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同志說:"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創造了很多的工具用在不同的場合。
古時的人們步行或者坐馬車,去一個遠一點的地方跋山涉水,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因為社會的進步,上天入地下海對於我們來說有了工具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這些普及的交通工具裡最快的便是飛機了,因此對於能夠開飛機的人才的需求量也是越來越大,自然也是越來越嚴格。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人失意全員買單
當人們的腳離開了陸地,自然就會感覺是危險的,即使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發生人為災害的概率有所降低,但也並不是為零,在之前就曾發生過一起令人遺憾又憤恨的空難,這個事件也被稱為"名古屋空難"。
這場空難的源頭竟然只是一位飛行員按錯了一個按鍵,最終卻導致整個飛機的墜落,甚至在空中發生了三次爆炸,坐在飛機上的264位乘客就這樣化為灰燼,座艙長正是陳建州的父親。災難來臨時,伴隨的是親人朋友的悲痛,是國家社會慘痛的教訓。
人們熟知能夠開飛機的並不是普通人,而是經過了精挑細選,層層的選拔,知識與實踐的考核,甚至需要通過嚴苛的考驗才能坐上駕駛座,因為這個職業是肩負著重大的使命,這個事件中的飛行員自然也是如此,但是卻因為自己的一次失意。
他在不知道這個按鍵是什麼的作用下,就按下去了,之後也沒有給機長報告失誤,最終導致了飛機的爆炸,後來人們才得知,他摁下去的這個按鍵是復飛鍵,一般的飛機只要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就可以取消,但是這個飛機恰巧沒有這個功能,因為這是一個新型的飛機。
當時的飛行員是專門前往泰國進行的學習,而他所學習的是操作模擬機,所以在事情發生時操作非常的不熟練。固然飛機本身的設計存在一部分的原因,這個按鈕的安裝,容易使飛行員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爆炸。
另一個原因就是,在飛行員因為失意按下了這一按鈕之後,機長並沒有及時的發現問題,甚至沒有採取應急措施,導致飛機爆炸,最終造成了264人的遇難。小失意,卻造成了大問題,可悲可嘆。
無獨有偶,因小失大
1994年6月6日,在西安也發生了一起令人悲痛的空難,對於遇難者的家屬來說,更是無法忍受也無法抹去的傷痛,事情的源頭也只是因為控制航向阻尼與控制滾動阻尼的兩個插頭相互插錯了位置。
在飛機離地的24秒,機組就報告說飛機發生飄忽,保持不住,但是飛行員用額定馬力依然保持飛機400公裡每小時的飛行,直到8小時後,即使採取了應急措施,因為沒找到具體的原因,飛機依然得不到平穩,在到達2885米的高空後,飛機開始解體,方向舵、尾翼和右機翼相繼折斷。
埃及也曾發生一起空難,源頭更讓人氣憤不已,只是因為一名飛行員的報仇,這位空軍飛行員叫巴圖提,部隊退役的他成為了一架民航的副機長,一次執行飛行任務時,意外看見了他過去的領導,他曾在部隊時因為違反紀律被這位領導懲罰過多次,以至於多年過去了,他依然沒有忘記曾經蒙受的羞辱。
他坐上駕駛位後,飛機在升到了20000米的空中時,看著窗外的天空和遙遠的地面,巴圖提笑了,突然的轉動按鈕,故意關閉了發動機,於是客機的立刻停止了工作,迅速墜向地面,而巴圖提則發出了歇斯底裡的大笑。
最後客機墜毀在大西洋,全部人都死亡了,內有33名學成歸來的埃及飛行員,雖然在幾千米的時候,飛機有拉升的動作,但是最終卻於事無補,為時晚矣,上百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死亡,無一生還。
勿以小事而不為應知使命擔當重
飛機算得上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了,由於飛機的運行是在空中,所以飛機上的每個按鈕的設計都非常精妙,對於飛行員的選拔更是極為苛刻的,空難的悲劇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在災難面前,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
所以為了杜絕這種災難的發生,每位在飛機上的工作人員更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整個飛機上的乘客是把性命交給了機組人員,每個工作人員身上肩負著的使命都是非常重大的,任何細微的問題都不能輕易的放過。
有一位與"名古屋空難"空難中的飛行員相反的是中國川航的劉傳建正是一位優秀的機長,在面臨飛機升空後擋風玻璃破裂時,飛機的數據被破壞,低溫和缺氧成為了最大的問題,但是他在殘酷的環境下,保持著冷靜的思考。
副駕駛優先發出緊急信號,飛機下面是崇山,一旦他放棄希望,上百人的性命難以倖存,憑藉常年從事工作的經驗和能力,劉傳建依然堅持飛機持續飛行,直到盆地開始下降,萬幸的是,在他的操作下,20多分鐘的時間裡,飛機安全迫降,最終化險為夷。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千裡的堤壩,會因為小小的蟻穴而崩塌,百尺的屋子也會因為一點火星而燒毀。
就如同一架鋼鐵般的飛機也會因為一位飛行員的小小的按鈕失誤而爆炸,結果是全員喪失生命,所以做任何事情時,不注意小事則會釀成大禍,造成嚴重的損失。
做任何事情,只有認真,腳踏實地才能有所作為。只有把任何一件小事都做好,才能積小成大,成為嚴謹優秀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