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垃圾超過三次沒扔對 分類指導員將「家訪」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12月4日下午,西城區大乘巷教師宿舍院,一位居民刷卡把垃圾投入對應的垃圾箱內。

大乘巷教師宿舍院,一位居民通過機器領取廚餘垃圾袋。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明年5月1日正式實施。記者昨日探訪西城區新街口街道了解到,新街口街道已實現廚餘垃圾分類收運全覆蓋,街道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8%左右。

  教師宿舍院垃圾分類走過23年

  位於西城區新街口街道的大乘巷教師宿舍院面積很小,僅有兩棟樓。走進小區五六米,就能看到被擦得很乾淨的一組垃圾桶站,分為綠色廚餘、灰色可回收和藍色其他垃圾三個桶。類似的垃圾桶站,小區內共有13組,平均間隔約五米。

  大乘巷教師宿舍院是北京第一個試點垃圾分類的小區。小區家委會主任、垃圾分類指導員崔湘文回憶,1996年,住在院裡的退休教師們在宿舍院門口的小黑板上寫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小區垃圾分類歷史從此開始。

  最初的垃圾分類很粗獷,小區買了3個大垃圾桶,貼上不同標誌,分別投放可回收垃圾、塑料泡沫和廢舊金屬。2003年開始,院裡的垃圾分類更加規範,分成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種。去年7月,院裡引入了新的鐵皮分類垃圾桶,每類桶身上還印有所屬垃圾類別的圖案說明,直觀易懂。「垃圾桶乾淨了,居民不厭煩,在分類投放過程中也就更認真。」崔湘文說。

  大乘巷教師宿舍院的垃圾分類已經走過23年,從未間斷,如今小區430戶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今年參與率超過了85%。在這背後,5名戴著綠色袖章的居民功不可沒。

  將於明年5月1日施行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要求設立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指導、監督單位和個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大乘巷教師宿舍院已經配備了5名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早晨7點到9點值班,主要負責把垃圾分類信息告訴居民,定期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並對居民投放的垃圾進行二次分揀。此外,小區內還有49名環保志願者,也主動參與小區垃圾分類工作,他們中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有上學的孩子。

  指導員的影響融入到日常點滴之中。小區內早起上班的年輕人,經常一手拿著吃的,一手提著垃圾袋順道下樓投放。他們中有些分類不準確,指導員看到後,常會主動接過垃圾,為他們重新分類並投放。

  「有的年輕人非常感動,越來越積極地做垃圾分類。」崔湘文說,從前他們每天要花兩個小時才能完成對各類垃圾桶的二次分揀,現在只需要40分鐘。

  廚餘垃圾袋二維碼可追溯投放源頭

  為了鼓勵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大乘巷教師宿舍院設置了獎勵機制。去年開始,連續兩個月投放無差錯的,小區將會向他們發放獎品,包括垃圾袋、肥皂、牙膏等。居民每次正確投放垃圾可以積分,用於兌換生活用品。

  大乘巷教師宿舍院還引入了智能垃圾桶,降低居民投放難度。智能垃圾桶分有毒有害、塑料、紙張、玻璃、金屬五大類,居民只要用小區發放的智能垃圾分類居民卡在桶站左側的屏幕上一刷,選擇投放類型,對應的垃圾桶就會自動開蓋,完成投放後還會自動積分。在智能垃圾桶站右側有一臺積分兌換物品櫃,居民可以兌換其中的肥皂、牙膏、棉籤等生活用品。

  每天居民分出的廚餘垃圾量很大,怎麼知道誰家做得好,誰家沒有分對?秘密藏在小區發放的廚餘垃圾袋上。居民憑智能垃圾分類居民卡可以免費領取廚餘垃圾袋,袋子上有一個二維碼,指導員只要一掃碼就能知道垃圾的源頭。對於初次不分類投放的居民,指導員會當面勸說,超過三次則登門拜訪。

  居民完成源頭分類後,各類垃圾將被分別運往對應的處理設施。此前在解讀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時,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介紹,在分類運輸環節,要建綠色車隊,逐步統一車輛的外觀塗裝,易於群眾識別監督。

  大乘巷教師宿舍院所在的新街口街道,各類垃圾的運輸由專門的單位負責。其中,樓房居住區產生的其他垃圾由物業和產權單位收運,平房區由區環衛負責。樓房區產生的廚餘垃圾由第三方公司裕遠達公司負責運輸,平房區廚餘垃圾由區環衛下屬公司清運。可回收垃圾由街道十餘個回收站點負責收集。有毒有害垃圾由裕遠達公司運輸。

  新街口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李文瀟介紹,街道共有21個社區、99個小區,街道廚餘垃圾分出率從2017年的6%上漲至今年的8%左右,如今新街口街道已實現廚餘垃圾分類收運全覆蓋。(記者 黃哲程)

相關焦點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廚餘垃圾咋投?智能設備咋用?垃圾分類示範片區這些問題多人喊懵
    在該小區西北角垃圾投放點,垃圾收納桶一共分「廚餘垃圾」「其它垃圾」兩類。一位老人守在垃圾桶旁,他頭戴小紅帽、左胳膊戴著綠色袖標,袖標上寫著「垃圾分類指導員」。一見有人拎著白色塑膠袋來扔垃圾,該名指導員就上前檢查,並幫著居民將裝著廚餘垃圾的塑膠袋破開,剩飯剩菜便「譁」地一聲倒進寫有「廚餘垃圾」的大黑桶,被破開的塑膠袋則扔進寫有「其它垃圾」的垃圾桶。
  • 懷柔對角溝門村:垃圾分類指導員走街串巷,村裡大變樣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吃完泡麵直接扔垃圾桶?不可以!食物殘渣應當先倒入廚餘垃圾桶,再將塑料碗放入其他垃圾桶……從去年開始,在懷柔區喇叭溝門鄉對角溝門村,家家門口放置了分類垃圾桶,村裡還有垃圾分類指導員教村民如何將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理,這一年,村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 院門口裝著分類垃圾桶的鐵箱。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成效追蹤 當個「會分垃圾的文明人」
    不過,對於1650噸/日的南京全市廚餘垃圾處理能力來說,廚餘垃圾還遠沒達到「應分盡分」。萬名分類指導員,垃圾分類的把關領路人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李名英就趕到新街口香居美苑小區,她在這裡擔任垃圾分類指導員,上班時間是上午7點到9點、下午6點到9點,但她總是提前一兩個小時到崗。「習慣養成階段,要多花點時間。」
  • 直擊垃圾分類!從小區垃圾房、收集點到廚餘中轉站
    來源: 現代快報、現代快報網、現代畫報、快報官方微博群、快報官方微信群、11 月 1 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來了,上午 8 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兵分三路直擊垃圾分類首日小區居民分類情況。對於早已建起垃圾房的小區居民來說,分類已經駕輕就熟;剛剛撤桶並點的小區也有指導員全程 " 教學 ";廚餘垃圾有了專車從小區到中轉站。
  • 大興有位垃圾分類指導員,最希望早點「下崗」
    每天清晨6點半,大興區亦莊鎮富源裡社區的垃圾桶邊都會出現一位老人,挨個打開垃圾桶取出裡面的垃圾仔細檢查,有些垃圾需要他挑揀出來放到專門的垃圾桶……不知道的以為他是拾荒老人,其實他有一個非常新潮的身份——垃圾分類指導員。
  • 乾淨又便捷,看廚餘垃圾「破袋神器」如何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廚餘垃圾垃圾分類的難題 「南川的示範小區是定時、定點投放廚餘垃圾,垃圾分類指導員會隨機抽樣檢查,這時候需要市民打開垃圾袋,經指導員查看是否分類正確後,再投入相應的垃圾桶,對於分類不正確的市民,指導員可以及時幫助他正確分類。」
  • 垃圾分類有竅門:拿不準的歸「其它垃圾」
    現場:分類出錯時有發生  7時,新街口街道官園社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趙兵戴好帽子,拿上長杆兒夾子,準時來到西直門南小街129號樓下的垃圾桶旁。  「您稍等,這袋垃圾我看看。」趙兵說著從一位男士手中接過垃圾袋,解開袋口,抖落著翻了翻,從中夾出一塊皺巴巴的透明軟塑料薄膜,「這可不是廚餘垃圾,屬於其它垃圾。」趙兵說完,那位男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昨天擇菜時沒看仔細,順手就扔裡頭了,下次我注意!」
  • 把4個垃圾分類桶背在身上,重慶128位垃圾分類指導員這樣走街串巷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了解到,通過示範帶動,下一步大溪溝街道還將在全部社區進行垃圾分類全覆蓋。▲人民村社區負責人薛婷婷給居民介紹垃圾分類好處今日上午,記者在大溪溝街道人民村看到,重慶恆奧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現場通過講解、互動遊戲、發放小禮品等方式給社區居民介紹垃圾分類知識。
  • 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三個月: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4倍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滿3個月。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城管執法局、市民政局、市婦聯等部門聯合通報新版條例實施3個月來本市垃圾分類開展總體情況、執法情況及社會動員情況。記者了解到,3個月來,全市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長4倍有餘。接下來,本市將在社區廣泛開展「盯桶」「守桶」行動,市婦聯還將組建7000支、10萬人的巾幗志願者隊參與桶前值守。
  • 實施首月廚餘垃圾日分出量翻倍提升 查處個人違法行為795起 分類不...
    原標題:實施首月廚餘垃圾日分出量翻倍提升 查處個人違法行為795起 分類不合格不收運管理規定將出臺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滿一個月。6月2日下午,市城市管理委聯合市城管執法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新版條例實施首月本市垃圾分類開展總體情況、執法情況及立案查處典型案例。
  • 習慣成自然,當個「會分垃圾的文明人」
    「垃圾分類是好事,不覺得辛苦。物業給我們準備了手套、夾子、剪刀,分類起來方便多了。」李名英認為,分類指導員是垃圾分類的「把關人」。每一袋垃圾,她都破袋認真檢查,不讓任何一件垃圾混裝,把好前端居民分類關卡。「過期的鹹鴨蛋屬於廚餘垃圾,包裝袋屬於其他垃圾,要先拆開再丟棄。」李名英一邊囑咐,一邊快速進行二次分類。
  • 吃剩的螃蟹都屬於「廚餘垃圾」嗎?帝王蟹等「硬漢」蟹殼較特殊
    閻彤 攝資料圖最近,愛吃螃蟹的李阿姨和自家樓下的垃圾分類指導員發生了爭執。當她正準備把分出來的螃蟹殼往「其他垃圾」桶裡扔時,卻被守在垃圾桶旁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攔住了:「這是廚餘垃圾,不能往其他垃圾的桶裡頭扔。」「螃蟹殼扔到廚餘垃圾桶裡,會不會不好粉碎處理?」李阿姨有些不解。原來,今年端午節時,因為粽葉到底算什麼垃圾,李阿姨剛被上了一課。「我當時覺得,粽葉是植物,應該屬於廚餘垃圾,想往廚餘垃圾桶裡扔。
  • 從小區垃圾房、收集點到廚餘中轉站,現代快報記者直擊南京人「分了...
    現代快報訊11 月 1 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來了,上午 8 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兵分三路直擊垃圾分類首日小區居民分類情況。對於早已建起垃圾房的小區居民來說,分類已經駕輕就熟;剛剛撤桶並點的小區也有指導員全程 " 教學 ";廚餘垃圾有了專車從小區到中轉站。不過,分類技能還要提高,廚餘垃圾中還是容易混入垃圾袋、衛生紙等其他垃圾。
  • 通州區玉橋街道將建「綠鏈穿珠」 推動垃圾分類全覆蓋
    這是可回收垃圾,放在這個桶裡;這是易腐垃圾,要放那個桶裡……」12月12日上午9時許,在北京市通州區玉橋北裡小區,正在值班的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現場指導前來投入垃圾的居民。聽了督導員的講解,帶孫子一起來扔垃圾的居民李大媽,與孫子默契配合,將垃圾按要求放進了不同的回收桶裡。李大媽說:「垃圾要分類小區裡一直在宣傳,分類後小區環境乾淨多了,更上檔次了。這不,讓孩子也來學學。」
  • 垃圾分類終於輪到北京!這樣扔垃圾,擬罰200元……
    北京生活垃圾採取了「四分法」,草案送審稿增加了「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投放類別,共分為廚餘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嗯,沒有幹垃圾、溼垃圾,終於放點心了!個人不分類投放垃圾擬罰200元如果個人不分類投放垃圾,可能會被罰款,還可能影響個人信用。草案送審稿提出,個人違反規定未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200元罰款。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超薄塑膠袋一次性用品使用將受限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垃圾分類新規發布前,北京做得怎麼樣了?新京報訊(記者 黃哲程 吳婷婷 應悅)11月27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表決通過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決定。修改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於生活垃圾分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剩奶茶、卸妝棉往哪兒扔?逛商場分類扔垃圾有點難
    例如,位於石景山的喜隆多新國際購物中心,除公共區域設置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外,商戶們還額外在店內增設了廚餘垃圾桶,商戶自行分揀後的垃圾,還要由垃圾房再進行一次「復檢」,分類不合格,垃圾房將拒絕收運。喝剩的奶茶想扔?愣找不到合適的垃圾桶徐女士逛商場時,被一杯奶茶給難住了。她和朋友相約在商場共進午餐後,購買了一大杯珍珠奶茶當作飲品。
  • 北京海澱:永定路街道復興路40號院做好垃圾分類「有門道」
    永定路街道復興路40號院成功入選北京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這天早晨,家住永定路街道復興路40號院的李阿姨和陳叔叔拿著垃圾來到社區的垃圾分類驛站。在垃圾分類指導員的指導下,陳叔叔熟練地解開垃圾袋,把剩菜剩飯、瓜果蔬菜的這一袋倒入了廚餘垃圾的綠色大桶,並把垃圾袋放入了其他垃圾的灰桶。
  • 昌平這個村,垃圾分類人人會!
    近日,昌平區十三陵鎮燕子口村村民李華把自家裝滿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兩箱兩桶」一併拎到了家門口。8點剛過,垃圾分類指導員王鳳蘭騎著一輛垃圾清運車準時出現在了李華家門口,「您這些垃圾分類沒問題,那我們就清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