年」。雖然聽起來是封建迷信,但老一輩人對此深信不疑。當然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想要討一個好兆頭,故而還是會去遵守這些舊規。人力窮盡時,人們便會制定一些所謂的關於劫難的規則,去教導後人在閏七月閏八月的時候一定要有所準備。然而事實上,閏七月、閏八月大概十九年就會出現一次,並不稀奇。出現閏七月、閏八月都意味著災難的降臨,而關於閏九月卻少有提及,這主要是因為閏九月比較難於一見。所謂「七年難逢九月閏」,因為閏月的規律一般是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
  • 「百年難遇歲朝春」啥意思?除夕立春好不好?專家:百年只3次
    俗語「百年難遇歲朝春」啥意思?除夕立春好不好?專家:百年只3次!文/農夫也瘋狂大寒節氣已過了,天氣也是越來越暖和了。大寒作為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緊隨其後的就是立春了,這也表示春天就要到了。(1)俗語「百年難遇歲朝春」是什麼意思?老話說「春打六九頭,春打五九尾」,說的是立春的時間要麼是在六九的第一天,要麼就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由此也看得出來,立春的時間雖然在陽曆是比較固定的,是每年的2月4日前後,但是在農曆的日期則是變化的。
  • 俗語:「百年難遇閏九月」,2109年的「閏九月」是什麼意思?
    春去秋來,年復一年,七月是放暑假的日子,學生們,有的沉浸在網絡世界,因為在校期間沒玩過遊戲,可把自己憋壞了,有的和同學們組織去爬山,去旅遊,其樂融融,而九月又是開學的日子,不少學生都不想這一天來很快,不過該來的還是要來的,好好珍惜這放假的兩個月時光吧,因為有些想放假的卻已經回不去了
  • 閏九月,百年等一回
    原標題:閏九月,百年等一回  本報9月23日訊(記者 周月桂)9月24日,我們進入農曆九月。這個農曆九月有點不一般,因為還有一個「閏九月」,這可是百年等一回的奇事。湖南的九月是這樣的可人,誰又會介意多過一個九月呢。只不過,馬上就要重陽節了,我們要過兩次「九九重陽節」嗎?兩個九月會對農業和氣候產生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