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古代術士都說北鬥九星,為何現在卻成為了北鬥七星

2020-12-19 書說文化

還記得《一人之下3》之中諸葛星和王也道長對張楚嵐說的什麼是術士,那一群人就是會趨吉避兇的一群人。當然那一群人究竟存不存在依舊是一個迷。但是在術士之中,常常有人說北鬥九星,而現在所有人為何會說是北鬥七星呢?

宋代道教天書『雲笈七籤』24巻「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鬥七星還有輔星、弼星的存在,時稱北鬥九星。五代徐鉉《步虛詞》詩曰:「整服乘三素,旋綱躡九星」。而在先秦時代,更是對人們說是北鬥九星。那麼為何到了現在卻說成是北鬥七星了呢?

道教喜歡單數,而佛教喜歡雙數,這是老生常談的常識了。而在單數之中,道教又最喜歡的是一三五九這幾個數,偏偏沒有七這個數字。而在先秦時代,所有人都對天象有著一種超越常理的敬畏之心,在古人眼中,天幕上的星星就是天神的指引。

而作為那個不停地為我們指引方向的北鬥九星,自然就以為他有一種神秘的力量了。而那九顆星,也被古人冠上了各自的名字: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而在古代人的眼中,北鬥九星自然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在一些現代人十分感興趣的相術,風水的書籍之中,一旦人在天空之中看到了這兩顆北鬥隱星的時候,往往代表著一個人即將要大富大貴,十分吉利。那麼為何在古人的眼中會有著這樣的說法呢?

北鬥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為: 天樞星、 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闓陽星、搖光星,洞明星、隱元星。而那兩顆隱星就是洞明和隱元二星,而在古人的眼中,這兩顆星加上北鬥七星是代表著人的九竅的。而那兩個不常見的竅就是尿道和肛門。

在古人的眼中,人的九竅自然就代表了每一個人,而在民間又有著北鬥注死,南鬥注生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依舊讓許多古人相信。

所有人都知道,古人對天空的崇拜取決於上古時期,在那個時候,他們認為天上的星象是上天對人們的暗示。而那個在不知不覺之中幫助了他們的北鬥七星,更是成為了所有人都崇拜的星象。所以上古時期,那兩顆隱星是一定存在的,只不過到了後來,可能因為一些原因黯淡了下去。

那麼現在為何會被稱為北鬥七星,不見了那兩顆已經消失不見的星星呢?

眾所周知,所有的星辰都是一顆顆堪比太陽的恆星。而這些很像的光芒在經過了無數年的時間後,終於到達了地球。所以古人看到的那兩顆恆星的光芒,便說明了那兩顆恆星是存在在這世界上的。但是恆星也是會消失的。每一個恆星都有著自己的活動周期,也會像人一樣生老病死。

或許在某一天那兩顆恆星已經進入了自己恆星生涯的末期,不再發光發熱,進入了一個個生命的衰弱期。而這種情況,在天空中每天都在上演。

沒有了光的北鬥九星中的左輔,右弼二星自然就不是認為可見的了。或許有的時候他們還會發光發亮,甚至有人見到過這種情況,因為在古籍《雲笈七籤·卷二十四·日月星辰部二》記載:「右九皇君、九夫人內姓隱諱,知之延壽千年。常夕夕觀之,想見皇君夫人形象 威光,憶其姓諱,諦存在心,得見第八、第九星,延壽無窮。」雖不知真假,但依舊願意相信。

北鬥九星,七現二隱,所以現在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北鬥七星。或許有一天,我們真的會再一次看到那兩顆存在於傳說中的星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原來我們誤解北鬥星辰幾千年,其實不是北鬥七星,而是北鬥九星
    」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聽過類似的話,這句話裡的「勺子」,指的便是北鬥七星,只要找到它,就能找到北方,找到方向,所以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星象。然而「北鬥七星」真的是「七星」嗎?為何中國古代術士的口中,它是「北鬥九星」?究竟是誤讀,還是發生了某種不可避免的變化?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北極星是七個星辰當中最亮的,古代也是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徵, 春季時,北極星在東,古代要巡視天下,往往都是從東方開始,《易·傳》中說: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北鬥七星的說法由來已久,幾千年來北鬥七星還衍生出了不同的神靈,道教中衍生出了北鬥七星君即:貪狼、巨門、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 從北鬥九星到七星,「消失」的兩星是怎麼回事?
    人們常說的「北鬥七星」其實是「北鬥九星」七星明亮,形狀像勺子,極易辨認和判斷方位。一年中,北鬥七星的位置還隨季節而變,先人因此總結出了根據鬥柄辨別四季的民間諺語: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作為我國古代天文觀測的重要成就,先民們不但藉助北鬥七星進行定位,從事曆法活動,還賦予了其深刻的文化含義,比如稱令人景仰之人為「泰山北鬥」。
  • 什麼,北鬥有九星?
    北鬥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故名北鬥。北鬥在上古原為九顆星,因為上古位置、形狀與現在不同,後由於歲差或觀察地等原因,有兩星觀察不到,所以才有北鬥七星之說。但在先秦的文獻中,仍保留有北鬥九星的說法。北鬥九星在民間信仰中又稱"九皇",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鬥之俗。
  • 北鬥九星:發現5000年前祭祀「北鬥九星」遺蹟
    青臺遺址在史前遺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成為研究仰韶文化不可缺少的資料。北鬥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古代漢族人民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瑤光組成為鬥柄,古曰杓。
  • 帝王之星:北鬥九星,北鬥信仰是我國古代影響範圍最廣的一種宗教信仰
    把北鬥九星和象徵權貴地位的麋鹿用做祭祀奠基,表明雙槐樹人已經有天命王權的概念。在黃河流域,「河洛古國」中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並不是孤例,山東也有幾處北鬥星天文遺址。比如,東漢早期的長清孝堂山石祠,壁畫上就有北鬥七星圖;東漢中期,嘉祥武氏祠的畫像石上,有北鬥七星造型的車子;東漢晚期,滕州三角形畫像石,也有北鬥星的圖案。
  • 風水:風水九星與北鬥七星對應關係
    1、風水九星源自天上的北鬥七星 風水九星與北鬥七星對應關係北鬥七星,是北極附近最明亮的星座,在七顆星中,除勺、把相接處的一顆星(天權、稍暗為3等星外,其餘均為2等大星。
  • 北鬥七星的名稱與含義
    古人認為北鬥七星各有所指,《晉書天文志》 說北鬥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瑤光為星。       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
  • 道教北鬥七星君。為什麼人們一直對北鬥七星有非同一般的信仰?
    無論在那個時候,哪個地方,我們都可以聽到關於北鬥七星的傳說,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北鬥七星的信仰更是濃烈甚至可以看到人們將北鬥七星擬人化作為星君。北鬥七星化作的七星君分別為陽明貪狼星君,陰精巨門星君,真人祿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貞星君,北極武曲星君,天關破軍星君。
  • 北鬥七星名稱和含義
    北極星和北鬥七星的關係 說到北極星和北鬥七星,我們夜晚抬頭看看就很輕鬆找到那個勺子,那它們之間到底啥關係?它們如何運動?如何辨別?中國人對北鬥七星的信仰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鬥崇拜和星佔之說,先民崇敬天象,並以天象變化預測人事吉兇,尤其是南北鬥主人生死,影響頗巨。
  • 古代天文基礎知識:紫微垣與北鬥七星
    【紫微垣】紫微垣以北極星為中心,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史記·天官書》所稱之「中宮」。或曰紫微宮。《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鬥北,左右環列,翊衛之象也」,「極星之在紫垣,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眾星所拱,是為北極,為天之正中。」紫垣,就是紫微垣,古人認為是天帝所居。
  • 漫談肇慶七星巖與「北鬥七星文化」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鬥崇拜和星佔之說,先民崇敬天象,「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並以天象變化預測人事吉兇,尤其是北鬥七星主人生死,影響頗巨。其深層原因即在於古代社會,先民將北鬥和極星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稱為「鬥極」。鬥極處於星空旋轉的中心,群星繞其旋轉,好象天空的主宰,而先民以北鬥鬥杓周旋四指來釐定節候,北鬥又成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
  • 只知道叫北鬥七星,你知道這七顆星的名字麼?名字都很震撼
    從長輩口中,從學校裡,我們都知道,在星空中最容易辨認的星座就是北鬥七星。 北極星所在的位置就北方,在夜晚迷路的時候可以幫人辨別方向,這也就是我們對北鬥七星大概的認識了。 但是關於北鬥七星的故事卻遠遠不止於此。 1、他們的名字 北鬥七星,首先他們每顆星都有自己專屬的名字。是指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
  • 道家傳承北鬥七星咒化解十二生肖災厄
    北鬥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古代中國人民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為鬥柄,古曰杓。北鬥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北鬥七星乃造化之樞機,人神三界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災化解一切兇厄之力。
  • 北鬥七星的由來,也許你的身邊就有一顆「北鬥七星」
    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古代中國人民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抄古代舀酒的鬥形。北鬥七星從鬥身上端開始,到鬥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度、β、γ、δ、ε、ζ、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知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
  • 天上星星如此多,古人為何偏愛北鬥七星?
    為了更好開展農畜生產,從上古時期開始,先民們便觀察天文星象,探索物候變化,而華夏文明的主要源頭在黃土高原一帶,炎帝、黃帝均發源於此,該地區夜空高照的正是北極星和北鬥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北鬥七星自然成為被觀察、研究的首選對象,久而久之,成為先民最愛。
  • 鬥羅大陸漫畫:唐三開始九星七曜考驗,那么九星七曜是什麼意思?
    北鬥七星有九星所謂的九星,其實指的是北鬥七星,北鬥七星我們都很熟悉,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同時也常常在影視作品和國漫作品中被提及。北鬥七星顧名思義一般指的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因為七星組成的形狀很像舀酒的鬥形,因此被古人稱為北鬥七星。
  • 北鬥七星都有多大?
    夜晚仰望星空最明顯的就是北鬥七星了,顧名思義是由七顆恆星組成外形類似於「古代舀酒的勺子」一樣,從勺子的方向向外延伸就可以看到北極星。北鬥七星屬於大熊座中的七顆亮星,距離我們78光年-124光年不等,視星等在1.77-3.3之間都是肉眼可見的亮星。北鬥一:天樞又被稱為貪狼星或者大熊座α,是一個雙星系統主星較亮,視星等為1.79距離我們124光年,大熊座α是一顆橙色巨星,質量為太陽的4倍,半徑是太陽的32倍。
  • 北鬥七星的每顆星,對應哪些地區?看看你的家鄉對應哪顆星
    因此有時候也稱為「北鬥九星(七顯二隱)」。在傳統文化中,這九顆星另有名稱,並後綴星君神位,即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北鬥七星相關認識了北鬥七星以上不同的名稱,接下來要說的是分類。如上圖,前四顆星稱為「魁」,後三顆星稱為「杓」。《晉書·天文志》載:「魁四星為琁璣,杓三星為玉衡」。
  • 大熊座:熊背上的北鬥七星
    對於北緯40°以上地區的觀測者來說,大熊座是一個拱極星座,其包括北鬥七星在內的大部分區域都在天極附近,我國大部分地區全年可見。北鬥七星:在我國古代,人們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顆亮星看做一個勺子的形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北鬥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