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鄭板橋) 李傳波精美竹石畫5幅 攝人心魄的美

2020-12-17 易從書法

竹石--李傳波竹石畫作品賞析。一直以來,在所有詠竹詩中,讓我最為欣賞的便是鄭板橋創作的七言絕句《竹石》,每次品讀,眼前似乎都會浮現這樣一個畫面: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一顆顆挺拔堅韌的竹子傲然挺立,讓人肅然起敬。

《竹石》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是四季常青的植物,無論在哪個季節,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並且竹子能夠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鄭燮的這首詩形象地描繪出了竹子紮根在巖石縫中,不懼怕外界環境的艱險,努力生長,表現出竹子堅韌不拔的特點。同時也讚頌了社會中堅強不怕打擊的人的精神,是作者心聲的自然流露。

李傳波精品國畫竹子/紅竹畫《竹石》作品來源:易從網

這首詩表面寫竹,其實是寫人,詩中的勁竹象徵了詩人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寧折不彎,決不向任何黑暗勢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汙的錚錚傲骨。

李傳波精品國畫竹子/紅竹畫作品《竹石》作品來源:易從網

全詩短短四句,無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卻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寫根堅,第二句寫石基,第三句寫磨難,第四句寫骨氣;句句推進,前後照應,作者描繪了一幅堅韌、剛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寫竹,實際寫人,不管經受多少擊打,承受多少壓力,多少磨難,依然心志堅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表達了作者剛烈、堅忍不拔的品格。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竹石,在李傳波先生的國畫竹子中非常常見,除了以上兩幅作品之外,李傳波先生還有幾幅不同題詩內容的國畫竹子作品,接下來也為大家展示一下:

李傳波精品國畫竹子《詠竹》作品來源:易從網

竹子不畏困難,不懼壓力的頑強生命力,這是人們看不見而確實存在的一種品格。的確,在狂風暴雨中,那些花兒被打落了很多花瓣,樹的枝杆也讓風颳斷了,可竹子還是傲然挺立著,從中脫穎而出。我想這種品格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需要這種精神。

李傳波精品紅竹畫作品《詠竹》作品來源:易從網

竹,枝幹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備受國人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竹子曾被不知多少詩人、畫家所稱頌。它是高風亮節、剛正不阿的性格象徵,又有風度翩翩的君子之譽。古語說:」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用以比喻人的氣節。因此,李傳波的竹石畫非常適合家居辦公裝飾,凸顯自身品位的同時又能彰顯氣節。

李傳波最新紅竹畫作品《玉堂種竹六韻》作品來源:易從網

竹,自古便有竹報平安之說,其一節一節的外形,也寓意著事業、生活可以節節高升,因此,竹石畫也是送禮的最佳選擇。不僅如此,李傳波的竹石畫及書法在藝術品投資市場具有較好的投資前景,呈現出保值增值的強勁勢頭,瞭望整個藝術品投資市場,李傳波的作品造詣突出,魅力獨特,升值空間大,增長態勢強,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資潛力。

【李傳波】

李傳波,號東山墨人,年過五十,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影視研修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國窖1573品牌戰略顧問,北京軒易德書畫院副院長。近年來他被業內同行稱為「啟功體書法第一人」。然而他自己不以為是,寧願自稱:「當代啟功體書法藝術的積極追求者。」追問原因,他表情肅穆地說:「啟功先生創立的書體博大精深,深受人民喜愛,鑽研習練者數不勝數,誰敢稱之第一。

——李傳波與顧客定製紅竹畫作品合影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竹石圖》、蘇軾《書臨皋亭》現身拍場
    作為敬華傳統強項,上海敬華201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中國書畫部分佳品紛呈,其中最大亮點是「揚州八怪」中最負盛名的鄭板橋的作品《竹石圖》,以及另一位「揚州八怪」黃慎的重要作品《顧瞻圖》,自預展以來就備受關注。
  • 《竹石蘭蕙圖》亮相廈門
    鄭板橋的作品吸引市民駐足觀看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鄭板橋的《竹石蘭蕙圖》、徐悲鴻的《英雄圖》、齊白石的《牽牛竹雞》、弘一法師的《楷書<清涼歌>》……昨日,眾多名家大師的作品,以及古董珍玩等亮相廈門謙記古美術館,免費向公眾展出,展期兩天。
  • 古詩詞賞析 |《竹石》鄭燮(鄭板橋) |【清代】
    注釋解說:(1)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2)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3)立根:紮根,生根。(4)原:本來,原本,原來。(5)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6)磨:折磨,挫折,磨鍊。(7)擊:打擊。(8)堅勁:堅強有力。
  •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詩歌《竹石》,卻不知道他畫的竹子有多好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這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他畫的竹子最好也最出名,到底有多好呢?今天來講一個鄭板橋醉畫竹子的故事。鄭板橋的朋友家中新砌了一道院牆。請來鄭板橋和眾多好友來家中慶祝。這位朋友趁著鄭板橋正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當著大家的面請鄭板橋為新牆畫一幅畫。
  • 咬定青山不放鬆,鄭板橋勵志詩《竹石》賞析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清朝鄭板橋的詩,但如果說這是鄭燮寫的,估計許多人都不會讀燮 [xiè]這個字。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因得罪豪門而罷官,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讀鄭板橋《竹石》
    朋友問他為什麼,王徽之說沒有竹子日子一天也過不下去;北宋蘇東坡也是愛竹成痴之人,有詩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關於竹的詩詞,據不完全統計,有數千首之多。今天解讀的《竹石》,出自清代「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先生之手。
  • 《竹石》
    5.千磨萬擊:比喻經過長年的風吹雨打。 6.還:反而。 7.爾:你,這裡指風。1.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詩中的竹實際上也是作者鄭板橋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詩人正是這樣一種與下層百姓有著較密切的聯繫,嫉惡如仇、不畏權貴的巖竹。作者鄭板橋的題畫詩如同其畫一樣有著很強的立體感,可作畫來欣賞。這首詩正是這樣,無論是竹還是石在詩人筆下都形象鮮明,若在眼前。那沒有實體的風也被描繪得如同拂面而過一樣。
  • 肖戰談新歌《竹石》:我的內心就像竹子一樣,堅韌、剛烈
    楔子近日,在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肖戰獻唱了自己的新歌《竹石》,引發熱議。說到這首歌,可謂驚豔全場,把在場的許多嘉賓都嚇了一跳,鑑賞團的嘉賓朱丹和廖昌永都紛紛感嘆,覺得很驚訝。就在肖戰演唱的這首新歌《竹石》中,也有清代詩人鄭燮(也就是我們非常熟知的鄭板橋)的一首同名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讀鄭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1693一1766),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曾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晚年僑寓揚州,賣畫度日。著有《鄭板橋集》。鄭縷兼工詩、書、畫,素有「三絕」之目。其詩內容上注重反映民生疾苦,抒發個人情感,藝術上無所依傍,不拘一格,獨自名家。特別是許多題畫詩,往往扣題立論,或借題發揮,富有濃厚深刻的哲理趣味,耐人咀嚼,令人深思。這裡,我們就選析他的一首題畫之作《竹石》。
  • 鄭板橋《竹石》詩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是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早歲艱辛,三歲生母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二十三歲娶妻,三十歲父親去世,二女一子,生活困苦,揚州賣畫為生,之後又喪子,三十九歲,妻子徐夫人病逝,四十歲才中舉人,四十三歲中進士。四十九歲出任山東範縣知縣。為官期間,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
  • 遊梅嶺 有竹石相伴
    竹石兩物,在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心中有著特別的情感,詠竹嘆石的名言,可以說俯首拾來,比比皆是,堪為竹石文化。最為特別的是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竹石畫的專業戶。他痴迷於竹石,是因為竹石非平常之物:竹為百節長青,石為萬古不敗。他一生都在追尋竹石。
  • 竹子的寓意 李傳波國畫竹子作品欣賞
    竹子,它枝幹挺拔,四季青翠,很受人喜愛,歷來都有文人墨客讚美它。竹子也成了文學題材中的一種符號。詩中的君子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如金如錫」再到「如圭如璧」表現了這為君子的成長曆練的過程,寓示君子之美在於後天的積學修養。
  • 竹林清風、沁人心脾——《竹石圖》
    去年的七月大暑天,第一次製作《竹石圖》,全憑感覺與毅力完成。發布後,大都是讚美聲,也有提出墨分五色之要求。本人感到確實是這樣,儘量做到盡善盡美。一年來,通過對PS的學習以及對中國古畫、古詩的欣賞與閱讀,特別是鄭板橋大師的作品觀究。溫故而知新,重新製作了第二版《竹石圖》。
  • 一天一首古詩詞——竹石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在作者鄭板橋詩、畫中的竹又往往與「石」是分不開的。有時侯,石構成竹的對立面,如「畫根竹枝插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它高,年來看我掀天力」;有時候石成為竹的背景,如」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在這首詩裡,竹石則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無石竹不挺,無竹山不青。這兩句詩也說明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強。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29:鄭板橋《竹石》 千磨萬擊還堅勁
    竹石圖賞析: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讚美巖竹的堅韌頑強中,隱寓了作者藐視俗見的剛勁風骨。詩中的竹實際上也是作者鄭板橋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詩人正是這樣一種與下層百姓有著較密切的聯繫,嫉惡如仇、不畏權貴的巖竹。作者鄭板橋的題畫詩如同其畫一樣有著很強的立體感,可作畫來欣賞。這首詩正是這樣,無論是竹還是石在詩人筆下都形象鮮明,若在眼前。那沒有實體的風也被描繪得如同拂面而過一樣。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注釋】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他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畫家。且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現如今不少鄭板橋所畫的竹石圖依然留存於世。鄭板橋早年家道中落,雖生活困苦,但一直立志於科考,無奈屢試不中,只能以賣畫為生。過了10年,終於高中,卻只在山東做了兩任縣令便辭官歸了家。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竹子身上有文人的風骨。竹子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是書法家吟詠的對象。在先秦時期,竹子象徵著君子的高尚品格。在魏晉時期,竹子代表了清雅脫俗。自唐宋以來,竹子已成為一種頑強的人格追求和生活態度。一言以蔽之,文人愛竹。
  • 蘇州博物館藏元王蒙《竹石圖軸》臆說
    此畫的內容正如李凱先生所言:圖繪叢竹和坡石,竹子枝葉疏淡,坡石皴筆短促而蒼勁,疏竹布於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間以楷書題詩相連。幸賴此幅《竹石圖軸》,我們才對王蒙繪畫的技法和畫科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除了這幅書畫以外,還有另一幅王蒙完成於1364年的《竹石流泉圖》也和他參與過政治活動有關。《竹石流泉圖》是應明末清初的謀略家、道士席應珍(1302-1381)而作。此外在楊基的《黃鶴僧歌——贈王錄事》詩和陳基的文集序中則稱王長史。如此看來,王蒙和張德機兄弟的關係實際就是同事關係,至少他們之間有共同的政治取向。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課文《竹石》學習內容全解
    背景介紹鄭板橋幼年家貧,喪母,賴乳母教養,並隨其父學畫,早年便在揚州以賣畫為生,經常過著「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的困窘生活。後由朋友資助,才得到讀書機會,並應科舉而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做官期間,鞭撻奸吏,力爭賑濟,後被誣告罷官。
  • 山東博物館明清墨竹展:並不僅是鄭板橋羅聘筆下的墨竹
    而清代鄭板橋不僅畫竹畫的好,而且詠竹亦是經典,留下了代表竹子品格的名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除了鄭板橋,清代諸昇、石濤、金農等畫竹亦各有妙詣。竹子具有君子的品格,歷代文人競相描寫以自喻或喻人。於是,文人以竹為友,竹也就與文人畫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