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之神,早該下神壇?-虎嗅網

2020-12-13 虎嗅APP


最近因為剛出爐的米其林指南,美食界似乎有點不大平靜。


前有北京米其林評選被嘲不專業,後有韓國主廚起訴米其林強行讓自己的餐廳入榜,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侮辱。


更轟動的,是曾經連續12年獲得米其林三星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名店,就在今年意外落榜了。


△壽司之神小野次郎/EPA : Shutte


理由是這家名店只接受熟客用餐,新客幾乎難以預約訂位,必須有人介紹,或者透過頂級酒店禮賓部才有機會訂位。


「壽司之神根本不需要米其林三星,摘了也沒什麼。」很多人吐槽米其林摘星的理由很無力,並不是因為美食本身的質量下降,而是預約訂位問題。



但老藝術家聽到了另外一種聲音:「壽司之神」有名無實,是時候該打擊一下名店牛逼轟轟的傲氣了。



網友紛紛道出了這樣那樣的苦水——


普通人一生都沒法預約,費盡心血才能得到「皇宮翻牌」機會。沒個3000元傍身都吃不到什麼,到了之後必須要在30分鐘以內吃完走人。


所以,「壽司之神」真的有傳說中那麼神嗎?


你可能一生都吃不到一次「壽司之神」


「壽司之神」有多火?


這麼說吧,要是你在網上曬出與「壽司之神」小野次郎的合影,要不就是證明你家有礦,要不就是證明你的圈子人脈很牛。必然會招惹很多羨慕嫉妒恨的雙眼。


多少遊客吃貨心目中「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吃一次」必定有它,而「如何預約壽司之神名店」已經成了多少旅遊博主拿來炫富的攻略帖。


△連小貝也去打卡了


多少人花盡心血前來朝聖,稱這是他們願意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壽司之神」代表的,是日本美食界的一個文化符號。


2007年《東京米其林指南》首次發行,這個小到不行的壽司店第一次被列入三星。此後連續12年屹立不倒在三星榜單裡,小野次郎也是全世界最年長的「三星大廚」。



2014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訪日,首相安倍晉三在壽司之神本店宴請歐巴馬,讓數寄屋橋次郎在國際上爆紅,小野次郎「壽司第一人」的美譽更遠播全世界。


△ 這張相片走紅網絡/美國白宮


更多人了解「壽司之神」的故事,是在2011年美國導演大衛·賈柏的紀錄片《壽司之神》裡。


一個在日本銀座站地下商場,店鋪小到只有十個座位,廁所還在外面,單從這般彈丸之地看,似乎不符合米其林三星餐廳的標準。



當時86歲的小野次郎,可謂是終其一生都在做壽司。


從食材、製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以最高的規矩來要求自己、兒子以及學徒,近乎於一板一眼的追求每個細節。


還會非常貼心的,根據食客性別調整不同的壽司大小,以至於能夠一口吃掉美味。



極致的匠心精神是「壽司之神」最令人敬佩和感動的一點。


這部片子的播出,讓更多食客花重金跋山涉水都願意來店拜訪,只為能一睹「壽司之神」的神採,哪怕只有短短的20分鐘。



但吃一頓可太不容易了,它的預約號碼據說是全世界最難打得通的電話。不僅是每個月的一號才能預定下個月的位置,很多時候提前3個月都未必能預定得到。


網上有關於教你如何訂到「壽司之神」的攻略,基本上路徑只有以下幾樣——


1.有生之年當上總統;2.熟人介紹,機率也極低;3.某寶上中國業務已經能幫忙預約米其林,但唯獨壽司之神基本上不能成功,很多家都表示太難了,不能保證能預約成功,中介費可能還得砍了你一千人民幣。



最有效的途徑可能是:入住高級酒店,比如東京半島酒店,網上有最便宜的途徑可以訂到入住酒店+訂壽司之神,起底都要3800人民幣。



這等價錢就是一道門檻。當你成功訂到壽司之神,真正的考驗來了——千萬不能遲到,當天取消的話,一個人將會收3800元的違約金;


在那邊沒有所謂的單品料理,當天菜色由店家決定,一個人最低消費都要2000元,算下來一枚壽司都要100元。



除此之外,入店還有各種規矩:你還不能擦香水,之前有個中東人擦香水進店就被老闆臭罵了一頓;


男生得穿有領子的襯衫和西裝褲,最好穿夾克,不能穿涼鞋拖鞋運動鞋;去到店裡要護照和身份證認證,如果發現預約的名字不同,將會拒絕你入店。


△ 壽司之店門規很多


用餐時間必須是在30分鐘之內。壽司之神捏完一枚壽司,你必須要在20s內把壽司吃掉。


甚至有傳聞要是有客人沒能及時吃掉面前的壽司,小野次郎很有可能會把它們當垃圾一樣扔掉了。理由是: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很多吃完壽司之神的人,都會感嘆說店裡的氣氛有點緊張肅殺,幾乎沒有人在聊天,甚至需要深呼吸放鬆心情。


網上不少差評,幾乎都在說店裡的規矩和氛圍。


有些遲到的食客,不得不接受廚師們的冷眼相待,「整場30分鐘如坐針氈,就像打了一場仗」,全程連廁所都沒敢上,最後連合影的機會都沒有。


△《鋒味》裡謝霆鋒和周杰倫都表示像小學生一樣緊張不知所措


有生之年系列終於實現到店一試的夢,卻遭到與夢想中完全不符的落差待遇。這也難怪不少食客會覺得配不上「壽司之神」的名號。


說不清這是一場爭分奪秒的美食競賽,還是一場考驗食客是否能接受高級規格的測試。



因此這次摘星的理由,不少人都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能給壽司之神的名氣降降溫。


雖然人家不需要米其林評星,甚至完全不在乎。但入店前後各種各樣的規矩,以及居高臨下的服務態度,依舊是壽司之神名店最大的槽點。


美食界的匠心精神,吃的是情懷


既然如此,為什麼依舊還是有那麼多食客想盡辦法都要去一趟壽司之神的店?


因為情懷。在老藝術家看來,更多還是那部紀錄片的故事在發揮作用。


我們都容易被這樣的故事所打動,聽過多少雞湯都是這麼說的:一個人要是能用一輩子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成功的。


這就是「壽司之神」的價值:情懷大於美食本身。



但冷靜下來看看壽司之神與學徒之間的故事。你會發現其中拘泥的細節,似乎有些背離常理的誇張成分。


在小野次郎店裡做學徒,你必須學會用手擰毛巾。學徒在4個月內唯一的工作,就是擰毛巾,要將極燙的溼巾擰到近乎全乾。你沒學會擰毛巾,就不可能碰魚。



然後,你才能學會用刀和料理魚,等到你十年之後,師傅才會讓你煎蛋。


小野次郎就有個學徒練習煎蛋很久,原以為入門十年已經夠格,但似乎始終無法滿足師傅們的標準。


於是他苦修4個月,做了200多個失敗品之後,才做出了第一個「合格」的成品。



當小野次郎終於面無表情點頭認可說道:「這才是應該有的樣子。」他高興地哭了,背後滿是辛酸勞苦的味道。


但這不過只是第一關煎蛋而已。


學習壽司還得花費至少3年時間裡學會怎麼準備大米,8年時間裡才能學會怎麼把壽司按進壽司卷。


所以這麼算下來,沒個十五年二十年功夫,你都沒法出師。



這確實是日本崇尚職人精神,工匠精神的傳統。


雖然在普通人看來,學十年煎蛋跟五年煎蛋出來的效果,可能根本沒啥差別。


但就算有細微的差別,要為這樣精益求精付出的成本,遠遠大於最終的成效。



總之能在同一件事情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環,即使是無用功,但只要你耗的時間越長,就越有資歷說話。


次郎的兒子子承父業,同樣等級的壽司,兒子要承受比父親更大的責任和功夫,才能被外人認可。



只要你坐上了像壽司之神這樣的神壇位置,無論讓底下的學徒煎蛋學了20年,都是「合理」的。


當熬過了這十幾年,師傅才完全信任你,將所謂畢生絕活,以及原來的客人、食材關係、媒體人脈交給你,這就是職人的學徒制。



要是在高端的技術領域或者更複雜的手藝活,這樣的枯燥乏味的重複追求也無可厚非。


但關鍵是美食界,並不需要過度誇張化所謂的工匠精神。



要是能拿到同樣的食材,比如築地市場上最好的野生蝦、鮪魚以及大米等等,加上幾年熟能生巧的經驗。


普通食客能吃出什麼差別?還真不好說。


這就有點像中國傳統盲人摸象的故事,非常玄。


說白了,就是要徒弟無條件全方位服從師傅,付出最寶貴的青春,才能傳授本門派「武林絕學」,而且日本壽司這門絕學還只傳男不傳女。



在日本傳統看來,女人是不會受訓成為壽司大師。小野次郎直接說:「因為女人來月經,月經期會影響女人的味覺。」


他們的解釋是:因為女人體溫更高,手太熱會影響生魚質量,手太小也不適合。化妝品的味道還會影響她們的嗅覺。



對這種近乎迷惑的嚴格標準,老藝術家深表疑惑。不敢想,要是女壽司師傅不化妝,想必又被指責儀容影響食客的食慾了?


所謂美食界的工匠精神,真需要誇大到這種地步嗎?


迷信XX之神,真沒必要


世界上有「最好吃的壽司」嗎?


在老藝術家看來是不存在的。畢竟眾口難調。關鍵在於食材的新鮮、米飯的軟硬口感,以及兩者的融合程度。



也許小野次郎認為的完美,樣樣都不符合你的口味。網友的評價了,不少人覺得壽司之神店裡的米飯有點太酸了,雖然這是他家的特色。


要是你跑去問小野次郎完美的壽司是什麼樣的?他會帶著神秘的神情告訴你:


這就是「旨味」,一種微妙到沒法用語言描述的味道。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吃出來的。


△插畫來自lifehacker.com


這就包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點是:他認為,食客也有很高的門檻。


就好比說,你總會看到有人千辛萬苦預約到壽司之神,最後曬了一張合影,底下很多人跑去問:好吃嗎?


回應大體如此:終於達成心願了,真的很值。但背後無非「達成心願」這四個字才是重點。



有的人可能真實點會告訴你:還不錯,但不至於很驚豔,一口讓你吃了哭出來。


我想那個人肯定看紀錄片入戲太深了,或者將自己代入當成《孤獨的美食家》裡的五郎,跋山涉水覓食,最後那一口感天動地。



「好不好吃」是一門極其私人的玄學。


有的人覺得就算壽司之神花上30分鐘給捏的壽司,還不如回家吃你媽做的餃子來得好吃。


大街上連鎖日料店裡吃的人均70元的壽司,可能真的不如高級日料店裡師傅親自捏的人均200元的壽司好吃。


但實際上要是你能吃出來後者與「壽司之神」捏的壽司之差,可就難了。


△同樣是米其林三星,有人就覺得「齋藤壽司」比起壽司之神的更好吃/wiki


如果是同樣新鮮的食材和米飯原料,同樣是經驗豐富的師傅,不同的手捏出來的效果會差多遠?


小野次郎的手就被稱為「價值上萬的神手」,從40歲起,外出時即使在夏天也要戴手套來保護手,就連睡覺都戴著。


△小野次郎的雙手/歐新社


因為他覺得「就算是同樣的壽司,也是用沒有皺紋的手捏出來的更好吃」。


說真的,這難道不是一種過度「神化」嗎?


「壽司之神」沒有錯,錯的是我們,太迷信造出來的神了。



梁文道在《味道》那本書裡有這樣一句話:


「就跟旅遊一定要拍知名景點一樣,如果上家好館子卻不拍攝,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吃呢?吃了一頓飯卻沒有把每一道菜的相片放在臉書或者博客,那我們吃這餐飯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重點:要別人看到我們吃了什麼,沒有曬相片為證,這頓飯等於沒有吃過。


有那麼多前赴後繼去吃壽司之神的壽司,無非是衝著這個名號以及「有生之年」的誘惑,要是能吃到,準能在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場上風光一批。


這也跟我們現在排隊3小時擠一間網紅美食店,也沒什麼區別。


這正是為什麼米其林被質疑,是因為評星機制並不能代表我們普羅大眾,但很多人就是奔著米其林去的;壽司之神被摘星,也是因為違背了對食客本身的尊重。


「壽司之神」值不值三星並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這兩個名號本來就見仁見智。


美食過程中最美妙的,就是在廚師和食客兩者之間,因為食物發生的情感共鳴。


我們相信XX之神的頭銜,相信美食聖經和高級食客。但我們就是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天然的味覺。


既然造神,還不如相信,我們人人就是食神本神。



相關焦點

  • 「壽司之神」被米其林指南除名?聽完理由,網友:早該這樣了!
    全世界最有名的壽司是啥?對於大多人來說,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這個和二郎神一樣叫二郎的老頭,連續12年被評為米其林三星主廚,而他家的壽司店也同樣是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但是你知道就在最近米其林指南把他除名了嗎?
  • 壽司之神
    徐棋楠(深圳)·果下馬 在眾神的國度日本,除了對古老的神佛造像留有印象,我對飲食界的「神」,因吃的方面馬虎,僅曉得一位「壽司之神」,別的神——天婦羅之神、鰻魚飯之神、鐵板燒之神……就一無所知了。 五月的東京,空氣裡飄浮絡石花的香,大約絡石吸附粉塵的能力強,所以栽種了很多吧。
  • 壽司之神,早就該走下神壇了
    「壽司之神根本不需要米其林三星,摘了也沒什麼。」很多人吐槽米其林摘星的理由很無力,並不是因為美食本身的質量下降,而是預約訂位問題。但老藝術家聽到了另外一種聲音:「壽司之神」有名無實,是時候該打擊一下名店牛逼轟轟的傲氣了。
  • 《天婦羅之神》比不上《壽司之神》的三大原因
    紀錄片《壽司之神》講述的是小野二郎的職人精神,在職人精神的牽引下封神。其實還有另一部紀錄片《天婦羅之神》講述的是早乙女哲哉的經歷。不同於《壽司之神》的封神之路,《天婦羅之神》的重點在於職人道路遇到經濟的高速發展時,如何在時代的絞肉機下生存下去。
  • 比起壽司之神,你知道鰻魚之神,到底神在哪嗎?
    一部由大衛·賈柏拍攝的關於壽司的紀錄片《壽司之神》使人們對於「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有所了解,其實在日本料理界還有與「壽司之神」並列的「兩大神」,共稱為三大食神,分別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婦羅之神」 早乙女哲哉以及「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來到東京,品嘗鰻魚飯大抵是一定要的。
  • 日本的美食之巔: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鰻魚之神,哪家更好吃?
    提起日本料理,很多人會想到壽司、天婦羅、鰻魚飯,而就是這麼巧,在日本有三位大師,分別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他們共同組成了日本江戶派美食大師。這三位大師都有自己的店,但卻是一座難求,需要早早的預定。今天就帶大家來探究這三位日本料理大神。
  • 「壽司之神」vs「天婦羅之神」vs「鰻魚之神」,日本江戶前料理三神大PK!
    然而,大致的框架總還是有的:十幾年前,二郎完成了今日食客們所享用到的賞味順序:每人20個左右的壽司,並沒有開胃菜或其他菜式。紀錄片《壽司之神》中,山本益博曾說,吃二郎壽司好像聽一支協奏曲!▼  請在WiFi的環境下瀏覽天婦羅之神的傳奇  ▼這部有關早乙女哲哉的紀錄片短片《大師——早乙女哲哉》,最近帶國人了解了這位名氣似乎不是很大、卻在天婦羅界無人能與之相提並論的料理職人。
  • 壽司之神「不神」,神的是我們
    很多人吐槽米其林這次摘星的理由很無力,並不是因為壽司本身的質量下降,而是預約訂位的問題。但網上還有另外一種聲音:「壽司之神」有名無實,是時候該打擊一下「壽司之神」的傲氣了。所以,「壽司之神」真的有傳說中那麼神嗎?你可能一生都吃不到一次「壽司之神」「壽司之神」有多火?這麼說吧,要是你在網上曬出與「壽司之神」小野次郎的合影,要不就是證明你家有礦,要不就是證明你的圈子人脈等級很高。
  •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解說 11 條一定要知道的壽司禮儀
    這次不同的是,由壽司之神講解給你的,吃壽司該配什麼飲料才不破壞味蕾、什麼時候該沾什麼醬、有哪些禁忌代表對壽司師傅的不尊重? 今天壽司之神小野二郎跟你解說,吃壽司的 11 道禮儀。我們是一早去的壽司之神的店,上圖是大樓的入口處。
  • 把壽司當「生命」的壽司之神
    今天看了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一個視頻,裡邊有一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有人問我,已經85歲了,有沒有想過休息?我從沒想過未來會離開壽司,壽司就是我的生命,我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改進捏壽司的手法,怎樣讓食材更美味,這對於我來說就是人生的意義,我希望我去世的那一刻,是笑著捏完手中最後一個壽司,然後微笑著離開。」
  • 壽司之神被米其林下掉三星!快看看壽司之神怎麼說
    (圖/ Tabelog ) 在學有所成後,他在1965年自行創業,成立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成為邁向壽司之神的起點。 相較其他料理,壽司的製作方式相對單純,小野二郎如何在單純的食材中創造極致?答案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然後追求完美。
  •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不是神
    如果這些人都能被稱為大神,那麼最早的大神應該是我們語文課本中的賣油翁,其實也可以稱他為賣油神。我們先來理解一下「神」字。神(拼音:shén)是漢語常用字 ,始見於西周金文 ,古字形由表示祭臺的「示」和表示雷電的「申」構成。
  • 「壽司之神」進京是謊信兒?
    本報記者聯繫華爾街日報未回應  最近,北京的美食愛好者最關注的消息可能就是「壽司之神」要來北京開分店了。這則來自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消息讓「吃貨」們垂涎欲滴,都準備要「勒緊褲腰帶,只為那一頓」了。不過這則消息也被一些人士認定為是假消息。昨天,記者聯繫了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該報導作者,不過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覆。
  • 除了壽司之神,還有天婦羅之神,這部紀錄片拍出的職人精神太感人了
    」小野二郎、「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以及「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並稱為「江戶前料理三神」。如果大家看過一部紀錄片叫《壽司之神》,應該對「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不陌生。不過今天要說的不只是二郎壽司,還有另一位,「江戶前料理三神」中的「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紀錄片《和食雙神:最後的約定》就講述了這兩位「和食之神」之間友誼的故事。豆瓣評分8.6。
  • 壽司之神、鰻魚之神、天婦羅之神,美食天堂日本十大美食推薦!
    94歲的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屬於日本國寶級人物,曾經接待過安倍和歐巴馬等國際政要,可見壽司在日本有著多少重要的地位,在壽司之神門下,弟子學的,是壽司更是生命力,我們努力求學不也是一樣嗎?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2.拉麵拉麵是日本最喜歡的深夜餐。說起日本拉麵,最早是起源於中國,又稱老面、滷麵、柳面,在明治時代早期,拉麵是橫濱街頭常見的美食,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開始賣切面,搭配簡單的湯底和配料,後來慢慢地拉麵就在日本流行起來。
  • TA的壽司為什麼這麼好吃?《壽司之神》推薦信
    ,我看了很多關於美食的綜藝和紀錄片,其實就是也想自己變成廚房的「神來之手」。昨天看的一部叫做《壽司之神》,是「壽司狂粉」紐約導演大衛賈柏前往日本,拍攝的關於三星廚師小野二郎的美國紀錄片。不擴建、不連鎖、不跨界,直到70歲還親力親為去海鮮市場買魚蝦,上午領了大獎,晚上就回店裡捏壽司,不喊口號,這就是日本的職人精神。相較於廚神戈登拉姆齊系列的美食節目,《壽司之神》賦予的意義遠遠大於美食主題本身,它更傾向於展示日本極致的「匠人精神」。
  • 93歲他還在捏壽司,這位壽司之神真的有那麼神嗎?
    以上問題讓來自美國的導演大衛·賈柏百思不解,於是就決定拍一部關於壽司的紀錄電影《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雖然被評為米其林三星餐廳,卻是其中最獨特的一個。一共只有 10 個座位,店內沒有洗手間,沒有常規選單。只出售壽司,還需提前一個月訂位,在這裡每人最低消費三萬日元,吃二十個壽司,每個售價差不多人民幣 120 元。
  • 關於《壽司之神》
    因為在這裡,品嘗一下壽司大概要花費你2000元。這家店來頭不小,以下這張圖片就足以說明:日本首相召見美國總統歐巴馬,都要來這家小店。店主名叫小野二郎,94歲高齡,已經做了七十年的壽司。導演大衛·賈伯生活在紐約,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了那絕味,直接扛著攝影機來了日本,用一部紀錄片——《壽司之神》,向店主小野二郎致敬。
  • 小樽也有壽司之神
    而小樽先後有三家壽司店被收入米其林紅色指南,一是伊勢壽司,二是曾被評為二星的群來膳(後因故不再入選),還有另一家既不是政壽司,也不是旭壽司,而是一家窩在角落裡,看上去真的很破落的,幸壽司。進店時已經是午後快傍晚了,繞了小店周圍的小巷跑了一圈,終於找到,早過了午餐時間,店裡沒什麼其他客人。店裡的格局就是最最普通的壽司鋪子樣子,魚生就放在板前,要什麼,就點什麼。片山就筆直地站在吧檯後,像個哨兵一樣。
  • 壽司之神是不是網絡效應的產物?小野二郎的弟子可能給了我答案
    曾經早乙女評價說,去二郎的店裡,不單單是為了吃壽司,還有他反應在壽司中的生活態度和美學。他對待魚肉的用心,對待米飯的用心,對待生活的的態度,都在小小一貫壽司中。由於年紀的不可抗力,二郎的心臟變得衰弱。所以二郎如今只在晚上工作,白天的店交給弟子們打理。